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景德鎮瓷器,為深入了解瓷器製作,齡方畫院院長張玲霞組織學員前往景德鎮學習交流,並在瓷器上作畫。
1. 齡方畫院創辦人張玲霞。
2. 圖為齡方畫院的定製茶餅,包裝的書法作品來自於畫院學員。
近日,在東門思月書院舉辦的事茗2020「深圳新人文生活」茶文化主題展吸引了很多市民,其中陳列在該展的茶餅、茶壺、茶杯等尤其受到關注。不僅是因為這些瓷器都來自景德鎮,更因為瓷器上的書法、畫作都由齡方畫院的殘障學員所創作。
殘障學員創作出如此精美的瓷器作品,離不開學員本身的堅持鑽研,更離不開老師的嚴格要求。「我對他們的要求很高。」齡方畫院創辦人張玲霞堅定地表示,學習書畫就要嚴格按照學好學精的標準。
自2011年成立至今,張玲霞曾先後組織學員去過韓國、俄羅斯參加國際殘疾人書畫交流活動;齡方書院連續多年參加市、區舉辦的殘疾人書畫展、手工藝術品展及陶瓷藝術展等活動,曾獲得「廣東省文化創意基地」稱號,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不僅是學習技能 更是感受陪伴的力量
齡方畫院坐落於羅湖區國都花園3樓,這個有些許隱匿的地方對殘障學員們而言,是一個充實心靈、陶冶情操的地方,而學習書畫對他們而言不是一種技能,而是一種陪伴。在齡方畫院成立前,羅湖區殘聯就開設了一個專門面向轄區殘障人士的書畫興趣班,由張玲霞作為老師。「剛開始走進張老師的課堂,那種興奮的感覺我一直都記得,因為一直想向名師學習,沒想到就有這樣的機會。」胡先生一直對傳統書畫充滿興趣,在得知有機會得到專業老師的指點,他想都沒想就參加了興趣班。
胡先生口中的「名師」張玲霞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她曾在深圳市博物館舉辦個人藝術展,出版了《張玲霞書畫集》;2007年,其作品入展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這個展覽是書法界最權威的展覽,張玲霞也成為迄今為止深圳唯一作品入展過國展的女性書畫家。
像胡先生這樣的學員多了起來後,2011年,在羅湖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羅湖區齡方畫院正式成立,張玲霞作為創辦人對畫院進行管理。為了讓畫院能夠更好地發展,張玲霞投入很大的心思與精力,如定期舉辦書畫專題講座、組織學員外出採訪創作、舉辦主題展覽等。
拓展對外交流渠道 組織優秀學員代表到國外交流
「我的要求從不打折,既然你選擇來學習,那就要做到最好。」張玲霞表示私下自己性格比較溫和,但是一到課堂就會很嚴格。「張老師從來不會因為我們身體有不便就降低要求,還是很嚴格地要求我們,也不斷鼓勵我們堅持練習,臨摹名家畫作。」高女士也是從2010年就成為了張玲霞的學員,其表示老師的勤奮總是能夠驅趕自己的懶惰,自己不知不覺堅持了7、8年。
高要求教學以及學員們自身的堅持,讓齡方畫院打開了很多學習交流的機會。回憶起首次與國外愛好中國傳統書畫文化的殘疾人組織交流,張玲霞介紹道,那是來自韓國的一個組織來到中國旅遊,通過旅行社找到了齡方畫院表達了希望學習交流的願望,就這樣雙方初次見面並且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這之後,張玲霞也積極拓展殘障人士對外學習交流的渠道,如2015年聯繫舉辦殘疾人(韓國濟州—中國深圳)國際書畫交流展;2016年,受邀赴韓國濟州道與當地殘障藝術家舉辦「丹青怡意」2016殘障人(韓國濟州—中國深圳)國際書畫交流展;2017年,應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美術家協會邀請,組織深圳市殘疾人書畫優秀代表在哈巴羅夫斯克的現代美術館展覽作品……這樣的經歷讓參與的學員也記憶深刻。
「很興奮的事是我們有機會到國外交流,當它成為現實我真的很開心。」唐女士也是堅持學習書畫習作十年的老學員,她說起去國外交流的事情整個人都更開朗了,其表示看到外國人也對中國文化這麼感興趣,深感自豪。這樣的對外交流活動,為中外殘障藝術家提供了切磋技藝的平臺,也讓學員們拓寬了視野,擴大了交友圈。
打造一個「家」 齡方畫院讓殘障學員 充滿歸屬感
通過各種展覽以及對外交流,齡方畫院的學員們收穫了很多的關注與榮譽,但是問及最有獲得感的是什麼,受訪的三位優秀學員代表都不約而同地表示是毅力、耐心以及平靜。「我是一個急性子,但是在這麼多年的堅持下,多少改變了自己的這種性格。」高女士深有感觸地說,並表示也是因為老師多年來都保持著耐心,讓她一直很有動力。除了教學,張玲霞同樣肩負著開導學員的責任,這讓學員們每周都很期待上課,「雖然每周都見面,但他們每次都有很多話跟我講;儘管我很嚴厲,但他們都還是很樂意上我的課」。
據了解,上年度在齡方畫院參加培訓的殘障人次達500,可見齡方畫院在轄區的殘障人群體中深受歡迎。據張玲霞介紹,除了在畫院學習書畫,很多學員都自告奮勇幫忙做一些畫院的工作,就像這次事茗2020「深圳新人文生活」茶文化主題展,有一部分布展工作就是由學員幫助完成的。「齡方畫院不僅僅是我們學習的地方,它還像是一個家的存在;學習書畫對我們來說不是學習技能,是找到一種陪伴。」胡先生也是積極分子之一,表示希望齡方畫院越辦越好。
齡方畫院的創辦為轄區殘障人士與書畫藝術世界搭建起「無障礙橋梁」,是羅湖區殘聯為豐富無障礙需求人士精神生活的暖心之舉。這樣的暖心之舉也將落實到更廣範圍,日前,羅湖「雙周發布」舉行無障礙城區建設專場,羅湖區殘聯發布全國首個區級無障礙城區發展規劃,《深圳市羅湖區無障礙城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從理念、制度與器物三維切入建立規劃體系,涉及設計標準、城市總體規劃、城市更新、無障礙環境建設、社會發展規劃、空間發展規劃、交通發展、信息無障礙等內容,力爭2035年羅湖無障礙覆蓋率達到85%。
採寫/攝影:
家園報記者 謝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