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江—神鳥還是兇獸?一個歷史留下的尷尬誤會!

2021-02-15 鬼兔

《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西次三經》有云: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焉(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騩山以西三百五十裡有一座山叫做天山,山上有豐富的金屬和玉石,也出產石青、雄黃。英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西南流入湯谷。山裡住著一個神(神鳥),形貌像黃色口袋,發出的精光丹紅如火,長著六隻腳和四隻翅膀,渾圓敦實沒有面目,他卻懂得歌唱和舞蹈,這神(神鳥)就是帝江。[因為有的文獻為「有神焉」,繁體的「鳥」與「焉」寫法相近,可能在文獻傳抄的過程中出現了謬誤,所以究竟是「神」還是「神鳥」鬼兔也不知道…反正看這描述聽上去更像是一架飛機…]

今天之所以鬼兔和大家聊起帝江是因為看到百度百科和一些網上的帖子有很多很奇怪的解釋和很尷尬的錯誤。例如:一些古代文獻中黃帝、共工氏首領當中也被稱為帝江,所以神鳥帝江和軒轅黃帝有某種聯繫。帝鴻即軒轅黃帝沒錯,古漢語發音「大江」和「大鴻」也的確相通。但就此說黃帝帝鴻和帝江有什麼聯繫,未免有點牽強。如果按照這種無釐頭方式去推論,今天所有的大江都和軒轅黃帝的臣子大鴻有關係。根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大鴻是黃帝的大臣。與風后、力牧、常先一起輔佐黃帝,鬼臾區號大鴻,死後葬在雍,即故鴻冢。據《漢書·藝文志》記載,他曾經著有《鬼容區兵法》三篇。難道大江就是大鴻?所以依靠發音相通就說神鳥「帝江」和「帝鴻」有什麼聯繫未免過於偏頗。

另外還有人把《山海經》中的「帝江」和《神異經》裡的惡獸「渾沌」混為一談。《山海經》由巴蜀楚地之人所著,著書時間大概在夏商周三代時期(甚至更早)成書時間約在戰漢時期。《神異經》的作者頗有爭議,目前普遍說法是西漢時期東方朔所撰,也有人說是南北朝時期才成書。(這不重要反正要比山海經晚)《神異經》西荒經記載:"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名為渾沌。空居無為,常咋其尾,迴旋仰天而笑"

這裡描寫的是崑崙山以西有一種野獸,像巨大的狗,身上有很長的毛,四條腿,像熊卻沒有爪子,有眼睛卻看不見,能走卻無法快速移動,有兩隻耳朵卻無法聽見聲音,能通人性,有肚子裡面卻沒有五臟六腑,有腸子卻是直的不彎曲,吃下的食物徑直通過;如果遇到道德高尚的人,便會對其心生厭惡從而加害;如果遇到惡人,便會討好他並聽從其指揮。這種野獸的名字叫渾沌。它經常在地上轉圈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對著天傻笑。 [大概就是上圖那個樣子,已經盡力畫得猙獰了,可看上去還是有點萌 ]

《神異經》中的渾沌與窮奇、饕餮、檮杌一起被後世並稱為四大兇獸。但鬼兔實在沒辦法把能歌善舞的神鳥「帝江」和二哈一般的「渾沌」聯繫到一起。也有人例舉《莊子》來說明帝江與渾沌的關係,但也十分牽強。說的是《莊子·應帝王》的一段故事「南海之帝為儵[倏shū],北海之帝為忽[hū],中央之帝為渾沌。」故事中寫到「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

故事講的是:南邊天帝[倏shū]和北方天帝[忽]常在中央天帝[渾沌]的地方相會(蹭飯也好,打牌也罷)總之渾沌每次都熱情招待,對他們很好。倏和忽想要報答渾沌,發現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來看聽吃聞,渾沌沒有七竅,就想為他鑿出七竅。每天鑿一竅,七天後,七竅是鑿出來了,結果把渾沌鑿死了 [ 故事告訴我們不怕神對手,就怕坑隊友…………… ]

鬼兔看了之後好大一個「囧」字,除了「渾敦無面目」帝江幾乎與這位「中央天帝」扯不上任何關係。而且前面鬼兔也講了,「渾敦無面目」的渾敦是指的「渾圓敦實」像太陽一樣紅彤彤的圓圓的。由於有文獻提到黃帝是上古的「中央天帝」加上江與鴻通音,後世就把帝江和渾沌混為一談其實有點唐突。

來點乾貨:

從五帝時期到夏商周三代時期的華夏一脈其實是古國與方國的聯合體。那時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部落集各種不同民族文化於一體的國度。例如中原(河洛文化圈)東夷(海岱文化圈)南楚(江漢文化圈)巴蜀(古蜀文化圈)百越(傣泰文化圈)各地各族神話體系既有互通的神祇,又有很大不同。不但如此,還隨著時代的變化更在不斷變化。

-

在夏朝時統治層主要的組成是代表中原勢力的夏族(夏后氏)以及代表東夷勢力的華族(塗山氏),信仰的最高神是祖先神,易法推行《連山易》為紀念那個洪水泛濫的時代,大山是最好的庇護所,所以以艮卦為首卦。

-

在殷商時代以上帝為最高神,並還有太陽女神東母[代表陽和生]和月亮女神西母[代表陰和死],而後西母逐漸演化為居於西方崑崙山的西王母,東母則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商代易法為《歸葬易》以地為尊,所以坤卦為首卦。

-

而後周代,因為周王姬姓,本就是居於西方的少數民族,信仰的最高神是「天」,所以周朝統治者以「天子」自稱,易法改為《周易》以乾卦為首卦。

-

到了春秋時期各國各地各民族信仰依然各有不同,中原地區普遍信仰祖先神[東南西北中四方五帝、伏羲、女媧等];楚國一帶以東皇太一為最高神(細節可以參見屈原所著《九歌》);巴蜀地區蜀族(古羌族和冉族)的信仰多數為自然神 [ 形象多為半人半獸或人面鳥身或人首獸身形象,雖然和戰漢時代的蜀國有差距但仍可參考三星堆或金沙遺址 ]

而《山海經》成書於巴蜀和楚地,道家的《莊子》也就是《南華經》則成書於戰國時期的中原地帶,所以後世引用《莊子》中的故事去生搬硬套《山海經》裡的神其實是一個有些尷尬的歷史誤會。

至於清朝中期進士袁枚所著《子不語》裡的《蛇王篇》其中所描述的是:「楚地有蛇王者,狀類帝江,無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櫃,渾渾而行,所過處草木盡枯;以口作吸吞狀,則巨蟒惡蛇盡為舌底之水,而肉櫃愈覺膨然大矣。」這裡寫的是「狀類帝江」,是指形狀像帝江,像帝江一樣沒有五官。而並非說帝江和龍蛇有什麼關係,更不是說帝江就是一條蛇。

如果非要說,這就應該是古代多民族多部落兼併融合之後的文化後遺症。加上當時信息流通並不像今天這麼發達,後世文獻作者也對當時當地的民俗以及史實考古並不了解所以造成一定的錯誤解讀。當然也有諧音和繪本的原因(畫得太抽象) 那樣一個長翅膀的圓胖子哪裡表現出「是識歌舞」這個神格特性了?頂多算個萌物,所以非要看繪本不如還是看鬼兔這個女版吧(為了契合現代人的審美,給它瘦了身  :P 笑~)

END

Ghost Rabbit Folk Story

Now, Listen!

chimeyonn@sina.com

相關焦點

  • 神鳥帝江
    渾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有的本子為「有神焉」,繁體的「鳥」與「焉」 寫法相近,傳抄中可能有差錯,但都講得通。顯然,這裡「渾敦」指太陽。那麼渾沌怎麼又與帝江聯繫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鴻,古音「江」與「鴻」通。而帝鴻即黃帝--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袁枚(1716-1798)的《子不語·蛇王》中也說:「楚地有蛇王者,狀類帝江,無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櫃,渾渾而行,所過處草木盡枯。」
  • 山海神祇|狀如黃囊,是識歌舞——帝江
    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帝江-創作過程帝江的別名,也稱為「混沌」,中央之帝。是天地初始的狀態,是一個包容萬物的宇宙的袋子,它的兩個朋友,南海之帝名叫倏(shū),北海之帝名叫忽,倏與忽經常相約到混沌所居的中央之地去遊玩,混沌對他們倆招待得很周到。倏與忽私下商量,要報答混沌的盛情。
  • 中國神話:現代人對四大兇獸的誤解,竟然還有這樣的故事
    首先,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四大兇獸分別是什麼猛獸呢?四大兇獸分別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由上古時代的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個兇神,在《左傳·文公十八年》中記載著:「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 上古 「四大神獸」 「四大靈獸 」」四大兇獸」詳解......
    上古 「四大神獸」 「四大靈獸 」」四大兇獸【檮杌táowù】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相傳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難訓,由這幾個名字裡,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為了。【饕餮tāo tiè】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
  • 上古四大兇獸:關於「四兇」的那些事
    關於四兇之名有兩種說法,一說「四兇」本就是上古四大兇獸,「帝鴻氏」、「少嗥氏」、「縉雲氏」以及「顓頊」的不才之子,只是用了在以人比獸,借用了四大兇獸的名字。另一說,則是認為「四兇」本就是人名,只是後來有兇獸和「四兇」的劣性相符,於是就以獸比人,借用了「四兇」的名字來為這些兇獸命名。無論孰先孰後,今天我們姑且把「四兇」理解為四大兇獸,淺道一下關於他們的那些事。
  • 聽,英水帝江的味道!
  • 說妖錄│上古四大兇獸:關於「四兇」的那些事
    關於四兇之名有兩種說法,一說「四兇」本就是上古四大兇獸,「帝鴻氏」、「少嗥氏」、「縉雲氏」以及「顓頊」的不才之子,只是用了在以人比獸,借用了四大兇獸的名字。另一說,則是認為「四兇」本就是人名,只是後來有兇獸和「四兇」的劣性相符,於是就以獸比人,借用了「四兇」的名字來為這些兇獸命名。
  • 山海獸神錄(二十六)帝江 · 蓐收
    少昊的成長非常迅速,從一個人類飛升低階神,到突破為高階神,再到成為頂級神,只用了短短不過千年。這樣的成長速度,讓天帝都極為震驚,所以打壓得也最狠。」我把八爪魚從帝江身上拿下來,放進了旁邊得水池裡,才繼續講到。 「少昊還是人類時,曾是東夷諸部的首領,他有位好兄弟叫蚩尤,有位妻子叫鳳鳴。呃,兄弟就是關係特別好的朋友,比如你可以把我當你的兄弟。妻子?
  • 上古四大神獸、四大靈獸、四大兇獸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兇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別。 【混沌】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渾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饕餮tāo tiè】
  • 過稿| 神靈帝江~殺人誅心的小故事(建議收藏)
    傳聞在很久很久以前,帝江是具有起死回生之術的神靈,偶然間薩江族得了神靈帝江的庇護,才以此主宰了這片大陸千年,隨著時間流逝,族人愈發傲慢,目中無人,神靈帝江便不再庇護帝江,這薩江一族也就逐漸落寞。 明明昨天晚上多傑還是重傷的樣子,這才一夜,就已經痊癒。 米瑪聽見有人誇她,她卻揮揮手解釋道。
  • 扒一扒《山海經》中的神獸與兇獸,總有一隻你會喜歡
    在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有許多成語是形容鳳凰的,如「百鳥朝鳳」、「丹鳳朝陽」,現代社會更是把「望女成鳳」視為撫養孩子的最終目標。由此可見,鳳凰在我們的民族認知裡是多麼尊貴的存在。可是在《山海經》的記載中,鳳凰也是分種類的。一共可以分為五類,即朱雀、鵷雛、青鸞、鸑鷟和鴻鵠。不同的鳳凰外表不同,生長生存的地方也不盡相同。
  • 上古四大兇獸,除了窮奇,其他三個你知道嗎?
    近日,仙俠劇《香蜜沉沉燼如霜》熱播,上古四大兇獸之一「窮奇」的出現讓不少觀眾對「四大兇獸」產生了興趣。那麼,上古四大兇獸,除了窮奇,其他三個你知道嗎?跟著小編翻閱古籍,看看上古「四大兇獸」到底長什麼樣吧。
  • 這件商周時期的「太陽神鳥」金飾,代表了古代哪些歷史文化?
    這件古代蜀人的金飾——「太陽神鳥」金飾,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考古發掘品,而是由建築工地渣土中揀選出的,所以金飾埋藏的層位天系和準確用途等信息已不可獲得。金飾經鑑定是用「自然砂金址鍛為金箔」,再用尖硬物刻畫切割製成。 太陽神馬的製作使用時代只能依據整個遺址的性質被籠統定為商周時期。
  • 進入洪荒,誅殺兇獸
    這時帝俊已經回到太陽星中,太陽真火還是依舊在熊熊的燃燒,似乎是亙古不變的,周圍的景物似乎沒有多大的變化,太陽真火自動為帝俊讓出條路來,好似在歡迎遊子歸來。來到扶桑樹下,帝俊看著扶桑樹似乎沒有什麼變化,只是比以前更具有靈性,枝葉歡快的搖擺,在歡迎帝俊的歸來。
  • 上古四大兇獸
    中國上古時代四大兇獸分別是:饕餮(tāo tiè),混沌,窮奇和檮杌(táowù),《左傳》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兇族、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相傳四大兇獸分別是四名「大惡人」的化身,也就是指三苗、驩兜、鯀與共工,他們都因為反抗權力者而被殺,死後精神不滅,被當權者侮為「邪魔」,也就是四大魔獸(四大兇獸)。1混沌《神異經》云:「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音皮)而無爪, 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
  • 上古神話中10大兇獸排名,獓因墊底,第1號稱是殭屍始祖!
    我國泱泱華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其中不乏有許多充滿神話色彩的書籍流傳至今,像是《山海經》、《搜神記》等等,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神話故事中的上古十大兇獸排名。猰貐外形像貙,虎爪,奔跑迅速,傳說它曾是天神,結果被另一個天神設計謀殺了,黃帝慈悲命巫師將他復活,結果猰貐復活後卻變成了兇獸,並且隱匿在弱水裡吞吃過路人,在十日並出時跳上岸危害百姓,於是乎被后羿用箭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