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兩年的時間,相信很多人都在網上看到了關於「捐款金額」下滑的問題。例如之前有一個慈善機構,近百萬元的捐款目標,一個月時間過去了,最後卻只募集到10萬元左右,僅僅完成了目標的10%。有很多人都問,國人的愛心都去哪裡了?在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來看看今年真實發生的事情。
年初的時候,一場疫情突如其來,沒捐款的明星、網紅、富豪,不知道被網友「罵」成了什麼樣。有些富豪因為沒有捐款,甚至還被網友扒出投資國外的消息,然後開始大做文章,一時間,網際網路居然成了網友打擊那些沒捐款富豪的「戰場」,局面真可以用「硝煙四起」來形容。
網友們紛紛表示「有錢投資國外,就沒錢回來捐款了?」、「一點愛心也沒有」,還有一些其他的評價小編也就不說了,大多數都是對這些人的批判,然而,捐了款就能躲避這些道德的「批判」嗎?今年年初的時候,有一位網紅捐了1.5億元。這本該是一件好事,可總有那麼一些人喜歡過度解讀,哪怕只是捐款這麼簡單的事情,他們也「不放過」!
有很多自作聰明的人,覺得這一捐款行為就是在避稅,還有人說:「捐這麼多錢,肯定別有用心」。說實話,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作為一個中國人,真的是一陣心寒湧上心頭。我不是在給這位網紅辯解,而是上面提到的「避稅」,壓根就不存在!
有些人認為,如果按照25%的企業所得稅,那麼以1000萬元為基數,就要繳納250萬元的稅,這個時候如果捐款100萬,稅額就能減少100萬!小編告訴大家,這純屬是謠言,而且是沒有任何根據的謠言!那麼捐款到底能不能避稅?如果說能,那其實也沒有錯誤,還是以1000萬元為基數,按照企業25%的所得稅來算,要繳納250萬元稅收,如果你此時捐款100萬元,那麼計算的基數也就變成了900萬元,此時的稅收僅僅減少了25萬元而已。
用100萬抵扣25萬元的稅收,我估計沒有哪個老闆會願意。也就是說,捐款的人,本身就是想要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結果卻被人們的各種輿論「狂轟濫炸」。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發生第二次需要捐款的事情,那些被「批判」過的人,還有捐款的動力嗎?或者說,人們還有資格讓他們繼續捐款嗎?
在捐款額下降的背後,有些「鍵盤俠」真應該好好反思了。最後,小編想說,別人不管以什麼方式、什麼目的去捐款,最起碼別人捐掉的錢,的確是幫助了那些有需要的人,也算是一件功德,可是躲在屏幕背後的那些人,不僅沒有捐錢,更沒有幫助其他人,反而還要詆毀捐款的人。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