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人生最黑暗的一戰,70萬人在戰線消失,德軍:贏定了

2020-12-18 天下暴走

從殘酷程度而言,在二戰的時候,歐洲土地上兩個最強國家的對戰,而參與的雙方是蘇聯和德國,實際上,這場戰爭的激烈和可怕程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場戰爭,傷亡的總人數在4千萬左右,簡直就是絞肉機。盟國蘇聯可以說是二戰中為盟國勝利付出最多的國家,蘇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削減了德國75%的兵力,比剩餘盟國加起來還要多。德國集齊了十六個國家的力量來應對這場戰鬥,這基本就是整個歐洲,這場戰爭非常艱難而又殘忍,其中以基輔戰役最為突出。

構成二戰中歐洲戰場一部分的基輔戰役,戰役慘烈異常,因此它也成為了人類戰爭史上包圍戰的規模之最,這場戰役中,蘇聯紅軍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蘇聯在基輔戰役中總共投入了6個集團軍的總兵力。蘇聯紅軍在基輔戰役中有70多萬兵力遭到了德國軍隊的圍困,其中蘇聯紅軍的第5、21、6以及26集團軍被德軍全部擊殺,剩下的第9和第18集團軍則殘餘了一部分,基輔戰役結束後,德軍宣稱蘇軍的戰俘就有65萬。此外德軍還從蘇聯紅軍處繳獲了900輛坦克,大炮 4000門以及和作戰車輛3500輛。蘇聯在基輔戰役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失敗,蘇聯損失了半數機動作戰部隊,並且還沒有使德軍付出什麼代價,戰場形勢慘烈非常。

在蘇聯的幾大戰役之中,基輔戰役是損失最為嚴重的一場戰役,缺乏足夠的莊稼和機動力量是其中致命的原因。烏曼戰鬥發生在基輔戰役不久之前,德軍來勢洶洶,蘇軍完全抵擋不住,其機械化部隊在這場戰鬥中幾乎消失殆盡,在隨之而來的基輔戰役中,蘇軍失去了裝甲部隊的掩護,大批蘇軍暴露在敵人的視野之中,被炮火轟擊,裝備優良的德軍面對一群血肉之軀的時候,殺人就像切菜一樣簡單。還有,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史達林本人對於這場戰役過於自信,越過當時的總參謀長直接下達命令,甚至臨時更換了當時戰場上的主要將領,戰場瞬息萬變,臨場換帥是兵家大忌,由於史達林的一意孤行,導致了基輔戰役全盤皆輸,此後,史達林就甚少再指揮軍事,轉而把重心放在國內的工作上了。

在基輔戰役爆發之前,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就是史達林和羅斯福在私下才見過面,蘇聯為了能夠得到美國在二戰中的支持,史達林需要在短時間內證明在蘇德交戰中會取得勝利,可以大膽的宣布是蘇聯的友軍。加入美國的飛機都還盤旋在蘇聯上空,就把自己重要的軍事部署基輔給丟了,那麼在美國做援助危機預估的時候,會對美國的判斷提供相反的思考方向,說不定羅斯福就不願意為其提供資源補給了,因此史達林沒有選擇撤退,而是死守基輔,朱可夫將軍在看到戰況不佳時也建議蘇軍先撤退,然而史達林沒有踩奶不說,還降了他的職。

二戰剛剛開始的時候,歐洲一大半國家在德軍的攻勢下很快投降,然後開始集中控制大部分的歐洲資源,這時,歐洲土地上出現了一場莫名其妙的戰役,蘇聯和芬蘭竟然開戰了,論兵力,蘇聯和芬蘭相差巨大,蘇聯為了攻打芬蘭動用了100萬大軍,而芬蘭軍隊的人數只有30萬,不到其三分之一,其中百分之八十還是後備役軍人,由此可見兩者的實力懸殊。但是,實際上卻沒有這麼容易,這場戰爭之中,蘇聯軍隊的攻勢的確很猛烈,但是芬蘭卻一次又一次地抵擋住了,直到幾個月後,才堅守不住從而投降,這就很玩味了,經過這場戰役之後,希特勒覺得蘇聯也不過如此,認為即使進行兩線作戰也能在和蘇聯的戰鬥中取得勝利。

二戰中,蘇德之戰可以說是戰況激烈之首了。蘇聯紅軍自1941年起就迅速瓦解,基輔就成了蘇軍駐守的主要地區,巴巴羅薩計劃也藉此契機開始轟轟烈烈的運作,於是德軍迅速以三個集團軍和兩個裝甲集團的強大兵力對基輔一帶蘇軍進行了包圍戰。蘇聯軍隊的統帥意識到不對勁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向史達林申請撤退被拒絕了不說,還被免去了職務,獨斷專行的史達林導致了近70萬蘇聯紅軍淪為德軍戰俘,基輔的某些蘇聯紅軍高級將領放棄帶領其所屬部隊作戰,只有極少一部分隊伍突出了重圍,自那時起蘇軍就被蒙上了巨大的陰影。

要說基輔真的開始陷落的時間,比基輔戰役發生的時間都晚了一段時間,是在1941年的9月14日開始的,圍困發生之前,也有許多頗有才能的蘇方將領,都察覺到了局勢的不對勁,都提出建議現在撤退對軍隊而言才是對的,可是史達林太過於相信自己的決定,最終葬送了大批軍隊,可謂是史達林軍事生涯中的一點汙點了。除卻盲目自信,史達林的錯誤還在於任命將令的時候由於沒有認清手下的能力,朱可夫元帥心裡也有數,史達林是鐵了心要守基輔,就提了個建議,讓一隻突擊隊去砍斷德軍的一邊側翼,極力為被困住的蘇軍奪得一絲機會,可是史達林把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了能力不足的葉緬廖科,讓這個計劃徹底落空,基輔的蘇軍最終只能白白送掉,失誤如此之多的史達林,是丟掉70萬蘇軍的主要原因。

在蘇德兩國所進行的數場對決中,史達林在基輔戰役上的錯誤指揮在事後也常常遭受指責或議論,這時有的人就會想說,設想史達林沒有越級指揮並允許下屬將領帶領軍隊撤出基輔,或者直接放棄軍事上的指揮權能夠讓蘇軍的損失減少?我們需要對當時的情況進行一定的分析,撤退只會讓當下不會造成很大的損失,但是把時間往後推移進行觀察的話,倒不如給予蘇軍機會去和德軍進行一場殊死搏鬥,為什麼會提出這個意見呢?因為這時的蘇軍對於希特勒所進行的閃電戰非常陌生,所以才會讓蘇軍毫無反手之力,如果讓蘇軍提前對德軍的作戰模式進行一定的了解,或是利用閃電戰所暴露的缺點進行戰術上的調解以做到瓦解德軍的特殊作戰模式,那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結束時間可能會更早。

蘇聯在基輔戰役上的慘敗,雖然從當時的整個局勢上來看,對蘇聯紅軍,對整個蘇聯造成了相當消極的影響。但也徹底打醒了蘇聯民眾,讓他們清楚:德國人來之不善。蘇聯人該團結起來了,基輔慘敗之後,史達林是非常的自責,畢竟是因為他的固執葬送了70萬大軍.但在德國方面,希特勒可高興壞了,在他心裡,似乎蘇聯已經必敗無疑,戰爭的勝利,德國的閃擊戰再一次創造了記錄,希特勒認為,德軍將一直勝利下去。

筆者認為,基輔戰役也是一把雙刃劍,這場戰敗的戰役也帶給了蘇聯一些意外的收穫,大家仔細琢磨一下,基輔戰役一戰失利,換來了蘇聯統帥史達林的幡然醒悟,打仗交給那些身經百戰的將軍們更好,越級指揮是他過於冒失了,那以後史達林便重新回到了總書記一職,對民眾和士兵的精神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反觀希特勒,卻由於過於驕傲自大,認為自己有著極高的戰爭天賦,總覺得軍隊中的大多數指揮官都在渾水摸魚,先後罷免了多位軍官,另外,蘇聯在德軍還在攻打基輔時就已經預測到了莫斯科接下來的遭遇並為此做了萬全準備,而且寒冷的冬季也逐漸來臨,這些都成了德軍在後來的戰爭中失利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二戰期間蘇軍慘敗於德軍,史達林下了一命令,犧牲幾萬人扭轉戰局
    二戰期間蘇軍慘敗於德軍,史達林下了一命令,犧牲幾萬人扭轉戰局 導語:打仗總會伴隨著犧牲,特別是一戰二戰這樣的大規模戰爭,動輒就有數萬人陣亡在沙場上,但這些人的犧牲並不是白費的,他們付出的性命總會對戰局有一定的影響,一些英明的決策者,能夠通過合理的犧牲掌控整個大局,史達林就是其中一個。
  • 史達林下令死守,損失70萬蘇軍,堪稱二戰東線戰場最慘烈一役
    此時,史達林終於意識到不撤退會造成極嚴重的損失,於是同意蘇軍進行突圍,開始悄悄撤退,但是為時已晚,蘇軍陷入了德軍嚴密的包圍圈中,怕是一滴水都滴不進去,根本跑不掉,最後近70萬蘇軍被德軍活捉,幾個基輔城內的蘇軍將領,由於有小股部隊的拼死掩護,最後成功乘上飛機突圍了。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因為蘇軍在1942年5月份進攻哈爾科夫時,已經具備了打贏的條件,但此時,蘇軍並沒意識到德軍有進攻史達林格勒的戰略意圖,直到7月12日蘇軍從哈爾科夫戰場退守史達林格勒時,才發現雙方在這一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蘇軍統帥部這才發現戰場形勢完全跟預想的不一樣,倉促組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從而打響了蘇德戰爭關鍵一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如果蘇軍打贏了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還會有史達林格勒大會戰嗎?
  • 記人類歷史最大規模圍殲戰,史達林堅守命令葬送70萬大軍
    基輔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對蘇軍在烏克蘭地區進行的一場規模巨大的圍殲戰。經過慘烈的戰鬥,德軍獲得全勝,殲滅蘇軍近70萬人,繳獲大量技術裝備,希特勒興奮地將基輔戰役稱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圍殲戰。
  •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利用廣袤的國土積極防禦將德軍擋在莫斯科外
    1941年6月22日,德軍發起巴巴羅薩行動,對蘇軍展開突襲。由於史達林一直不肯相信德軍即將進攻蘇聯的情報,沒有讓軍隊立即動員起來,導致蘇聯在戰爭初期損失巨大。不過蘇聯在戰前還是有所準備的,對部隊進行了擴編,預備隊也一直源源不斷地開始集結。蘇聯高層想了一切辦法,去遲滯德軍的攻勢,最終在當年12月份,將戰線穩定下來。
  • 實力懸殊的較量,10w萬蘇軍再次折戟芬蘭,史達林為何服了軟?
    前言:二戰進行到1944年的時候,世界戰爭局勢已經日趨明朗,蘇聯紅軍在取得史達林格勒以及庫爾斯克會戰勝利後,開始向德國發起全線反攻,北方戰線也成為了大反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芬蘭曾參與德國對蘇聯的進攻,所以史達林將矛頭直指芬蘭,塔裡-伊漢塔拉之戰由此爆發。
  • 德軍在莫斯科凍死10萬餘人,為啥不搶蘇聯人棉衣?史達林留了一手
    首先我們還是要先講講德國方面,在當時德國軍隊可以說是逢戰必贏,也正是這樣的情況使德軍的最高領導人有些過於自滿,認為這場戰爭的勝利唾手可得,所以對後續的戰爭情況並沒有做到全面直觀的了解
  • 明斯克一戰,蘇軍初次見識到德軍閃擊戰,怎麼跟想的不一樣?
    由於擔心會觸怒德國,承擔先一步挑起戰爭的罵名,史達林沒有同意朱可夫的這個主張。 幸好史達林沒有同意朱可夫的主張,才讓蘇軍免去了一場大敗。
  • 為何蘇軍損失整個方面軍都沒事,德軍損失一個集團軍就失掉主動權
    基輔丟了,對於蘇軍而言不是最致命的損失。而莫斯科丟了,這對於蘇軍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蘇軍完全有理由放棄基輔,集中兵力守衛首都。 最終,史達林拒絕了朱可夫的建議,並撤銷了朱可夫的職務,將其貶為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員。隨著史達林拒絕朱可夫的合理建議,蘇軍的悲劇出現了—— 1941年8月3日到13日,德軍經過兩次突擊將烏曼地區的蘇軍第6集團軍和第12集團軍共10.3萬人全部殲滅。蘇軍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結合部的局勢日益複雜化,德軍逐步掌握了基輔戰場的主動權。
  • 德軍閃電突襲,史達林為何措手不及?「大雷雨計劃」是否真存在?
    史達林為何對德國的進攻毫無防備,被打的措手不及?希特勒實施「巴巴羅薩計劃」,在漫長的戰線上對蘇聯發起了突然襲擊,10天時間便突進蘇聯600多千米。蘇聯毫無防備之下,可謂損失慘重,在第一天的戰鬥中便損失1200架飛機,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多達800架飛機尚未起飛便被炸毀。
  • 77年前史達林下達第227號作戰命令
    1943年2月2日,史達林格勒戰役蘇方獲得大勝,蘇聯方面投入兵力先後將近300萬,傷亡112萬以上,其中47萬人死亡,65萬人負傷或被俘;德軍死傷也達百萬,目前相對公認的數字是80萬人以上死傷、9萬人被俘。蘇聯百姓的傷亡人數更是軍人的數倍。
  • 為應對德軍狂轟濫炸,史達林頒布一命令,網友:這就是戰爭的殘酷
    波蘭遭受了德軍攻擊在20世紀30年代末,波蘭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遭受了德軍的攻擊,只是一夜之間大半個波蘭領土被德軍快速佔領。儘管波蘭空軍奮力反抗,但是在面臨瘋狂轟炸的德國軍隊時,只有兩個小時,導致波蘭空軍完全潰敗。除了空軍失利之外,陸軍軍隊也遭到了德軍的裝甲師橫衝直撞,德國軍隊以閃電般的速度佔領了波蘭很多城市。
  • 蘇德戰爭前,希特勒的哪些準備,讓史達林認為德國不會進攻蘇聯?
    在德國兵分三路的進攻下,北方戰線僅僅兩個星期,蘇聯便敗退450公裡,不得不放棄整個波羅的海地區,蘇聯紅軍24個師被徹底擊潰,還有20個師也損失60%。要不是芬蘭不想繼續配合德國的進攻,說不定列寧格勒都會被德國佔領。 中部戰線是德國的重點,在第一次突擊中,蘇聯紅軍便敗退350公裡,30個師被殲滅,70個師損失在50%以上。
  • 希特勒用史達林兒子交換德軍元帥,史達林大喊9個字,字字戳心
    史達林是蘇聯第二位最高領導人,僅次於列寧。在2008年俄羅斯評選的「最偉大的俄羅斯人」中,史達林超越了列寧,高居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和斯託雷平,第四至第六位分別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寧。由此可見,史達林對蘇聯的影響是巨大的。
  • 兒子被德軍抓了,史達林為啥流放了自己的兒媳婦?這是什麼操作
    在1941年的7月份,對於史達林來說,應該是他生命之中比較沉重的一個月了,本來蘇軍在德軍的進攻之下已經損失巨大了,偏偏在這個時候,自己那身在前線的兒子雅科夫卻在斯莫林斯克大盧基鎮與德軍激戰之後被德軍給抓住了,當得知自己抓住的是史達林的兒子之後,德軍非常的興奮,表示希望能用他向蘇聯換回自己的高級戰俘
  • 一戰彩色老照片:索姆河戰役真實景象 傷亡130萬人慘不忍睹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一戰索姆河戰役中的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一戰索姆河戰役爆發於1916年7月1日,該戰役為英法聯軍為了突破德軍防線將德軍逼退至德法邊境線,進而發動的一場大規模進攻戰,但由於英法錯誤預估了德軍的抵抗信念,進而將戰鬥拉入了陣地戰。
  • 蘇德戰場的最後一戰,蘇聯傷亡14萬,俘虜德軍86萬人!
    像布拉格之戰就是在5月6號這天打響的,而且是整整持續了11天,這場戰爭也是蘇德戰場上的最後一戰,作為作戰的主要雙方,蘇軍這邊的作戰序列是烏克蘭的第1,、第4和第2方面軍,當時戰事已經是很明朗的了,蘇軍這邊已經是對捷克境內的德軍包圍住了,只是在等待最後的一次全殲。蘇軍這邊總兵力達200萬人,火炮30500門,坦克2000輛和戰機3000多架。
  • 基輔會戰慘敗,史達林為何不循例追究前線將領責任?真心不敢動手
    另外,追究前線將領的責任,那就是否定史達林自己的軍事權威,因為堅持不肯從基輔突出部撤退的正是他本人,換成是你,還能夠大張旗鼓處罰各級指揮官嗎? 而整個戰線防禦最薄弱的地段,則是由中央方面軍扼守的莫斯科戰線與基輔戰線的結合部,因此建議抽調西南方面軍有力部隊加強之,起碼是一個集團軍外加五個師。 史達林聽明白了,瞪著朱可夫追問:「基輔怎麼辦」?朱可夫知道說出放棄基輔的後果,但是作為總參謀長,他必須為自己的軍事專業負責,因此仍然壯著膽子回答:「基輔不得不放棄,西南方面軍主力應撤過第聶伯河」。
  • 二戰時德軍為何打不下蘇聯?日本不幫忙是重要原因,美國是次因
    萬人。面對德軍鋪天蓋地的攻勢,蘇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戰爭一開始,如同當年西歐戰場的復刻,德軍的閃電戰勢如破竹,蘇聯損失慘重。仗才打了幾個星期,蘇聯就有28個師被德軍完全消滅、70個師損失過半,而傷亡數更是達到了80萬人,反觀德軍只傷亡15萬人。
  • 調兵遣將、謀篇布局,史達林指揮若定於「史詩般的戰役」
    於是,以史達林為核心的蘇聯最高統帥部及時組建了新的、共有38個師的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但只有16個師能夠據守主要地帶的防禦陣地。他們面對的是,擁有18個整建制師的、強大的德軍第六集團軍。 此時,蘇軍的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分布在700公裡長的戰線上,指揮十分不便。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史達林於8月5日,將史達林格勒方面軍一分為二: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和東南面方面軍,分屬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