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剪影
最近,某天凌晨,急著找民間單挑第一人、前CBA東莞新世紀功勳球員王晶的CBA劍波哥,終於在「別叫我球星」的抖音語音直播房間中,找到了被稱為「晶爺」的王晶,那頭,打完球的他正在家裡下麵條。於是,包括主持人在內的其他麥都被靜音,只剩下劍波哥與王晶在上麥,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對話,直播房間內,其他人都在「收聲」靜聽。
王晶,CUBA進入CBA的第一人,CBA東莞新世紀昔日的靈魂隊長,幫助球隊殺入CBA,隨後先後又在廣州六穗、四川金強和廣西威壯三奪NBL冠軍。2017年,王晶開始淡出職業籃球,2018年5月,在組織者「
三顧茅廬」之下,王晶首次參加路人王,打開了草根籃球的大門,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草根籃球颳起旋風
路人王18冠,3次冠軍排位賽冠軍,累計參加14場城市賽保持不敗,其中深圳站保持12冠,路人王總榜第一名,成為路人王的「大魔王」級球員。
在3月31日路人王官方新聞稿上,對於王晶的評價是,42歲的年齡,24歲的心,5%的體脂率,籃壇常青樹,煥發第二春。
隨著路人王的火爆,王晶也成為抖音平臺的大「網紅」,截止目前收穫了53萬+粉絲,獲贊568.8萬。這是什麼概念?不妨讓我們來對比一下職業籃球球員的粉絲情況。目前CBA球員排名最高的是周琦(69萬粉絲和356萬獲贊),娛樂精神十足而且經常與粉絲互動的西熱力江63.2萬粉絲,獲贊400萬,這兩位是在易建聯不用抖音的情況下,CBA的吸粉大師。然而,王晶的抖音粉絲只少10多萬,獲贊領先。
被稱為「晶爺」
5月12日,是王晶開始使用抖音直播以來「百日」的日子,「別叫我球星」至今仍然可以記得王晶第一次使用抖音直播時的「笨拙」。今年剛過年,很多籃球主播開始做直播,也興起連線PK。「抖音直播打PK,是年輕人的主流,有一次,是曹芳到了直播間,連線PK,節奏帶得比較讓我有感覺。」「別叫我球星」對劍波說,「我第一次見王晶是多年前,在他和季樂的宿舍,他那時候有些裝,他是廣西隊的前輩,和季樂關係好。為了晶爺,我是第一次充錢,打PK,接下來一直守著他,讓他有面子,直到過了一個階段,他慢慢知道怎麼玩了,我就覺得說,他可以了。我可以放心了。」
劍波也開始和朋友們一樣,稱王晶為晶爺,大家看來,這只是一個符號。「晶爺,你覺得自己是網紅嗎?」
在語音直播間裡,王晶一如既往的謙虛,「我算不上,算不上,真的算不上。」
「越活越妖」
接著他列舉了中國籃球的大網紅,粉絲數據和獲贊讓此前從不了解的劍波驚愕。草根籃球第一人「天極街球頭盔哥」,粉絲638萬+,獲贊1.1億,頭盔拿到過路人王48次冠軍。二號人物「軍哥」粉絲495萬+,獲贊1.1億。他們是十字塔的頂尖,碾壓CBA頂級球星。
「這個群體真的比我們CBA群大,而且是大很多。從各個平臺來看,按照粉絲基數,草根遠遠超過打職業的球員。」王晶對劍波說,「以前職業看不上草根,現在CBA也在加速與草根籃球的融合,主席(姚明)也意識到了草根的平臺非常大,去年全明星,找了矣進宏去扣籃,李名揚去個人技巧比賽。我覺得,其實草根和職業相結合,有很多點。」
談起王晶的職業生涯,得從CUBA轉型CBA說起,出生於內蒙古,隻身去了北京,後來被帶到了武漢理工大學,經常與湖北隊一起訓練。東莞新世紀組隊,王晶與張凱、邱彪加上但琪,2003年11月從武漢坐火車到東莞常平鎮。王晶幫助新世紀打入CBA,完成了從一名內蒙古中專生以及銀行工作人員,到武漢理工大學的大學生球員,再到職業聯賽的NBL並最終躋身頂級聯賽CBA,名副其實的「三級跳」。
東莞隊長
攻擊
王晶在東莞新世紀呆了7個賽季,是首任隊長。2009年遭遇重大傷病後,給年輕人讓位,轉戰NBL拿到三個冠軍,2012年曾經有機會重返新世紀,但是放棄了,「我那個時候就覺得我沒有必要再佔一個球隊名額了」。
2017年開始淡出職業籃球,加盟深圳PW籃球俱樂部。而他的再次成功轉型,開始於2018年5月首次參加路人王。其實,那是一次遲到的亮相,此前組織方已經邀請過他一次,參加深圳站比賽,那時候他覺得一個打專業籃球的人,去打路人,沒意思。如果贏了還好,輸了丟人。第一次邀請就沒有去。第二個月有廣州站,本來想去,但是有事情沒去成。隔了一個月又有深圳站,王晶不好再拒絕,便和幾個朋友去「溜達」了一下。當時的心理是,「露個面,打一下,能贏就贏,輸一場就不用打了」。
不經意的首次參賽,王晶造就了自己在路人王的傳奇,他在草根籃球名聲鵲起,被標籤是「民間單挑第一人」。「單挑,存在偶然性,只有5分球,一個3分一個2分就結束了,非職業打你,兩個三分,你也沒辦法。綜合能力,攻防、突破,籃下有自己的東西。路人王,各項技術不能太明顯的短板。」王晶體驗很深。
揮汗如雨
王者
王晶形容自己現在的生活是「自由職業狀態」,除了打球,他平時最多的就是與朋友和粉絲互動,有人曾經感嘆王晶每天直播12小時以上。劍波看到的是,他與自己的朋友和粉絲打成一片,交談隨意,海闊天空。這就是與核心粉絲的「粘著度」。
回憶自己的職業生涯,他最自豪的是2007-2008賽季客場對陣北京金隅,他平了個人職業生涯單場最高的35分,面對張雲松、陳磊和王驍輝的輪防,「打興奮了,不會覺得累,別人怎麼防,都是感覺處處是機會。」
從學校籃球到職業籃球再到草根籃球,王晶為了繼續打籃球,多次轉型。「通過籃球,能讓我有這種經濟上的收穫,能有這種榮譽感。還通過籃球,結交很多朋友。我讀大學的時候,目標就是進專業隊,打職業,甚至還有更高的目標,還想衝擊國家隊。但是新世紀剛成立,那時候是宏遠和八一的王朝,即使這樣,我也努力了,訓練很認真,付出也很多,沒有達到目標,嘗試了,不後悔。」王晶對劍波說。
以球會友
驕人戰績
職業球員退役打草根籃球,王晶並不認為他的「成功轉型」,可以被複製。「每個人想法不一樣,首先,能不能堅持。這是最重要的。能堅持的,如果每個人都能堅持,我就沒那麼突出了。相比和我一批,基本上都退役了,做教練、老師或者去企事業單位上班,無非就是這種出路。我比較特殊,退役後我還想打,也能打。你要知道,如果你一旦荒廢了,要想撿起來很難的。」
為了保持狀態,他現在一三五會在球場,二四在健身房,周末兩天都約比賽打,沒比賽就泡健身房。每年他還要打100場以上野球。「到我們這個年紀,球場上的東西和打法定型了。最重要的是,能不能頂得上身體和力量。」
王晶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尤其是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新世紀俱樂部投資人。退役後跟著一位大哥一起做大米生意的王晶,包下了深圳領航者東莞訓練基地的大米供應。
「米特別香,年輕球員有時會多吃上一碗。」王晶爽朗地笑了。
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