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香港雲與數據中心展上,來自臺灣的東森電視臺新聞雲CTO Clifford 陳先生在演講中談到他早年曾經親身參與過臺灣HTC的數據上雲的過程,又親自帶領東森新聞上雲。從他的口中,「雲」到底對企業意味著什麼,有了更清楚的解釋。
一年一度的香港雲與數據中心展本周三四假香港會展中心舉辦,編輯一如既往前往參觀。今年的這個展會,較以往兩屆在數據中心建設和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方面遜色不少,但是數據中心應用服務和雲服務廠商還是很多。今年的展會也同時安排了許多場演講,而其中最令筆者感興趣的是來自臺灣的東森電視臺新聞雲CTO Clifford 陳先生的演講。這位陳先生早年曾經親身參與過臺灣HTC的數據上雲的過程,又親自帶領東森新聞上雲。從他的口中,「雲」到底對企業意味著什麼,有了更清楚的解釋。
在傳媒業激烈競爭的臺灣,東森新聞是和蘋果新聞並列的兩大新聞機構。一度他們的數據都是放在自己的伺服器上,為此他們擁有300多臺伺服器構成的數據平臺。是什麼促使他們想到上「雲」?陳先生介紹說,上一次臺灣九合一選舉,競爭異常激烈,特別是最後出結果的一天,許多人都反覆上網查詢結果,導致東森網的伺服器流量大增,流量一度達到平常的十多倍,而且有近30%多來自臺灣以外。原來的伺服器因此不堪重負。正是這樣的情況下,讓東森想到上雲。當然,陳先生在演講後告訴編輯,他當年在HTC的經歷也對此有很大幫助。和許多傳統企業一樣,IT人員都視云為陌生的新事物。當年HTC上雲,也是因為太多流量來自世界上其他地方,導致HTC原有的伺服器不堪負擔。當然,決定上雲是第一件事,下一步是如何上雲。
陳先生告訴編輯,他們不可能全部轉向公有雲。當前的情況下混合雲是最佳方案。一方面許多重要的數據不可能上公有雲,另一方面流量增長也並不是均勻的。一般情況下依靠自己的伺服器更方便。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選用哪家的公有雲服務。陳先生說早在AWS服務開始之初他就有了接觸,多年來他對各個公有雲提供商的優缺點都很清楚。正因為如此,陳先生認為,許多後發的雲服務提供商比如華為雲這些要想後來居上,挑戰非常之大。
雲服務是未來的大趨勢。從HTC到東森新聞雲,陳先生見證了並參與了雲服務發展的重要過程。在這一新鮮事物面前,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