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4-伯樂(lè)相(xiàng)馬

2021-03-05 最好媽咪

伯樂,原名叫孫陽,是春秋時期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稱他為伯樂。

一次,楚王讓伯樂去買能日行千裡的駿(jùn)馬。伯樂對楚王說:「千裡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請不要著急,我會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多地方,都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累得呼呼喘(chuǎn)氣,每走一步都十分困難。伯樂走到馬旁邊,馬突然昂(áng)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sī)鳴,好像要對伯樂說什麼。伯樂馬上從聲音中聽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如果在戰場上,這匹馬比任何馬都好,但用來拉車,還不如普通的馬。不如你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覺得這匹馬拉車沒力氣,吃得又多,於是很高興地同意了。

伯樂牽著千裡馬,回到楚國,對楚王說:「大王,我把千裡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見這匹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在騙他,有點不高興,說:「你這是買的什麼馬呀,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裡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吃得又不好,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好好餵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變得強壯。」

楚王聽完,半信半疑,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餵好。果然,半個月後,馬變得又壯又精神。楚王騎上馬,只是眨眼的工夫,就跑到了一百裡之外。

後來千裡馬為楚王徵戰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也更加重用伯樂。

相關焦點

  • 伯樂造句和解釋_伯樂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伯樂(bó lè)。春秋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以善相馬著稱。後喻指有眼力,善於發現、選拔、使用出色人才者。[孫犁《關於編輯和投稿》:「有時是編輯一眼看高,一眼看低,這叫沒遇見伯樂。」]伯樂參考例句:1、要想遇見伯樂,還不如使自己變成千裡馬。2、好人才還是得靠伯樂來發掘,才不會被埋沒。
  • 伯樂造句和解釋_伯樂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伯樂(bó lè)。 春秋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以善相馬著稱。後喻指有眼力,善於發現、選拔、使用出色人才者。
  • 成語故事:伯樂相馬
    【成語】:伯樂相馬【拼音】:bó lè xiàng mǎ【解釋】: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成語故事】: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裡的駿馬。
  • 【成語故事·伯樂識馬】2月3日
    伯樂識馬bó lè shí mǎ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只是辱沒在僕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裡馬著稱。
  • 伯樂識馬
    伯樂識馬bó lè shí mǎ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
  • 【成語故事 ·秦】牝牡驪黃
    成語釋義:牝:雌性的禽獸;牡:雄性的禽獸;驪:黑;黃:黃色。這裡的牝、牡、驪、黃都是指禽獸的外在特徵。原意是指馬的好壞不在於雌雄、黑色或黃色。也就是說不能只根據外表或現象來決定事物的本質。後比喻事物的表面現象,或比喻不識真才。
  • 成語故事《To Recognize A Good Steed》
    春秋時期,有個人叫伯樂,他非常善於鑑別馬匹,他將自己這方面的經驗寫成了一本書《相馬經》,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各類馬匹。他的兒子想學到識馬的本領。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了一隻癩蛤蟆,前額剛好與《相馬經》上的好馬特徵相符,便以為找到了一匹千裡馬,馬上跑去告訴父親。伯樂被兒子弄得哭笑不得,就開玩笑的回答說:「這匹馬太會跳了,不好駕馭。」
  • 成語典故——按圖索驥
    這則成語出自明代楊慎《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比喻做事情遵循成規,不能靈活變通!相傳孫陽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相馬專家,能一眼看出一匹馬的好壞。由於傳說中的伯樂是執管天上馬匹的神,所以人們稱孫陽為伯樂。伯樂憑自己識馬的豐富經驗,編了一本《相馬經》。書中,他介紹了各種各樣千裡馬的特徵,並配了大量的插圖,供人們在識馬時參考之用。
  • 考考你:相城的「相」,到底讀xiāng還是xiàng?
    太長不看版:讀xiàng,第四聲。這位看官請留步,難道您不想了解下,為什麼這個字讀第四聲呢?相城的「相」,到底是讀xiāng還是xiàng?這個問題看似不難,但不少人都答不上來;即使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來由。
  • 孫姓成語典故:伯樂相馬
    伯樂相馬的故事,估計大家耳熟能詳,但是知道伯樂姓孫的人,估計很少。伯樂(約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孫陽,春秋中期郜國(今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人。伯樂去世後,葬於故裡。墓地就在今成武縣伯樂集鎮駐地伯樂村前。
  • 那些關於馬的成語、俗語和典故
    、車怠馬煩車殆馬煩、車煩馬斃、車水馬龍、車填馬隘、車在馬前車轍馬跡、東風馬耳、風吹馬耳、風牛馬不相及、弓調馬服裹屍馬革、猴年馬月、襟裾馬牛、龍神馬壯、驢唇馬觜驢唇馬嘴、驢年馬月、驢前馬後、馬去馬歸、枚速馬工拿下馬來、牛高馬大、牛溲馬勃、牛溲馬渤、牛童馬走牛頭馬面、乞兒馬醫、牆頭馬上、秋高馬肥、權移馬鹿人喊馬嘶
  • 真人不露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真人不露相,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現於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臉或暴露身分。出自: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九回:「悟空,這裡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為久淹,失了大事。」近義詞有:藏而不露,反義詞有:鋒芒畢露,真人不露相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口語。真人不露相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真人不露相(zhēn rén bù lòu xiàng)成語釋義: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現於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臉或暴露身分。
  • 一對父子,兩個成語,給人們太多啟示
    伯樂相馬的故事流傳已久,許多人都知道,而與之相關的另一個故事按圖索驥,知道的人可能就沒有那麼多了。這兩個成語故事裡的主人公是一對父子。伯樂相馬中的伯樂,本名孫陽,生活在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時期,因為對馬很有研究,善於發現好馬,被人們用傳說中天上掌管馬匹的神仙伯樂稱之,以至於後來人們都忘記了他原來的名字。一次,楚王召見伯樂,請他幫忙購買一匹能夠日行千裡的駿馬。伯樂答應了,但告訴楚王,此事急不得,需要到多個地方看看,才有可能買到這樣的馬。
  • 伯樂出名之後……
    擅長相馬的伯樂,自然而然得到秦穆公的賞識與重用。伯樂沒有辜負國君的信任,在相馬、薦馬方面盡心盡力,為秦國打造能徵善戰的騎兵立下汗馬功勞,因此被秦穆公封為「伯樂將軍」,有時還以監軍少宰身份隨軍徵戰。與此同時,伯樂的聲名遠揚天下,受到各國人士的信奉與追捧。
  • 成語故事:《按圖索驥》
    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 神,於是人們都把他稱為「伯樂」。       為了不讓自己的一身絕學失傳,他把自己多年積累的識馬經驗寫 成一本書,名為《相馬經》,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各類好馬。孫陽的兒子資質很差,卻想繼承父親的事業。在熟讀了這本書後, 他以為自己學到了父親的所有本領,便拿著《相馬經》去找千裡馬。《相馬經》上說:「千裡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 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 伯樂相馬的故事婦孺皆知,但是他兒子相馬卻讓人哭笑不得
    以前有篇文章講伯樂和千裡馬的故事,相傳伯樂非常善於識別良馬,只要他看一眼,就知道眼前的馬是不是好馬,絕對不會有錯。就算在馬群裡,他也能甄別出哪些是良馬,哪些是劣馬。不會有漏的。很多千裡馬在他的慧眼識珠下被發現,然後被派上用途;但是還是有更多的千裡馬,因為沒有遇到伯樂,而最終跟普通馬一樣,被忽略了。文章說千裡馬再好,也需要伯樂去發現,否則的話,就算自己是千裡馬,在常人眼裡,也跟普通馬無異,說明了伯樂對千裡馬的重要。文章還感嘆說「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成語故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成語】: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拼音】: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解釋】: 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各路起義軍中有兩支最大的力量,這就是劉邦和項羽的隊伍。他們曾經約定,誰先攻下秦朝首都鹹陽,誰就在關中一帶為王。  結果,劉邦先攻破了鹹陽,控制了函谷關。  項羽因此非常生氣。他想我有四十萬大軍還沒稱王,你十萬人馬居然稱王啦!於是要找劉邦決戰。  項羽的一個遠房叔叔項伯與劉邦的謀士張良很要好。
  •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拼音zhǐ lù wéi mǎ解釋指著鹿,說是馬。近義詞識龜成鱉,指皂為白,張冠李戴反義詞循名責實,是非分明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 了解中國成語文化,品味中華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守株待兔雕塑,傳統文化雕塑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成語故事伯樂相馬雕塑,國學經典雕塑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幹裡的駿馬。伯百樂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
  • 伯樂故裡相馬「新傳」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伯樂原名孫陽,春秋郜國人,精於相馬之術,因其相馬育馬、識才薦賢而為世人所知。如今,「伯樂」已成為「知人善用」「人盡其才」者的代名詞。在魯西南有個千年古縣——成武縣,古為郜國,孫陽便誕生在此,後來到秦國,憑藉相馬才能和高尚人品,被秦穆公封為「伯樂將軍」,去世後又葬於故裡:伯樂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