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振華,一個在中國電影史上無法忽視的名字。
牛振華,1956年5月1日出生於北京一戶普通的人家。在那個「太陽最紅的年代」,在順義縣(現順義區)平各莊公社河南村大隊(現為燕京啤酒廠所在地)落戶,成為一名下鄉知青。在這裡,他度過了難忘的青蔥歲月。在插隊期間,牛振華參加過村裡面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為他日後從事曲藝工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1974年,郵電部機關食堂招面向在北京郊區的知青招聘廚師,牛振華這才趁著這個機會回到了他那魂牽夢縈的北京城。
這以後,牛振華憑著一段模仿相聲大師的經典相聲《打電話》考入了北京市西城業餘藝術團,再以後,又靠著一段《邊疆之春》考入了北京景年曲藝團。
1981年,牛振華參軍來到了空政文工團,開始了他長達十年的軍旅生涯。十年時間,牛振華走遍了除西藏和臺灣之外的神州大地,他的足跡留在了各地的邊遠山區,留在了各地的邊防哨卡。在空政文工團期間,對牛振華影響最深的還算是著名演員、編劇趙連甲老師。牛振華當時的喜劇小品都出自他的手「我和他合作的時候,趙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學會了很多的東西」。
1991年,牛振華正式轉業到中國廣播藝術團,迎來了又一個事業高峰。
牛振華一生總共創作表演過相聲作品八十餘篇,其中他創作的相聲作品《放心地飛吧》、《一路風波》、《陰差陽錯》、《產房門前》、《新貨郎》等先後在各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所創作表演的相聲榮獲多項全國性大獎。尤其是他和蔡明等合演的喜劇小品《牛記包子鋪》,與馮鞏合演的《面的與皇冠》等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在影視界,牛振華的第一個伯樂是著名導演謝添。1987年,馮鞏、牛振華等數人一起到導演謝添家去玩。當時謝添正在執導電視劇《那五》,正在跟副導演商量該劇配角索七的人選。謝添問:「這個配角怎麼現在還沒定?」副導演說:「很難找呀。」這時馮鞏、牛振華一行到了。謝添看了牛振華一眼:「你不是很合適嗎?就你來演吧。」牛振華說:「我行嗎?我沒有演過戲。」謝添說:「沒事,沒事,你回去把頭剃了就行了。」牛振華把頭剃了之後再去找謝添,謝添一看說:「行了,行了。」於是牛振華就進入了《那五》劇組。牛振華說:「這是我第一次『觸電』,真是沒有底,好在謝導在現場手把手地教我。謝導說:『肥牛,你表演不錯,很鬆弛。』他這句話讓我覺得找到感覺了:影視表演是這樣的。」既然牛振華「找到感覺了」,他片約如潮,於是有了在《悲慄情》《人間萬象》《定時炸彈之謎》《大馬路小胡同的愛情故事》《都市和尚》《開心阿Q》等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牛振華越拍越上癮,欲罷不能。
1992年,就在他離開部隊的第二年,牛振華的影視生涯中的第二位伯樂出現了,他就是著名導演黃建新。1992年,牛振華、馮鞏一行到導演黃建新家去玩。黃建新正在執導電影《站直囉,別趴下》,馮鞏是主演。談到配角個體戶張永武的人選問題,黃建新說:「副導演給我找了一個叫什麼華的胖子。」馮鞏說:「不會就是牛振華吧。」黃建新看著這個牛振華說:「應該是吧,我覺得挺合適的。」就這樣,牛振華隨著劇組到了西安。副導演一看牛振華對導演說:「哎呀,錯了!我給你推薦的不是他,而是北京人藝的梁冠華。但是此時事情已經「生米煮成了熟飯」,也就將錯就錯了,但另外一個問題出現了:這部電影的兩個最重要的角色居然由兩個相聲演員擔任了,究竟是在拍電影還是演相聲呀,於是有人建議把牛振華換掉。但黃建新說:「我相信這個『肥牛』絕對能演好這個角色!」黃建新的信任、牛振華的天賦才情和不懈努力,消解了別人對「相聲演員」的懷疑,使該片在1993年先後榮獲哈爾濱電影冰雪節銀獎,首屆中國大學生藝術節金獎,1993年中國電影「十佳」第一名,中國電影政府獎,香港電影首屆十大華語片獎等眾多獎項。
牛振華憑藉著在電影《背靠背,臉對臉》中的出色表演,先後獲得1995年中國電影家協會表演獎,第二屆中國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首屆中國珠海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第七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上海「十佳」影評人最佳男演員獎等眾多獎項。接著,牛振華又跟黃建新合作了《紅燈停,綠燈行》。黃建新導演的「牛振華三部曲」吹響了牛振華在影視領域縱橫馳騁的號角。他先後在《狂吻俄羅斯》、《西門警事》、《宋氏三姐妹》、《誰說我不在乎》、《阿郎在北京》、《浪子大欽差》、《伴兒》、《財神傳奇》、《七品欽差》、《好夢可圓》、《越活越明白》、《庖丁奇談》、《別了,冬天》、《福星高照》等影視作品中有出色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4年5月11日晚23時20分,牛振華駕駛著自己的那輛「奔馳」牌轎車車,在北京市海澱區西外大街主路白石橋下由西向動行駛的時候與前方同方向行駛的一河北籍的大貨發生嚴重追尾。牛振華當場死於車內,年僅48歲.。就這樣,牛振華成為兩人繼洛桑之後又一位因酒後駕車去世的著名相聲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