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蒹葭

2021-02-08 天鴻讀書倶樂部


蒹葭

[先秦] 詩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⑴蒹(jiān)葭(jiā):蘆葦。蒹,沒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蒼蒼:青蒼,老青色。

⑵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⑶一方:另一邊。

⑷溯洄(huí):逆流而上。洄,彎曲的水道。從:追尋。

⑸溯遊:順流而下。遊,一說指直流的水道。

⑹宛:宛然,好像。

⑺悽悽:同「萋萋」,茂盛的意思。

⑻晞(xī):幹。

⑼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⑽躋(jī):登,升高。

⑾坻(chí):水中的小高地。

⑿採採:茂盛的樣子。

⒀已:止,幹。

⒁涘(sì):水邊。 

⒂右:彎曲,迂迴,形容道路曲折迂迴。

⒃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人兒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意中人兒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兒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對這首懷人詩,歷來解說不一。有人認為作者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是寫愛情;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也有人說作者就是隱士,此詩乃明志之作。我們細味詩意,詩中並未明確顯示男女戀情,況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難判定。說它是諷刺詩則更無根據。因此,我們只把「伊人」視為作者所敬仰和熱愛的人,至於是男是女,且不論及。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了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裡,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於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現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一個勁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係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並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沿著河邊小道向上遊走去,道路艱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很長時間也難到達;如果徑直遊渡過去,儘管相距不遠,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動。詩人儘管立於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見。詩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潤所說:「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求之而不遠,思之而即至者。」(《詩經原始》)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兒,內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悽悽」,末章的「採採」,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悽青到泛白,把深秋悽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託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於「方」、「湄」、「涘」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大大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沚」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繫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 

這首被人傳誦不已的詩,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且看宋玉《九辯》中的一段描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這裡通過對秋天的氣象和草木搖落的情狀的描寫,製造一種肅殺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悲涼悽苦的心情。這也許是受了《蒹葭》詩的影響,由此可以窺見《楚辭》對《詩經》的繼承和發展線索。《古詩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樓》的發端,賦中見興、以景託情的寫法,也沿用了《蒹葭》詩的筆法。其後的曹丕,從本詩中化出了「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詩句。由此可見,《蒹葭》詩在古代詩歌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END-

免責聲明:文章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我們尊重原創,但因無法查明來源故無法標註,如有侵權請聯繫處理。

相關焦點

  • 讀詩經 :《蒹葭》
    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 《詩經 秦風 蒹葭》
    《詩經 秦風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詩詞演繹】詩經《蒹葭》
    在眾多戰歌的包圍中,唯獨一首蒹葭寫的很柔軟,甚至細膩的不像秦國人寫的。秦國那些熱愛打仗的知識分子,是怎麼寫出委婉多情的蒹葭的呢?其實古人和我們一樣,都有過青澀稚嫩的時候,也會單相思,也會愛一個人卻沒有表白,會像比蒹葭年代更早的關雎裡寫的,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秦國邊境上有一位年輕的伍長,某一天,他在巡查時遇見了同樣年輕的採藥姑娘,她美麗善良,讓年輕伍長動了真心,可她又是異族,她的村莊,是戎狄安插在邊境上的中轉站!拉開詩詞劇場的帷幕,讓我們進入蒹葭蒼蒼的時光河流。
  • 《詩經》之《蒹葭》英文版
    蒹 葭The Reed許淵衝(譯)蒹葭蒼蒼and frost gleamWhere’s she I needBeyond the stream溯洄從之 道阻且長溯遊從之 宛在水中央Upstream I gothe way is longDownstream I goShe’s there among蒹葭萋萋
  • 【經典誦讀】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 《詩經·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提示:點擊上方"詩經情話"↑免費訂閱本刊蒹葭蒼蒼①,白露為霜
  • 《詩經 蒹葭》先秦:佚名
    選自《詩經國風秦風》,大約來源於2500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蒹葭》屬於《秦風》。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蒹葭是一種植物,指蘆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
  • 【人文素養】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俗稱蘆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植物。當彎月遙掛空中,蒹葭隨風擺動,婆娑的聲音促生出寂靜之感。黃河邊的蒹葭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展現著不同的風姿,尤其是秋季的蘆葦格外動人心弦。秋季天氣已經逐漸變冷,黃河水流漸緩,蘆葦也呈頹敗之勢,河中間或有分不清是野鴨還是鴛鴦的水鳥正在逆流而上。
  • 詩經鑑賞-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 知秋老師讀《詩經》:蒹葭蒼涼,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 《詩經·蒹葭》全文帶拼音
    jiān jiā   蒹   葭   《詩經·國風·秦風》   jiān jiā cāng cāng
  • 蒹葭蒼蒼,從詩經秦風中來看秦襄公時代
    上一篇文章寫了詩經秦風中讚揚秦國傑出君主的詩句,那秦國就光出了傑出有為的君主,沒有出過不傑出的君主嗎?秦國那些傑出的君主就一直很出色,沒有犯過錯誤嗎?答案是否定的。秦國好的君主也犯錯誤,也出現了很多平庸的君主。只不過秦國發展史上相比於其它諸侯國,出現昏庸殘暴的君主少一些而已。
  • 【人文素養】《詩經·蒹葭》賞析
    [文學品味] 《詩經·蒹葭》賞析
  • 「詩經」英文版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朗讀 | Flora Fang   背景音樂 | 千年一嘆蒹 葭The Reed許淵衝(譯)蒹葭蒼蒼and frost gleamWhere’s she I needBeyond the stream溯洄從之 道阻且長溯遊從之 宛在水中央Upstream I gothe way is longDownstream I goShe’s there among蒹葭萋萋
  • 瀟灑播誦 |《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選自《詩經·秦風》。蒹葭(jiān jiā):蘆荻,蘆葦。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
  • 《詩經·蒹葭》:心懷「伊人」,永遠在追求,永遠愛而不得
    兩千多年前,秦人就已經用一首《蒹葭》表達了出來: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 蔣勳講文學《詩經: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但詩經並不是我們許多人以為的高深,而是充滿生活氣息的美。 詩經,是取名必翻的書:瓊瑤、屠呦呦、王國維、林徽因……名取字均出於《詩經》。林徽因 其名出自:大姒嗣徽音 則百斯男《詩經·大雅·思齊》 但市面上詩經要麼無名物圖,要麼無注音,要麼無註解,裝幀無亮點。
  • 古詩文學習073:八年級下冊詩經《蒹葭》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 《詩經·蒹葭》:一首美妙動人的哲理詩 | 文學課
    伊人宛在水之湄蒹 葭詩經·國風
  • 創作有你,「空靈」的美,賞析詩經中的名篇《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