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賽爾·邦辰
吉賽爾·邦辰,開幕式上最亮的一顆星。她讓人想起16世紀第一批葡萄牙人抵達巴西海岸線時的那種狂喜:天堂啊。她種女人的美就是這樣的。
2015年她宣布退休時,以年收入4400萬美元位列模特的第一位。吉賽爾·邦辰已經36歲了,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不過她依然活力四射。
2000年剛出道的她,可能更像歌聲中的伊帕內瑪女孩。高挑,年輕,可愛,對世界充滿了天真。這一年她發瘋地愛上了花花公子萊昂納多。萊昂納多愛過很多女人,有人說吉賽爾才是他的最愛,但願吧。不然萊昂納多就真的是混蛋了。
吉賽爾·邦辰
巴西是一個名模如雲的國家,但也許只有吉賽爾·邦辰才可以代表「伊帕內瑪女孩」——足夠有名,被歐美男性社會所接受。伊帕內瑪是裡約熱內盧最好的休閒之處,也是有錢的外國人體驗到裡約度假的首選。那裡裡有完美的沙灘。街邊小店的美食,可以把攤位擺到人行道上,不用擔心城管的驅離。
伊帕內瑪海灘
1963年,作曲家安東尼奧·卡洛斯·裘賓與他的朋友,詩人、詞作者費尼希鄔斯·迪摩賴斯,就坐在伊帕內瑪就坐在街角的一家露天酒吧,談論音樂,啜飲威士忌,一個當地女孩從他們面前走過,高挑、黝黑,年輕、可愛,一路向大海走去,她的出現,讓裡約的陽光更加閃亮。
一陣狂喜和詩意,伴隨著孤獨,湧上這兩位哥們的心頭。他們趕緊拿起筆,在餐巾紙的背後開始了創作。歌詞翻譯成中文,是這樣的:
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
看看造物主美麗的傑作
充滿著新奇的作品
就是那個女孩
如果你在路上
經過一個使你看了會心動的甜姐兒
一位身體像太陽一樣
會發亮的女孩
而你像看完一首美麗的詩篇一樣
感到心動時
你就知道是這個女孩了
唉 我為何這麼孤單
唉 我為何這麼悲傷
……
裘賓是土生土長的裡約人,出生於1927年,20多歲時他放棄學習建築而專門從事音樂創作,並隻身闖蕩美國,從酒吧音樂圈起家,最後成為爵士樂大師。1963年,36歲的他回到裡約,並不是單純的度假,他要創作一張新專輯。他的合作對象還有薩克斯風手史坦蓋茲、巴西吉他手Joao Gilberto。這是一張葡萄牙語專輯,但是製作人為了突出這張唱片的國際賣點,一定要加入英文演唱。不過,Joao Gilberto英文太爛,沒辦法唱英文歌,製作人異想天開,就讓他的太太Asturd Gilberto出馬,沒想到,她略帶稚氣、有點虛無的風格,竟讓這首歌迅速走紅。
作曲家裘賓
1964年6月不僅打進Billboard排行榜前五名達十二周之久,最高名次還到第二名(第一名是披頭四的專輯),後來甚至在排行榜盤旋96周,錄音紀錄超過六千次以上。流露著淡淡的傷感,又帶著一點慵懶,令人沉迷不能自拔。2010年,韓國導演金基勳拍攝了一部《伊帕內瑪少年》的愛情片,用這首歌作為電影的名字,片中也有大海,但講的卻是韓國人的愛情了。
50年來,這首歌出過很多版本。可以說,是這首歌創造了「伊帕內瑪的女孩」的形象,某種程度上也創造了伊帕內瑪的形象。伊帕內瑪女孩成為裡約最美好一面的象徵。
走在伊帕內瑪沙灘的女孩
在伊帕內瑪海灘附近的一家叫「伊帕內瑪女孩」的餐廳,廳內的各種裝飾和用品無不透露著伊帕內瑪的風情,和可看到這首博薩諾瓦名曲的影子。歌譜印在餐廳的外牆上,每天慕名而來的遊客,虔誠地像朝聖者一般,寧願排著長隊也要親眼一睹正宗伊帕內瑪女孩的風採。
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走著
當她經過時
每個她經過的人
都跟她一起走
當她走路時
就像一支森巴舞
美聯社女記者莉莉安娜·芭芭莎曾是一個伊帕內瑪女孩。她出生在巴西,隨在巴西石油公司工作的父親到世界各地工作。1989年,14歲的她在依帕內瑪沙灘上玩耍,一個10歲左右的男孩用尖利的碎啤酒瓶抵住看她的胳膊:「阿姨,錢,買吃的」。這個場面一直讓她震撼不已,也是促使她的家庭離開巴西的因素之一。
2009年,巴西獲得奧運會主辦權,芭芭莎在美聯社編輯部看到電視上裡約沙灘上數萬人的狂歡,她向美聯社申請回巴西工作。她回到依帕內瑪,當初裘斌創作名曲的露天酒吧仍在營業。依帕內瑪的女孩依然美麗,這個地方,依然充滿熱情。
在伊帕內瑪沙灘玩球的女孩
不像中國人喜歡無窮地往前追溯自己的歷史,標榜自己有多古老,巴西的歷史,一般都是從1500年開始算起——隨著葡萄牙人的到來,這裡才開始擁有文字。那些原住民,最初有200萬,但卻分屬於不同的部落,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卻沒有文字。巴西的女人為何這樣美?因為這個民族在形成中最初就是開放的,歐洲的白人,非洲的奴隸,原住民印第安人,他們都互相通婚。
在中東長期居住過的莉莉安娜,回到依帕內瑪時,她說:「感覺空氣中有一股淫蕩的味道」。在性與身體方面勇於展現自己,而沒有東方人的種種道德束縛。這或許才是伊帕內瑪女孩得以揚名世界的原因,也是裡約熱內盧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