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不認命

2020-12-16 最愛歷史
福建多元,向海而生

當看到來自中國的偷拍照時,時任美國總統隆納·雷根震驚了。

照片附有美國國防部情報局的一段說明:在福建西南地區方圓600平方公裡的林海幽谷中,隱藏著超過1500座不明性質的建築,呈筒型,有方有圓,與洲際飛彈發射筒極為相似,很可能是一個大得無法想像的核武器基地。

情報局補充道,儘管我們的偷拍設備(間諜衛星KH22)很牛掰,且每天7次飛過中國上空,但面對中國的這組不明建築群,依舊一臉懵逼。

結論,必須儘快徹查這些可疑建築。

這一年是1985年,中蘇正在交惡,中美建交不久,是改革開放的第8個年頭。

南靖土樓衛星圖(局部)

同年12月,福建漳州市文聯接待了來自美國的貝克和蘇曼珠夫婦。明面上,他們來自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是來中國採訪的。暗地裡,他們服務於美國中情局,借改革開放之便來證實衛星情報的準確性。

他們要求到南靖西北部看看。當汽車來到南靖書洋鄉田螺坑時,一方四圓城堡式的土圍樓高聳於公路下方。蘇曼珠夫婦驚訝地張開了嘴巴,貝克的藍眼睛一亮,問:「這是什麼?」

司機回答:「這是土圍樓。」

1.客家土樓?福建土樓

福建省製圖院編制 福建土樓分布 可點擊放大觀看

無論是誰,只要身臨其境於福建土樓前,震撼都難以言表。

這些地上冒出的「蘑菇」,天上掉下的「飛碟」,如同飽經風霜的老人,向人們訴說著那一段段悲歡聚散的故事與光怪陸離的歷史。

想要讀得懂,就得了解福建的地理、歷史。

福建永定縣湖坑鎮南溪溝土樓,來源永定縣旅遊局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靠近北回歸線,屬於亞熱帶溫暖、溼潤的海洋性季風氣候,雨水充沛,氣候溫暖,非常適合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距今18萬年以前,福建中部的三明境內就有原始人類出現。距今4萬-8萬年前,閩南的漳州也有原始人生活,並越過臺灣海峽,成為距今2萬-3萬年前的臺灣「左鎮人」的祖先。

距今1萬至4000年前,福建先民「大分散,小聚落」地遍布福建全省各地,並逐步形成古代原始民族——閩族。後與戰國南遷的越人結合,形成閩越族

唐時期全圖(669年)來源《地圖的見證》

到了唐代,閩越人被稱為「蠻獠」。在多山地形的加持下,十分難纏。

六朝以來,朝廷都拿他沒辦法,駐閩南的軍隊也只能駐守在九龍江以東,與蠻獠隔江對峙。直到公元669年,唐高宗為了結束東南邊陲的軍事對峙局面,給陳政、陳元光下了死命令,必須搞定。

陳元光也不傻,他深知這片土地的特點,明白光靠武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得軟硬兼施。於是在用大量兵力取得軍事優勢的同時,他堅持實行懷柔政策,爭取蠻獠歸附。

陳元光招徠流亡,發動百姓「闢草莽,斬荊棘,建宅邸」,他自己更是和「軍校五十八姓」全部落戶福建。公元686年,朝廷設漳州,任命陳元光為第一任刺史,「開漳聖王」

在頻繁的戰爭環境中,北方南下的58姓,不能照搬中原的四合院,屯兵紮寨,建造有防衛功能的房子被提上日程。

福建土樓的防衛示意圖(郭育誠繪)

漳州遍布圓形的山頭和土丘,於是陳元光在圓丘之上建圓寨,不僅節省了材料,也擁有了最寬廣的防衛視野。如此這般,從山寨、城堡漸漸演變成現在的圓樓。

曾經人們誤把福建土樓稱為「客家土樓」,這是有問題的。據不完全統計,閩南人居住的土樓的總數比客家人還要多。所以簡單統稱「客家土樓」是錯誤的。

在陳元光之後,唐朝末年,客家人陸續從江西遷到福建,帶來了客家方樓,經過與當地文化的融合與發展,逐漸造出了客家式的圓樓。

福建土樓發展演變示意圖,圖中分別展示了閩南人土樓和客家土樓的發展過程。

福建土樓,分布在閩西和閩南地區,是適應大家族聚居、具有防衛功能,並且採用夯土牆和木樑柱共同承重的多層的巨型居住建築。

有了這些牢不可破的土樓,當時人們安居樂業,他們相信通過努力,這裡終將成為樂土。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產生了兩個教派,基督教伊斯蘭教。他們同樣憧憬著未來,他們野心勃勃。

2.科舉稱霸!閩在海中

可點擊放大查看山川河流

作為「東南山國」的福建,背山面海,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階梯式地伸向沿海。

全省山地佔大部分,八山一水一分田。中部有鷲峰山脈、戴雲山脈和博平山脈等,閩贛邊界的武夷山是福建省內主要的山脈,蜿蜒長達530千米,是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流域的分水嶺。

武夷山衛星圖(局部)

宋代,中國的經濟重心繼續南移,北方漢人大量向南方遷徙,已成為當時人口發展的趨勢。

北方漢民入閩後,相當一部分人落戶在閩西、閩北地區,促使這一地區人口數量顯著增長,進而促進了閩西、閩北山區經濟、社會的迅速開發。

經濟上去了,教育自然跟著往上走。

兩宋時期,是福建人在中國科舉史上的高光時刻。根據《福建通志》記載,宋代福建進士共7043名,排名全國第一。

要知道,兩宋共有進士28933名,算下來,福建一省就佔了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比位居第二的兩浙東路,整整多了2000多名進士。

即使到了明清兩代的考場,由浙江人唱主角。但福建的科舉實力依舊槓槓的。明代福建每百萬人平均擁有一甲進士19.4人,是江西的2.11倍,浙江的1.94倍。

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全國錄取293名進士。其中,狀元、榜眼、探花都是福建人。連宋高宗都不禁八卦起來,問當時的狀元和榜眼:「你們福建人這麼牛,家鄉的土地有什麼神奇之處?」

狀元黃公度回答:「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榜眼陳俊卿一聽,這妥妥是個吃貨,太low啦,趕緊接著說:「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宋高宗聽罷,連連點讚。「公度不如俊卿,陳俊卿應該是狀元才對呀。」

福建建寧梯田蓮海,這裡種植蓮花已經千年

雖然榜眼比狀元更會聊天,但狀元黃公度話糙理不糙。

無論什麼時代,沒有幾分的經濟獨立,就無從講起教育。孔子若要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哪裡還有功夫去敦詩說禮……地方上越富庶,教育越振興,人物自然越多。」梁啓超的這段大白話,解釋了在宋代考試制度公平改革之下,福建科舉碾壓全國的原因。

福建霞浦沙江,這裡水溫鹽度適中,是紫菜海帶之鄉。

隨著時間的推移,依山傍海的福建地少人多。福建人光靠農業已經難以為生,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女耕男商」、「儒商並重」的獨有文化,女性留在家中耕作,男性到外地經商謀生。

早在漢代,中國不僅開通了聯繫中亞、西亞的絲綢之路,同時也開闢了中國往印度的海上通道。

此時,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也開始了他們各自的徵途。他們通過不斷地擴張,分別對歐洲與中東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影響。

西歐、中歐、東歐、北歐、海上的英倫三島、地中海的三大半島形成了歐洲。經過基督教會的洗禮,歐洲逐漸演變成多中心的列國體制。

在歐洲的四周,強大的伊斯蘭勢力和拜佔庭勢力阻擋著歐洲與東亞(中國)及南亞(印度)的交往。

這兩種信仰系統正在各霸一方,相互牽制

公元751年,怛羅斯戰役之後,阿拉伯人完全控制了中亞,切斷了唐朝通西域的陸路交通。從此海路取代陸路,成為中外經濟交流的主要渠道,「海上絲綢之路」已悄然興起。

六勝塔屹立數百年,見證泉州昔日繁華。始建於北宋政和元年 (1111 年 ),元至正二年至五年(1336—1339 年)重建。塔門刻有「至元丙子」(1336 年),是元代海商凌恢甫修建時的年款,這是他在宋代基礎上歷時四年獨資修建,反映了14 世紀泉州海外交通和貿易的繁盛,以及海商經濟實力的雄厚。

據《全唐文》卷七十五《太和八年疾愈德音》記載:「南海蕃舶,本以慕化而來,固在接以恩仁,使其感悅......其嶺南、福建及揚州蕃客,宜委節度觀察使常加存問。除舶腳、收市、進奉外,任其往來通流,不得重加率稅。」意思就是: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相約好了在一起,大唐歡迎你。

在中國的招商政策對外的寬容的態度下,福建抓住了機會,從此走向世界舞臺。

福建沿海

福建的海岸線曲折,從福鼎的沙埕到詔安的宮口,海岸線直線只有535千米,但曲線長度卻達3324千米,佔全國海岸線的總長度20%左右,僅次於廣東,居全國第二。

曲折的海岸線造就了諸多港灣、灘涂和島嶼,有利於航海交通運輸、海洋漁業的生產和海產品的種植。

「閩在海中」,典型地概括了福建在古代航海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其造船航海的歷史,可謂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內容。

入唐後,福建的造船業得到發展,形成了福州泉州兩個造船中心。唐鹹通四年(863年),南詔陷交趾,為解決軍糧問題,唐統治者有「造千斛大舟,自福建運米泛海,不一月至廣州」之舉。可見,福建當時的造船技術已十分先進。

安平橋,俗稱五裡橋,是現存最長的古代

1138年倡建安平橋時,泉州港已進入鼎盛時期。走上這座石橋的蕃客,來自阿拉伯、印度、越南、非洲大陸、歐亞大陸。他們滿載茶葉、瓷器、絲綢、香料等貨物而歸。

至宋朝,無論是豪商巨賈,還是平民百姓,紛紛造船下海經商。朝廷在泉州設置市舶司後,泉州港風檣鱗集,海舶穿梭,取代廣州成為宋元時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一躍成為東方第一大港。

由於閩商眾多,宋朝還特別規定,福建人要經營對高麗的海上貿易,必須擁有3000貫以上資產,並至少擁有兩艘帆船,閩商之富裕,可見一斑。

→請橫屏觀看:泉州開元寺及兩座宋代石塔

開元寺大殿石柱上懸掛有一木製對聯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這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

入元以後,統治者繼續執行發展海外貿易的經濟政策,公元1278年,忽必烈下詔:「諸蕃國列居東南島砦者,皆有義慕之心,可因蕃舶人宣布朕意,或能來朝,朕將寵禮之;其往來互市,各從所欲。」

這種連續一貫的開放政策,對促進蕃商來華起著很大的鼓勵作用。

當時的航海依靠風力,季風南來北往,有明顯的季節性

來華的商人並不能立即回國,短期僑居順理成章,繼而因通婚、傳教等原因,成了「永居蕃客」。致使宋元時代的福建,特別是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泉州,成了外國人最集中的地方。

福建永春,一個被香氣籠罩的地方,全國大概四分之一的香出自這裡。阿拉伯大商人蒲氏後裔,將祖先傳下來的制香手藝帶到永春。如今他們依舊生活在這裡並傳承著手藝。

同樣,古代閩商出海,為了等待季候風返航,常寓居異國他鄉,甚至久居數年,在當地娶妻生子,繁衍後代。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中國人僑居海外,久而久之,形成一支不可忽視的海外移民,深刻影響著東南亞各國的歷史。

3.轉折點,骨折點

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進入明代,福建迎來了元朝海運暢通後的最後一次壯舉——鄭和下西洋

這對於福建,乃至整個中國而言,都是一件極大的盛事。

《重纂福建通志》記載:「太監鄭和自福建航海通西南夷,造巨艦於長樂」。福建先進的造船技術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性能優良的福船。福船是巨大的,經得起風浪,且有火炮能抵禦海賊。

鄭和下西洋紀念郵票
鄭和船隻圖

從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率領龐大的艦隊七次下西洋。「維艄掛席,際天而行」,先後出訪了東南亞、南亞、西亞及東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去的時候,「鯨舟吼浪泛滄溟,遠涉洪濤渺無極」。返航時,「時值南風指歸路,舟行巨浪遊若龍」,聲勢浩大。

鄭和航海圖

《鄭和航海圖》原名是《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因其名冗長,後人簡稱為《鄭和航海圖》。原圖呈一字形長卷,收入《武備志》時改為書本式,自右而左,有序一頁,圖面二十頁,最後附"過洋牽星圖"二頁。該圖是鄭和下西洋的偉大航海成就之一。它是在繼承前人航海經驗的基礎上,以鄭和船隊的遠航實踐為依據,經過整理加工而繪製的。這本圖集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

鄭和下西洋雖與各地建立封貢關係,但是中國並不幹預它們的內政,更沒有任何殖民活動發生。直到歐洲人開拓大洋新航道。

歐洲人最初的動機,是因為伊斯蘭勢力在中東攔截東方與西方的商船,以致東方商品流入歐洲市場時價格昂貴。他們想繞過非洲進入印度洋,接上中國及南海的航道,取得南海的香料與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

1492年哥倫布意外地到達了美洲的巴哈馬群島,開啟了新航路,也打開了世界歷史的轉折點。

詭異的是,同一年,明朝實行禁海,下令沿海人民不得與來華的蕃船交往;1493年,朝廷頒布法令,今後百姓的商貨下海,即以「私通外國」治罪。

→請橫屏觀看:福建沿海,霞浦風光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桀驁不馴的性格,或許在1萬多年前就深深地烙印在閩越族的基因裡,不認命,就是福建人的命。官方禁海,閩人毫無畏懼,各顯神通,自求生計。

只要膽子大,殺頭也不怕。

據《明實錄》記載,景泰三年(1452年),海商嚴啟盛帶領下屬偷渡海外貿易,被漳州府逮捕入獄,以「通番」罪判處死刑。

嚴啟盛背後的合伙人鄭孔目是漳州掌管刑獄的官吏,在嚴啟盛被捕後,鄭孔目擔心受牽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攻破漳州監獄,與嚴啟盛下海為盜。

嚴啟盛越獄後,率眾抵抗官兵追捕,俘虜了都指揮僉事王雄,襲殺了另一個都指揮僉事杜信,橫行福建、廣東沿海數年。

諸如此類的故事,不勝枚舉。沿海海商集團的活動,或商或盜歷時兩個世紀,可惜這些海外開拓的努力得不到官方的認可,最終被朝廷所剿滅

福建平潭海灘

反觀歐洲,自大洋航道開通後,歐洲人在各自政府的扶持下進行了瘋狂的擴張,與鄭和下西洋不同的是,歐洲船艦所到之處,一一淪為海上列強的殖民地。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先後掠奪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上各地的資源。

來自殖民地的黃金、白銀及當地生產的各式各樣的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入到歐洲。隨著歐洲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的需求不斷增加,市場隨之形成。有資金,有市場,自然需要有相匹配的生產力,工業革命應運而生。

工業革命早期最精密的科技活動便是製造武器,其中對彈道學頗有造詣。在國家、經濟、武力的加持下,西方勢力所向披靡。工業文明碾壓農業文明,猶如《三體》小說描述的降維打擊,兩個字:殘酷!

耶穌與十字架·福建

歐洲人信奉基督教,自詡是上帝的選民,有權利和義務摧毀異教信仰,拯救異教徒的靈魂。

例如西班牙人在徵服瑪雅與印加帝國時,焚燒當地典籍,導致美洲文明多數淹沒於歷史長河中,無法被今人解讀、復原。

在16世紀時,西亞與中亞伊斯蘭信仰的地方有奧斯曼帝國,但面對白人的武力,其原本的領土已被分割成許多小國,僅剩土耳其保持獨立。

18世紀到19世紀,隨著西方的入侵,中國一敗塗地,唇亡齒寒,福建亦然。

4.建築,是文化的記錄,是歷史

→請橫屏觀看:福建中洲島

原是閩江上的一個沙洲,「五口通商」後被建起領事館、商社、教堂和醫院。

18世紀後,英國等西方殖民者以鴉片作為高額商品,大量販運中國,毒害華人。

乾隆初年,鴉片就已是漳州南靖城鄉的一大禍害。史籍記載「漳郡無籍之徒多吃鴉片,雜菸葉煮之,價頗昂,初入口,令人驟肥,日久神昏氣懶,面黑目黃。」

福建水系發達,縱橫交錯,河網密布。由於鴉片傾銷福建,使省內菸民大增,「鴉片戰爭之流毒,最甚廣東,其次莫如福建」。

→請橫屏觀看:福建福州夜景

1839年,朝廷開展大規模的禁菸活動,惱羞成怒的英國政府於1840年2月組建了一支由16艘軍艦、28艘運輸船、4艘武裝汽艇(載兵4000人、裝炮540門)組成的「東方遠徵軍」,由艦隊司令伯麥率領啟航來華。

道光帝在禁菸的決策上,本就意志不堅,在抵禦外敵的各種行動中,同樣舉棋不定,時軟時硬。結果可想而知——涼涼。

1840年,鴉片戰爭撞開了中國的大門。廈門、福州港作為五口通商口岸分別於1843年11月2日和1844年7月正式開埠。福建最大的兩口岸,逐步淪為我國第一批殖民城市。西人可以來華傳教與經商。

廈門的鼓浪嶼,便在這時進入了列強的視野。

→請橫屏觀看:鼓浪嶼全景

伴隨著恥辱的槍炮聲,神父、傳教士接踵而至。在這個小小的,1.78平方公裡的小島上,上帝開始與媽祖、保生大帝、大道公等神明爭奪信眾。

1841年8月,牧師雅裨理協同美國美以美教會教士文惠廉夫婦,隨著英軍進入鼓浪嶼設立美國歸正教會。

英國一看,心中暗暗不爽,畢竟鼓浪嶼是他們的「戰利品」。於是1844年,英國教士約翰史敦力夫婦創辦英國倫敦差會。

後續又來了英國長老會,美國長老會。而且他們有備而來,在新加坡、印尼等地學了閩南話,講話語氣語調跟當地人差不多。

天主教自然是少不了的。在鼓浪嶼先後建立了協和堂、福音堂、天主堂等十幾座教堂。

鼓浪嶼上的教堂

隨著鼓浪嶼傳教活動的開展,教會開始在島上成立了半醫半學特徵的西式醫院。這些醫院可以說是西醫文明進駐中國最主要的載體。

除此之外還建立了聖教書局,專門出售宗教書籍。

1901年,美國駐廈廈門領事館會見閩浙總督,提出把鼓浪嶼開闢為「萬國公地」。次年初,各國與閩廈當局籤訂了《廈門鼓浪嶼公地章程》等合約,使公地合法化。

自此,風景秀麗的鼓浪嶼成為殖民者的樂園,英、美、法、德等13個國家先後設立領事館,並共同組織工部局,作為管理鼓浪嶼的行政機構。

西方勢力長驅直入,西方文化洶湧而至。

鼓浪嶼晚霞

可福建文化源遠流長,在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受諸多文化影響卻並未被徵服,在歷史的洪流下,頑強地保留著自己的特色。

閩北有理學文化、閩東有畲族文化、閩西有客家文化、閩中有三山文化、莆田有媽祖文化、閩南有橋臺文化。宗教上,佛教、道教、摩尼教、伊斯蘭教等教派在福建百花齊放。

這種多元文化並存的現象也反應了福建文化的另一個特徵——難融性

當西洋文化入侵鼓浪嶼時,有一群華僑,在外闖蕩數十年,積累財富後選擇回到這座小島。

例如黃奕住,福建南安金淘人,印尼糖王。1919年春節後,黃奕住放棄印尼的事業回到鼓浪嶼定居,他不僅斥巨資打造了佔地1萬多平方米的黃家花園,更在鼓浪嶼興修了100多座新式建築,是當時島上最大的地產投資者。

華商林爾嘉,字菽莊。原為廈門溪岸陳家後代,後過繼到臺灣板橋表親林家。21歲日軍佔領臺灣,因拒絕入籍,與父親家人回鼓浪嶼定居。專心在鼓浪嶼辦實業,設立電器通用公司,興辦電燈、電話。39歲時,當時島上最豪華、佔地最廣的私家園林——菽莊花園落成,他從歐洲購入鋼琴陳列,成為鼓浪嶼第一架鋼琴。

遠眺菽莊花園

華僑們在島上創辦與扶持了近20所中小學,積極參與鼓浪嶼的建設。

在西洋與南洋的相互碰撞下,在華僑與當地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終這座小島成為了「萬國建築博覽館」。

建築是文化的記錄,是歷史,它反映時代的步伐,記錄了中國近代一段滄桑、屈辱的故事。

5.關鍵:對文化的認同與自信

鳥瞰廈門大學

今天,作為中國輕工業強省,福建的民營經濟已非常發達。

最近,據第一財經發布的中國2020最新1~5線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顯示,福建除了福州、泉州、廈門入榜二線城市外,漳州、莆田和寧德這3座城市還入圍三線城市榜單。其中,漳州排名全國三線城市第17名,莆田排名第32,寧德排名第51。

2020上半年,福建的規上工業以2.7萬億位居第五,僅次於粵蘇魯浙。公開資料顯示,上半年福建的經濟總量位居中國省份第七位。但這與福建在歷史上的高光時刻比,仍有距離。

如何讓這個有山有水有海的省份,重現當年港通天下的輝煌呢?

→請橫屏觀看:集美學村

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13年始傾資創辦,享譽海內外。學村總建築面積達三千餘畝,擁有在校師生十萬餘人,形成了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

在全球化的今天,傳統文化承受著西潮衝擊,日漸式微。福建要重新揚帆致遠,首先要做到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自信,即對福建的地理人文歷史價值要有深刻的認識。

「師夷長技以制夷」,自奕與倭仁的同文館之爭後,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我們作為工業革命的學生,聚焦於西方,拼命地學習與追趕,更有甚者矯枉過正,全盤西化。

有焦點,自然產生了盲點。我們忽略了無論哪種文化都有優缺點,將西方文化好的一面過度神化了。

基督教強調「愛人如己」,但縱觀基督教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其缺少了一份包容。在極力推廣自己的文化時,不容有異見存在。它與伊斯蘭教師出同源,都自恃為絕對真理,不容彼此共存。

若嘗試從地理的視角切入審視,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古代希臘。古希臘的地理範圍,除了現在的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整個愛琴海區域和北面的馬其頓和色雷斯、亞平寧半島和小亞細亞等地。沿海地區由一系列島嶼和汪洋大海構成,導致歐洲的早期文明,主要表現為相對孤立的城邦文明。歐洲文明的基因深處,是孤立主義、保守主義,缺少了一份包容。

驀然回首福建這片土地,恰恰與之相反,充滿了多元與奇蹟

武夷山新茶

福建西北部的武夷山,為江西與福建劃出了地界,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地區,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在這裡能感覺到原始生態的慢與從容。

福州城的核心三坊七巷,是經歷了拆遷建設後留存下來的歷史街區,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起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保存有200餘座古建築,是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

福州三坊七巷

湄洲島離福州不遠,長不到10公裡,寬約1.3公裡。小島面積雖小,卻是全世界媽祖信眾心中的聖地,是世界5000多座媽祖廟的祖廟。一千多年間,媽祖漸漸被人們神化為海神。小島上的一場祭典,便可吸引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的信眾來參與。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湄洲島,世界媽祖文化祭奠儀式及論壇

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的藝術寶庫」,留有大量珍貴的宗教遺蹟遺物。伊斯蘭教的清淨寺、摩尼教的晉江草庵、保存完好的印度時刻、圖案迥異的景教碑等數不勝數。

其中在泉州德濟門遺址中出土的一塊墓頂石很特別,讓人拍案驚奇!

德濟門遺址

在它的兩端分別刻有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兩種圖案。依據各種史料,有學者推測:「這塊有著兩種宗教圖案的刻石,應該是宋元時泉州伊斯蘭教徒與基督教徒通婚的確鑿見證,他們死後亦一塊合葬於泉州。」

這是最讓人驚訝的地方,對於自古便處於對立、紛爭不斷的兩種宗教,在福建竟以通婚混葬的方式存在,究竟是什麼改變了他們?

或許正是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用時間潛移默化地感化了他們,讓兩個勢不兩立的教派放下了執念。

→請橫屏觀看:山從武夷成群出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上,東臨大海,西有重山,從內部看,這片土地山河交錯,有阻斷卻無隔離的獨特格局。一方面各個被間隔出來的子區間可以獨立發展其文化,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種族的繁衍,不同文化的部落開始了相互交融,最後成就了福建文化的多元與厚重。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的思維和習慣最終形成了這樣的模式:一,人們更傾向於合作而不是互相殘殺。二、人們會逐漸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謀求一個長遠的結果。

大家是否還記得陳元光的選擇?

面對有多山地形加持的蠻獠,他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為了長治久安,他沒有將蠻獠殺盡,而是用懷柔政策,甚至用他自己和「軍校五十八姓」全部落戶福建的方式,換來一方安寧。

這便是福建土樓的起源。

要做到文化認同與自信具體從何做起?以福建土樓為例,我們要深入了解土樓的歷史、價值。

很多人至今仍認為土樓是特殊年代的產物,對現代化毫無價值,將保護土樓和農村現代化放到了一個對立面上。有的則將土樓看成是生財的器具,為的只是吸引外人,滿足遊客的獵奇心。

這些統統都是缺少對自身文化認同與自信的體現。他們忽視了這些古村落、建築是福建文化、中華文化的根,建築被毀掉,文化的根就只剩下一地瓦礫了。

文化認同就是要認識到福建土樓是文化的根之所在,是子孫後代所需要的,要加以保護永遠留存的瑰寶。只有這樣才能讓土樓這個福建地域文化的載體永葆青春,讓後世子孫能觸摸、能感知。長此以往,自信才能由內而生,且源源不斷。

近年來,國家發布了「一帶一路」戰略,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省份,福建省被定義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域」。她能否能揚帆遠航,再續輝煌呢?

我們拭目以待。

廈門碼頭

參考文獻

黃漢民 陳立慕:《福建土樓建築》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林國平等:《福建移民史》方志出版社,2005

駐閩海軍軍事編纂室:《福建海防史》廈門大學出版社,1990

謝必震:《福建史略》海洋出版社,2011

劉海峰 莊明水:《福建教育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何炳棣著,徐泓譯:《明清社會史論》臺灣聯經出版社,2013

徐曉望:《閩商發展史:總論卷(古代部分)》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

許倬雲:《歷史大脈絡》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相關焦點

  • 希望你認命,也希望你不認命,成年人的生活真的不容易
    這就是成長的代價,我們慢慢學會了偽裝自己的情緒,慢慢學會了認命。可是,我還是會偶爾想起那些童年的夢想,那些希望自己長大後可以隨心所欲的夢想,儘管我知道現在的自己做不到,但我還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為自己多努力。
  • 其實不只是哪吒不認命!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主題曲《哪吒》
    看電影時有一段是哪吒不吃飯,我後面的女娃娃大聲說「哪吒吃人!「整個電影院的人都被逗樂了。哪吒的電影著實是讓哪吒做了一場大美夢。夢裡他天縱奇才法力無邊有神通有朋友有師父。更重要的是有慈母嚴父,這父親溫柔嚴肅從不無視他,不罵他孽畜也不會在他受三年香火即將化人時砸了他的廟宇金身,用塔鎮他燒他,而是願意用命保護,告訴他煌煌大道走自己的便好,同那我曾經所知道的李靖相比,真是父愛如山了。再想想傲丙才是真的是讓我心疼。
  • 巴赫說:「我認命了」,您是什麼年齡段認命的?後來又發生了什麼
    「我熱愛花朵」和「我想回到漢堡」是熱愛生活的象徵,而「我決定認命」中則有多少無奈和失望。音樂是美好的,但音樂家首先是人,並沒有因為音樂元素而成為別人仰望的對象,他們同樣遭到誤解或攻擊、詆毀,在這方面,和工地上搬磚的民工,或者掃大街大爺大媽一樣。
  • 佛教不是宿命論,隨緣不是認命!
    文:菜菜子來源: 南普陀寺有的人遇到困難,會到處求籤問卦,希望可以改變命運;也有的人認為自己天生命運坎坷,便認命而活,得過且過。這樣的人遭遇挫折時,不去努力,而只會悲天憫人:「都是命啊!隨緣吧,認命了!」那麼,佛教裡講宿命論嗎?隨緣是認命嗎?宿命論強調的是人生的一切禍福吉兇都已註定,無法改變。而佛教講的是業力果報,是善惡苦樂的業報差別。《中阿含經》說:「若有故作業,我說彼必受其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若不故作業,我說此不必受報。」
  • 這個世界的贏家屬於不認命的人
    沒有什麼比自己能夠親手實現夢想更酷的事情了,不管天資高低,我們都有機會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不認命不信命,未來是今天一步步走出來的,不對生活束手就擒,給生命另一種可能。指望運氣中的小確幸不如自己努力將機會抓在手裡,不指望任何人養家餬口就是活著最好的底氣。美貌並不能夠保障人生,還有可能是不幸的導火索,長得漂亮是優勢活得漂亮才是本事。
  • 《無與倫比的發布會》第三季 王迅趙英俊」絕不認命」
    《無與倫比的發布會》第三季 王迅趙英俊」絕不認命」 2017年11月30日13:47  來源:北青網娛樂 原標題
  • 不服輸不認命的星座,身處險境也能「逆風翻盤」,向陽而生
    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挫折與坎坷,但是每個人在面對人生低谷時的態度卻截然不同,有些人經受不起挫折,遇到一點小困難就容易自暴自棄,從此一句不振。但有些人他們卻敢於直面困難,哪怕身處險境也能逆風翻盤,向陽而生。
  • 最不甘平庸的星座,不服輸,不認命,剛強不屈,註定大有作為
    人生就是一場磨練,想要實現夢想,就必須付出努力,用心去戰勝生活中的各種錘鍊,才會成為想要成為的人,這個過程會經歷巨大的痛苦,不少人會選擇中途放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認命了,而有些人在現實面前絕不低頭,不願意為此妥協,就算遇見困難也要與命運好好爭鬥,經歷過大起大落,才有會說自己努力過,
  • 寧遇豺狼不遇山魈,被稱作鬼狒狒的它太可怕,一旦遇到只能認命!
    寧遇豺狼不遇山魈,被稱作是鬼狒狒的它太可怕,一旦遇到只能認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的動物都長得千奇百怪,才組成了這個絢麗多彩的世界。像狒狒,猴子這種動物相信小夥伴們已經見到非常多了,也有所了解,那麼大家有沒有親眼見到過有一種叫做山魈的動物呢。
  • 易經:認命不如拼命,人生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
    講到"命"除了自然界中一種有形的生命之外,人作為萬物之靈,其生命所賦予意義又變得更祟高與偉大,人總渴望成功,但成功又並非易事,因此總有人把成敗與得失歸咎於"命中注定」,以此來作為一個開脫的正當理由,而不會去反思其背後失敗的深層次原因,長期以往,人的一生就在這種不良循環中度過,若不去改變,生命會少有精彩
  • 是認命還是要盡人事聽天命呢
    這個問題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是不是該認命。當你無法想通這個問題,是因為你缺少了一個時間的概念。當我們遇到了某件事的困境,往往就會認為 這是命。當你,拿到成績單,結果是沒有考上,此時你就會說認命了 沒辦法了就只能這樣。那時間再往回推 當你今天要進入考場考試, 自己大約知道自己準備了多少此時的你 就會說 儘自己之力去考試了。
  • 福建人喝啤酒跟喝水似的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福建人不相信喝醉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福建人喝啤酒跟喝水似的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福建人不相信喝醉 馬上就要過年了 就算逃得過七大姨八大姑的花式催婚 也很難逃得過各種聚會上的推杯換盞吧 但飯局上跟福建人喝酒,請三思而後行! 因為都說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下一句是福建人不相信喝醉啊!
  • 人格獨立,首先活成自己,不信命不認命
    不知道未來會有什麼幸事,亦或會面臨哪些災難。我們在面臨一些事情時,也不知道是前進還是後退,拿起還是放下。我們希望有先知,有導師,有指路明燈。許多人相信自己的未來已經在冥冥中註定,一切的物均有宿命。如牛馬是牛馬的命,螻蟻是螻蟻的命,螻蟻永遠不會成為牛馬。可是我們是人。分明有騎馬的人,走路的人。
  • 印度「賤民」的前世今生,不反抗是因為認命嗎?
    所以,即便我們不談宗教因素,也應該能想到,統治者不僅要加強「種姓制度」,還要增加一個更加底層的「賤民」。這不僅對統治地位的婆羅門和剎帝利有好處,就算底層的首陀羅也會感受到他們生活的變化:「賤民」階層的固化,意味著他們不再是最底層的人了。比首陀羅還要再底層,那就必須要在生活各方面體現出來。
  • 大話降龍:帝哥要將降龍貶下人間一萬年,龍女不忍心選擇「認命」
    大話降龍:帝哥要將降龍貶下人間一萬年,龍女不忍心選擇「認命」上回說到龍女姐姐被東海龍王逼婚,要被迫嫁給九頭蟲的表哥九頭龍,為此龍女姐姐負氣出走,找到了降龍,可是無論是降龍還是伏虎姐姐,都不願答應龍女姐姐的求婚,偏偏屋漏偏逢連夜雨,站在帝哥的立場很是為難,只能讓龍女姐姐乖乖回家,這個時候龍女姐姐除了天宮就再也沒有其他立足之地了
  • 福建人為什麼讀不出防護服三個字
    福建人,不只是h、f不分。他們其實是發不出f的音。他們不會把「普通話」說成「普通發」,但會把「防護服」說成「黃戶胡」。「防護服」這種特殊場合才要用到的名詞也就算了,福建人外地旅遊點菜,為了一句「我要呲紅搔漏和隨煮魚」,大概都得比劃半天。更絕的是,不光人們聽不懂福建人的一口閩普,連福建人自己也想吐槽同省老鄉們講的是什麼鬼。隔了一山一河,竟然就有難以克服的溝通障礙。從福建人參加普通話測試就能看出[1],胡建人學個普通話,真的太難了。
  • 1979年50歲屬羊人的終身壽命,認命!
    1979年50歲屬羊人的終身壽命,認命!  1979年出世的屬羊人多有雙重性格,他們能屈能伸,頑固頑強,口舌能辯,爭強好勝,研討欲強,賦有創造性;主觀性差,拿手見風使舵,利己而為,有貴人相助,能救助弱者;男命多發貴,女命多發福,強祖勝宗有名聲。
  • 性格倔強,永不服輸的三大星座,不甘心屈居人下,信命但不認命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心態十分佛系,從來都是不爭不搶處處觀望的類型,他們覺得平淡的生活非常安穩和幸福,沒有必要逼迫自己去感受不必要的痛苦,但是也有的人是爭強好勝的性格,無論做什麼都不甘心落後於他人。
  • 從想翻本到認命 散戶配資的無奈選擇
    從想翻本到認命 散戶配資的無奈選擇 2015-08-20 10:43:16來源:證券時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旭輝
  • 屬狗人的後半輩子:尤其是70年50歲的,你認命嗎?
    屬狗人的後半輩子:尤其是70年50歲的,你認命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屬狗的人,三運進門,橫財運,貴人運,事業運,大福大運,從小就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沒有讓父母操太多的心,學業自覺,而且都是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