導語
近些年經常聽到這樣的一段話:女人若想了解女人,通過一場旅行;男人若想了解男人,酒桌上的酒品見高低。這些方法,聽起來似乎有些輕浮,還有一些以偏概全,不過細細地品味一番,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正確;其實,
真正了解一個人,不見得一定要採用特定的方法,就像今天所要聊的話題,坐一次他/她開的車,即可一目了然。
一本關於開車心理學的啟示
引用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一句話:「擁吻中尚能穩妥駕駛,此吻必定用情不深。」這句話左品右品之後,是略帶有一絲哲學道理。正是因為專注力不能受到影響,最終還要回歸於路面上,此吻的確用情不深;
可是,每個駕駛員的專注力是具有自我意識的,倘若通過幹擾他們,一來造成危險得不償失,二來專注力的自我意識也難以讓你發現他們性格上的端倪。
從而在駕駛習慣上,逐漸找到了突破口。細心地你也許會發現,儘管都是乘坐汽車,但是駕駛習慣的不同,直接反映出來的事實卻與駕駛員的性格前後呼應。
黃燈掛擋,綠燈亮立即起步
細心地朋友會說「綠燈亮了,立即起步,不對嗎?這是很正常的」。其實,拋開駕駛員性格習慣來講,城市規模的不同,開車的節奏也不盡相同。
例如北上廣深大多數駕駛員的習慣的確是這樣,似乎黃燈亮起的時候,油門已經踩了下去,就待綠燈一亮,推背感十足的彈射式起步,這背後的含義的「時間」的問題,不多贅述。
心理啟示:回歸駕駛員性格,一般綠燈亮起立即起步,這代表了他們的思維極具敏捷性、頭腦靈活,在現實生活中是具有競爭意識的群體。不甘落後,喜歡快人一步,是他們的社會準則;果斷,是他們性格的使然,不過容易失敗的缺點也隨之並存。
綠燈亮起後,才遲遲掛擋再緩慢起步
與北上廣深這樣的超級都市極具反差的就像生活節奏相對較慢的城市中,這樣的駕駛員比比皆是。當在紅綠燈前大家都是頭車的時候,透過車窗與其四目相對,看到的是深邃的眼光,通過眼神傳遞著處世不驚,沉穩的性格特點。
其實,城市節奏慢只是這種駕駛習慣的外在因素,而真正的內在因素卻是他們性格的沉著、冷靜以及低調的內涵所驅使的。
心理啟示:一般這種性格廣泛存在於駕齡已久的老駕駛員身上,他們不期望與他人相爭,追求平穩自在的生活,正所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離開了喇叭就不會開車
從汽車誕生,喇叭這項功能設計的初衷就在於為了安全的情況下達到提示他人的作用。可是,時代的發展,也讓很多駕駛員的脾氣也跟著「發展」,喇叭的功能,也在這些人手中改變了它原本的「味道」。
日常行車,早晚高峰對每位駕駛員來講都是家常便飯,刺耳的喇叭聲聲聲入耳。噪音的背後,相對應的是俗稱「路怒症」的典型性格,他們的性格往往包含了情緒波動大、易急躁、易採用暴力方式等。
心理啟示:事實背後呢,他們並不是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只是在日常的事務中,往往比著常人就差了那麼一點點耐心而已。而路怒與狂躁的情緒背後,掩蓋的卻是他們內心舊藏已久焦慮與不安。
規範行車,永不超速
在社會發展的道路上,這是絕大多數群體的代表,也是正能量的體現。但這也僅僅體現在超出他們風控範圍的標準下。
心理啟示:對於性格來講,安於現狀保守的性格,是絕大多數人所表現的。正是因為這類人通常在人際關係中採取中立客觀的態度,並自然流露出為人實在憨厚的特點,才使得他們通常具備優秀的人際關係。
規範行車,慢速前進
就像在高速路的行駛中,最低限速60公裡/小時,超車道上的你以120邁的速度飛嘯而過,從反光鏡中看待逐漸消失的60邁,總覺得與大眾速度不相符。
其實這也反映了出了這類駕駛員的謹小慎微的性格特點。從內心深處去探尋,他們期盼與大眾同步,可是因為自身性格特點的驅使,不得不放慢自己的腳步。
心理啟示:與他們相處,要收起自信滿滿的性格,因為這樣會更加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嫉妒心理,他們期望得到理解與認可,因為這是與他們相處並幫助他們的有理辦法。
隨心所欲,習慣超速
無論在城市道路還是高速路上,總能遇到經常超速的駕駛員,這种放飛自我的駕駛方式也成了「馬路殺手」的罪魁禍首。
面對這類駕駛員,無拘無束、隨心所欲是形容他們性格的最佳形容詞。他們不屑於約定俗成的事物,習慣於打破常規,崇尚自我意識。
心理啟示:在性格上,這類人善於融入群體生活,向好的一面是總持有樂觀的態度向前看,不畏困難險阻,喜歡迎難而上。
結語
駕駛習慣,只是客觀反應人們性格的一種途徑,回歸主題,無論是什麼樣的性格,都需要規避不良的駕駛習慣。因為,良好的性格可以通過良好的駕駛習慣反映出來;同時,良好的駕駛習慣,也同樣可以塑造良好的性格。相輔相成,何樂而不為呢?#社會心理#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或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明理記,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記錄生活,感謝有你!
心理學:真正情商高的人,會把優越感留給別人,而低情商卻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