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最大的熱門話題應該是文章與馬伊琍離婚的消息。這個消息傳出來,並非像其他明星婚變那樣的重磅來襲,因為看客和他們自己一樣,心裡都很清楚,這段婚姻早已註定說散就散。
28日14:53分,文章發微博:吾愛伊琍,同行半路,一別兩寬,餘生漫漫,依然親情守候。
28日14:55分,馬伊琍發微博:你我深愛過,努力過,彼此成就過。此情有憾,然無對錯。往後,各生歡喜。
兩人公開的離婚聲明極其浪漫,大有唐人《放妻書》之文風。
這對相差8歲的姐弟戀式的婚姻終於友好分手,沒有撕,沒有反目,甚至也沒有一些共同擁有的股份公司需要後期的無數次分割,倒真的是一別兩寬,未來可以各生歡喜。
文章的微博首先用「吾愛伊琍」開頭,似乎離婚非他所願,也似乎他的愛處於正在進行時。然,終因歲月再回不到靜好,只無奈於此生漫漫,無緣盡頭,但未來一定會親情以待。
這段話難免讓人想起當年他在長春電影節上託主持人像馬伊琍念讀的那封信。
彼時,32歲的馬伊琍已是影后,而24歲的文章還是剛出道兩年的毛頭小夥,可年齡的差別、地位的懸殊在愛情面前都顯得乖順,只要有愛,又有什麼能是阻礙。哪怕消息公開後鋪天蓋地的質疑、非議,或者早早有人預言他們的婚姻註定短命。可是在愛的路上,不試著走一程,誰又能知道前路可否繼續相伴。
沒有豪華的婚禮,只是一紙證書。簡單到只要你情我願,兩心相許就足夠。
事實證明,婚禮只是一群和新郎新娘有所交集的親朋好友的一次聚會以及接受祝福,真正與兩人日後感情的發展卻是毫不相關的。
婚後的兩人感情很好,文章甚至在身上刻下了馬和龍的紋身。馬是愛人的姓氏,龍是愛人的屬相。這說明,愛,即便沒到骨子裡,也至少滲到了血液裡。總之,是到心上的,心心念念才會這般肌膚相隨。
馬伊琍幸福了一些年,性格爽朗的她也曾像小女人一樣沉浸在愛情裡,但這樣的女人多半會降低女人特有的敏銳的洞察力。後來有媒體爆出文章出軌姚笛後,正在孕育二胎的馬伊琍方知原來自己的幸福止步於七年之癢的門檻。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三百多年前的納蘭詞說的多好。鍋碗瓢盆裡的生活瑣碎早讓初見的美好沾滿了油煙味,更別說演藝圈裡到處的脂粉香。
文章出軌後,像一個犯錯的孩子很快在微博上公開道歉,認錯的樣子謙卑而誠懇,表示自己對不起一大堆人。可終究公眾人物的犯錯不比普通人,網絡蔓延,一秒千裡。後面跟隨著許多對文章的口誅筆伐,輿論滔天。
最喜歡馬伊琍的樣子,神經大條又不會刻意抖範兒,笑容具有感染力,即便生活的低谷也笑著。那些日子,馬伊琍陪著那個背叛了她的男人,好像自己沒有受傷。
再看馬伊琍的微博。「你我深愛過,努力過,彼此成就過。此情有憾,然無對錯。往後,各生歡喜。」
馬伊琍對應著文章的語句簡單,內容豐富。既有默契感,又顯得工整、搭對。就像他們成雙入對時的情侶套裝。
「此情有憾」,依依惜別的味道。很有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氣質。只是這個季節,三十八九度的高溫天想把一切都冰封起來。可想像終歸與現實不同。想像,可以地久天長。現實,也只能做一別兩寬。
十五歲就給自己賺學費的馬伊琍骨子裡是個大女人的性格。包容、樂觀。她不會去提及自己當年的下嫁,也不會怨婦一般到處去計較自己遭遇的背叛、帶娃的苦,或者自己已是半老的徐娘。她只說彼此深愛過,努力過,成就過。
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如此讓一切瞭然於胸,通透的讓人心疼。
在文章出軌後的幾年裡,看得出馬伊琍一直在努力,也或許是他們彼此都在努力,努力挽回那段貌合神離的婚姻,努力讓一家四口還是溫馨的樣子。我們都相信,出軌事件後的第二年,文章在馬伊琍生日時包下整個酒店重新求婚是真誠的,也相信兩人眼泛淚光的相擁是想讓未來再次屬於他們。然而,誰都知道破鏡重圓是騙人的,自欺欺人的方式最後還是自己受不了。
出軌事件後,零零碎碎的日子整合起來又是三四年,他們一家度假、逛街、彼此探班、微博互動等等,一切如常,仿佛生活最好的樣子都盡於此。如果看得明白,其實這些都是他們努力的樣子,也是想成為的樣子。不是在別人面前的秀,而是彼此在證明給對方看。
然而,這是一件耗心耗力的事兒。
當年,他們義無反顧執子之手。而這幾年,他們則是嘗試能否與子偕老。事實上,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他們籤下離婚證書的那一刻給了自己一個釋然的理由,因為努力過,如今是這樣的結果。
好像是聖經裡有過這樣的話: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
這一點馬伊琍似乎都做到了,就像生活中大多數女人那樣。可是,婚姻對於男人來說,只是停下來,而對於女人往往則是靜下來。停下來的男人,一定會看到些新的旅途,而靜下來的女人卻多半把當下的幸福當成永遠。
當時,許多人說馬伊琍選擇原諒其實就是一個傻女人,沒原則沒底線,可事實上沒有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她的一生也定是不甘的。雖然如今的一切仍然歸於泡影,但對自己和孩子都有個交待,即便又耗上了幾年,對她來說應該也是值得的。畢竟,餘生漫漫。
好在,一切都翻篇兒了。「此情有憾,然無對錯」。說得多好,生活貴在原諒。不計較也是對自己的寵愛。就此作別那一段曾甘如糖飴又滿是砂礫的感情,拿得起放得下,彼此瀟灑。《放妻書》中有: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以求一別,物色書之,各還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