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害是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範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顛覆性因素。據統計,1900年以來的120年裡,全球共發生8.0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過220萬以上人員死亡。
今天是國家防震減災日,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採訪了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非天然地震研究室主任蔣長勝,帶您一起看看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有關地震的冷知識。
月球上的「月震」與地球上的有很大不同
不僅在地球上會發生地震,在月球上也同樣會發生月震。月震與地球上的地震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很多月震持續時間非常長,有些可能會持續5至6個小時;二是,月震會發生在很深的地方,月球的半徑為1738km,但深的月震會發生在月球內部800~1150km深度;三是,月震的震級一般都很小,深的月震震級一般為1~2級,淺部的月震震級會大一些,有記錄到3~4級的較大的月震。有研究認為,月震的發生可能跟潮汐應力有關。
美國阿波羅太空人巴斯·奧爾德林(Buzz Aldrin)在月球表面部署地震儀
人類記錄到的震級最大的地震
有記載以來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9.5級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在智利海岸激起高達25米的海浪,海嘯波及整個太平洋,在阿留申群島、夏威夷、日本、菲律賓、澳大利東南部都造成重大災害,甚至傳播到我國東海岸。
地震發生約22小時後,海嘯到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列島時,波高最高達到8.1米,摧毀了1600多個房屋,導致185人死亡或失蹤。地震發生約24小時後,菲律賓又有32人喪生。此次地震還造成6座死火山重新噴發、3座新火山出現。
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模擬(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海嘯的傳播速度為每小時200英裡,星號為震中位置,等高線上的數字是波陣面的傳播時間(以小時為單位)。圖片由NOAA提供。
世界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大地震
1556年(明朝嘉靖三十四年)的陝西華縣8級大地震,據《明史》記載,死亡人數超過83萬人!當然這個數字存在爭議。
考慮到人數統計差異、之前因其他災害外遷人口被統計在內等因素,據估算實際死亡人數可能在45萬以內。無論如何,這次地震仍是世界震害之首。
世界上最早記錄的地震
陝西岐山地震發生於周幽王二年 (公元前780年)。這是中國史書記載比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也是世界上最早記錄的地震。據《國語·周語》記載,地震時,「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
三川即今陝西省的涇河、渭河、洛河。根據《中國歷史地震目錄》,此次地震的震級約為7級,極震區烈度為9度。
人類記錄到最深的大地震
震源深度超過300km的被稱為深源地震。人類迄今為止記錄到的最大的深源地震,是2013年5月24日鄂霍次克海8.3級地震,震源深度約為609km。從地震波記錄的一般特徵上,這次地震與淺源地震並無不同,對於地下深部巨大的圍壓下發生如此大的脆性破裂,目前尚未有廣泛認可的科學解答。
鄂霍次克海的俯衝帶模型和2013年鄂霍次克海8.3級地震的發生機制。有研究認為橄欖石向尖晶石的突然轉變可能是此次深地震的發生機制。(https://www.earthmagazine.org/)
人類發現的最大的前震
前震一般是指在大地震之前發生在震源區附近的地震,嚴格意義上的前震(稱為「直接前震」)還被定義為震源機制與主震接近、反映大地震預滑過程的那些地震。
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前震,是跟2011年東日本9.0級大地震有關。在這次地震發生前的51小時,發生了震級高達7.5的大地震,這麼大的地震平時我們都很少遇到,但誰能想到,這只是個「前奏」,後邊接著就發生了震級高達9.0級的巨大地震。
讓世界強國衰落的大地震
1755年葡萄牙裡斯本發生震級8.5~9.0級大地震(2020年BSSA最新文章認為震級在7.2~8.2級之間),造成6萬多人死亡。在15世紀至16世紀,葡萄牙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葡萄牙全盛時期,在非洲、亞洲、美洲擁有大片殖民地,不論在經濟、政治、文化上,都遠超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等其他歐洲國家。地震引發的火災幾乎將整個裡斯本付之一炬。
此外還引發浪高達30米的海嘯,洪水湧進城裡,將逃過地震和火災的倖存者帶入大海。在多重打擊下,裡斯本80%的建築被損壞,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喪生,再加上逃難而走的流民,裡斯本的人口減少了將近十萬,經濟損失難以估量。此次地震令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
能影響地球自轉的大地震
地震引起的地球質量重新分布將會引起地球慣性張量的變化。根據角動量守恆原則,這將導致地球自轉速度、極移和日長等變化。實際上很多大地震都可以影響到地球自轉。2011年東日本9.0級大地震,使得地軸偏移了16cm,使得日本向美洲大陸移動了近4m。
地球上到底能發生多大的地震
現有知識認為,地球上不可能發生超過10級的巨大地震。這主要是因為地震的震級與發生破裂的斷層長度有關,斷層越長、可能發生的地震才越大。目前地球上尚不存在可以引發10級地震的斷層。地球有限的尺度、地球表面切割成的幾個大板塊、頻繁發生的不同大小的地震不斷釋放地殼積累起來的能量,這可能都是不能發生10級地震的約束條件。
嘆為觀止的地震間接損失
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有多少、持續多久?國際著名學術期刊2019年《Nature Communication》發文顯示,2011年東日本9.0級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持續到現在,給企業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高達直接經濟損失的100倍。
地震造成的最長的地表破裂
2004年印尼蘇門答臘9.3級大地震,造成的地表破裂長達1150~1350km。地震破裂時間持續了500~600s。
造成巨量固體廢棄物的地震
2011年東日本9.0級大地震及其激發的海嘯,造成18.7萬多所房屋被嚴重損壞或摧毀。這些房屋和工廠殘骸、廢棄汽車、破碎的貨櫃和油罐等形成約2300萬噸的固體廢棄物和超過1200萬立方米的海嘯沉積物,這些巨量的固體廢棄物的清理需要數年以上時間。
引發核事故最高級別的地震
2011年東日本9.0級大地震和海嘯,造成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災難被定為國際核事故級別中最高級別的第7級。自災難發生以來,福島第一核電站每天用以冷卻熔化的反應堆和燃料池而產生的核汙水達400噸。專家預計,清除核電站熔化的核廢料並清理受輻射汙染的大片區域可能需要40年以上,並可能耗資2000億美元。
造成動植物和生態環境大規模破壞的地震
2004年印尼蘇門答臘9.0級大地震之後,在安達曼群島北部和中部沿海溼地出現了數平方公裡的紅樹林的死亡,而地震就是直接元兇。這是由於此次地震在該地區造成數十釐米的靜態地面隆升,進而潮汐水流入溼地的通道、造成溼地乾燥和土壤鹽度變化所導致。
1960年智利9.5級特大地震產生的海嘯,襲擊了整個太平洋沿岸,海嘯剝蝕土地,並將大量的沙子、巖塊以及珊瑚碎片堆積到太平洋沿岸諸多地區,造成大量可種植土地的沙化。
中國最早開展的震後科學考察的地震
中國政府最早組織的震後科學考察工作,開始於1920年的寧夏海原8.5級大地震。地震發生後的次年,我國現代地質學的奠基人之一、時任中央地質調查所代理所長,翁文灝先生,帶領來自內務、教育、農商三個部的考察隊員,親臨現場考察並撰寫成《甘肅地震考》等著作,拉開了中國近代地震科學考察的序幕。
【來源:宿州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