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軍運會
又迎來重要時刻!
10月16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武漢站在武漢東湖舉行,來自軍隊、地方和外籍人士的100名火炬手,奔跑在湖光山色之間,傳遞「共享友誼、同築和平」的主題。
上午8時,起跑儀式在東湖綠道湖光序曲舉行,終點設在東湖楚城,全程約7公裡。參與的火炬手,有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全國道德模範、奧運冠軍以及各行各業的代表。
視頻來源:新華社
經過兩個多月的傳遞,軍運會聖火終於在今天來到了武漢東湖,第一棒火炬手就是來自咱們仙桃的奧運冠軍廖輝。
省委書記蔣超良將火炬交給第一棒火炬手廖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跡 張朋 李溪 柯皓 攝)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武漢站火炬傳遞活動現場
第1棒:廖輝
廖輝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名優秀舉重運動員,他是咱們仙桃人。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69公斤級舉重比賽上,他以抓舉158公斤、挺舉190公斤、總成績348公斤為中國代表團獲得北京奧運上的第13枚金牌。
廖輝,1987年10月5日出生於湖北省仙桃市。1997年,廖輝開始練習舉重。2000年4月,廖輝進入湖北省舉重隊。2002年12月,廖輝進入八一舉重隊。2007年,廖輝進入國家隊。2009年,廖輝獲得第77屆世界舉重錦標賽男子69公斤級冠軍。
2013年,廖輝獲得世界舉重錦標賽中男子69公斤級冠軍,不僅打破了該級別挺舉世界紀錄,還以358公斤的總成績打破世界紀錄。 2014年,廖輝在世界舉重錦標賽男子69公斤級比賽中,以359公斤的總成績再次打破由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
2016年7月,廖輝在無緣裡約奧運後宣布正式退役。12月,廖輝為備戰2020年東京奧運會宣布復出。
第14棒:李小雙
李小雙是著名的體操運動員。
今年6月份,李小雙參觀了武漢軍運會體操測試賽,他感嘆,武漢軍運會一流辦賽環境、一流場館設施、一流組織機構和一流服務保障,一定會讓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印象深刻。
火炬傳遞後,湖北之聲記者現場採訪李小雙,他表示,武漢完全有能力舉辦亞運會,奧運會!
1973年11月李小雙生於湖北仙桃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6歲開始練體操。1983年9月進省隊,1989年進入國家隊,1983年-1989年間,因身體條件並不出眾,他還曾三進兩出國家隊。1990年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上,李小雙一舉奪得團體和自由體操金牌,從此聲名鵲起。巴塞隆納第二十五屆奧運會上,他獲得自由操比賽冠軍,成為中國體操男隊的領軍人物。
1994年和1995年兩屆世錦賽,他是團體冠軍中國隊的主力隊員,並奪得1995年世錦賽個人全能冠軍,成為第一位奪得體操世錦賽個人全能金牌的中國選手。1997年,李小雙由於踝傷提前離開了賽場,但他的拼搏精神依然鼓舞著中國體操隊的隊員們。他的座右銘是:信心就是勝利。
據悉,軍運會聖火是在今年八一建軍節當天,由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方志敏烈士的曾孫女方銘璐在人民軍隊誕生地、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內革命舊址前採集,聖火歷時兩個多月來到軍運會承辦城市武漢。
而本次盛會火炬傳遞所使用的火炬名稱為「和平榮光」。象徵著「和平、發展、友誼」。火炬總長700mm,重量780克,整體外觀為三角造型,設計理念緊貼傳遞主題,造型時尚新穎。
武漢站傳遞結束後,武漢軍運會聖火將被收回火種燈中,等待18日在武漢體育中心熊熊燃起。
軍運會火炬傳遞
最後一站為何選東湖?
要知道,大型運動會東道主城市選擇火炬傳遞地點是有講究的。
東湖是中國水域面積最廣闊的城中湖之一,在國人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先後視察東湖44次,在東湖接待了64個國家的94批外國政要。朱德同志遊覽東湖之後,更是寫下「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將比西湖強」的詩句。
2018年4月,習近平主席與印度總理莫迪的會晤,也選在武漢東湖。美麗的東湖邊,兩個東方文明古國的當代領導人漫步、交談,一時引世界矚目。
東湖碧波萬頃,島渚星羅,是著名的遊覽觀光勝地。一條101.98公裡長的東湖綠道,被稱為「武漢綠心」,環抱33平方公裡的東湖水域,綠色景觀與人文底蘊渾然一體。東湖作為武漢市知名名片之一,體現了武漢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顯著成果,是中國改善城市公共空間的典範。
在這樣一個自然景觀與人文底蘊濃厚的地方,更易傳遞軍運會「共享友誼、同築和平」的主題。
▍來源:湖北日報、湖北之聲、仙桃發布、綜合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