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孔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分離分析中的應用

2020-12-2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碳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元素,廣泛存在於生物體、大氣和地殼中。碳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有我們常見的木炭、常用鉛筆芯的石墨以及光彩奪目堅硬無比的鑽石,此外碳也是組成生命體的主要成分。隨著納米科技的興起,零維富勒烯、一維碳納米管以及二維石墨烯開始走入公眾的視線。零維是一個點,一維是一根線,二維當然就是一個面。因此石墨烯就是一種碳的二維平面大分子,其微觀結構非常類似於一張滿是褶皺的紙,只不過這張碳組成的「紙」,只有一個碳原子的厚度,約合頭髮絲的百萬分之一,只有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它的結構。

在高分辨顯微鏡裡,石墨烯是由一個個六角型呈蜂巢狀晶格組成的二維碳納米材料。儘管石墨烯如此薄,但是它卻非常的「強」。首先石墨烯的機械強度是鋼的100倍,其次單層石墨烯幾乎是透明的,在室溫下就具有遠高於所有已知材料的導電性,因此在石墨烯表面可以製造出一個個的微納器件。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人類已知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二維材料,它的發現打開了人類認識二維世界的大門。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用透明膠帶反覆多次「粘剝」的方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兩位科學家也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石墨烯作為目前最為著名的二維材料,因其在眾多領域的巨大應用潛力而備受關注。

石墨烯有多種衍生物,其中氧化石墨烯最為著名。氧化石墨烯顧名思義就是石墨烯表面富含大量的含氧功能基團,因此不僅易於化學修飾,而且易溶於水等溶劑,因此在生物醫藥、能源環境以及分離分析中具有更為廣泛的應用潛力。然而氧化石墨烯因為片層之間較強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容易堆積團聚,因此其比表面積較低,也限制了其在眾多領域中的應用能力。如果在石墨烯表面製備出大量納米級的孔,那麼其將具有開放的能帶間隙、堅韌的機械性能及超大的比表面積等特點,從而顯著提升其工業應用潛力。

圖1 石墨烯(左),石墨烯巨大機械性能的類比概念圖(中),納孔石墨烯(右)。

現有的納孔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包括「自上而下」的物理或化學方法以及「自下而上」化學合成法。其中,「自下而上」的方法主要利用化學合成手段將有機小分子組裝成二維納孔石墨烯片,但是該方法具有高耗能和低產率等缺點。而「自上而下」物理合成方法主要利用高能粒子、射線等對石墨烯進行適當的輻照,進而在其表面製備出一定數量、密度和孔徑的納米孔。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手性分離與微納分析課題組與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研究發現,高能重離子可在單層石墨烯表面製備出亞納米的孔,該孔的周圍攜帶有一定數量的含氧基團。進一步研究表明,輻照製備的亞納米孔具有左右不對稱的倒錐型開口的結構,無機離子可以選擇性的穿過該結構的石墨烯孔,進而實現不同價態如鉀、鈣、鐵離子之間的選擇性分離。

計算機模擬研究表明,該孔的分離離子的機理源於石墨烯表面亞納米孔周圍的含氧基團對於無機陽離子的選擇性靜電吸引作用。然而,該類方法高度依賴於大型設備如重離子加速器,能耗很高,製備出的納孔石墨烯產率也很低。此外該方法所用的單層石墨烯需要很複雜的方法,合成難度較大,成本也較高。同時輻照法不能製備不同大小的石墨烯納米孔。簡言之,這種物理「自上而下」的方法很難工業化大規模應用,而化學「自上而下」的合成方法則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圖2 重離子輻照法製備單層石墨烯亞納米孔(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 88, 10002-10010)。左:重離子加速器概念圖;右:重離子輻照製備單層納孔石墨烯。

目前,「自上而下」的化學合成法製備納孔石墨烯主要利用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納米球作為蝕刻模板,利用氧化石墨烯為原料。在高溫密閉缺氧的條件下,金屬單質或氧化物納米顆粒會在氧化石墨烯的表面「燒出」一個孔,就像用燒紅的針在紙上燙出一個洞。與此同時,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基團將被高溫去除,進而變為含氧量較低的納孔石墨烯。然而該方法依然需要一些特殊設備和高溫密閉的條件,因此需要預先合成納米球的蝕刻模板,因此合成過程漫長、複雜且耗能較高。

該課題組在一次偶然機會中發現,氧化石墨烯與硝酸鋅混合溶液,在快速抽濾、乾燥、點燃後,混合物即可變為氧化鋅納米顆粒與納孔石墨烯的混合物,用強酸洗去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以後即可得到納孔石墨烯材料。通過長期大量的研究發現,硝酸鋅和氧化石墨烯混合液共抽濾以後,氧化石墨烯層間會插入一層水合硝酸鋅納米片,該納米片表面還有一定數量、尺寸的納米孔。燃燒過程中,層狀水合硝酸鋅納米孔中裸露出的氧化石墨烯會被快速燒去,而夾在層狀水合硝酸鋅層間的氧化石墨烯被完整保留,同時表面的含氧基團被高溫燒掉,形成還原態的納孔石墨烯材料。

大量表徵和計算表明,層狀水合硝酸鋅為一種類水滑石的結構,其表面孔徑的大小取決於硝酸鋅的加入量,因此可以通過硝酸鹽的加入量控制石墨烯納米孔的尺寸。隨後,利用真空抽濾法將納孔石墨烯材料製備為多層的納孔石墨烯濾膜,並將其用於鈉離子和鉀離子的分離,獲得了優異的分離性能。

圖3 燃燒法製備納孔石墨烯(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8, 28, 1805026)

前面所述「自上而下」的化學合成方法儘管速度快、效率高、成本超低,但是依然首先需要合成氧化石墨烯,再通過燃燒法將其製備成納孔石墨烯。簡言之,現有的自上而下的合成方法均需兩步完成,首先合成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然而利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將其製備為納孔石墨烯。

最近,該課題組通過將Hummers法擴展延伸,提出了一種從石墨到納孔石墨烯的一步合成方法,該方法不再需要漫長、耗時、高排汙的氧化石墨烯製備方法,可以實現納孔石墨烯的超快、簡單和高效的合成。根據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烯的機理,其合成過程包括三個步驟,低溫階段、中溫階段和高溫階段。在低溫階段,石墨和硫酸混合,硫酸緩慢的插入石墨層間,實現石墨的擴層。中溫階段加入高錳酸鉀等強氧化劑,加入的氧化劑會沿著硫酸插入的路徑進入石墨層間,石墨繼續擴層。隨後高溫階段,插入層間的強氧化劑與石墨發生反應,將石墨氧化,進而形成氧化石墨。最後利用超聲剝離和反覆洗滌的方法製備出氧化石墨烯材料。

基於此,研究者巧妙的利用插入層間的高錳酸鉀和硫酸的反應產物硫酸錳為納孔模板,結合前面的燃燒合成法,兩步連成一步,快速合成出納孔石墨烯材料。該方法不再需要氧化石墨烯合成過程中反覆洗滌的過程,巧妙的將反應副產物作為納孔模板,實現了直接從石墨到納孔石墨烯的快速合成。

圖4 渦旋納孔石墨烯膜用於手性對映體的高選擇性分離(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 doi.org/10.1021/acs.analchem.0c02446)

隨後,課題組利用攪拌抽濾法將不同孔徑的納孔石墨烯製備成具有渦旋結構的納孔石墨烯濾膜,利用雷射共聚焦技術成功觀察到了濾膜表面的微米級的渦旋結構,並利用圓二色譜成功證明該膜的正面和反面具有相反的旋光性。同時,該膜可用於外消旋苯丙氨酸的快速高效的分離,因此該膜在手性分離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也將石墨烯引入了手性藥物分離領域。

該工作近期發表於Analytical Chemistry, 2020, doi.org/10.1021/acs.analchem.0c02446,並被選為內封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EES:硫輔助大規模合成石墨烯微球應用於鉀離子電池
    將苯環轉化為石墨烯的新方法不需要基底,其易於大規模的連續或半連續生產工業化應用的石墨烯,為基於石墨烯的儲能設備的應用奠定了基礎。該文章近期發表在國際能源知名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可充電電池已廣泛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動工具或電動汽車等。開發具有更優異性能的新型電池、電極材料是當前的研究重點。
  • Small Science:石墨烯基材料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與應用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關注在不摻雜元素的情況下通過控制石墨烯基材料的電學性質來增強其本徵反應活性。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對於因邊緣、缺陷和自由基等引起的石墨烯基材料的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及其在能源催化、生物醫學等應用領域的研究進展。
  • 石墨烯應用概述
    [1]許士才, 石墨烯的製備、表徵及光電性質應用研究[D]. 山東師範大學, 2014. [2]陳武峰, 石墨烯材料的化學調控、組裝及其性能研究[D].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4. [3]吳志乾. 石墨烯及二維半導體異質光電器件研究[D]. 浙江大學, 2019.[4]呂曉麗, 肖榮林, 李克倫, 蘇豔敏, 吳浩波, 王文婧, 馬衛平, 張文發.
  • 浙江工業大學發明「最強石墨烯膜之王」
    由於手性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中,其不僅可用於製藥、香精和甜味劑等化學行業(2001年度獲諾貝爾化學獎),還可以神奇地與各種新材料結合,在高分子薄膜材料的合成製備中起到意想不到的妙用。 雖然石墨烯材料被公認為是世界最堅固材料之一、氧化石墨烯(GO)膜在分離科學與技術中也顯示了巨大潛力,但其遇水等介質後,由於靜電排斥作用非常容易發生堆疊的GO片層再分散和剝離現象,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 石墨烯在智能紡織品中如何應用?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為您答疑解惑
    石墨烯在智能紡織品中如何應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榮譽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Konstantin Novoselov發表了題為《石墨烯在智能紡織品中的應用》的視頻演講(圖 1),基於其多年來對石墨烯的研究成果與經驗,介紹了石墨烯的性能特點、製備方法及其在柔性電子和智能紡織品中的應用實例。
  • 價值投資——石墨烯之應用
    石墨烯研究分析:1.2010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兩位最早發現並揭示石墨烯獨特性質,成為當年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高鴻鈞表示,石墨烯在未來電子器件上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
  • 來自未來的材料石墨烯,並沒有那麼強大?被鳥屎揭露真實面目!
    所謂的石墨烯,用官方的語言來解釋就是一種單層二維碳原子材料,是一種具有超強導電性能和結構韌性的新材料,石墨烯材料首次出現是在2004年英國和俄國的兩組物理學家經過共同努力之後,實現了將石墨烯的有效分離,當然,這兩組物理學家也憑藉著石墨烯材料的發現,獲得了201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自從石墨烯材料被發現之後,它的熱度一直都非常的高的。
  • 石墨烯作為鋰離子電池導電劑的優缺點分析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安全分析與設計》——火遍業內朋友圈的首部動力電池系統安全專著持續熱銷中!
  • 行業丨英國權威雜誌《Nature》:真假石墨烯!深度解讀!
    那麼石墨烯就是書裡一頁頁的紙,它是二維的。也就是說,石墨烯是從石墨裡一層層分離出來的二維材料。那麼這層薄薄的材料到底有什麼魔力,被稱之為「新材料之王」呢?石墨烯就是這樣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單層片狀的蜂巢結構,而石墨烯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材料中最輕、最薄、硬度最高、韌性最強的新型納米材料。
  • NPR 綜述專輯 | 化學合成中的酶學應用
    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在商業上有重要應用,如:藥物,農用化學品,調味劑,香料和食品成分等。生產這些結構複雜的分子的工業策略包括化學合成,生物催化和從自然資源中提取等。目前對工程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的研究得益於用於途徑發現的遺傳工具的出現。由於遺傳方法,分析技術和機器學習算法的發展,酶工程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
  • Carbontech 2020碳納米管/石墨烯論壇精彩記錄
    、二維碳納米材料作為積木,展示如何將結構設計的概念應用於如碳納米管、石墨烯等這些納米結構「積木」中,實現在黏附、傳感、能源儲存及極端環境中的新突破。目前的年產能為60噸,佔全球單壁碳納米管市場百分之九十的份額,隨著新合成設備的推出,預計到2020年年產能將達到300噸。支滄海總經理就單壁納米碳管在新能源汽車上新應用發表了見解。
  • 華為創新應用石墨烯材料 5G平板讓智慧生活近在眼前
    日前,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發布工作動態《石墨烯熱控材料在華為5G產品中得到創新應用》,文中稱,繼石墨烯薄膜在華為Mate20 X得到首次應用之後,華為近期發布的國內首款5G平板華為MatePad Pro 5G,搭載了超厚3D石墨烯散熱技術,總厚度達到400μm。
  • 東旭光電始終走在石墨烯研發應用與產業融合的最前沿
    > 在「中國製造2025」的國家戰略指導下,東旭光電旗下明朔科技與浙江大學聯合打造石墨烯散熱LED模組智慧工廠,基於「網際網路+」思維,把工廠技術改造提升和信息化建設深度融合,應用智能設計、工控系統、智能傳感技術、智能加工裝備和智能管理軟體,加強對工業大數據的開發與利用,並運用全球首創石墨烯路燈智能製造新模式,實現高度定製化的柔性批量生產,並建立市場需求驅動的、具有快速響應機制的智能製造新模式,
  • 用「鳥屎」調侃同行,石墨烯真的是加個「屎」都能發論文?
    直至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實驗中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而證實它可以單獨存在,兩人也因「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為由,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如今,石墨烯已經在電晶體、柔性屏幕、海水淡化、航空航天、新能源材料、電催化劑等多個領域被應用,前景廣闊。
  • 均熱板散熱和石墨烯散熱在智慧型手機應用上的市場前景
    石墨烯憑藉高熱傳導率的特性成為具有競爭力的散熱材料石墨烯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2004年英國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證實它可以單獨存在,因此獲得了2010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用「鳥屎」調侃同行,石墨烯真的是加個 「屎」都能發論文?
    直至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實驗中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而證實它可以單獨存在,兩人也因「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為由,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如今,石墨烯已經在電晶體、柔性屏幕、海水淡化、航空航天、新能源材料、電催化劑等多個領域被應用,前景廣闊。
  • 納米石墨帶可控合成有新法
    該研究為納米石墨帶的可控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石墨烯是零帶隙材料。這極大地限制了其在半導體器件上的應用。打開其帶隙的一種有效方法是將二維的石墨烯轉變為準一維的納米石墨烯帶。納米石墨烯帶的帶隙可以通過控制其寬度、骨架結構、邊緣結構以及雜原子摻雜來實現調控,從而在下一代電子學器件上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石墨烯電池發明人是誰_石墨烯電池製作方法
    改進的放電速率意味著石墨烯電池具有更高的最大輸出功率。   石墨烯電池是一項新技術,仍在研究中。最佳的製造工藝還有待發現。在這一領域缺乏知識,同行評議的科學材料仍然稀缺。我們將試著用一個可以在科學文獻中找到的例子來解釋這個工作原理。   石墨烯電池是如何製造的?
  • 方大炭素推出石墨烯非織造布口罩
    近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石墨烯複合功能性非織造布、石墨烯改性抗菌口罩及水性石墨烯電熱膜等新產品,並榮獲「優秀產品獎」。據了解,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在材料學、微納加工、能源、生物醫學和藥物傳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其研究與應用開發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近年來,在甘肅省商務廳、科技廳、發改委三部門聯合推動下,方大炭素從蘭州大學引進4項石墨烯製備及應用技術專利,已建成了石墨烯中試線、石墨烯聚丙烯複合母粒生產線。
  • 交聯Parylene石墨化直接生長石墨烯以及其在光電領域的應用
    利用該方法,研究人員在二氧化矽(絕緣)和矽(半導體)襯底上成功製得了大面積連續的石墨烯薄膜。並且作為該技術的應用之一,研究人員成功實現了矽-石墨烯肖特基結光探測器的製備。該探測器採用parylene直接生長的石墨烯作為透明導電層,石墨烯無需轉移,大幅提高了石墨烯器件的製備效率,並且能與矽形成良好的肖特基結,反向漏電流在-2V時小於0.8μA/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