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元設計理念
浮力這一章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本章本著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原則,以分析生活現象歸納浮力概念、實驗探究得出浮力測量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拓展科學思維為體系進行知識探究,在教學實施中以學生的認知為根本,引領學生感受、探究浮力。
二、單元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探究並掌握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的大小和方向,能夠運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
2.通過設計並實施實驗,探究總結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理解掌握物體浮沉的條件,用浮力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4.製作孔明燈,理解物體在空氣中受浮力情況。
過程與方法
浮力這一章主要以實驗探究的方法得出浮力的概念、大小,並將浮力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提取生活現象進行分析,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生活的趣味性,從而更加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二)學習重難點
本章的重點在於學生對浮力概念(產生原因、大小、方向)的整體理解和掌握。
本章的難點在於浮力產生的原因分析,需要綜合前面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需要較強的理論分析和推理論證能力。
三、學習內容
1.通過實驗,認識浮力。
2.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說明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四、學情分析
從學生特點上來看,初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和表現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浮力知識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和探究欲望。而八年級學生側重於對直觀現象進行具體、形象的思維來獲得知識,浮力的深層次分析也成為學生探究的難點,在教學中通過實驗和多媒體,以感性認識為依託,藉助實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習理解和掌握。
五、課時安排(研究性學習在課時安排中體現)
第一課時,浮力
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感受浮力的存在。通過三維立體的多媒體資源展示物體在液體中受壓強的情況,分析浮力產生的原因,並用自製教具「浮力產生的條件演示裝置」進行實驗演示,鞏固理解。根據教材描述,學生通過實驗驗證浮力方向、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浮力大小。
第二課時,阿基米德原理
通過實驗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第三課時,浮力的利用
分組實驗「製作懸浮在水中的小球」,感受、探究物體浮沉條件。對潛水艇的浮沉、輪船從黃河駛入大海的情況進行分析,對浮力知識進行運用。安排學生課後製作孔明燈,感受物體在空氣中受到浮力的情況。
第四課時,複習和總結
學生製作思維導圖,理順本章知識,形成知識體系,並對一些新授課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