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空天軍公開一張蘇-30SM多用途戰機戰備訓練的照片,圖片中的細節發人深思。大家從圖片中可以看到這架蘇-30SM戰機掛載6枚空空飛彈飛行,這6枚飛彈分別是機翼下外側掛架有兩枚R-73近距空空飛彈,機翼下內側掛架是兩枚R-27T紅外製導中距空空飛彈,機腹中線掛架是兩枚R-27R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這是俄羅斯空天軍戰機典型空中攔截任務掛載。
把上一張圖片放大一下,我們可以看清這個細節。這三型飛彈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一款近幾年才服役的蘇-30SM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掛載這樣的飛彈的確讓人意外。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型戰鬥機紛紛裝備主動雷達制導中遠距空空飛彈和第四代紅外成像制導近距空空飛彈的今天,俄羅斯空天軍的這一組操作透露出的問題讓人深思。
關於R-27空空飛彈,熟悉俄制武器的軍迷應該非常熟悉。R-27空空飛彈主要分為三大系列,分別是紅外製導的R-27T,半主動雷達制導的R-27R,主動雷達制導的R-27EA。其中廣泛服役的主要是前兩種。R-27空空飛彈基本型空重約253公斤,射程約40公裡。很多增程型號經過加長加粗後射程高達170公裡,但是自重也高達350公斤以上,按現在的標準,R-27空空飛彈是世界空空飛彈家族中的大個頭。
眾所周知,蘇-27戰鬥機成名於1987年9月13日,當天在巴倫支海上空,挪威空軍一架P-3B型反潛巡邏機,在該國沿岸執行偵察任務時,遭遇一架蘇-27戰機攔截,在第3次逼近P-3B時,蘇-27戰鬥機從P-3B的右翼下方高速掠過,用垂直尾翼在P-3B的右側的一號發動機上,像手術刀一般劃開了一個大口子,P-3B差點墜毀,而蘇-27戰機則因垂尾損壞很快返航。這就是冷戰時期著名的「巴倫支海上空手術刀」事件,而這次衝突,被作為最著名的蘇制戰機空中撞擊戰例載入史冊。在當時的歷史資料照片中,除了蘇-27戰機本身外,最吸引人的就是戰機掛載的飛彈,有意思的是,當時使用的空空飛彈正是R-27T和R-27R的組合。這套組合最初主要配置在米格-29戰鬥機上,1985年這套組合配置到蘇-27戰機上,由於單機性能全面優於前者,理論上蘇-27搭配R-27T和R-27R的組合整體作戰效能要更好。
上世紀90年代初,蘇-27戰機及其改進型號大量對外出口,為俄羅斯軍工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其中搭配蘇-27戰機的機載武器就是R-27T,R-27R,R-73三款空空飛彈。我國空軍於1992年開始接收蘇-27戰機,通過裝備蘇-27戰機與R-27T和R-27R中距空空飛彈的組合,我國空軍初步具備了超視距空戰能力。可以說這套組合讓我軍作戰能力取得了根本的進步。然而隨著西方諸國裝備以AIM-120為首的主動雷達中距空空飛彈,俄制武器與西方武器的差距越來越大,我軍2000年後引進的蘇-30MKK戰機,其機載空空飛彈已經首選更為先進的R-77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隨後國外用戶採購的蘇-27改進型戰機,機載空空飛彈首選也是R-77。從這裡可以看出,國外用戶對R-27T和R-27R中距空空飛彈的組合持保守態度。
然而在這20年裡,俄羅斯空天軍現役蘇-27戰機,在多次攔截英國皇家空軍颱風戰鬥機時,使用的武器依然是R-27T,R-27R,R-73三款空空飛彈。有專家稱,空天軍使用R-27空空飛彈,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國內的庫存太大。
俄羅斯空天軍近幾年在敘利亞戰場多次參加實戰,與我們意料的一樣,先進的蘇-30SM戰機使用的機載武器依然是機翼下外側掛架有兩枚R-73近距空空飛彈,機翼下內側掛架是兩枚R-27T紅外製導中距空空飛彈,機腹中線掛架是兩枚R-27R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從1985年到2020年,35年時間,俄羅斯蘇-27系列使用的機載武器幾乎沒有變化。這一點太不可思議了。
俄羅斯媒體近年公開的蘇-35多用途戰機的圖片,使用的機載武器是機翼下外側和翼尖掛架各有兩枚R-73近距空空飛彈,機翼下內側掛架是兩枚R-27T紅外製導中距空空飛彈,機腹中線掛架依然是兩枚R-27R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眾所周知,蘇-35戰機是蘇-27戰機家庭最先進的機型 ,其配置的相控陣雷達,綜合電子戰系統,戰場感知系統,強化的機體結構,高度智能化的玻璃化座艙,推力矢量發動機......都代表俄羅斯空天軍現役裝備的最高水平,然而R-27T與R-27R空空飛彈的組合,嚴重影響了蘇-35戰機的作戰能力。有專家稱,背後的原因一個是R-27T與R-27R空空飛彈的庫存太多,還有一個原因是俄羅斯空天軍沒錢採購更為先進的R-77中距空空飛彈。
為什麼同時裝備兩種R-27中距空空飛彈,據資料介紹,蘇式戰機在空戰時,戰機自身雷達發現目標後,一般先發射一枚半主雷達制導的R-27R中距空空飛彈,隨後過幾秒戰機系統將自動發射一枚紅外製導的R-27T中距空空飛彈。假設此時敵機探測到蘇-27戰機發射一枚雷達制導的中距空空飛彈,必將打開加力高機動擺脫來襲飛彈,此時戰機的紅外輻射將增大到一個很大的數值,而隨後而來的R-27T紅外製導中距空空飛彈將給對手致命一擊。關於R-27T紅外製導中距空空飛彈的實戰成績,目前空對空作戰的成績並不多,但是葉門某些武裝組織利用R-27T紅外製導中距空空飛彈改成的地對空飛彈,成功擊落過沙特皇家空軍的F-15戰機,這說明R-27T紅外製導中距空空飛彈自身的制導技術還是比較靠譜的。至於R-27R半主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的實戰成績不容樂觀,外媒一般把R-27R稱為現役最大的無制導空空火箭彈。
其實說到紅外製導空空中距空空飛彈與雷達制導空空飛彈的組合,法國空軍米卡空空飛彈也是相似的思路。不過米卡中距空空飛彈的技術水平要比R-27先進不少。
日本航空自衛隊F-2戰鬥機服役之初,在反艦作戰時,通常由一架F-2戰機掛載ASM-1雷達制導反艦飛彈,一架F-2戰機掛載ASM-2紅外製導反艦飛彈,同時從不同方向對他國軍艦執行反艦攻擊任務。其飛彈配置的思路與R-27空空飛彈也有相似之處。利用不同的飛彈,從不同方面攻擊他國軍艦,增加對方防守的難度。至於效果如何,要看面對什麼樣的軍艦。
如今,西方發達國家和亞洲多個空軍強國,在中距空空飛彈的配置上,已經大批量配裝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飛彈和中遠距空空飛彈。圖片為德國空軍颱風配裝的流星中遠距空空飛彈。與之相比,俄羅斯空天軍的現役空空飛彈顯得非常落伍,對於蘇-27改進型戰鬥機與R-27T和R-27R中距空空飛彈這套組合,更多的是讓人感慨萬千。35年前隨著蘇-27戰機的服役,這套組合是當時世界先進水平,33年前,巴倫支海上空這套組合一鳴驚人,如今2020年,俄羅斯空天軍這項傳統藝能已經堅守35年,R-27T和R-27R中距空空飛彈這兩支燒火棍已經成為俄空天軍沒落的標誌......
本文文字為航空新視野原創,圖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