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木雕藝術系列大賞(上)——木雕主要工具簡介

2021-02-08 雕塑頻道



中國木雕藝術起源於新石器時期,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已有木雕品。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施彩木雕標誌著古代木雕工藝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


一.木雕簡介

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戰國和漢代即有大量木雕俑和動物雕刻,唐宋時有人物、仙佛、鳥獸等木雕。明清時代小型木雕擺件、建築木雕裝飾和木雕日用器物大為發展。並形成地方特色,如東陽木雕、廣東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等。建築裝飾木雕,出現不少以民間傳說、戲曲、歷史故事為題材的作品;玩賞性木雕則注重發揮木質本身的美感,相形度勢,因材得意,成為人們喜愛的藝術品。



二.木雕工具

工具是雕刻家從事創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侶。在木雕的工藝製作過程中,雕刻刀及其輔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俗話說:「人巧莫如家什妙」、「三分手藝七分家什」。看一個人的手藝如何,只須觀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曉,而工具的保養修飾,也能證明勞動者素質的高低。在木雕創作中,工具齊備,會磨會用,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技巧,使行刀運鑿洗鍊灑脫,清晰流暢,增加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雕刻刀:

有很多,基本分為二大類。一類是「翁管形」的坯刀、俗稱「砍大荒」、「毛坯刀」,一類是「鑽條形」的修光刀,主要用於掘細坯和修光。最寬的鑿有4-6釐米,最窄的鑿只有針尖那麼點兒。初學木雕者在選擇刀具時,首先要了解它們各自的用途,然後再到產地、廠家或鐵匠鋪裡定製購買。坯刀以浙江東陽、溫州樂清和蘇州光福出產的為好,有些地方的美術材料用品商店裡也能買到比較合適的木雕工具。如果在不方便或買不到的情況下,可以學會自己做,自己做的好處還在於無論刀的種類、大小形狀,都可由自己選擇決定,可根據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隨時添置得心應手的工具。不過自製刀具只限於修光用的「鑽條形」。也有人試過用鋼板銼改制成坯刀。像福建用的坯刀和修光刀都是直接用鐵條或鋼條打制而成,因其鐵柄的上方呈四方形,不用裝木柄也好打坯。下面就將木雕刀的種類與用途及其製作方法逐一介紹。



圓刀:

刃口呈圓弧形,多用於圓形和圓凹痕處,在雕刻傳統花卉上也有很大用處,如花葉、花瓣及花枝幹的圓面都需用圓刀適形處理。圓刀橫向運刀比較省力,對大的起伏、小的變化都能適應。而且圓刀的線條不肯定,使用起來靈活且便於探索。根據不同的用途,圓刀的型號應有所區別,大小範圍基本在5釐米-0.5釐米之間。做圓雕人物的刀口兩角要磨去,呈圓弧形,否則雕衣紋或其它凹痕時,不但推不動,還會破損凹痕道的兩旁。倘若做浮雕時,則應保留刀口兩角,並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處,因此要配備二種。圓刀還有正反之別,斜面在槽內、刀背呈挺直的為正口圓刀,它吃木比較深,最適合做圓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階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內呈挺直的為反口圓刀,吃木比較深活,能平緩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圓刀的形狀還可根據需要做成鐵桿彎曲形,以便伸進較深的部位挖雕鏤洞。

平刀:

刃口呈平直,主要用於劈削剷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無痕。型號大的也能用來鑿大型,有塊面感,運用得法,如繪畫的筆觸效果,顯得剛勁有力,生動自然。平刀的銳角能刻線,二刀相交時能剔除刀腳或印刻圖案。瑞典和蘇聯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強烈的木趣刀味。

斜刀:

刀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於作品的關節角落和鏤空狹縫處作剔角修光。如果刻人物眼角處,斜刀更好用。料刀又分正手斜與反手斜,以適合各個方向。在上海的黃楊木雕中刻毛髮絲縷通常使用斜刀,用扼、擰的方法運刀,刻出的毛髮效果比用三角刀刻得更為生動自然。

玉婉刀:

俗稱「和尚頭」、「蝴蝶鑿」,刃口呈圓弧形,是一種介乎圓刀與平刀之間的修光用刀,分圓弧和斜弧二種。在平刀與圓刀無法施展時它們可以代替完成。特點是比較緩和,既不像平刀那麼板直,又不像圓刀那麼深凹,適合在凹面起伏上使用。



中鋼刀:

刃口平直兩面都有斜度。也稱「印刀」。傳統雕刻認為:中鋼刀鋒口正中,用它打坯可保持鋒正直往,使周圍保留部分不受震動。中鋼刀還用於印刻人物服飾及道具上的圖案花紋。

三角刀:

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鋒面在左右二側,鋒利集點就在中角上。製作三角刀要選用適用的工具鋼(一般用4-6毫米的圓鋼),銑出55度-60度的三角槽,將兩腰磨平,其口端磨成刃口。角度大,刻出的線條就粗,反之就細。三角刀主要用於刻毛髮刻裝飾線紋,也是版畫與水印木刻藝術製版時常用的一種工具,操作時三角刀尖在木板上推進,木屑從三角槽內吐出,三角刀尖推過的部位便刻畫出線條來。

在選擇使用以上刀具時,要注意掌握刀頭厚薄在用途上的區別。所謂刀頭,就是實際使用的那段刀面。刀頭越薄越鋒利,但牢度也越差。根據這種情況,開毛坯的刀頭可適當厚些,以經受錘子的敲擊和用力掘撓;修光用的刀則薄些,所謂薄刀密片,方可將木料刻得光潔不隙。總之,工具選擇配置,一定要嚴格依照工藝性質,不能隨意替代,而且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應有所保證,在傳統的工藝雕刻中,木雕工具往往多達百餘件,工藝一般的至少也要30件,當然,經常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有的只是偶爾使用一下。


木雕的輔助工具:

主要是指敲錘、木銼、斧子、鋸子。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注意砍削時不宜用力過大,不可直上直下砍,斧刃應與垂直的木紋保持在45度左右,否則,木料會開裂。木銼的用途主要是在圓雕的細坯階段,可代替平刀將刀痕鑿跡銼磨平整以便修光;又可代替圓刀或斜刀作鏤空處理。木銼的作用還在於能大面積迅速地調整造型結構,並能與雕刻刀結合使用,將人物衣紋的輾轉翻折處理得生動流暢,虛實有致。木雕敲錘的形狀以扁、平、寬、方為好。錘面尺度可掌握在7×5.5×2.5釐米左右。太窄或太厚,都會影響錘子著落點的準確與力的均勻。敲錘分木製與鐵製二種,木製敲錘一般採用木質比重大的硬木,如紅木、黃楊、檀木、櫸木及果樹木料等,其規格可掌握在長27釐米,寬55釐米,厚45釐米左右;握柄部位呈圓形略扁一些,大小以握在手中適宜為準。

木雕的輔助工具還包括小型電動木工拋光機和電動手槍鑽。拋光機的用途僅在於作品完成後的表面處理,可以代替手工作大面積的磨光,比較省時省力,但只限於大中型的體積較為平展的作品使用,手槍鑽主要用手鏤空打洞,做大型雕刻時,可用它打點切輪廓。



本期內容就到這裡!下期小編還為大家準備了關於木雕種類與保養等
其它相關內容!

請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傳統木雕:工具、設備、選材、技法及保養知識
    看一個人的手藝如何,只須觀察一下他的工具便能知曉,而工具的保養修飾,也能證明勞動者素質的高低。在木雕創作中,工具齊備,會磨會用,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技巧,使行刀運鑿洗鍊灑脫,清晰流暢,增加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 木雕入門教程自學木雕不求人 雕塑基礎教程:木雕
    書名:木雕(中央美術學院規劃教材雕塑基礎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木雕》內容簡介:本教程按照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的專業基本課程設置編寫
  • 中國四大木雕介紹,四大木雕有哪些特點?
    中國四大木雕介紹,四大木雕有哪些特點?大家好,我是嘉匠根藝,崖柏根雕知識系列傳播者,與您分享崖柏根雕知識中國作為有名的四大傳統木雕有:東陽建築木雕、黃楊木雕、潮州一個木雕(金漆木雕)、龍眼木雕首先,木雕木雕歷史,位居中國四大木雕。
  • 苗慄縣圍繞「三義木雕」 傳統工藝打造臺灣木雕重鎮
    華夏經緯網1月5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苗慄縣推廣木雕藝術,讓三義成為全臺木雕重鎮,日前將三義木雕傳統工藝新增為苗慄縣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為木雕師賴永發。木雕賴永發為三義木雕保存者。(何冠嫻苗慄傳真)苗慄縣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表示,苗慄有3大工藝品牌,第1為木雕、第2為陶瓷、第3為編織,其中木雕過去有許多木雕師集結在三義水美街與各村落,保存完整時代演進,去年底經過苗慄縣文資審議委員會熱烈討論,登錄三義木雕為無形文化資產,並推舉賴永發為保存者。
  • 中國四大木雕
    這些木雕流派在全國或者當地都極具影響力,而最為著名的是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廣東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這四大流派被稱為「中國四大木雕」。 一、東陽木雕被譽為我國木雕之鄉的浙江東陽,有千餘年的木雕歷史,北京故宮及蘇、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東陽木雕留世。東陽木雕,是以平面浮雕為主的雕刻藝術。其多層次浮雕、散點透視構圖、保留平面的裝飾,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 木雕入門工具的使用與知識
    2,種類:觀賞性工藝品3,繁榮時期:唐朝4,起源:新石器時期5,工具:是雕刻家從事創作的最直接的助手和伴侶。在木雕的工藝製作過程中,雕刻刀及其輔助工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6,地域分布:中國木雕,分布極廣,此衰彼興,潮起潮落。由於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資源條件,取材不一,工藝不同,形成了諸多具有濃鬱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流派。
  • 【走徽州30集系列報導】胡氏宗祠木雕藝術(6)
    書中詮釋的20幅荷花木雕,使我對龍川,對古徽州木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為作者獨到的見解折服。 雅昌版主豆腐777給本書的點評:首先感謝老土出了本好書,大家知道,現在市面上的古玩類書籍,真正有自己見解的很少,精品類書籍很少,到是借東借西,胡拼亂拉的不少。。。。
  • 中華民間東陽木雕藝術(二)
    這是對對木雕收藏價值最完美並極具藝術文學的評價。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閻振堂介紹說,木雕不同於陶瓷、玉器、錢幣、珠寶等收藏品,收藏起來比較困難,而木雕的收藏價值也恰恰體現於此。據閻會長介紹,當今木雕的收藏品市場中,能維持在高價位的基本上都是「四大名雕」: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金漆木雕、龍眼木雕,普普通通的就要幾千元,而其中一些名貴的精品動輒就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
  • 這裡是中國木雕之鄉,木雕年產值20億,已成為當地一大經濟支柱!
    東陽木雕創作現場木雕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雕刻藝術,即就是在木板或木段上雕刻著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或將自然界的景色濃縮到木材上,我國木雕藝術也很常見,種類也較多,但是木雕藝術最具價值的,藝術品味最高的,當數浙江東陽木雕。
  • 【老友課堂】雕刻技術: 木雕入門(上)
    清代乾隆年間,被稱之「雕花之鄉東陽地區,竟有127多名工藝師被召進京城,修繕宮殿;樂清黃楊木雕從清代中期起就成為民間木雕工藝品之一,以雕制小型黃楊木雕人物陳列品而聞名中外;明初有長樂人孔氏,利用天然疤痕樹根進行雕刻,是福建龍眼木雕特有的傳統工藝,被世人所重視;廣東金漆木雕起源於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貼金,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 50餘件象園木雕精品福州展出 「非遺」木雕藝術煥發生機
    50餘件象園木雕精品福州展出 「非遺」木雕藝術煥發生機 2017-08-27 17:35:3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紅色」木雕,匠心鑄就中國夢
    十大元帥木雕亮相。溫州網訊 近日,樂清萬清堂木雕藝術館在翻新重建中。該藝術館歷時三年完成的紅色木雕之旅系列作品在精心籌劃下得以重新展示。該系列作品包括五大偉人、十大元帥,按實際人物1:1.1的比例由原中國美院雕塑系主任、美術評論家高照,萬清堂藝術總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虞定良設計、製作而成。
  • 中國古典木雕藝術,質樸奢華
    中國古典木雕藝術,質樸奢華 點擊"老紅木網"關注我
  • [傳統木工工具] 木雕入門之初學者購買工具指南及用刀方法
    木雕入門工具2:木工雕刻刀-電動刀如果你雕刻硬木,比如酸枝木、紅木、紫檀之類的,那真是硬,那你的手磨破了皮,也刻不了多少,最有效率的就要上電動刻刀。木雕入門工具5:打磨工具砂紙這是木雕結束後磨光滑的工具,一般打磨的順序是:180->240->400->800->1000->1500->
  • 丘北白族傳統文化中的木雕面具
    白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白族有本民族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白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建築、雕刻、繪畫藝術名揚古今中外。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與周邊的各民族相互往來,創建了燦爛的經濟文化。丘北白族,古稱「滇僰」、「白蠻」、「阿僰」。
  • 佛教木雕彩塑像:精美絕倫 藝術巔峰
    木雕彩塑像技藝源遠流長,是佛教藝術的主要組成,起源於唐,興於宋、遼,失傳於清末。木雕彩塑像是中國佛教塑像範圍精度最高,難度最大的傳統工藝,是中國佛教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 木易:當代語境下傳統木雕的新表達
    木易是福州木雕非遺傳承接班人、品德木雕工作室主理人,出生於雕刻世家,自小耳濡目染父親楊學德的精湛技藝和追逐極致的工匠精神。不過,相較於老一輩對木雕的傳統玩法,他更中意在作品中融入傳統以外的東西。2010年回到福州,承繼家族的木雕事業。當面對傳統的雕刻題材時,他總覺得少了什麼,「只能做這些嗎?」為了尋找現代美術的靈感和屬於東方的藝術歸屬,他四處遊學,關注建築空間設計、產品設計、工藝設計,涵蓋範圍很廣,包括藝術領域的學院派和民間流派,甚至是商業領域與經濟領域都有涉獵。
  • 東陽中國木雕城全面開啟線上營銷模式
    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傳統商貿市場都經歷了漫長的寒冬。客戶群體主要依賴遊客、二級經銷商的東陽中國木雕城也難以倖免。在危機面前,木雕城積極擁抱網際網路,全面開啟線上營銷模式。「東陽中國木雕城分為木藝文化館、國風生活館、紅木家具館等幾個場館,匯集了全國各地上千廠家、上百位各級工藝美術大師,產品涵蓋紅木家具、木雕、根雕、竹編等數萬種產品,資源非常豐富。」近日,木雕城執行總裁徐偉林說,木雕城整合資源、組建團隊,以聯合體的形式運營線上平臺,進行統一推廣、營銷。「商戶單槍匹馬運營線上平臺,資源有限,且運營成本高。
  • 傳統手工木雕刀的種類與用途圖解
    雕刻刀,顧名思義即是雕刻用的刀,是工匠師傅們用來雕琢各種木質、玉質、石質等材質的工藝品時經常使用到的一種特質刀具,這篇文中我們主要講一下木雕用的雕刻刀具
  • 意匠生輝:東陽木雕·黃楊木雕
    民間藝術來源於勞動與生活,根植於鄉村與城鎮,體現了人們繁衍生息的脈絡。豐富多樣的浙江民間造型藝術,既是浙江人靈動心智和精巧技藝的物證,也反映出浙江人在人多地少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的適應性與創造能力。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生長在浙江大地上最傑出的民間藝術,在過去的歲月裡,它們美化我們的生活,為我們帶來輝煌的榮耀。舉辦這個陳列,既為後人留下一份忠實的記錄,也期待喚起人們對民間藝術保護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