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跑運動員身上看不到紋路明顯的腹肌?
為什麼長跑運動員身上看不到紋路明顯的腹肌?
每個人都有腹肌,只要肚皮上的脂肪足夠薄,就可以顯露出腹肌的形狀。
但為了使腹肌紋路清晰,不僅要保持低脂肪,還要不斷地刺激腹肌,以增加腹肌體積。
我們看到許多人在健身房裡進行特殊的腹肌訓練,例如,卷腹和平板支撐,懸吊舉腿等等。這種運動能夠強烈地刺激腹肌,在微觀層面上,是先破壞腹肌的肌肉組織,然後遵循「遇強則強」的原則,在恢復過程中,經過破壞-修復整個過程,不斷讓自己的力量和體積增加。
所以當這些微觀的變化發生後,從宏觀,也就是從視覺上看,腹肌的紋理會變得非常清晰,麵包狀的腹肌立刻顯現出來。
長跑運動員不注重對腹部肌肉的訓練,即不專門練習腹肌,長跑運動員也不是健美者,因此腹肌的美感對他們來說是非常不必要的,所以說他們沒有明顯的腹肌。
長時間跑跑對肌肉異化也很嚴重,即肌肉分解,不僅身體脂肪較少,跑跑長時間肌肉會流失更多的脂肪,對大腦來說脂肪比肌肉有用多了。
下面是我的看法
一、長跑運動員的職業是耐力型有氧運動,在適應了耐力型有氧運動後,大腦為維持身體能量的消耗,會分泌出大量的皮質醇,會抑制肌肉生成,不說了,已有的肌肉會被持續的耐力型有氧運動消耗,新的肌肉不再增加,身體各部分的肌肉組織會變得纖細,因此長跑和馬拉松運動員的體形都很瘦弱,沒有明顯的肌肉線條。
二、長跑運動員無論從日常訓練還是賽跑中,都要進行耐力、有氧、心肺功能訓練,極少進行抗阻、力量訓練,而肌肉肉的維持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例如,通過力量訓練獲得一定的肌肉量,然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每天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不做有氧,不做任何力量訓練,三個月後,你就會發現自己肌肉流失很多。增加肌肉量和維持現有肌肉量必須增加一定數量的抗阻力訓練,減少有氧訓練對肌肉的消耗,這完全違背了長跑運動員所有的訓練和比賽要求,因此長跑運動員不可能有非常明顯的肌紋。
三、健美通常有「RM」這個專業術語, RM指的是最大重複次數,如果經常要增加肌肉量,一般會用8到10 RM的重量。因此,一般長跑運動員由於職業項目的原因,一般選擇較長時間、低強度的體重進行專項訓練,以提高身體的攝氧能力,但由於沒有向增肌方向發展,因此不能看到明顯的腹肌。
四、在訓練中,長跑運動員需要利用他們身體的大部分能量來儲存。而且我們知道,肌肉合成需要能量和蛋白質。如果這些條件得不到滿足,肌肉就自然無法合成。
有時長跑運動員的肌肉會分解能量供給,所以對他們來說,不可能長時間維持大量肌肉。這樣的話,就不會有一點脂肪了。
舉例:
一、從馬拉松運動員和自行車運動員的腿部肌肉中也可以看出這種差別。
內蒙古不相信腹肌,大家可以看看內蒙古的摔跤選手,他們的腹肌都不清楚。看大力士的體型吧。也許大家覺得我舉的例子不合適,再看一下籃球項目,所以不僅僅是很多跑步運動員腹肌看不清楚,還有很多項目運動員腹肌看不清楚。
由於清楚的腹肌是每個人健身對形體的追求,而運動員追求的是較強的運動表現。
追求清晰度的傳統健身訓練對運動員的表現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職業運動員很少進行這種訓練。
二、此前,加拿大女子遊泳隊教練在接受女子遊泳隊時,發現隊員有很多傷病,於是他找出日常訓練計劃,將訓練計劃中不合理的腹部訓練動作剔除,從而減少了傷病。
因此,我們健身常用的腹肌訓練,能帶給我們美麗的腹肌,但並不能很好地改善運動員的運動表現,甚至會帶來一些傷病風險,職業運動員很少進行這類訓練,腹肌也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
最後,同樣是長跑和短跑運動員,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體格。一般來講,長跑運動員都比較瘦,短跑運動員則比較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