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特別篇-米其林指南

2021-02-17 su影照相館

本文資料與圖片來自《米其林指南》及網絡

本文第一人稱觀點均為原創

文末附上兩道菜譜

這周五一假期更新一次特別篇,本次的畫冊有點特別,因為不是攝影類的書籍而是一本美食圖錄,也就是被譽為餐飲界聖經的米其林紅色指南。

「米其林第一本指南誕生於1900年8月,首印將近35000本。安德烈•米其林先生在指南的前言中寫道:『這本指南誕生於世紀之交,並將與世紀共存。』那時米其林指南免費在修車廠和輪胎經銷店發放。」—摘自米其林指南官方網站,這也是米其林指南的首次推薦和來源,旨在推薦優秀的美食和旅社。當然,米其林指南的來源也有一個民間傳聞—就是為了推崇自駕遊鼓勵周末出行探訪美食從而增加輪胎的磨損量達到提升輪胎銷量的目的(畢竟米其林本來就是輪胎廠)。

不論最開始的初衷如何,米其林指南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洗禮和磨練成為了目前餐飲廚藝界的一個重要標杆並經久不衰。前段時間大熱的日劇《東京大飯店》就是講述幾位職業料理人以打造日本第一的法式料理餐館為目標並奪得米其林三星的故事。我最喜歡的廚師—Gordon Ramsay目前是全球最有名的廚師之一,並且他名下的餐館已取得總計14顆米其林星星,並且主持了如《地獄廚房》、《頂級廚師》等炙手可熱的廚藝選秀節目,這些也幫他成為了全球收入最高的廚師。

所以基本上對於一個料理人來講,能獲得米其林評審的認可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並且幫助自己在廚藝界獲得一席之地,所以所在的餐廳獲得米其林認定並刊登在米其林指南上就是他們追逐的目標。而對於美食愛好者來講,米其林指南推薦的餐廳則是他們選擇的一個方向標,但是要看懂米其林指南則需要先了解米其林的評定標準。

米其林紅色指南的標準目前分為三個類別:第一是「餐盤」推薦(於2018年新加入的認定標準);第二是經典的「米其林輪胎人(必比登)推薦」;最後一個則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名的米其林星級認定。其實許多餐廳雖然冠以米其林餐廳之名,但是不同的評判指標帶來的結果和等級是不同的,所以在了解了評定標準之後才能對米其林餐廳的標準有一個認知。

先來看看新的米其林餐盤認定,用白話文來講就是「這家餐廳好吃,環境也不錯,是家不錯的餐廳,但是還沒有到星級餐廳的標準。」  所以如果餐廳評上了「餐盤」等級雖然不是星級餐廳,但是也能夠稱為是米其林推薦的餐廳了,值得注意的是,在評定「米其林餐盤」標準的時候,價格因素並不會被考慮進去,所以會出現「餐盤」餐廳比「星級」餐廳還貴的情況,不過價格會根據成本掛鈎因此不能根據這個來評判餐廳的好壞,只是在選擇的時候需要考慮這個因素。

必比登是最具性價比的評定標準,為的是推薦好吃、美味、低價的美食,內地的評定標準是單點三道餐不超過200rmb、香港則是400港幣,雖然價格有差,但是大多都在這個範圍之內,算是能夠以一個不錯的價格享用一頓環境不錯的美味餐食。

每年米其林指南發布的時候最受期待的就是星級餐廳了,獲得一顆星實際上就已經是對這個主廚(團隊)的一個極大的認可,並且星級餐廳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米其林餐廳(畢竟是標杆)。

米其林星星分為三個等級

一星:在同類別餐館中較為出眾,在附近的話值得一試。

二星:烹調出色,值得繞遠路前往品嘗。

三星:烹調卓越,值得為此計劃一次旅行。

米其林每年進行一次評審,有新晉星級餐廳,也有升星或者降星的可能,所以曾經出現過被降星(丟星)的主廚自盡的情況,當時甚至出現了抵制米其林的呼聲,不過這個評判標準其實也是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並不是沒有獲得星星或者認證就是不好吃的餐館。

需要注意的是,米其林給予一家餐館頒發的星星只適用於那家餐館,其分店是不享有同等榮譽的,例如8 1/2Otto e Mezzo-Bombana在香港的總店是三星,但是到了上海的分店則是另一次評定為兩星。再比如香港的添好運(深水坡)分店摘得了一星,而添好運的(北角)店只獲得了必比登的推薦,所以當一家餐館稱之為米其林餐廳的時候需要看的就是這家店獲得推薦還是他的其他店鋪獲得的這個榮譽。通常米其林店鋪的門口都會貼有星星的標籤,十分好認。

當你身處異地又正逢飯店發愁時,《米其林指南》能夠提供全面的美食圖錄,如同這個城市的美食地圖一般,從高級餐廳到街頭小吃,米其林指南包羅了這個城市中所蘊藏的美味。但是目前國內除了港澳、臺北三個地方以外,就只有上海北京以及廣州有《米其林指南》的推薦和圖錄,局限性是有的,但是相比於其他平臺上的大眾評價等,在對餐品的綜合性、專業性評價上米其林指南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米其林指南》在內地的第一站是在上海,與2017年發布,封面看得出是浦發銀行合作的。2018年推出了廣州的指南,2020年推出了北京的指南。米其林的慣例是每年對上一年的入選店鋪和新店鋪進行評價,所以一年更新一次指南,2020年的廣州指南似乎因為疫情的原因沒有發布,所以只能看看是否會有新的2021年的指南,我目前手中有4本指南,接下來如果外出有到發行指南的城市應該也會繼續購買,這裡分享一下觀看這幾本指南之後的一些心願單,有的是因為之前就聽過餐廳的名字,或者是因為圖片的菜品吸引,也有因為餐廳被群嘲處在風口浪尖想圍觀。總的來說《米其林指南》的圖錄做了100多年,已經有自己完整的體系和評價方式,要說其客觀實際上也是另一種主觀罷了,但是對餐廳詳細的考查以及年復一年的評測使得這份主觀也具有說服力,還是值得參考的一本美食「地圖」。

那麼要如何使用這份指南呢?既然你已經了解了米其林的評判標準,那麼就按照自己所在的區域尋找合適的餐館就行了,內地版是根據不同區域進行劃分,這樣容易按照自己所在地來尋找喜愛的菜色。

之後根據圖片和文字的信息提前預定或直接前往即可。


名店8 1/2Otto e Mezzo-Bombana的總店

雖然說在這個數字時代,帶一本紙質的圖錄和筆記本出門顯得有些「笨重」,但是那種拿著地圖尋寶的儀式感卻是有趣的。在外旅行的時候不妨離開既定的計劃,隨意漫步到一個小巷,拿出指南看看這附近的炊煙,品嘗他們獨特的味道。

ps:酒店就不用看了,基本指南寫的都是好的酒店,除非是這家酒店有不錯的room service餐點,不然個人建議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在酒店上,同樣都是星級酒店的情況下優先選的應是地理位置。所以指南上面大多的酒店建議倒不如app上直接搜索目的地來得方便。

趁著五一假期又是疫情期間,分享兩道我做的簡單又好吃的食譜,也特別適合這個季節。

第一道料理是簡易豚骨拉麵,根據日本知名YouTuber-Junskitchen的做法簡化了一些,也更符合自己人的口味。這道菜可以預留一天左右的時間,如果中午吃的話建議前一天晚上做好一部分,總體而言並不難,就是時間跨度較大。
首先來做料汁,這裡的料汁是滷肉以及糖心蛋所使用,可以提前先做好放涼。

原料準備:雞蛋、拉麵、豬五花/豬梅肉、清酒、味淋、鹽、糖、大蔥、姜、蒜、雞架骨、豬大骨、木魚花(鰹魚片)、昆布、濃口醬油、橄欖油


        鍋中加入清酒、濃口醬油、(雞汁或雞精)、味淋、糖、鹽、小勺攪拌均勻後加熱至煮開前。放涼備用。
接下來是頂料,也叫澆頭(Topping)。通常拉麵的澆頭肉以豬五花或者豬梅肉(肩肉)居多。這裡如果喜歡有脂肪口感的可以用五花肉,喜歡瘦一點的就用梅肉。
        1.肉排不需要切,洗淨後整塊放入平底鍋小火慢煎,將油逼出,兩面金黃即可呈出。
        2.另一個鍋煮水燒開後放入雞蛋,4分30-5分鐘撈出,立刻放入冰水放涼,剝殼備用。(如果有自己的溏心蛋做法也可)。
        3.碗中加水備用,將肉排用廚房紙包裹放入密封袋中並加入大蔥段、薑片、大蒜。放入水碗中,排除空氣密封。隨後打開電飯煲,將密封袋放入內膽中並加入開水沒過袋子,蓋上蓋子,按下保溫鍵,烹飪4個小時左右即可。(切記一定要將袋子的空氣排出,不然在加熱的過程中袋子的空氣會衝破袋子,開水就會流進去,整個就不能用了。) 4個小時後取出放冷藏冷卻保鮮1小時以上。
       4.取一個小容器,放入糖心蛋,倒入料汁和純淨水並用紙巾包裹糖心蛋頂部,放入冰箱冷藏。
       5.蔥白去芯切細絲,大蒜搗碎成泥,小蔥切段,備用。
準備湯頭
       1.準備大碗,放入鰹魚片高湯包,加入熱水,備用。
       2.小碗倒入濃口醬油及海帶,備用
       3.鍋燒開水,倒入清酒,加入大蔥,姜,雞骨、豬大骨,去腥焯燙。之後洗淨,並重燒一鍋水,加入骨頭和雞汁,熬煮2小時左右即可。
最後在煮麵前,按自己的喜好將1、3混合,調整濃度。上鍋煮開,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最後加入赤(白)味增。
拉麵:沸水2分鐘,或者根據包裝提示煮開並瀝乾。

裝盤:碗中加入泡過海帶的濃口醬油、橄欖油、湯底、拉麵。頂上鋪上糖心蛋、燒肉(切片,有條件的可以炙燒)、蔥絲、蒜泥、薄荷葉、小蔥。

第二道菜是主菜,簡易版的唐杜裡鱈魚配上豌豆泥(土豆泥)

唐杜裡(Tandoori)香辛料通常指的是印度的一種特產辛辣粉,比較有名的是唐杜裡雞,但是現在眾多用到辛辣粉的料理都可以適當做成唐杜裡風味,辛辣但卻不會過度刺激。這道菜很適合愛吃辣的人。

原料:鱈魚段(或者其他去皮魚段)、凍青豆、高湯、唐杜裡粉(或者其他辣粉)、大蒜粉、水果蘿蔔、水果黃瓜、歐芹、檸檬、新鮮花蛤、大豆卵磷脂粉、黑胡椒、生薑、大蒜、蕃茄醬、酸奶(鮮奶油也可)、白糖、鹽、孜然、薑黃粉、橄欖油

先做醃料:

       取一個研缽,將大蒜、生薑切丁後加入,加入孜然、鹽、薑黃粉、大蒜粉、唐杜裡粉、蕃茄醬和橄欖油再擠一點檸檬,一起搗碎攪拌。之後將醬料取出放入碗中,碗中加入檸檬、糖、酸奶或奶油並攪拌均勻。之後將魚段放入兩面醃製,放入冷藏備用。裝盤前煎熟即可。

豌豆泥:

       凍豌豆放入水中焯,取出放入冰水。濾水後加入料理機,加入一點點鹽、奶油、高湯,並打成泥(也可適當加入融化的黃油)

頂上花蛤泡沫醬汁(東京大飯店版):

       花蛤與檸檬加入清水煮開,取出煮熟的湯汁並加入大豆卵磷脂粉,用料理棒打成泡沫即可。

  

掃碼關注我

Instagram : suyingzk

新浪微博:@-zack-L

關於作者:廖澤楷,碩士畢業於創意藝術大學攝影系,現為獨立攝影人、高校攝影教師。曾於三影堂+3畫廊舉辦個展《入山》,作品曾入選2019北京國際攝影周並取得特別單元銀獎。 

個人網站:www.zekailiao.com

近期展覽:                   

                                    攝影之友線上展覽---《山巒之間》 

掃碼即可觀展

相關焦點

  • 《米其林指南 首爾 2017》正式發布
    繼上海及華盛頓特區之後,米其林進軍首爾,今早發布了第一本首爾米其林指南。
  • 米其林指南:西班牙和葡萄牙2019出爐
    在葡萄牙裡斯本的Carlos Lopes Pavilion,《米其林指南 西班牙和葡萄牙 2019》出爐。
  • 米其林主廚竟然這樣看《米其林指南上海2018》 | 視頻
    針對他們所做的工作以及即將要發布《米其林指南上海2018》,我們有幸和他們聊了聊。📹獵宴-大廚專訪▿有多少人對於米其林主廚的印象停留在這樣的狀態?我們在和去年獲得米其林二星Ultroviolet餐廳主廚Paul Pairet聊天時,他也真誠地提到非常欣賞Oriol,也會關注他們在做什麼。Paul Pairet所言不虛,我們在觀眾席上捕捉到了他認真觀看Oriol做菜的身影。
  • 《2018臺北米其林指南》公布!頤宮成為臺灣首家米其林三星餐廳!
    期盼已久的《2018臺北米其林指南》昨日發布,這是臺灣 史上首次 被米其林納入評鑑,共有 20家餐廳 榮獲米其林餐廳殊譽,包含日本菜、粵菜、時尚歐洲菜等 13種菜系,頤宮 成為 臺北第一家 米其林三星餐廳!
  • 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門載譽呈獻第二屆米其林指南街頭美食節澳門2018
    dl=0 香港和澳門2018年9月14日電 /美通社/ -- 亞洲較受歡迎的街頭美食店即將登陸澳門新濠影匯,一同參與第二屆米其林指南街頭美食節澳門 2018。9月29日(星期六)至10月2日(星期二)期間,全球較大型的亞洲街頭美食節將會供應一系列由米其林推介小食店和餐館炮製的招牌美食。所有人士均可免費入場,而每款食品的定價則由MOP40起至MOP60不等,食客需以現金劵付款。
  • 282家餐館與旅館入選2020新潟版《米其林指南》 在日本首次發售...
    人民網東京7月15日電 14日,日本米其林公司在其官網上公布了17日即將發售的美食指南《米其林指南2020新潟特別版》的入選店鋪。這是新潟縣第一次發售《米其林指南》,稅前價格2700日元。 據悉,本次共有282家餐飲店、酒店被入選,沒有級別最高的3星米其林店,但有3家兩星和18家一星。
  • 《米其林指南臺北2019》出爐
    轉載自《米其林指南臺北》官網《米其林指南臺北 2019》剛剛出爐。臺北的第二本指南中,共有 24 間餐廳獲得星級榮耀。
  • 泰國第一本《2018曼谷米其林指南》發佈17家米其林餐廳!
    《米其林指南》國際總監Michael Ellis在頒獎儀式上表示:「我們很高興為曼谷這個充滿美食的城市寫下《米其林指南》,這裡到處有新餐廳與令人驚艷的街頭小吃,我們看見這個城市如何擁抱國際餐飲卻同樣追求自身的傳統美食,正是這一點吸引了全世界的觀光客。」
  • 2013香港61家米其林紅色指南餐廳新鮮出爐!
  • 北京米其林指南首發 23家餐廳上榜「摘星」
    提起米其林指南,無數餐廳都希望自己能被「金榜題名」,成為米其林餐廳中的一員。同時,米其林餐廳也是很多食客心中不二之選。  昨日,首版北京米其林指南發布,「新榮記」(新源南路)等23家餐廳上榜。有專家認為,米其林指南作為一種外國餐飲行業的評判標準,在中國是否能夠成功本土化,將決定其在中國的影響力。
  • 臺北米其林指南 臺灣餐廳山海樓摘星(圖)
    位在臺北市仁愛路的高檔臺菜餐廳「山海樓」,將在2019年臺北米其林指南中摘星。(圖/姚舜)    《臺北米其林指南2019》10日正式公布摘星餐廳,據調查,除「鮨天本」、「Logy」與「Impromptu」等板前料理餐廳在今年臺北米其林指南中都將入書摘星,永豐餘生技投資經營的高檔臺菜餐廳「山海樓」,將繼2018年「金蓬萊遵古臺菜」與「明福臺菜海產」餐廳之後,成為臺北最新得到米其林指南肯定的臺灣餐廳。
  • 米其林餐廳美食家的「賞星」之地
    為什麼這份指南能夠讓全世界的老饕為之趨之若鶩呢?它和同樣知名的輪胎品牌有什麼關係呢?而上榜的米其林餐廳又憑什麼吸引《米其林指南》的評級員和食客呢?當時的《米其林指南》是美食及旅遊指南書籍的總稱,其中紅色書皮的「紅色指南」(LeGuideRouge)專門評鑑餐廳及旅館,綠色書皮的「綠色指南」(LeGuide Vert)內容則為旅遊的行程規劃、景點推薦、道路導引等等。但後來,「紅色指南」中的餐館評鑑受到了更多的歡迎,更具有知名度,所以到了現在,大多數時候《米其林指南》一詞特指「紅色指南」。此後,「紅色指南」每年翻新推出,被美食家奉為至寶。
  • 輪胎品牌副業哪家強 米其林指南成標杆
    1.米其林指南還是先說米其林。法國米其林兄弟(Andre and Edouard Michelin)於 1889 年創立米其林輪胎公司。為了擴大輪胎的銷路,也因為看好汽車旅行的前景,兄弟倆在1990年萬國博覽會期間,將地圖、加油站、旅館、汽車維修廠等等有助於汽車旅行的資訊匯集起來,出版了隨身手冊大小的《米其林指南》一書。當初推出《米其林指南》的初衷很單純,就是想你們快開車出去玩啊!車開的多了輪胎就需要換,我們的輪胎就有銷路了!不得不說兄弟倆的腦迴路還是很長的。
  • 2020廣州米其林指南發布!天河多家餐廳上榜
    2020廣州米其林指南發布!復甦和發展的強勁活力今年廣州米其林指南有哪些新亮點?2020米其林年輕廚師獎和服務獎在本次指南發布會上,米其林指南也首次在中國大陸地區頒發了「2020米其林年輕廚師」和「2020米其林服務」兩個特別獎項,旨在褒獎廣州餐飲人的專業精神與執著態度。廣州的廚師團隊中不乏年輕翹楚。來自廣御軒的廚師長司徒劍泉獲得本屆「2020米其林年輕廚師獎」。
  • 《米其林指南北歐國家 2020》發布,新增獎項表彰廚師
    近年來引領全球飲食風潮的北歐地區,在歐洲時間 2 月 17 日於挪威的第 3 大城 Trondheim 發表了新一年的《米其林指南北歐國家 2020》。這份指南收羅的地區涵蓋了5國: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和冰島。
  • 話題|臺灣米其林指南要來了 吃貨快備戰
    圖/本報資料照片 向來有「紅色美食聖經」的米其林指南,一直傳出將來臺灣,備受臺灣美食圈矚目,但始終僅聞樓梯響而未經證實。米其林集團最近終於鬆口,將在11月6日發布相關消息,也證實了臺灣將有米其林指南。據了解,最快將在2018年第一季正式出版。
  • 2021上海米其林指南如約而來!新晉4家餐廳「遇外灘」搶眼
    原標題:2021上海米其林指南如約而來!新晉4家餐廳「遇外灘」搶眼   今年是米其林指南進駐上海的第五年,2021上海米其林指南今天發布,43家餐廳入選。
  • 2021北京米其林指南出爐 烤鴨、小吃、涮肉都上榜
    米其林又發榜,但第二年的北京米其林指南,槽點依舊不斷。   發布會現場,米其林表示能藉由這份指南,開啟了一場京城風味探索之旅。但這指南、這風味探索,帶著多少外國濾鏡,又有幾分參考價值呢?   京兆尹衝3星,還拿到中國首顆綠星   16日上午,米其林發布了《2021北京米其林指南》。
  • 賣輪胎的搞出本「美食聖經」,源於旅行的《米其林指南》
    所以當全世界講美食的時候定不可少了中餐,那麼全世界奉為美食聖經的《米其林指南》缺了中國餐廳也就說不過去了。貼滿米其林標識的餐廳繼2008年首次推出了香港、澳門美食指南後,2017年米其林來到上海,次年又進入北京和廣州。
  • 2020 港澳米其林指南發布,廚魔遭降星
    12 月 17 日下午,《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門 2020》發布會在澳門新濠天地盛大展開,迎來米其林指南在港澳的第 12 個年頭。自從 2009 年首次發布,作為米其林在亞洲首批發布的指南之一,港澳米其林持續提升這個地區的美食高度,一再令米其林評審員感到驚豔,也反映國際大城兼容並蓄、飲食文化多元的樣貌。今年香港獲星的餐廳共有 70 間,澳門則有 20 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