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杜克心血管病資料庫進行研究後發現,早發冠心病(50歲前發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患者預後較差,心血管危險因素負荷重,但控制情況很不理想。
在該研究中,10年內,52.9%的早發冠心病患者至少發生1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梗復發、血運重建、中風),18.6%的患者發生2次缺血事件,7.9%的患者發生3次缺血事件。
首次發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以血運重建最多見(冠脈介入和搭橋率分別為15.3%和6.3%),其次是心梗復發(14.4%)和死亡(13.4%),3.5%的患者出現中風。
隨訪10年時,20.9%的早發冠心病患者死亡。
該研究顯示,早發冠心病患者中可控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合併率很高,但往往得不到控制。
大約73%的患者至少有2個心血管危險因素,43%的患者至少有3個危險因素。60.8%的患者既往或當前吸菸,52.8%有高血壓,39.8%有冠心病家族史,23.8%有糖尿病,47.1%的患者肥胖。
隨訪10年後,仍有31.7%~37.2%的患者繼續吸菸,81.7%~89.3%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未達到70 mg/dl以下,16%的患者有新發糖尿病。
研究者發現,女性(HR=1.15)、糖尿病(HR=1.35)、慢性腎臟病(HR=1.19 )、多支血管病變(HR=1.47)、慢性炎症性疾病(HR=1.61)、血運重建(HR=)是早發冠心病患者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
在有基因檢測數據的632例(17.3%)患者中,僅4例(
研究者認為,對於有多個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年輕人,應加強教育,告知其發生冠心病的風險、早發冠心病的長期預後,以及指導他們積極採取一級預防措施,包括戒菸、改善生活方式、服用他汀等。
早發冠心病患者要採取長期二級預防策略,包括戒菸、降脂、延長雙聯抗血小板治療。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早發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發生率較高。另外,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現缺血事件,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來改善其治療。
該研究納入在杜克大學成人心臟導管室接受診治的101 061例患者,其中3655例(3.6%)在50歲以前出現阻塞性冠心病,其中位發病年齡為45歲,27.5%為女士,6.5%在35歲前發病,近六成患者僅有單支血管病變。
來源:Risk Factor Burden and Long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Originally published 8 Dec 2020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
【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