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從題目來看,跟這篇《為什麼有些人工資這麼低?》應該是相對應的,其實不然。後者分析了真實的低薪成因,也講了二十幾個低薪案例每一位的破解方法。
本篇,跟講目前群友中高薪案例的這篇《普通人,年薪如何突破30萬?》也不一樣,因為後者這六七個案例分別是相對的高薪,也都各自代表著從低薪通往高收入的一種或者多種方法。
並且,以上這些低薪和高薪,你都是不常見的,因為人家一般不告訴你,我幽哥有上萬個真實案例,才能有實情,也才有數據做比較。今天我們本文則是講更普遍的高薪,也就是你生活中最常見的高工資。
本篇的要義是,告訴你規律,讓你審時度勢,尤其明白自身所處的境地和水平,別被別人說的,遮住了雙眼甚至迷失了心智。
我們按照這個人生的大致編年體來,你挨個體會我們所遇到的一些高和低,也必將體會到。
上小學、中學期間,經常聽某個阿姨誇自己的笨兒子,哀嘆道:「我家小軍很聰明,只是不愛學習,所以考試分數不高」。
這是常見俗語,一直聽到。但是現在你應該明白了,這句話是假話。
實際上她兒子就是笨,跟她一樣,即使花了時間學習再去考試,分數確實上去一點,但優良中差的檔次幾乎有無法大的改變。
並且,中國的教育是側重記憶的學習,主要就是花時間背誦甚至題海戰術,你不花時間你學什麼習呢?你想偷懶又參加考試,你的方法就不對,採用笨方法,也同樣說明你人笨。
老師心知肚明,所以,開家長會或者偶爾碰到某個家長,老師為了不尷尬,就對該家長說:「你家孩子還是很機靈的,就是學習不認真,要是認真一點,分數肯定能上去,成績進前5名問題不大。」家長一聽,高興了,倒數到正數!
現在2020年,我們就知道了,這裡老師說了假話,老師明顯是為了跟家長不尷尬,說了違心的開心話。
接著,我們好歹終於考上了大學,也就還行,還算是個大學。大多數人此後就開始不大認真學習了,至少不像中學時那麼刻苦。但總有不少挑燈夜戰的學霸,還有幾個人比學霸更厲害,是那種「平時不怎麼學習也能考高分」的人,這種更聰明。
現在馬上2021年,你也知道了,這後一種你誇的人,叫扯淡。你所說的這種聰明的同學,她或者他不是真的有你說的那麼聰明,他們是裝逼。看不見你的時候,他們猛學習,看到你學習的時候,他們裝作不學習,甚至拉你一起玩。
這樣他們取得了高分,才顯示他們本身比學霸更聰明,當然就更比你這位貪玩的學渣更聰明了。這叫裝逼的障眼法。
大家後來做了家長就知道了,比如你的孩子開始上一年級,第一次期中考試,前5名中沒有你家的孩子,前10名也沒有,自己的孩子居然倒數了。你自己上學時成績還可以,但現在孩子成績差,你的心理落差會比較大。
不久,你也到處在關心並請教成績好的同桌的家長,或者讓自己的孩子向人家學習委員學習,甚至還有一次家長會,老師讓上次考了第一名的王曉斌同學的家長上臺發言。
這位王曉斌的爸爸,大道理講了一大堆,5分鐘被他拖到了10分鐘,通篇就是講自己的孩子啥輔導班也沒上,就是側重提高學習效率,所以考了第一名。怎麼提高效率的,他不說。
實際上呢?實際上狗屁,他的孩子別人外號叫他王二小,上面有個姐姐快初中了,也成績好。尤其這王二小,父母從1歲就開始培養他,開發他的「天賦」,後來3歲就進了早教班,一直到現在虛歲8歲在一年級,各種輔導班、培訓班,周末、晚上都排滿了課,平均每月學費不少於1萬,他特麼的裝逼說自己的孩子啥也沒學,就第一名。
這也是裝逼,這位第一名的家長,他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中,也大多如此,確實很努力、勤奮,但裝作很懶散、不上進、喜歡坐吃等死,或者「靠天賦」。
不講家長了,咱還是剛畢業未婚,遇到很多「水平很高的師兄學姐」,他們的職場水平並不是你看到的那麼高,而是低,水平差,才要表現得高和好,這是故意讓你看的水平高、經驗多。
這樣一講你就清楚了,對照下圖,在你面前顯擺最厲害的,就是畢業2-5年的師兄學姐,自己還是迷茫期。
顯擺第二厲害的,才是畢業超過5年但一直沒升上去的學長師姐。
為何如此呢?不知道,統計規律。你莫名所以。
回家過年,這本科才畢業1年,某個同學跟你說,TA年薪20萬,這種是不是真的呢?基本都假的,一半可能是TA被他們人事忽悠了,還有50%可能是TA在忽悠你。
當然,那種說他們同事都很厲害,舍友也都高材生,圈內好友大多年薪三四、五六十萬,多的幾百萬,唯獨就TA自己不怎麼樣的,這種也不是謙虛,而是你無實可查,所以讓你羨慕,並且告訴你TA很快也能達到這個水平,因為「圈子決定檔次」,人脈就是關係......這種,也是忽悠,稍微婉轉一點的忽悠。
一般都缺什麼說什麼,某人跟你說他不缺錢、不在乎錢,也許現在的馬雲說的是真話,其他的至少是有待商榷的。
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也能感覺到,剛畢業就會發現了,一般都是「同學都比我工資高」「某老鄉開了大公司」「有個熟人做什麼發了財」......不管真假,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別人的男/女朋友、別人的工作、別人的老公/老婆,甚至別人的父母,都比我的強。
在你此後30-60歲,一直到你退休,甚至退休之後,這種「別人家的好」,實際上都是道聽途說,之前也寫過,小時候看到父母吵架就覺得只有自己的父母才吵架、別人家的父母都蠻好、恩愛、從來不吵架......這些實際上基本都不對,是騙人的,你被騙了,誤以為真,你也會繼續去騙人。
陽光下沒有新鮮事,哪對夫妻結婚後不需要經歷生娃、帶娃、贍養父母?等等,一地雞毛。你當作電視和書本上的一對男女青梅竹馬,要麼就一見鍾情,後來子孫滿堂,白頭到老,同一天去世?這些基本都扯淡。
我們的命題進一步集中化,為什麼有些人工資那麼高呢?有些還是身邊人,觸手可及的那種,昨天還一起吃飯的那種。
我簡單舉個具體的例子。
你看如下我們這位群友,他是公務員,年收入18萬的樣子,雖然也32歲了,但這個收入在成都不算低,而且他這18萬可是到手工資,有些福利他也沒說。大家也知道,這種年薪18萬,實際上約等於我們體制外民企私企的年薪36萬上下。但是,他不知道,他也剛進群。
所以,他想辭職,因為工資低。
你說他為何這麼急著要辭職呢?我們體制外就是想32歲後進體制內,他這不是反著來嗎?拉仇恨?
而且,他憑什麼認為自己的能力有年薪180萬呢?
我們繼續看。
原來如此,某次聚會,有幾個朋友,說在餓了嗎還是美團上班,他們這幾位同齡人,一般都月薪3萬5的樣子。
不得了,他回想自己每月到手也就萬把塊,對應的是一年18萬。這幾個朋友每月都有3萬5,那對應的年收入不就是18萬*3.5=63萬?也就是60萬出頭。
那麼,又哪裡來的180萬呢?哦,原來是他自己認為能力是對方美團和餓了嗎這兩位平均水平的大致3倍,所以出來了自己能年薪180萬的自信。
以上這個推導過程,實際上很實際,一講你就清楚了,尤其體制外的人,會覺得可笑。你來請教我幽哥,我當然告訴你實情。
但體制內的人,確實不懂體制外的情況,尤其工資結構,以及那種降薪、裁員和辭退的血雨腥風。我也不知道講體制內情況的大V們,講不講這些,甚至大V自己也不懂這些。
但毫無疑問,我們這位群友是被忽悠了,類似的在《為什麼有人一心要離開體制內?》裡講過的,還是有那麼多已經進入了體制內的人想出來,尤其校招進去的,一對外面不了解,二經常被這些酒肉朋友忽悠,三好奇總想出來看看,四自認為個人能力很強無法施展。
當然,我們群友大多數還是有良心的,儘管也有忽悠慫恿他出來的。
實際上不是誰良心不好,這就是個規律,體制外也喜歡騙體制內。為何呢?有些人到了中年才突然發現體制內更好,也許你幸運畢業不久就看到了我幽哥的文章,但你此刻想再回頭或者考公考編,已經來不及了。即使想畢業幾年後再進國企,也無門道了。
所以,我進不去,拉一個下水也是好的,這是體制外你同學的潛意識。
如果剛剛舉例的這位群友不是32歲,而是39歲,我估計美團還是餓了嗎這位的月薪,會從3萬5漲到7萬,這才好忽悠你出來。
當然,5個月過去了,這位群友還是公務員做得好好的,至少沒辭職。但是,如果不是我,他應該已經辭職,而且大概率是裸辭,他基本不會懂得體制外跳槽的技巧,也不會意識到在職跳槽跟裸辭後跳槽的優劣區別。如果辭職了,目前無論他能否進美團還是餓了嗎,3萬5月薪肯定是沒有的,1萬5都是小概率。
以上跟成都二字無關,我相信全國各地的美團、餓了嗎等等「高薪」網際網路行業的人,碰到體制內同齡人,也大多會如此。虛高自己的工資,鄙視體制內不作為、工資低、「工作就是養老」,用「網際網路」潮流來掩蓋自己害怕的那部分。這也叫外強中乾。
當然,體制內也有難過、煩惱,都不容易,但不容易的程度還是體制外大多了。
雖說酒肉朋友不可信,但我告訴你,即使對方沒喝酒,他們的話也不可信。
回到本文的答案,你說,為什麼有些人工資那麼高?
答案:大多數是忽悠你的,他們的高薪,主要靠吹牛。
這裡我告誡那些年輕的女孩,別成天想找富二代,真正的富二代並沒有多少,富也不是一個長久的概念。
尤其男孩水平不怎麼樣,你女孩就看上了人家「父母做生意」的,我告訴你,大多數做生意的實際上是負債經營,你看到的美好外表下,實際上很多是資不抵債,還有些做違法生意等等。
生意,尤其私營企業的生意,是不可測的市場和政策風險,我們真實的人生中,實際上嫁給生意人的女孩,婚後就大概率會發現「原來是被騙了,老娘上當了!」
真正的富二代,也不是父母有個那種年銷售額幾百萬幾千萬的企業,就能造就的,即使上億,規模有幾個小目標那麼大了,也是隨時說倒閉就倒閉,甚至一空債就幾百、上千萬、上億的。
你還是嫁給普通人家或者中產之家的男孩,更靠譜。
你看那些女明星,最終最幸福的,是嫁給普通人家的。次幸福的,也是嫁給頂級富豪的,也就是富到富可敵國這種程度的人家,短期一兩代跨不掉的,這種整體幸福度排第二。第三,單身、不結婚,或者閃婚後閃離,這來得乾脆、清爽,不惹塵埃。最差也最慘的,就是嫁給了「富翁」,什麼叫富翁?實際上就是假富豪、假富二代、假老闆。明星多麼精明,從劉濤到李湘,從關之琳到李嘉欣,從張雨綺到王菲,你多看幾個就知道了,那種嫁給「有錢人」的女人不但得不到多少錢,你婚後大多還要倒貼。
倒貼到什麼程度呢?
倒貼到你明明歲數上去了想不再折騰享清福的,但是條件不允許,倒貼到你明明已經是阿姨甚至是奶奶,你卻還要裝作自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繼續像個剛畢業的小女孩一樣,充滿雞血,去戰鬥。
甚至,有些貼進去的可不是這點折騰、私房錢或者辛苦費,而是你的整個人生,比如《沈小冰的職業之路》。
即使影響最輕的閃離,人家明星賺錢多,抗得住;你普通職場人,輕易別玩,代價太大。
你發展事業,千萬別被道聽途說的某某人的高工資,搞得你心猿意馬,本文案例的公務員辭職,則是對普通人比較大的翻車案例了,尤為要謹慎。
大家在走好自己的職業道路的同時,除了抬頭看路,更要做好選擇,擦亮眼睛,不翻車的人生實際上就可以超過大多數同齡人。
但這個人生中,無時無刻都會有人來引誘你翻車。
因為,你今天肉眼能看到的高、富、帥,也許十年後你才能恍然大悟,原來他媽的實際上是矮、矬、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