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的深化:「三人行」與「THE UNICORN SONG」《三人行》由林振強作詞,原曲是Peter Paul &Mary 的《The unicorn song 》,是一首訴說成長苦惱與迷惘的寂寞都市人心境的歌曲,有人說,三人行的意象和歌詞結構,均與原曲非常相似,可能有點「借用」得太多。
但其實,《三人行》歌曲中的感情深度與細節建構,實比原曲《THE UNICORN SONG 》有著更高明之處,可體現香港詞人林振強在不影響原曲基調下,卻能為歌曲升華的非凡作詞功力。
兩首歌的歌詞都比較簡單,加上輕快易記的旋律,成為幾代人的共同回憶。
兩首歌的前半部分,都是以天真小孩兒童的想像作始,《三人行》所採取的意象為飛象,而原曲《THE UNICORN SONG 》則自然是採用西方的幸運吉祥物「獨角獸」,選用這兩個形象,自然是因為兩者都是傳說中或童話中出現的靈獸,能展現小孩天真無邪,相信這些事物都是存在的童真。
但歌詞在這裡驟然一變,輕快的音樂卻帶著令人心寒的內容,就是這些屬於孩童自己的世界,不停地被人撥冷水,都被認為是不可能存在的:中文版的是「而旁人仍嗤嗤話我現已太深近視」,而英文版的則是「The others smiled at me and called me crazy 」,這種在開心氣氛下筆鋒悄然一變的歌詞,有一種白色恐怖的魔力。
英文原版第一段的陳述,到相似於「飛象兒共我常在那天上漫遊」的「The unicorn and I would while away the hours Playing, dancing and romancing in the wild flowersAnd we'd sing. 」便已終止。
但林振強卻不甘於此,為了替下文營造一個更具悲劇色彩的世界,在歌詞中竟加了一句原版沒有的內容:「要用笑造個大門口打開天上月球」
這無疑是一種天真的孩童想法,詞人在此處說明了詞中的小孩對於旁人的取笑嘲弄並不氣餒,可見這小孩是一個堅強,有韌力的,可是這樣「堅持」的話,到底最後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結局,林振強在後文的內容才有補充。
而相對於美文原版,在這裡添了一段孩子堅持已見,有一種畫龍點睛的作用,因為這句足以令聽眾對這孩子後來的悲涼結局,有一個更深同情,有一種深化的作用。
在中段,即中文版本劉天蘭演唱的部分,英文原曲用了在西方文化中象徵堅定忠誠的北極星,作為整體的意象;
《三人行》中,林振強則選擇使用中國傳統中象徵分離或孤獨的月亮星空意象,呼應上文的孤獨小孩心境。
兩者的表現手法截然不同,原曲直接把孤獨少女的心境與行為,直接寫出來:「The northern star and i would share our dreams together Laughing, sighing, sometimes crying. 」相對來說,中文版比英文的情感表達淡然得多:「星與月兒共我,常在晚空內漫遊,笑著喊著結伴攜手,空中觀望地球」,從詞中可以看中,十八歲的少女,處境仍沒有很大的改變,不同的是,人已經長大成熟了,不再相信飛象或獨角獸的故事了。
取而代之的是,他們以人人都可以見到的星月,作為自身的心靈朋友,這是一種長大了,人思想成熟了,卻失去童真的表現,但星月和真正的朋友不同,也是可望不可即的,林振強詞中孤獨都市人,雖然長大了,但由於仍然難以融入人群之中,所以十八歲的她與小時候的她,心中的孤寂感還是絲毫無變。
而由於填詞人在歌詞中段,不像英文原版直抒胸臆,只採取一個淡淡道來的方式說明,像是看透世事的老人。
但這卻出現一個少女之口,便會顯透得格格不入,而這種格格不入,便像詞中主角和世人不相協調的樣子,這比原曲又高明了一籌。
最後,詞中寫到人已經邁入成熟的階段,可是令人感到心寒的是,就算自己什麼都沒幹,不和飛象和星兒做朋友,朋友只剩下內心,世人卻仍可以以「罵我自滿以心做伴」的罪名說自己的不是,相對來說英文版的第三段除了前半部分,則更像是第一段的重複。
林振強則利用這最後一段,把都市人的悲劇深化到極致,別人依然說他特立獨行,他對人也依然是嗤之以鼻的態度,但不同的是,他再不相信外物,什星兒月兒飛象兒,這些他少時的朋友,他都拋棄了,最後他只相信自己,這不能不說是處境愈著年歲的增多而更見悲涼,詞人沒有說破,其中的多了值得細細品味的內涵,比原曲多了一些玩味。
為因為都市人的生活令人與人疏離?還是詞中主角拒絕與世人交心,以致現在的處境?這些都可留待讀者自己去理解。
因此,我們可以相信,雖然《三人行》與原曲《The unicorn song 》,在歌詞結構上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但卻不能說林振強江郎才盡,因為他在詞中細處稍稍作出一些修改,便令歌詞的內涵大大升華,而在輕快的歌詞中寫出一篇如此令人寒心的歌詞,像兒童卻又不是兒歌,亦可見《三人行》是一首劍走偏鋒的另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