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石不是專指某一種石材,而是對一類能夠體現獨特空間風格飾面石材的統稱。文化石本身並不包含任何文化含義,而是利用其原始的色澤紋路,展示出石材的內涵與藝術魅力。裝飾本是人與自然的關係,而這種魅力與人們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文化理念相吻合,因此被人們統稱為文化石或藝術石。與自然石材相比,文化石的重量輕了三分之一,可像鋪瓷磚一樣來施工,而價格相對要經濟實惠很多,只有原石的一半左右。
文化石給人自然、粗獷的感覺,並且外觀種類很多,可依家中的風格搭配。一般在鄉村風格的室內空間牆面運用文化石最為合適,色調上可選擇紅色系、黃色系等,在圖案上則是以木紋石、亂片石、層巖石等較為普遍。
1、材料類型
文化石按外觀可分成很多種,如磚石、木紋石、鵝卵石、石材碎片、洞石、層巖石等,只要想得到的石材種類,幾乎都有相對應的文化石,甚至還可防樹木年輪的質感。
2、選購常識
文化石的優劣取決於材料的品質和加工工藝。優質的文化石表面,其顏色分布比較均勻,不會含有太多的雜色,同時,顏色也不會出現忽濃忽淡的現象。此外,合格的文化石產品,其邊角切割整齊無缺角,用手摸沒有粗糙感。而質量差的文化石則可常見汙點、裂紋、色線、坑窪等瑕疵。
由於硬度是直接影響文化石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購買時也要注意鑑別。可以採用敲擊聽聲的方法分辨文化石的硬度,如聲音清脆,就表明其密度及硬度較高,不易變形或破碎。此外,根據國家標準,只有A類石材才能運用在室內裝修中。因此,在選購文化石時,還要關注產品的監測報告,並注意其放射性標準數值。
文化石的價格多以箱為單位,進口材料約是國產價格的2倍,但色彩及外觀的質感較好。市場上,文化石價格每平方米約180~300元。
3、裝飾技法
在製作文化石背景牆時,要先設計好背景牆的樣式,並估算文化石的鋪貼方向。施工前,務必確認牆體的含水量是否適合施工,如果牆體太乾燥,文化石會直接從砂漿和灰縫材料中吸水,導致施工強度不足,從而引發文化石掉落的現象。因此,在施工前牆體以及文化石都要先進行一定的溼潤處理,並且儘量採用粘貼劑進行鋪貼。
文化石背景牆在鋪貼前,應先在地面鋪設出與其的造型,調整整體的均衡性和美觀性。例如小塊的石頭要放在大塊的石頭旁邊,每塊石材之間顏色搭配要均衡等。如果需要,還可以提前將文化石切割成所需要的樣式,以達到完美的裝飾效果。
文化石鋪貼要注意:
基層為毛坯或水泥牆面
直接用專用粘貼劑貼磚,根據文化石的顏色採用不同顏色的粘貼劑和勾縫劑,白磚用灰白色,紅磚用灰白色或黑色。
基層為木板、石膏板等牆面
施工前須把光滑的表面刮花80%,然後用大理石膠或者熱熔膠粘貼,建議兩種膠配合貼,大理石膠塗中間,熱熔膠塗四角。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