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有寶寶的家長有沒有印象,為什麼每次帶寶寶去醫院體檢,醫生都會仔細檢查對比寶寶的臀部以及兩條大腿上的褶皺是否一樣,這是在檢查什麼呢?如果不一樣,又會說明什麼呢?
今天小編和各位寶媽寶爸們一起來探究這些和寶寶腿部健康密切相關的問題。
8月齡寶寶臀紋不對稱,媽媽以為是「肉多」,檢查後慌了
在之前看過一則8月齡寶寶臀紋不對稱的報導,留下了很深的影響,記得當時剛當媽媽,很多育兒知識也是處於匱乏狀態,刷到報導的第一時間就去看自家寶寶的「腿、臀紋路」,一切無恙後方才安心。
報導中的小男孩出生後就先天性地帶了一個「藏匿很深的小隱患」——兩條腿以及臀部的紋路不對稱,作為新手媽媽卻一直沒能發現,甚至偶爾有親屬看到好心提醒時,媽媽卻會沒當回事,單純認為爸爸就是太胖了,肉擠的,所以才出現不對稱情況。
直到孩子八個月時爸爸發現了孩子的左臀部明顯大於右臀部,這才趕忙帶娃就醫,檢查後醫生當即確診為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這下子父母才真正的被嚇到發慌,隨後開始了長達半年的按摩治療,可孩子的腿部發育還是受到了影響,出現了走路跛腳的情況,無奈只能在三歲時進行了截骨手術和髖關節復位手術。
記得當時看到年幼的寶寶遭受了那麼大的罪,實在是心有餘悸,從那時起,我就經常提醒身邊新手媽媽,一定要及時觀察寶寶的臀紋是否對稱,要知道,這種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若是能在6月齡前及時發現,早治療,完全治癒的可能性很大。
寶寶臀紋、腿紋不對稱的情況如何自測?如何識別?
一:臀紋、腿紋觀察法
首先媽媽要清楚,臀紋、腿紋的不一致,並不能說明孩子的髖關節發育一定有問題,這可能是由於孩子的脂肪堆積造成的,也就是說—孩子太胖了可能會使腿紋不一樣。
但是如果髖關節發育不良或者是脫位就一定會有臀紋腿紋不對稱。所以寶寶一旦出現臀紋或者腿紋不對稱,家長要有足夠的重視,儘早識別究竟是「胖」還是「病」
二:髖關節發育不良,三步識別法
先把寶寶平放在床上,將寶寶雙膝彎曲併攏,仔細觀察其左右膝蓋是否同高。若高度不一,且寶寶的腿無法自動伸直,這就存在髖關節脫位的可能性。將寶寶的雙膝分別向左右兩側展開,觀察其膝蓋外展的角度,正常的髖關節可以外展到80-90度角,如果小於60-70度,說明髖關節存在問題。用拇指自寶寶的大腿內側由外向內輕推,仔細聽髖關節是否會發出「咔嚓」聲,並檢查會陰部有沒有變寬,如果有,說明極有可能是髖關節脫位。僅是通過觀察並不能完全確定寶寶的髖關節是否有問題,必要時最好儘快去醫院做詳細檢查。
PS:6個月以內的寶寶由於骨骼尚未發育完全,不適合拍X光片,可通過B超做進一步檢查。
髖關節發育不良有啥危害和隱患?
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寶寶一般感覺不到疼痛,所以寶寶並不會出現直觀的反饋和哭泣,這時若是家長未引起重視,並及時治療,會給孩子的一生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1)長短腿,走路跛腳
孩子長大後雙腿會不一樣長,走起路來一高一低,像個跛子,生活不便還影響個人形象,不容易找到心儀的另一半,而且工作選擇上也會受限。
2)內合腿,兩腿外展角度不同
孩子腿部發育出現畸形,兩腿外展角度不一樣,學步走路受到影響,幾乎不會體驗正常孩子的跑和跳,後期甚至因為外展角度太大影響行動。
3)心理挫敗感倍增
孩子不僅要忍受身體帶來的傷害,還要承受心理的壓力。從小就不可以像同齡人一樣正常地走路、奔跑、玩耍,還可能受到他人的嘲笑,養成消極、自卑、內向、膽小的性格。
髖關節發育不良如何恢復?
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尤其是6個月以內的寶寶,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式,如青蛙抱姿勢、更換寬尿布、或用石膏固定等幫助髖關節復位,而且不損傷關節,併發症少。6月齡-1歲的寶寶,需要將脫位的關節復位,然後上3個月的石膏支架固定9-12個月,才可完全恢復。1歲以上的寶寶由於骨骼逐漸鈣化,需要先上手術,再上石膏。可見,1歲是個分水嶺,在寶寶一歲之前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會使治療效果大增,也會免去寶寶許多的皮肉之苦。
寶媽們,你有觀察過寶寶的腿紋嗎?你聽說過這種先天性發育疾病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吧!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