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喜樂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細心的家長一定有注意到,小嬰兒的雙手總是保持著緊握拳頭的狀態,就連睡覺的時候、吃奶的時候、哭鬧的時候也是如此,仿佛手心裡握著什麼寶貝似的。
很多家長會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新生兒的習慣,等寶寶大一點就好了。其實,當看到寶寶的拳拳緊握,家長最好是把他的小手張開,幫他"糾正"這個習慣,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是非常有幫助的。
最近有位朋友就很苦惱,為什麼寶寶三個月了,小拳頭還攥著不肯張開?這正常嗎,會不會有什麼問題?需要打開孩子的拳頭嗎?新生寶寶總是握緊拳頭,家長就應該要多留心,應該及時幫助寶寶打開攥緊的拳頭。
一、新生寶寶握拳正常嗎
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發展的,寶寶學會鬆手也要一個過程,新生寶寶剛出生的一段日子,他們的小手大部分時間都是呈握拳狀態,拇指被其他四根手指包在裡面,有時會伸出來。
很多家長出於擔心或者好奇會企圖將寶寶的小拳頭掰開,但發現寶寶瞬間又攥著了。這主要是因為寶寶腦部發育還不是特別完全,大腦皮層發育也不成熟,對手部肌肉活動調節能力有限,屈肌的力量要強於伸肌,彎曲手指比伸直了更容易。
所以就有了寶寶總愛攥著小拳頭的現象。這種現象對於1-2個月寶寶來說是正常的生理性反應,家長們不用過於擔心。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他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會逐漸發育成熟,自控能力會增強,伸肌的力量開始逐漸增強,屈肌的力量逐漸減弱,二者會漸漸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這時,寶寶的小手就會時不時的打開,想要抓住身邊的東西,他們會控制自己的小手開始探索世界,即使在睡覺的時候也會呈半虛握的方式。等到寶寶到6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會有抓取的動作,而緊緊將小手攥起來的現象會基本消失。
二、打開寶寶拳頭時,家長該怎麼做
1.多和寶寶的雙手進行接觸
寶寶用力握拳的時候,說明他並不是處於完全自然的狀態,家長若是輕柔的幫他打開手掌,會讓寶寶感受到舒適和放鬆。
餵奶的時候,媽媽可以拿著寶寶的小手撫摸,讓寶寶感受媽媽的溫度,或是手指放進寶寶的掌心摩挲,做一些小小的互動,都會讓寶寶覺得很安心,有助於他更快地適應這個世界。給寶寶洗澡的時候,也要清洗他的雙手,同樣用一根手指清洗,動作要輕,洗乾淨了小手可以抵擋很多細菌的入侵。
2.給他不同觸感的玩具
當寶寶的小手呈拳狀時,家長還可以讓他手中抓握一些體積適中的玩具,硬的或是軟的、毛絨絨的或是磨砂的、鏤空的或實心的,最好變換著來。
這樣寶寶可以直觀的體會不同的感覺,也可以學會自己控制抓握不同物品的力度。在這裡家長要注意玩具的乾淨程度,以及看護著寶寶不要誤吞了小東西。
3.給寶寶的小手做按摩
在寶寶精神狀態不錯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多按按寶寶的小手,幫助疏通血液流動,促進神經系統活絡,寶寶也會隨之自然的舒展開拳頭。還可以幫助寶寶做一些伸展小練習,輔助他一根一根的張開手指,再一起合住,如此反覆,增強寶寶的靈活性。
三、如何給寶寶做手部按摩
1.手部按摩
用手指劃小圈按摩寶寶的腕。用你的拇指撫摩寶寶的手掌,使他的小手張開。慢慢鬆開手,撫摩寶寶的每個手指,用一隻手託住寶寶的手,另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寶寶的手指,從小指開始依次轉動、拉伸每個手指,保持動作流暢。
重複上述步驟,按摩寶寶的整隻手,直到每個手指。讓寶寶抓住你的手指,用其他四個手指,按摩寶寶的手背,按摩時,要保持動作的連貫和均勻。
2.手臂按摩
如果可能,用你的雙手從寶寶的肩膀撫摸到指尖。交替使用雙手按摩,先捏一下寶寶的肩膀,然後沿胳膊劃到指尖,划動的時候手指要鬆開。
如果寶寶喜歡你的撫摸,就重複一次,否則就輕撫整個胳膊。在按摩中,使用撫摸動作總是合適的。在按摩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寶寶的反應。把手移回寶寶的肩上,結束左手臂的按摩。然後再轉向右手臂,重複整個步驟。
總結
世界上一成不變的東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條真理。
寶寶握拳與舒展也在不斷變化,家長一定要有意識地幫助寶寶打開小拳頭,及早地鍛鍊寶寶的抓取意識,有助於寶寶的大腦和心理髮育,如果發現寶寶有異常表現,作為家長要及時去醫院尋醫診治。
共論育兒話題,讓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