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嶽發現珍稀太陽鳥,列入保護區鳥類名錄(多圖)
近日,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開展動物日常監測和巡護工作的時候發現了珍稀的叉尾太陽鳥,本次發現為南嶽區新紀錄,為保護區鳥類名錄上增添新的一員。叉尾太陽鳥非常漂亮,鳥羽顏色豐富,鳴聲婉轉動聽。
-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2020-10-17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觀鳥網鳥類行為篇(二)
探索發現大自然的野趣和神奇之美,交流拍攝自然生態的美好和樂趣,用眼睛和影像激發愛惜和保護之心是每個觀鳥愛好者的初心。作品涵蓋鳥類創意意象、鳥類肖像、鳥類與環境、花園城市鳥等範疇。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養眼的鳥類攝影照片。
-
轎子雪山2019年新發現61種野生鳥類
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此次一次性發現40餘只血雉,並不是最多的紀錄。「在景區看到四五十隻血雉的情況不少,多的時候會有上百隻血雉成群出現在景區。春季繁殖期,血雉成群出現的情況比較罕見,多數是一兩隻,但到了冬季非繁殖期它們就會成群出來活動。」據介紹,血雉是一種不可以被馴養的動物,如果被人類逮住,它會不吃不喝絕食而亡,頗有幾分古代君子寧死不屈的風範。
-
太陽鳥冬季採蜜忙
StartStopStartStop一隻叉尾太陽鳥在懸停採蜜(1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 攝入冬以來,福州各大公園的紅苞花、懸鈴花、扶桑花競相綻放,吸引了叉尾太陽鳥前來採蜜,花鳥相映成趣,成為冬季榕城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一隻叉尾太陽鳥在懸停採蜜(1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梅永存 攝一隻叉尾太陽鳥在懸停採蜜(11月29日攝)。
-
五色玄鳥-太陽鳥
來看看太陽鳥,掃除一下陰冷。 唐朝李德裕《畫桐花鳳扇賦序》中記載:「 成都夾岷江磯岸,多植紫桐,每至暮春,有靈禽五色,小於玄鳥,來集桐花,以飲朝露。及華落則煙飛雨散,不知所往。」這首詩裡描寫的就是西南地區常見的俗稱「桐花鳳」的藍喉太陽鳥。
-
灰喉山椒鳥、金頭縫葉鶯——華南農大校園鳥類新紀錄
原紀錄黑額山噪鶥修正為黑喉噪鶥。目前在華農發現的鳥類有以下110種翠鳥、白胸翡翠黃眉姬鶲、白腹藍姬鶲、北灰鶲、鴝姬鶲、紅喉姬鶲海南藍仙鶲、白眉姬鶲、烏鶲、黑枕王鶲、灰山椒鳥、灰喉山椒鳥白鶺鴒、灰鶺鴒、金眶鴴[heng]、黑枕黃鸝白腰文鳥、斑文鳥、紅嘴藍鵲、褐翅鴉鵑、噪鵑、暗灰鵑鵙(ju)鵲鴝、北紅尾鴝[qu]、紅肋藍尾鴝、紅尾歌鴝
-
南澗發現國內新紀錄鳥種——白腹針尾綠鳩
10月10日凌晨六點四十分左右,一隻綠色鳩鴿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經專家鑑定被確認為白腹針尾綠鳩
-
新記錄到兩種鳥類!保山鳥類增至673種 居全省第三
原標題:【生態】新記錄到兩種鳥類!這個地方的鳥類增至673種,居全省第三今年2月以來,保山市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記錄到了多個鳥類新記錄。近日,在日常監測工作、鳥類專項監測以及在鳥類攝影愛好者的觀察記錄下,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增加了11種,分別是:白頭鷂、灰背椋鳥、寶興歌鶇、鳳頭雀嘴鵯、黑喉山鷦鶯、黃腰太陽鳥、黑短腳鵯、黑喉紅尾鴝、紅翅鵙鶥、理氏鷚(田鷚)和赤胸擬啄木鳥。其中,白頭鷂和灰背椋鳥是保山首次記錄到的鳥類。
-
《紅尾水鴝鳥類》鐵笛仙-協助拍攝
紅尾水鴝鳥類【第1幅圖】此作品由長沙攝影愛好者易先生在著名的湖南地區拍攝紅尾水鴝鳥類【第2幅圖】此作品由長春攝影愛好者晁先生在著名的汕頭地區拍攝紅尾水鴝鳥類【第3幅圖】此作品由廈門攝影愛好者韋先生在著名的菏澤地區拍攝
-
自然散步 | 初探納板河:與太陽鳥「共進早餐」
整個保護區內設有4個管理站,而我的目的地是過門山管理站,並在該管理站附近觀鳥、拍鳥。管理站外面的保護區標牌。 2019年12月14日,夜宿勐往鄉的南果河村。這個村,正處於納板河保護區的北界。次日晨,陪我來的縣裡的馮主席,帶我到他朋友家吃早飯。這位朋友的家所處的地勢較高,門口是個平臺,堆了很多金黃的玉米(當地人叫苞谷)。
-
火尾太陽鳥哪裡尋?轎子山此時正歡樂!
雲南網訊(記者 古文麗)寧靜的清晨,在轎子山下坪子附近,如果你恰巧看到了山林間不時掠過的火紅醒目身影;如果你聽到了有些單調的dzidzi-dzidzidzidzi聲,和輕聲顫音shweet這樣獨特的鳴叫聲時,恭喜你,你遇見了轎子山鳥類大家族中的「網紅鳥」——火尾太陽鳥,它們又開啟了尋覓美食和求偶歡愉美好的一天。
-
走,到佛坪去拍「小鳳凰」—太陽鳥!
【太陽鳥外形】藍喉太陽鳥,前額至後頸、耳後塊斑、頦、喉綠色而具金屬光澤,眼先、頰、頭側黑色,頸側和背暗紅色。肩和下背橄欖綠色,腰鮮黃色;胸鮮黃色而雜有不明顯的火紅色細紋,下腹、後脅和尾下覆羽黃沾綠色或橄欖黃色,尾下覆羽較黃。兩翅暗褐色,翅表面橄欖綠色,外翈羽緣橄欖黃色,翅上覆羽與背同色。腰和尾上覆羽染黃色,中央尾羽不延長,淺褐色沾橄欖黃色,外側尾羽黑色,先端淡褐色;外側4對尾羽內翎具白色端斑,越往外側端斑越大。
-
茂名棲居著多少鳥類?高州這幾個觀鳥聖地,你又打卡了幾個?
廣東省第39屆「愛鳥周」 保護野生鳥類 維護生態平衡 2020.03.20-03.26
-
武漢發現灰林鴞
發現灰林鴞地點周邊的生境是喬木和灌叢。被發現時,灰林鴞站在廢棄房屋的窗口休息。四周還有黃腹山雀(Pardaliparus venustulus)、大山雀(Parus cinereus)、斑鶇(Turdus eunomus)等活動。灰林鴞隸屬於鴞形目鴟鴞科,為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
-
珍稀鳥類現身泉州!走,一起去看!
耐下心來觀察會發現,除了荷塘,公園裡的魚塘、田埂、樹叢中都有這些精靈的身影。石獅資深觀鳥愛好者茅先生告訴記者,運氣好時,能同時碰到上萬隻鳥在空中盤旋,場面無比壯觀。除了石獅溼地公園,石湖紅礁、水頭外線、錦江沿海等地,10月以來也迎來了許多熟門熟路的小「客人」,以黑腹濱鷸、黑尾塍鷸、環頸鴴、金斑鴴為主的數萬隻西伯利亞候鳥,已是第五年「組團」來到石獅越冬。
-
「珠海」平沙發現鳥類新紀錄——短嘴豆雁
近日,珠海市觀鳥協會在平沙發現鳥類新紀錄,發現三隻短嘴豆雁。據了解,短嘴豆雁是由豆雁(Anser fabalis)亞種提升為種。短嘴豆雁體色麻褐,與豆雁(80釐米)相近,但體型(75釐米)較小。短嘴豆雁在珠海屬於冬候鳥,根據《廣東省的鳥類及考察歷程》,廣東省最早記錄的短嘴豆雁追溯到1863年。近十年,短嘴豆雁絕大部分南下到鄱陽湖越冬,很少飛到廣東。本次雁落平沙,表明平沙處於候鳥的重要遷徙路線上。除了短嘴豆雁,珠海市觀鳥協會在平沙已經記錄到野生鳥類100餘種。
-
南澗無量山發現白腹針尾綠鳩,屬中國鳥類新記錄種
10月12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一隻白腹針尾綠鳩10日凌晨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刷新了我國鳥類新記錄,南澗無量山也成為國內首次記錄到該鳥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