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棋盤棋子定型新論

2021-02-07 象棋在線
中國象棋必關注 一鍵關注

中國象棋教學、中國象棋秘籍、中國象棋視頻

中國象棋論壇、中國象棋新聞、帥哥美女

象棋,在深邃的歷史長廊裡閃爍幽微的光,然而,對她的發源研究卻一直沒有確切定論,專家們對此歷史命題孜孜不倦,常能推陳出新。


象棋大師、特級國際裁判季本涵在2014年杭州國際棋文化峰會上發表論文《帝王八卦局 河洛九宮枰——象棋探源新論》,文中再次提出象棋棋子的走法起源,棋枰、棋子何時定型等歷史話題。


今年七八月間,季本涵完成了長達1.4萬字的論文《帝王八卦局 河洛九宮枰——象棋探源新論》。該文分上、下兩篇,上篇探討失傳的周武帝《象經》和象戲,首次提出象棋棋子的走法起源於易象中的九宮飛位、地支衝破以及彈棋遺意。下篇在象棋定型於北宋中後期共識的基礎上,運用河圖洛書學說首次提出棋枰、棋子先後定型於神宗、哲宗兩朝。季本涵帶著這篇論文參加了第二屆中國杭州國際棋文化峰會,力壓各路棋界名家的佳作,獲得最高獎項——優秀論文獎。季本涵十分欣慰地說:「我這兩項研究,把現代象棋的定型時間,從以往的前後跨度100多年壓縮到不足30年。」


新論一:象棋7兵種的走法由來

南北朝周武帝在《象經》中發明了一種名叫象戲的棋戲。令人遺憾的是,周武帝英年早薨,唐初之後《象經》失傳,僅「序」和「賦」保留傳世,使後人對象棋起源的研究異常困難。


長期以來,不少研究者注重從華麗的賦辭中尋覓象棋兵種的蹤跡。季本涵帶著批判的觀點仔細揣摩現存文獻和前人論點,他採取以序文為綱的研究途徑,判斷周武象戲仍處於擲彩行棋階段,尚未出現象徵軍事鬥爭的兵種。但序文關於「在子取未,在午取醜」的文字,啟示周武「象戲」已有棋子走法的起源性分類。季本涵通過反覆研究畫圖推演,首次探索出象棋棋子的走法起源於易象中的九宮飛位、地支衝破以及彈棋遺意,並且將當代象棋7個兵種走法的由來全部尋齊。這一學術研究成果,發展了象棋「易象起源說」,駁斥了「國外起源說」。


新論二:象棋棋盤定型早於棋子

程顥(1032年~1085年)是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和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他在《明道先生文集·卷一·象戲》中寫道:「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車馬尚存周戰法,偏裨兼備漢官名。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卻憑紋枰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閒爭。」


不少象棋史研究者都引用過這首程詩,但都局限於將棋子和棋盤的定型捆在一起進行引述,並將重點傾向於兵種方面。


季本涵認為,棋盤、棋子的定型應該有所先後,好比作家寫一篇小說不同章節會有先後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索,季本涵認為要破解這道謎,必須與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聯繫起來。思路上有了這一突破,他查閱相關文獻時,目的就十分明確,省去了許多彎路和錯路。


季本涵研究程詩時另闢蹊徑,他將重點放在頸聯和尾聯。從公元11世紀北宋興盛洛學這一背景出發,明確指出定型象棋盤是八卦與河圖、洛書交融的結晶,是程顥學派影響棋文化的產物,從而得出棋盤定型於宋神宗時代的結論。季本涵又以與程顥同時代的司馬光所發明的「七國象棋」中首次有「炮」為依據,以及出土宋徽宗時期的象棋子實物,進而得出棋子定型時間在宋哲宗時期的結論。


季本涵棋人棋事

「老季是我們圈子裡的秀才。」這是象棋界第一人胡榮華特級大師對季本涵的評論。上海籍國家象棋大師朱永康稱他是「象棋界的理論家」。


國內外對象棋運動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季本涵的大名。季本涵的運動生涯頗為傳奇,兒時他愛下陸戰棋、跳棋,上初中時首次接觸象棋,楚河漢界的博大精深深深吸引了他,「五六十年前,市文化宮二樓是全市象棋愛好者的樂園,我一有空就跑到那裡看高手對弈。當時市面棋書很少,我想方設法借書,好的書就整本抄下,有次我花了一個暑假才把《適情雅趣》全譜抄下,那本書僅棋局就有500局。」季本涵在象棋天地中盡情享受著精彩與快樂,天資加上勤奮,讓他的棋力與日俱增,一兩年後就參加了市象棋比賽,三年後獲得市選拔賽亞軍,並接到省象棋隊的調令。當時,季本涵已是南通師專一名學生,他文理兼修,理科成績尤為出色,在學業和象棋面前,季本涵選擇了後者。「幾十年後的一次同學聚會上,有人對我當初的舉動這樣評價:從此,這世界多了名象棋大師,少了個理科人才。」


進江蘇省棋隊兩三年後,季本涵獲得全國比賽團體第4、個人第11,其後曾在省體委機關工作數年,後又擔任省棋類隊教練、領隊。1977年回到家鄉南通,在市體委負責過多個部門工作,「我的經歷較為豐富,或許是這一原因,讓我在裁判領域取得一些成績。」


裁判生涯堪稱季本涵象棋人生的最大亮點:他1982年成為國內首批國家級裁判,1989年成為國內首批特級國際裁判,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兩次參加世界象棋錦標賽裁判長,擔任中國象棋裁判委員會主任、顧問各10年。豐富的經歷加上優秀運動員背景,讓季本涵在裁判領域如魚得水,棋界人士的一致評價是:季大師善於用最接近規則精神的條款處理對弈時出現的爭議。


愛思考,中文功底深是季本涵的一大特色。憑藉這一功底,季本涵曾擔任中國象棋年鑑編委、全國比賽最佳棋局評論小組執筆人。「這次我對象棋探源提出新論,是多年來致力於象棋學術領域研究的成果,能取得一定收穫,讓我十分欣慰!」


中國象棋教學、中國象棋秘籍、中國象棋視頻

中國象棋論壇、中國象棋新聞、帥哥美女


相關焦點

  • 【象棋文化】象棋棋子本是佔卜天象 解說象棋子含義(棋盤篇)
    點擊查看:▶【新鼓源傳媒】「新鼓源」這是你第一次見到的名字嗎?棋子活動的場所,叫作「棋盤」。在長方形的平面上,繪有九條平行的豎線和十條平行的橫線相交組成,共有九十個交叉點,棋子就擺在交叉點上。中間部分,也就是棋盤的第五,第六兩橫線之間末畫豎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
  • 象棋基礎入門教程(一) 棋盤和棋子
    1.棋盤  ·直線   棋盤上較長的平行排列的邊稱為直線,共有9條,其中7條被河界隔斷。用紅色棋子一方的直線從右往左依次用中文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表示;用黑色棋於一方的直線在紅方對面也從右往左依次用阿拉伯數字1、2、3、4、5石、7、8、9表示。  ·橫線   棋盤上較短的平行排列的邊稱為橫線。
  • 象棋英語丨 棋盤和棋子( The Board and the Array of Pieces)
    象棋的棋盤是由9條豎線和10條橫線交叉而成。豎線序號紅方是由右向左用中文數字一到九表示,黑方是由右向左用阿拉伯數字1~9表示。棋盤中央沒有劃通豎線的地方是河界,全名為「楚河漢界」。棋盤上下兩端帶斜線的「米」字形方格叫「九宮」。The Array of Pieces 棋子的擺放There are 32 pieces of Chinese chess, colored red and black.
  • 關於象棋的起源,你知道這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嗎?
    後來關於象棋的演變順序則是:塞戲、北周象戲、唐代象戲、北宋象棋,定型於北宋末年。這一過程已由現在的證據而被廣大專家接受並逐步形成共識。但出土實物非常缺乏,如據古詞說「六博」是走在格子內的,倘若考古實物能證明此點,那麼「六博」起源說可成立論。可見古象棋具的收藏與考證對於象棋史研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 中國象棋電腦應用規範——棋盤棋子的格式坐標與著法表示
    一、棋盤的標記象棋的著法表示,簡而言之就是某個棋子從什麼位置走到什麼位置。通常,表示方法可以分為「縱線方式」和「坐標方式」兩種,現在作簡要說明:1、縱線方式,它是中國象棋常用的表示方法,即棋子從棋盤的哪條線走到哪條線。
  • 【行棋規定】1.象棋的棋盤和棋子
    1、棋子的大小,不要大小不一,不能太大或是太小。規定是2.7到4.0CM,特別的兒童比賽,棋子太大,影響下棋。2、棋盤。淺的或是白色。要留邊。底線要有數字標識。3、擺放棋子的時候,一般是紅方面對的主席臺。4、棋盤棋子大小相互配對,雙方顏色字體都規範。5、演示棋盤要求紅方棋子在下方。
  • 【常識積累】象棋有幾顆棋子
    「象棋」。到了秦朝末年西漢開國,韓信把象棋進行一番大改,有了楚河漢界,有了王不見王(即白臉將),名字還叫作「象棋」,然後經過後世的不斷修正,一直到宋朝(宋朝人用詞不喜歡重複),把紅棋原來的「炮」改為「炮」、「卒」改為「兵」:黑棋的「仕」改為「士」,「相」改為「象」,象棋的樣子基本完善。棋盤裡的河界,又名「楚河漢界」。
  • 象棋棋盤-積澱著深邃的意識形態
  • 世界在翻篇,象棋改改又當如何?翻翻棋子有何不可?
    象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上千年的定型不變,古老的身影似乎呈現出疲乏腳步。這種棋子不但可以概括演示外在可見的具有確定性特徵的「行為」,還可以概括演示內在隱蔽的具有不確定性特徵的「思想」。整個對局只增加了兩三次的翻子動作,其餘看上去和原象棋無異。那個時候之所以有這個想法,只是覺得象棋應該具有隱蔽都功能。沒有想到的是,象棋隨後出現了下列狀況。象棋愛好者老齡化嚴重。
  • 關於象棋棋子的深度認識
    中國象棋棋子,一般是扁形的圓柱體,一面標名字或者兩面標同樣的名字。現在也有立體棋子,只是用不同的造型代替標名,實質上沒有區別。下象棋模擬戰爭,鬥智鬥勇,一般情況下,愛好者們的注意力都在調兵遣將、運籌帷幄之上,很少注意小小的象棋棋子本身。如果我們認真一點觀察這些棋子,我們會發現這些棋子更接近屬於「文字」,而不同於「一般事物」。「文字」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文字是表達思維的符號,讓思維可視。「一般事物」卻是非常具體的,有形有象,有量有質,讓人產生思考。
  • 象棋棋盤上的空白分界為什麼稱為「楚河漢界」?
    象棋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棋種,模擬兩軍交戰,不同棋子象徵不同的將帥和兵種,因其用具簡單,趣味性強,廣受棋藝愛好者喜愛。喜歡象棋的人都知道,在長方形的棋盤上,有9條豎線和10條橫線相交組成90個交叉點,棋子就落在這90個交叉點上。與此同時,橫線中間有一塊未畫豎線的空白分界,被稱為「楚河漢界」。為什麼會有這個稱呼呢?還要從其來歷談起。
  • 淺析中國象棋中很少有人知道的道理
    我時常在想,同時下棋之人,就論棋藝來說,有的人少年成大師者大有人在,有的人奮鬥終身,卻拒之大師門外。有的人借棋之道能下得一手生活好棋,有的人卻不盡人意。天賦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就生活工作而言,究其原因,小編以為在棋盤上以然告訴了我們一切。
  • 日本史上最大象棋對決 首次以車為棋子
    原標題:日本史上最大象棋對決 首次以車為棋子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2月8日報導,日本琦玉縣所澤市西武巨蛋8日進行了以車為子的象棋對決。由日本職業棋士「四冠王」羽生善治和豐島將之七段在長54米、寬33.3米的巨大棋盤上進行棋藝較量。羽生善治最終獲得此次「史上最大」象棋比賽的勝利。
  • 香港警總大堂裝點中國象棋棋盤:落子無懼無悔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香港1月2日電(記者蘇萬明)走到香港警察總部3樓電梯大堂,一幅巨大的中國象棋棋盤圖案映入眼帘:棋盤一半豎著印在電梯門及牆壁上,頂部擺著八顆棋子,上面寫有「忠誠勇毅、心繫社會」八個紅色大字。
  • 《棋盤上的英雄》遊戲評測 象棋融入戰棋玩法
    《棋盤上的英雄》是一款很有意思的融合了象棋玩法的戰棋策略遊戲,一款奇幻題材的遊戲,融合了中國象棋和撲克牌的元素,想法很大膽,也有心意。那麼這個遊戲怎麼玩呢?主角穿越到異世界冒險,闖關、戰鬥、結識新的夥伴,在這款遊戲中,象棋棋子成了各種職業,而象棋楚河漢界的關鍵規則,依舊存在。
  • 象棋棋盤各條線路的名稱術語,適合學習象棋的新手們看
    象棋棋盤棋枰 即棋盤。唐牛僧子需《玄怪錄》:「列馬滿枰,皆金銅成形。」棋盤中間未畫直線的空白地帶稱為「河界」,構成河界的兩條橫線即為「河界線」。對局中,一方棋子在己方河界線上時,稱「巡河」、「沿河」。如巡河車、巡河炮等。一方棋子在對方河界線上時,稱「騎河」。如騎河車、騎河炮等。參見「棋盤」。沿河 術語。見「河界線」。楚河漢界 棋盤上河界的俗稱。
  • 中國象棋印度申遺:象棋由來與四種走法,10種經典必死殺法
    中國象棋的由來中國象棋大約起源於戰國時代,那時六博象棋很是流行,每方有棋子6枚,這就是中國象棋的前身。《楚辭招魂》「蓖蔽象基(即棋)」幾句是象棋出現的最早文字資料。象棋起源於春秋戰國時兩軍對壘的戰陣(車戰與步戰),根據這種戰陣軍事人員和作戰工具的構成創造了這種形象的戰鬥遊戲。
  • 象棋圍棋你都會下,可你知道這方寸棋盤上的玄機嗎?
    首先我們最熟悉的當然是象棋和圍棋,象棋棋盤上是戰爭,圍棋棋盤上則是天下。先說說象棋,象棋的起源一般認為是在春秋時期。在春秋時期,雖然周天子失去絕對權威,但是列國諸侯仍然視他為天下共主,諸侯之間還是一家人的關係。既然是一家人,大家又都是貴族,所以凡事都講求個禮,即便是戰爭。兄弟之間有點不愉快,調節無法解決,那就用戰爭決定。
  • 象棋,為何不是印度發明的?這次,我們從每個棋子說起
    象棋,為何不是印度發明的?這次,我們從每個棋子說起象棋是中國傳統棋類遊藝。兩人對弈,各執十六個棋子,按規則移動棋子,以將死對方的將(帥)為勝。象棋規則為:馬走「日」,象走「田」,炮打隔棋子,車走一溜煙,仕(士)與將(帥)只能在九宮內行走,仕走斜線,將走直線,小卒過河不回頭。
  • 一副出土象棋引發的思考:西洋棋源於中國,中國象棋定型
    去年,成都市文物考古隊在天府新區萬安鎮附近考古時,在一座北宋時期的墓葬裡發掘出一副青銅製作的中國象棋。這座出土象棋的墓葬是平民墓,象棋就放置在墓主小腿骨旁邊,由此可見墓主人生前是一位象棋迷,也由此可知象棋在宋朝的普及度和受歡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