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重慶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李天安、副校長周建庭率校黨政辦、產學研合作處、土木工程學院等部門負責人赴廣西大學,就推進校際之間在西部大開發、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川藏鐵路、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的協同合作進行調研交流。李天安書記一行還專程看望了鄭皆連院士。
在廣西大學校長辦公室501會議室,兩校就推進校際合作進行了深入的座談交流。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廣西大學黨委書記劉正東,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副校長吳盡昭、馬少健,校長助理陳磊以及校黨辦校辦、發展規劃處、教務處、科技處、土木建築工程學院、研究生院等部門負責人參加了交流會。座談交流會由劉正東書記主持。
雙方一同觀看了廣西大學宣傳片和重慶交通大學「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宣傳片。
周建庭副校長以「站在新起點,共抓新機遇」為題,闡述了兩校深厚的歷史淵源,回顧了兩校聚智匯力、協力攻關中國工程院重點項目「提高進藏高速公路和鐵路橋隧抗災能力的深化研究戰略」以及中國工程院重大項目「『一帶一路』陸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戰略研究」等重大科研課題,共同舉辦「山區交通基礎設施長期性能與安全國際會議」、「世界拱橋大會」等高規格國際學術會議的深厚合作基礎與成果。圍繞推動西部大開發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發展戰略,周建庭副校長從共同打造世界拱橋新高地,攜手共建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助力學校實施「1231」行動計劃,面向重大需求共同開展科技攻關、攜手服務西南交通主戰場,以及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依託、共同打造一流學科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未來校際戰略合作的重點領域與方向。
雙方與會人員圍繞共建共享教學資源、構建一流專業對口協同發展合作機制、開展學生互訪交流和教師交流互派、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積極策劃和參與重大科技攻關、推動高等教育集群發展、建立合作項目推進機制和合作保障機制等內容進行了探討交流。
鄭皆連院士感謝母校和廣西大學多年來對他的信任和支持,介紹了在建的即將刷新世界最大跨度拱橋記錄的「平南三橋」的設計和建設情況。該橋是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平南北互通連接線上跨越潯江的一座特大橋,為中承式鋼管拱橋,全長1035米,主橋575米,建成後將成為世界第一跨度拱橋。該橋的設計克服了多項重大技術難點,首次實現了特大跨徑拱橋橋臺置於卵石層上,創建了「圓形地連牆+卵石層注漿加固」的大跨拱橋基礎設計和處理方法,其科技含量之高、製造過程之精密、設計施工技術之尖端,是世界同類型橋梁之最,將開創在不良地質條件下修建大跨徑鋼管混凝土拱橋的歷史,對推動大跨徑鋼管混凝土拱橋的應用及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鄭院士指出,我國正從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邁進,但在橋梁設計和施工的智能化方面依舊存在一定短板,希望兩校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整合匯聚兩校國家級科研平臺的資源,共同組建科研創新團隊,加強在「平南三橋」、「天湖大橋」以及其它重大工程項目上的科技攻關協作,為我國實現從橋梁大國到橋梁強國的轉型貢獻力量。
鄭皆連院士同時希望兩校加強在川藏鐵路建設重大難題和關鍵技術的攻關合作,並希望廣西大學海洋學院積極探索與重慶交大「沙漠土壤化」生態恢復技術成果的深度合作。
校黨委書記李天安向廣西大學長期以來對交通大學的支持與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李天安表示,廣西大學文脈深厚、名人薈萃,90多年來秉持「勤懇樸誠」的校訓,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50多萬國家棟梁、社會精英、行業翹楚,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建設發展成就令人矚目。重慶交通大學因交通而生、因交通而興,當前學校在鞏固「路橋水」傳統優勢的基礎上,成立了航空學院,建立了由中科院院士李應紅領銜的院士專家工作站,與兩江新區共同成立了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積極布局「水-陸-空-軌」綜合交通新的增長極。
李天安表示,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期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對於推動西部地區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重慶正立足「四個優勢」,發揮「三個作用」,大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等重大戰略。廣西也正緊扣「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總目標總要求,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提出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的新要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銳意進取,奮勇前進。希望雙方在深化校際合作的基礎上,以頂層設計為統領,以需求為導向,以利益為牽引,以發揮各方優勢為主線,以產學研合作為紐帶,建立定期對接協調的機制體制,在共同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廣西大學黨委書記劉正東在講話中表示,兩校學科屬性互補,一直以來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和合作關係,特別是重慶交大傑出校友鄭皆連院士為兩校架起了一座「連心橋」,使得兩校的合作有著深厚互信和情感紐帶,為持續深入推進校際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劉正東指出,本次李天安書記率隊來訪,對兩校未來合作提出的前瞻性、務實性的謀劃,提升了校際合作的新高度。基於「站得高、看得遠、落得實」,劉正東對校際合作提出三個「一」:一是「一個框架思路和前景設計」,雙方共同致力於瞄準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斷尋求突破口,探索發展新路徑;二是「籤署一個校際戰略合作協議」,加強校際之間在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建設、持續創新上的全鏈條合作;三是「構建一個長效可持續合作機制」,點對點、人對人、平臺對平臺建立互聯互通聯合體,切實推進和落實合作事項,實現共建共享共贏。
會前,調研組一行在廣西大學副校長吳盡昭的陪同下,先後參觀考察了廣西大學校史館、「中國—東協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廣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點實驗室」和鄭皆連院士主持的「廣西大學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土木工程大型結構試驗研究平臺」及目前在建的世界最大跨徑的鋼管混凝土拱橋——廣西平南三橋設計模型。
來源:重慶交通大學 重慶交通大學產學研合作處 編輯丨王豔君 校對丨丁南 責編丨劉越 審核丨白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