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微納電子系任天令團隊在紋身式電子皮膚方面取得突破

2021-01-19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微納電子系任天令團隊在紋身式電子皮膚方面取得突破

清華新聞網7月31日電 7月24日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納米領域著名期刊《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多層石墨烯表皮電子皮膚》(「Multilayer Graphene Epidermal Electronic Skin」)的研究論文。該器件實現了可定製的石墨烯電子紋身,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可以直接貼覆在皮膚上用於探測呼吸、心率、發聲等多重功能,未來在運動監測、睡眠監測、生物醫療等方面具有重大應用前景。 

圖1. 貼覆於人體與物體表面的定製化石墨烯紋身

電子皮膚是一種重要的生物醫學傳感器,要求器件擁有好的柔韌性和可伸縮性、高靈敏度、好的貼合度和舒適度。石墨烯由於其出色的導電性和柔韌性,是電子皮膚的理想材料。但是將石墨烯更加舒適、美觀、穩定、可靠地貼合在皮膚表面,從而採集各種生理信號仍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任天令教授團隊基於雷射還原石墨烯,將石墨烯與紋身相結合,模仿了電子皮膚的功能。可以通過電阻變化對皮膚表面的微小形變進行監測。在圖形化的過程中,團隊在國際上首創了溼法剝離氧化石墨烯的新工藝,去除石墨烯氧化物,只留存石墨烯,使得器件更加美觀,靈敏度更高,耐受更高的溫度。該項技術採用水轉工藝,襯底超薄,沒有穿戴不適感。此外,由於雷射直寫可編程的優勢,石墨烯的圖案可以進行個性化設計。除了測量皮膚表面的拉伸與壓縮,這種石墨烯的紋身還可以利用犧牲層工藝轉移到多種襯底上,例如樹葉,絲綢等等。通過貼附在口罩、手腕、喉嚨、人中等多個位置分別實現對呼吸,心跳,語音等人體信號的測量。測試者佩戴時並不會影響正常活動。器件在睡眠呼吸、語音等多方面的應用潛力,未來如果普及可以讓人們隨時隨地了解自己身體狀況。 

圖2. 剝離工藝可以大幅度提高傳感器靈敏度以便於測量各種生理學信號

通過對於雷射直寫石墨烯圍觀紋路的觀察與分析,任天令教授團隊建立了以石墨烯條帶為基元的裂痕理論模型,較好地模擬了應力引起的阻值變化過程。近年來,任天令教授致力於石墨烯器件的基礎研究和實用化應用的探索,尤其關注研究突破傳統器件限制的新型微納電子器件,在新型石墨烯聲學器件和各類傳感器件方面已獲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如柔性石墨烯發聲器件、新型石墨烯阻變存儲器、光譜可調的石墨烯發光器件、石墨烯仿生突觸器件、可調石墨烯應力傳感器、仿生石墨烯壓力傳感器、極低功耗石墨烯鈣鈦礦阻變存儲器等相關成果,有多篇論文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納米快報》(Nano Letters)《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等國際著名期刊。

微納電子系博士生喬彥聰等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及其團隊教師是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和科技部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8b02162

供稿:微納電子學系 編輯:華山 審核:襄楠

相關焦點

  •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鈣鈦礦光電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鈣鈦礦光電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2月15日電 近日,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矽晶圓集成的單晶鈣鈦礦超快光電探測器」(Ultrafast Photodetector by Integrating Perovskite Directly
  • 紋身與科技
    比如早期人類的紋身可以用於區別不同的族群,也有些族群認為紋身可以賦予人類某種力量。當然了,在我們的文化中,紋身成為了一種刑罰,紋身符號成為了罪犯的標誌,這也是中國社會至今沒有廣泛接納紋身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認為紋身可以賦予人類某種神秘的力量,是一種巫術,當然是不科學的。
  • 中國科學院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打開APP 中國科學院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深圳先進院 發表於 2020-12-16 12:06:28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所長蔡林濤研究員、集成所徐天添副研究員、集成所吳新宇研究員等合作在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 微納電子系第一期「水木談芯」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論壇舉辦
    清華新聞網9月7日電 9月5日下午,由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北京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和清華校友總會共同主辦的第一期「水木談芯」集成電路技術與產業論壇成功舉辦。此次論壇聚焦「中國集成電路的挑戰與機遇」這一主題,演講嘉賓包括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教授魏少軍,璞華資本、元禾璞華投委會主席陳大同校友,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校友以及格科微電子董事長兼執行長趙立新校友。論壇由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主任吳華強主持,微納電子系黨委書記蔡堅、副系主任姜漢鈞、清華師生及相關領域從業者近1000人通過線下線上會議或網絡直播參與其中。
  • 清華系造芯這一年!孵出5個種子選手,還有一批先頭部隊
    1、玄甲微電子:CPU高度安全防控 玄甲微電子是其中最年輕的創企,今年7月在北京成立,董事長張威龍是清華微納電子系博士生,師從劉雷波。 這家創企的技術源頭是清華大學微電子所魏少軍、劉雷波教授團隊,早在12年前,該團隊就意識到硬體技術漏洞會帶給CPU晶片的嚴重安全威脅。
  • 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研究成果獲得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最高獎項...
    清華新聞網7月17日電 7月9-11日,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 2020)在上海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的成果「憶阻器卷積網絡的全硬體實現」獲得最高獎項SAIL獎(Super AI Leader,卓越人工智慧引領者)。
  • 快來看看,8月的清華取得了哪些科研進展?
    化工系陸奇團隊在電化學二氧化碳轉化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受含氧基團影響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在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新進展材料學院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合作發明燒結不收縮高強度泡沫陶瓷電機系首次研製成功
  • 清華電子系迎來首位80後系主任:38歲汪玉,師從楊華中謝源,參與創辦...
    擬任書已在清華內網公示,這不僅是輝煌清華電子系在薪火相傳方面的重要一筆,也是汪玉「無問西東」的最好獎勵。   汪玉擬任公示   最新消息,清華內文公示文件已出,38歲的清華大學教授汪玉擬任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
  • 卡耐基梅隆大學3D列印可拉伸可穿戴的電子「紋身」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工程學院和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系統與機器人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來製造堅固、高度靈活的紋身式電路,用於可穿戴計算。科學家採用低成本的3D列印工藝將導電液態金屬合金列印到附著在人體皮膚上的紋身紙上。這些超薄紋身可以很容易地用水蘸上,就像用溼海綿塗抹兒童的裝飾紋身一樣。
  • 哈師大附中女學霸以712分考進清華!作為電子信息類新生代表發言
    電子系系主任及電子信息類首席教授汪玉老師、電子系黨委書記金德鵬老師、電子系副系主任鄧北星老師、電子系副系主任沈淵老師、電子系黨委副書記李冬梅老師、電子系黨委副書記劉一民老師、電子系學生組組長李越老師、生物醫學工程系系主任王廣志老師、生物醫學工程系學生組組長王晗老師、微納電子系黨委副書記楊軼老師、微納電子系學生組組長張雷老師、新生年級班主任老師及電子信息類零字班全體新生出席會議。
  • 青理工蘭紅波教授團隊「微納尺度3D列印」專利居...
    標誌著青島理工大學在微納尺度3D列印領域的研究和創新成果方面處於國際第一梯隊。青島理工大學山東省增材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蘭紅波教授團隊是國內最早開展微納3D列印研究的團隊之一,經過8年的研究和攻關,提出並建立了一種原創性的微納增材製造新技術:電場驅動噴射沉積微納3D列印。圍繞該技術,已經從成形原理、理論模型、數值模擬、關鍵技術和裝備、實驗研究和工藝優化、工程應用等多個方面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
  • 全新多功能電子皮膚問世!可計步、測心率體溫
    圖 | 新型電子皮膚可以被塑造成各種形狀同時為了製造他們的彈力產品,研究團隊使用絲網印刷來創建一個液態金屬絲網絡,然後,他們將這些電路夾在兩層薄膜之間——這兩層薄膜是由一種稱為聚亞胺的高度柔性和自愈材料製成的
  • 紅外晶片+軍工+消費電子 盤點科創板「業績王」睿創微納九大看點
    整體來看,睿創微納在紅外熱成像領域的布局偏重晶片,紅外探測器晶片和紅外熱像儀模組機芯銷量和技術優勢明顯,相對高德紅外和大立科技兩家企業來說更專注於紅外產業鏈上遊。從財務數據上看,睿創微納以晶片為主的產品結構,利潤明顯高於同行業。
  • 鮑哲南:突破電子皮膚三個關鍵問題,未來讓皮膚實現手機的功能
    原創 鮑哲南 返樸2020年11月7日騰訊WE大會上,美國史丹福大學工程學院教授鮑哲南介紹了她的團隊研究電子皮膚所面臨的問題。過去的十幾年中,他們發現了柔軟、可摺疊甚至能夠自修復的材料,在此基礎上材料可以感知不同物體。
  • 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技術顧問羅仕洲博士為電子信息(微納...
    日期:2020-06-08      來源:電子信息(微納技術)學院      作者:李啟昌     編輯:李鵬       閱讀:1 新聞網訊 6月5日下午,電子信息(微納技術)學院教授、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技術顧問羅仕洲博士為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作了題為
  • 清華電子院舉辦建院五周年系列活動啟動會
    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主任王國良,天津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劉中、市科技局副局長祖延輝、市醫保局副局長張鐵軍、市工信局二級巡視員胡旭東、濱海新區副區長夏青林、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副主任楊勇,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黃翊東,電子工程系系主任、清華電子院院長汪玉,校友總會秘書長唐傑,技術轉移研究院院長王燕,清華控股總經理趙燕來,清華大學國內合作辦主任牛犇等出席活動。
  • 這款電子皮膚可用於腦機接口和電動汽車
    人造皮膚領域「材料大師」、化學家、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系主任鮑哲南曾這樣描述她在電子人造皮膚領域的研究初衷。在鮑哲南等科學家的設想中,這種黑科技能夠協助假肢理解觸摸、彎曲或按壓等動作,因此配有假肢的群體得以恢復對外界的真實感知。
  • 借太陽能電池,這款電子皮膚可用於腦機接口、電動汽車
    人造皮膚領域「材料大師」、化學家、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系主任鮑哲南曾這樣描述她在電子人造皮膚領域的研究初衷。在鮑哲南等科學家的設想中,這種黑科技能夠協助假肢理解觸摸、彎曲或按壓等動作,因此配有假肢的群體得以恢復對外界的真實感知。
  • 鮑哲南:人造電子皮膚不是幻想
    11月7日,騰訊科學WE大會上,化學家、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系主任鮑哲南教授及數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將通過線上的形式為廣大網友帶來精彩演講。衡水中學作為2020騰訊科學WE大會的分會場,衡中學子們將同步收看這場精彩的大會。鮑哲南是史丹福大學首位擔當系主任的亞裔女性,被譽為人造皮膚領域的「材料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