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間過分親密,帶給孩子的傷害難以想像,父母再愛也別「越界」

2020-12-17 C媽學堂

文丨C媽學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收藏)

「男女授受不親?你活在哪個世紀?」

要是現在任何時候說一句「男女授受不親」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會對你投來鄙夷的目光。

因為在他們的想法之中,現代社會本身的開放性,以及包容性可以讓我們接受男女之間的這種接觸。

而男女授受不親的狀態,也只是在古代時候男未婚女未嫁之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規則約束。

加上中國本身就具有比較內斂的文化,在男女相處之時,更加傾向於婉約,而不是開放,所以男女之間的接觸是可以被接受的。

當我們了解到越來越多的知識,學習到了西方的文化,就可以將所謂的男女接觸認作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

不管是老人小孩,對此沒有太大的意見,並不像古代人那樣具有原則性、規則性、約束性。但是現在男女授受不親,這樣的想法真的沒有用武之地了嗎?實則不然。

觀念的開放性,以及本身自我的原則,並不一定表示男女之間接觸之時,就應該沒有距離,特別是在一個家庭之中,孩子和異性父母接觸之時,所表現出來的狀態,最好秉持著「不親」。

當然這裡所說的不親,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不親近,而是在接觸之時,應該考慮到爸爸媽媽,以及兒子女兒本身性別的差異性保持一定的距離。

比如女孩子慢慢長大之後,應該避免和自己爸爸的過分親密接觸,儘量減少嘴對嘴親吻等情形。而男孩子在洗澡的時候,媽媽應該迴避,避免看到了孩子的隱私部位。

01親子間過分親密的相處模式,會讓孩子有錯誤的觀念

此前貝克漢姆和小七上了熱搜。原因在於在他們兩個人看球賽的時候,小七突然和自己爸爸嘴對嘴親吻。

在西方極度開放的文化之下,就有相應的媒體批評貝克漢姆和自家女兒小七的這一種行為,甚至認為貝克漢姆在教育自己孩子之時,採用了錯誤的方式,會讓孩子有錯誤的觀念影響了他未來的成長。

試想一下,外國人本身比較正常的禮儀方式,已經無法忍受這種嘴對嘴的親吻,豈不是就已經驗證了在親子接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有距離感「不親」在某種程度上才是最為重要的。

李嘉欣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她一直大家喜歡的女演員。但是她曾在網上曬出的一張照片卻令人唏噓不已,很多人都對她進行了一定的批評。

原來是,她將自己和孩子在泳池裡面遊泳親吻的照片發布在網上,一開始大家還都以為裡面的男子是他的丈夫,沒想到點開大圖卻發現是她最為親愛的兒子。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受不了,明明孩子已經十幾歲已經進入了青春期,媽媽怎麼還能這樣和孩子嘴對嘴的接觸,甚至在遊泳池時穿著暴露也不顧及孩子。

除此之外,黃磊在和自己女兒相處之時也曾被吐槽,有一次他表示在給自己女兒洗完澡之後,看到她滿身的泡沫,覺得非常香,想要吃掉這些泡沫,本以為是一個打趣的話,卻被網友抓住了把柄。

認為他和自己的女兒接觸的太過親密,畢竟她家孩子已經五六歲左右了,像洗澡這樣較為隱私的過程,其實並不應該是父親出現。

當然,還有吳剛的兒子和自己媽媽接觸的時候,竟然打招呼的方式也是嘴對嘴親吻。最讓我們驚掉下巴的是,吳剛的兒子已經20多歲了。

這些都是可以在網上找到蹤影的表現,讓我們感受到了很多人其實在和自己兒女相處之時還是沒有認識到「男女授受不親」這樣的道理。

02親子間親密相處真的沒問題?

佳佳媽媽:「這是我親女兒害怕啥,我們倆又不會有什麼奇怪的想法,我們就是想要表達自己的心境不可以嗎?這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嗎?真是閒操蘿蔔淡操心。」

君君爸爸:「女兒和爸爸,媽媽和兒子本身就是最為親密的存在,難道有一些比較親密的行為就不可以嗎?他們從小不是爸爸媽媽照顧大的,有什麼需要避諱的!真是的,齷齪的人才會這樣想。」

樂樂養娃:「嘴對嘴親吻怎麼了?這就是母子和父女之間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怎麼還能被別人解讀呢?」

當然我們上面說了一些話,很多人可能會利用一些反駁的言語,去為這些較為親密的行為找藉口。

甚至認為這種親密的行為僅僅只是親子之間表達情緒,表達愛的喜歡的一種方式,沒有參雜任何其他的想法。

話雖然是這樣說,但是難道不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傷害嗎?特別是父母對於自家孩子的隱私感,空間感都沒有比較強烈的觀念,那麼孩子在和別人接觸之時,是否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錯誤認知,甚至不去保護自己的身體,不懂得如何保護隱私?

03親子間過分親密,帶給孩子的傷害難以想像

我們也可以發現,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和自家孩子接觸比較親密的人,其實並不懂得如何去培養孩子的空間感、隱私感、記得之前看到一個小視頻,一個差不多已經20多歲的女兒和自己爸爸接觸時,竟然直接選擇嘴對嘴親吻。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父親因為自家孩子比較害怕黑,所以,長時間和女兒睡在一起。

雖然我們以一種較為純潔的想法去認知這件事情,但是在這之後所產生的影響,還是非常明顯的。

1)孩子缺乏明顯的性別差異

為什麼男孩子和女孩子要分開,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了解清楚的事情。男孩子本身和女孩子身上所存在的差異也是具體的,這也就表現出來古時候所建立「男女授受不親」準則的原因。當

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之中,沒有比較明顯的性別差異,自然而然會讓孩子也缺乏這樣的觀念。

當他們慢慢長大之後,接觸到了其他的異性,是不是又會以同樣的方式和別人相處呢?

2)孩子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對於那些具有性教育想法的父母來說,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會告訴她們:不要單獨和異性在同一個密閉空間裡,要懂得保護自己,不能隨便脫下自己的衣服,不能隨便將自己的隱私部位暴露,這就是對於孩子一種意識的建立,也是提升孩子自我保護的方式。

對於那些長期和異性父母接觸的孩子來說,她們沒有明白這樣的界限,甚至形成了過分親密的習慣。

等到慢慢長大之後再和異性接觸之時,就很容易將自己處於危險之中,畢竟長時間所形成的習慣不可能那麼快就改變,而在這之中,孩子出現被傷害的可能性就會更高。

04父母如何正確和孩子相處?

表達親密的方式有很多種,為什麼我們硬要選擇最具有爭議的一種呢?

在父母和女兒相處的過程之中,難道真的不能利用親額頭、親手、擁抱的方式表達親密嗎?為什麼一定要嘴對嘴親了呢?

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異性父母和孩子相處時,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行為,對於孩子所產生的影響,我們也希望每一位家長能夠清楚的認知到下面幾點,讓孩子變得更加安全。

①提前進行性教育

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有比較明顯的自我意識,慢慢的長到六歲左右的時候,性別意識已經存在。

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講解,關於男性女性身邊差異的事情,讓孩子認識到她的隱私部位是哪裡?遇到任何人之時,不能隨意的將自己的身體暴露在別人面前。

就是這樣簡單的兩句話,才有可能避免性侵的出現,因為孩子懂得保護自己,明白自己身體的重要性。

②以身作則和孩子保持距離

當孩子具有性別意識之後,爸爸媽媽就不應該把自己的孩子當作是一個小孩子,認為他們不懂事。

除了所謂的分床睡分房睡之外,也應該避免自己和孩子過分親密的接觸。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嘴對嘴親吻、親子共浴等其實都不應該頻繁的出現,異性父母一定要懂得避讓。

③強化性別意識

之前在網上看過這樣一段話:在我差不多6歲的時候,被媽媽帶去澡堂子洗澡。沒想到當時在裡面卻碰到了自己一年級的同學。雖然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二三十年,但是現在還是能夠回想起當時的尷尬。

確實很多父母即使告訴了自家孩子和其他人之間的差距,但是在生活之中還是沒有顧及到男孩子和女孩子。

比如帶孩子去澡堂子洗澡的時候,其實就應該懂得適當的分辨。只有從生活之中一些小事做起,強化孩子的性別意識,才能讓他們懂得自己和異性之間的差異。

男孩子和女孩子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同,父母在和孩子接觸的過程之中,既要讓他們明白自身的特點,又應該以身作則和孩子避免過多接觸。

媽媽爸爸想要表達親暱,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普遍的方式。比如親吻額頭、擁抱等,這其實能增加親子關係,又能讓孩子更健康。

相關焦點

  • 「再愛孩子,也別親嘴」,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不只是說說而已
    "再愛孩子,也別親嘴。"這樣的育兒觀受到不少人的認同。曾有報導一個男孩子長到16歲還每天和媽媽一起睡覺,或者是女孩子到了高中還和爸爸一起洗澡。看到這樣的消息,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往往並非是"哇,母子感情真好!"而是覺得過分親密且很不恰當。
  • 40歲董潔把親子照拍成「結婚照」,親密動作惹爭議:媽媽過分了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現如今,很多寶媽都喜歡和孩子一起拍攝一組美美的親子照,而為了能讓親子照更有創意,許多父母就想出了一些別出心裁的方式。40歲董潔把親子照拍成「結婚照」,親密動作惹爭議:這個媽媽過分了眾所周知,董潔和潘粵明離婚後,就獲得了兒子頂頂的撫養權,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董潔對頂頂十分疼愛。
  • 一家五口睡午覺,三個女兒睡姿讓網友無語,直呼:這老爸可越界了
    這幾個孩子,有兩個年齡看起來有五六歲的樣子,與父親這麼親密的睡覺姿勢,讓很多網友都非常的反感,都在評論說孩子年齡大了,家長特別是父親,要注意和女兒之間的過分"親密"。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這還不是真正過分的,韓國有一檔綜藝節目,在節目上,讓女兒向大家吐槽了父親帶給自己的困擾。
  • 對於「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影響」你了解多少?
    孩子和父母的親子關係決定著孩子長大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有很大的影響。在親子關係很好的家庭裡出來的孩子,很懂事聽話、做什麼事都很積極,尊重父母;相反,在親子關係不好的家庭裡出來的孩子,反而會不聽話、叛逆、性格不好,不會與外人交流。有些家長「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都放在孩子身上,尤其是學習方面。
  • 孩子和父母親子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好,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得重視
    文丨飯飯媽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最初擁有的親密關係,就是與自己父母之間的關係,所以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理所應當是最好的。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子女與父母的關係並非那麼親密,甚至有些子女和父母,還出現了反目成仇的情況。
  • 董潔將親子照當婚紗照拍,親密舉動被熱議,網友:請把兒子當兒子
    比如以"藝術照,親子照,結婚照"等等謀生的企業。當然也非常受歡迎,人們都希望能夠通過拍照的方式留下自己最美的時刻。董潔將親子照當婚紗照拍,親密舉動被熱議近來,知名藝人董潔在其社交平臺上曬出了一組主題為"婚紗照"的親子照片。照片中,40歲的董潔與兒子非常引人注目。
  • 董潔和兒子拍「婚紗照」,行為親密引爭議,網友:兒大要避母
    都說"女兒和父親親,兒子和母親親",母子之間關係親密的不少,但有時過度親密卻反而不好。就像演員董潔就曬出了和兒子的照片,將 "親子照"拍成了"婚紗照",行為親密引發網友的爭議。親子關係也是有"界限"的親子關係,指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是孩子最早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但家長要清楚,親子關係也是人際關係的一種,它也有自己的界限。為什麼說親子關係也是有"界限"的呢?
  • 得不到父母疼愛的孩子,好讓人心疼
    按理說,有深厚血緣關係的父母和子女,關係肯定會非常親密,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些家庭,因為父母與孩子性格衝突,或其他原因,導致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疼愛、父母覺得孩子惹事煩人,他們之間的關係非常冷淡。有一次,她試著與父母好好溝通一下,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他們。沒想到當她認真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換來的不是父母的思考,卻是父母的鄙棄和責備,父親用略帶嘲諷的口吻說:「現在的小孩都這麼煩人了嗎?早知道不養孩子了」,母親一邊附和父親一邊訓斥她:「別沒事找事了,趕緊該幹嘛幹嘛去」。「父親自私冷血,母親只愛父親,我恨自己被生下來!」
  • 與父母關係很差怎麼辦,怎樣擺脫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父母對自己不好,容易產生自卑和不安全感。父母離異,容易對婚姻缺乏信心,不信任愛情關係的穩定性。這三種最常見的親密關係中的問題都是受原生家庭影響而出現的問題。因為父母是帶給我們生命的人,做父母又不用考試,這個世界上也沒人說怎樣的人才有資格做父母,所以你如果有一個不合格的父母不要責怪他們。
  • 董潔與兒子的「結婚照」曝光,動作太親密惹爭議,網友:過分了
    最近,董潔曬出了幾張與兒子一起拍的照片,在照片當中,兒子穿著黑色西裝,董潔穿著白色婚紗,媽媽和孩子有說有笑,可以看得出董潔特別愛自己的孩子。其實這是一套親子照,卻被董潔拍出了「婚紗照」的感覺,特別有創意,也能夠體現出母子情深,但是其中一張照片引起了大家的議論。
  • 心理學:多少孩子毀在父母這種「非愛行為」下
    比如,家長幹涉孩子的婚姻,並且認為這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不後悔;家長幹涉孩子的工作,也是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等等。 在心理學上,非愛行為就是對自己身邊的愛人,拿著愛的名義實施控制或者剝削的行為,讓他人按自己的意願去做,這種行為往往發生在親子間、親密伴侶間等等。
  • 一個人好的教養表現,是不越界
    以愛之名,操縱他人在社會關係中,夫妻關係是除了親情之外,最親密的關係。大多數人都會運用這樣一條格律: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因此,從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打扮,到翻看對方手機都視為正常行為。因此,懂得愛的人們,都知道保持距離。親子之間,越俎代庖在家庭中,我們尊重另一半,都能做到互不幹涉 。而在親子關係上,要想讓我們放手,就有點困難了。事實上,作為父母已經習慣為孩子事無巨細地付出。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這是《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三個育兒理念中的第一個。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這三個理念中的第二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獲得愛的能力,為孩子打下一生幸福的基礎。和父母親密的關係能讓孩子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獲得自尊和自信。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給我們帶來無窮的歡樂時,他們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相信自己值得被愛。2.理想的親子關係讓父母的育兒工作更容易。
  • 毀掉孩子自信的三句話:父母別不在乎,兒童心靈比你想像中更敏感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無法代替的,孩子人生軌跡裡每一處都是父母留下來的痕跡,我們並不知自己的一個小動作或是一句簡短的話,能帶給孩子什麼影響。孩子是父母的所有,每一個家長都望子成龍,在我們迫切地表達對他們的期望時,會不會間接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呢?
  • 孩子發脾氣的背後,是對愛的渴望,家長別再忽視孩子的需求
    朋友只看到孩子發脾氣,可是卻沒有問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因為孩子的哭鬧,家長的脾氣也變得煩躁起來,就對孩子兇起來。孩子面對家長的生氣害怕的不敢交流。不敢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意願,父母看著孩子也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根本不想去了解,只想儘快把孩子的「臭脾氣」甩掉。家長知道孩子發脾氣背後想表達什麼嗎?
  • 家長經常大聲吼孩子,對他們性格造成的傷害,遠遠超過想像
    從心理學上來說,吼叫本身也屬語言暴力,會對一個人造成精神傷害。父母的吼叫,其實會讓孩子極度緊張和恐懼,讓孩子懷疑父母對他的愛,不再信任對方,有的孩子表現習以為常,內心不服,甚至變得麻木,懶得反駁,還有的會出現情緒障礙,覺得跟父母說什麼都是錯的,所以以後變得沉默寡言。
  • 李嘉欣與8歲兒子共浴,親情「越界」有多可怕,網友:出格的母愛
    社會發展到今天,在家庭裡赤裸相見,父母與孩子共浴的情況並不少見。但一些家庭在孩子已經有了性別意識後,也還是保持著親密關係,在外人看來不可理解。 父母「越界」行為會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 造成孩子沒有自我保護意識 在性教育裡,隱私的概念非常重要,每個人都要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上廁所和洗澡要關門,除了是一種文明行為,更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
  • Le Fundo樂方多|父母每天花1分鐘做1件事,助力孩子英語流利說
    廢話不多說,直接開始吧~每次傑克大叔分享親子英語,就會有家長私信:1.請問如何用英語說:「別老找我告狀」?①Don’t be fussy.那面對各種情況,美國父母一般都怎麼教訓「熊孩子」呢?一、孩子的行為越界,口頭教訓下You’re out of line.
  • 吳宗憲帶女兒走紅毯,親密動作被批「越界」:女大避父懂不懂?
    有人說,養女兒如履薄冰,一點也不為過,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父親的作用至關重要,愛得不夠,是父親失職,愛得過頭,同樣會給女兒帶來隱形的危害。01吳宗憲公然為女兒提裙子,動作不雅惹批評:越界的父愛吳宗憲作為臺灣娛樂界的大哥級人物,一直以來很受尊敬,不過近日他因一段視頻遭到網友們的批評。這次,吳宗憲出席某活動,第一次帶著女兒吳姍儒走紅毯,父女倆從入場開始就十指相扣,十分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