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三秦文學,ID:sanqinwenxu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一顆詩心酬歲月,萬卷墨香伴人生
—— 讀《時光的沉澱》有感
文 / 張曉榮
撫琴揚曲無歌賦,高山流水有知音。一顆詩心酬歲月,萬卷墨香伴人生。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得到了山川老師贈送的著作《時光的沉澱》,這是山川老師和妻子羅秋蘭老師的合著。帶著欣喜和崇敬的心情,在閒暇之餘我認認真真一字不差的拜讀完這本合著,儘管書中的有些文章詩詞我在文學平臺已經拜讀,但是當這一篇篇佳作赫然出現在書頁上的時候,當我再次細細品味的時候,我的心靈依然再次受到震撼,太多的感受和收穫,我多想把它用文字表達出來,但是對於我這樣一個剛剛學習寫作的的人來說又談何容易。因為之前我從未寫過這類文章,我又擔心自己筆墨生澀理解淺顯,故而遲遲不敢下筆。說實話這已經是老師送我的第二本著作,第一本是在去年九月初,老師贈送的他們夫婦二人的合著《歲月的印記》,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老師又出了第二本著作,正是他們夫婦二人純粹的詩心和真誠,深深的打動了我。「無功不受祿」我怎能視而不見呢?我終於鼓起勇氣寫下自己的些許見解,也算是不負恩師的希望吧。
一顆詩心點亮春夏秋冬。讀山川老師的文章,總能帶給我驚喜和感動。平凡的人事美妙的景致,走進一行行純樸的詩詞散文;獨特的見解不同的感受,走進一篇篇精彩的雜文隨筆;更有鴻篇巨著《趙家院子》,呈現給讀者一部完美的小說。讀羅老師的詩詞散文,讓人感受到作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文字魅力。落筆成畫如夢如幻,平仄成詩韻味天成。作者筆下的那人那事那景,變得不再平凡,如親眼所見歷歷在目,甚至灼灼生輝。人生之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快樂只佔「一二」,無論身處何方,面對順境逆流,都要感謝我們的靈魂裡,始終有一顆火熱的詩心。
山川老師夫婦倆幹了一輩子教育工作,退休後應該頤養天年了。可他們,在本該享受的年紀依然筆耕不輟,在文學的綠茵下播撒心中的希望,在純粹的歲月裡安放一顆詩心。不求所有的日子都泛著光,只願每一天都承載著健康,浸潤著溫暖。有人說「父母尚在苟且,你拿什麼追求詩和遠方?」 有人說「生活已經給了我太多的磨難,難道還要我用文字打上深深的烙印?」有人說「什麼狗屁文學,那是窮人的遊戲,有錢人誰願意費那腦筋」?也有人說「沒有李白我們的世界將會黯淡無光」。也有人說「沒有李清照詩詞便缺少了輕靈新巧悽婉含蓄」。也有人說「沒有海子哪有什麼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管別人怎麼說說什麼,對於一個鍾情於文學的人來說,無關物質無關言論,只為一顆純粹的詩心。在紛繁複雜的人生過往中,尋找一方淨土和空間,建造一座精神的家園,《時光的沉澱》就是作者心之嚮往的詩和遠方。
站在神農大橋上欣賞《最後的晚霞》,在臘月裡尋找《記憶中的家鄉年味》,在喧囂的人流中消除《無奈的孤單》,牽手青蔥放牧四季,只為《我們有個約會》,感恩《父親的愛》珍藏《母親做的棉布鞋》,惋惜《一個好人走了》。難忘的庚子年新春,《這個春節難以入眠》,肺腑之言《請珍惜生命》《好好活著》,站在希望的田野《尋覓春的氣息》,大愛無言只因《這個春節不平凡》。 掬一捧歲月,握一份懂得,書一筆清遠,盈一眸淡恬,時光靜好,心永遠微笑向暖。
滿腔真誠書寫悲歡離合。真正的文學創作,就是在文字的世界裡實現真實的自我。一部成功的作品,都能找到創作者走過的路,都能聽到創作者內心真實的獨白。文學的真善美三大境界真佔第一位,唯有真才有說服力感染力生命力。讀山川老師夫婦倆的文章,讓人深切感受到作文如做人,「文如其人」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美景如畫令人賞心悅目,大人物像太陽能扭轉乾坤,普通的勞動者似繁星卻燦爛了整個星空。成敗得失非我所想,苦難不幸有時難免,難道你不寫不想他就不存在了嗎?偏偏我就是這樣一個懦弱者,在寫作的道路上,一直不敢直面人生,導致寫作文風不定不明朗。《時光的沉澱》像一束陽光撥雲見日,更像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路,使人豁然開朗:只有面對真實的自我,才能創作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才能賦予文字生命和靈魂。
書寫《與陳老文恩書》,追慕名家敬仰文豪。《學友張啟凡》,我曾見證過你的青春年華,你曾鼓勵我奮發向上。追尋《一代教壇楷模——王育林》的足跡:常將明月掛窗前,萬卷書香築講壇。祝福外甥女《雅琴的人生路》充滿陽光,《外甥女星月》是爺爺心中永遠的藍精靈。尋覓孩童時的記憶《夢回固原》,難忘《塞外江南銀川行》,《我與太極拳的情緣》。讚美故鄉《當我走過千河大橋》,憶苦思甜《磨麵往事》,《離不開水井的日子》。隨筆雜談「採艾葉的遐想」,《淺憶人性的變異》,《濃墨重彩寫人生》,《給星月說幾句》。讓讀者在親情友情中,在童真和往事中,在人生感悟中觸摸到一切善良友愛智慧與美好。讓陰晴圓缺伴隨喜怒哀樂,讓慈悲善良供奉勇敢坦蕩,以小我之心傳遞大愛,以如椽之筆給養詩心,足矣。
行雲流水渾然天成無章勝有章。讀老師夫婦倆的詩詞文章,于波瀾不驚處見力量,在平鋪直敘中現精彩。看似平常簡單漫不經心的娓娓道來,卻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往往給人意想不到的感受,使人回味無窮受益匪淺。羅老師的散文便是如此。《銀川行》一文,巧用鏡頭式呈現給讀者六大美景:雄偉壯觀的「銀川火車站」,古老文明的「寧夏博物館」,外孫女「寒冰隆重的婚禮」,幸福生活的樂土「中山公園」,碧波浩淼的「沙湖」,著名的「西部影視城」,讓讀者享受「天下黃河富寧夏,塞北江南美銀川」的視覺盛宴,使人如臨其境流連忘返。
人物類散文「初學做老師」,「回憶張天德老師」,「我的母親」,「父親的回憶」,寫人記事主次分明,文筆流暢敘議結合,幾十年前的事情如數家珍歷歷在目,讓讀者通過樸素真實的語言,感悟真摯細膩的感情。寫景類散文「春色似錦入眼來」,「窗外的風景」,筆墨靈動意境灑脫,心隨景動情由景生,妙筆生花情景交融。「記憶中的白皮松」,欲揚先抑託物言志,是誰傲立蒼穹笑看風雲。「我家門前的大槐樹」,如清風入袖明月入懷,演繹最美的四季。
山川老師的《遺物》一文,作者由一件佛像說起,包洋蔥式一步步展開,直到所有的遺物展現在讀者面前,才讓人真正見識了一位身患不治之症的親父,他把對女兒無盡的愛和難捨的情,全部寄托在自己一生鍾情的收藏裡面,表面看似自私實際上在讀者的眼裡,被這位父親冥冥之中早有的預感,被深沉而偉大的父愛感染感動。這種抽絲剝繭式的敘事寫實,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帶給讀者心靈的震撼和共鳴。而《趙家院子》則是一個例外。在這篇長達上萬字的小說中,則體現出作者非凡的寫作水平。作者以時間發展為主線索,以幾代人的命運沉浮推動故事發展,通過深思熟慮的謀篇布局,將人物錯綜複雜的關係串聯起來,展現給讀者一副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人物個性鮮明關係複雜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畫面歷歷在目給人帶來強烈的衝擊力。
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打開《時光的沉澱》,走進羅老師創作的四十多首古風詩詞和自由詩中,聽流水潺潺如沐春風,賞美妙畫卷如遇甘霖,看滿天繁星如跳動的音符。一首首詩詞又如她的名字一樣,氣若幽蘭安然綻放。「到處皆詩境,隨時有物華」。驚嘆老師博古通今見多識廣,愛慕老師才思敏捷文採飄逸,更敬佩老師出口成章出神入化。喜歡古風「遊洛陽有感」:古風麗影容顏改,武后東都枉費情。古今對照雋永優美,當期盼落空心頭百感交集。喜歡古風「立秋」:時不待人年過半,不覺秋盡又冬期。朗朗上口詩韻無窮,希望陽光燦爛歲月不老。喜歡「逢小雪節氣降雪有感」:昨日小雪節氣昌,今晨白絮漫天揚。
又是豐年好兆頭,天佑中華向富強。明靜清爽感情熾熱,筆墨輕盈瀟灑心一路向陽。喜歡「七一抒懷」:星火燎原風雨驟,天翻地覆九州紅。氣勢磅礴意境高遠,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喜歡「傍晚河堤慢步」:霞光晚照滿河星,麗岸涼風送爽行。鳥雀歸巢雲色暗,霓虹閃爍夜空明。玲瓏剔透詩意盎然,令人讚嘆惹人嚮往。喜歡「歲末雜感」:青山誰見老,轉瞬玉顏衰,日月行天地,江河入海歸。頓覺心扉透亮美妙無窮,瞬間將苦澀惆悵化作釋然堅強。喜歡自由詩「致敬白衣天使」,分秒必爭拯救蒼穹,心繫天使情牽家國。喜歡自由詩「祖國七十華誕贊」,飽蘸筆墨高唱讚歌,令人心潮澎湃豪情滿懷。
仰望詩歌的星空,享受穿越時代的超然與悠閒,感受浸潤於文字中的寧靜與恬淡;遨遊詩歌的海洋,心動靈魂的飄逸與灑脫,感動詩心的激情與豪邁。時光荏苒歲月變遷,不禁令人心生感嘆:「總在不經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縱然發現光景綿長。」 如果說歲月是一條河流,那麼,詩歌便是河流中的浪花朵朵,潮起潮落,擊節踏歌,那些低吟淺唱,引吭高歌也便於不知不覺中沉澱了時光,美麗了流年。
世界很大,渺小足以流浪。
時光易逝,珍惜足以撐起。
歲月漫長,詩心足以丈量。
人生短暫,墨香足以陪伴。
(文中插圖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張曉榮,陝西省千陽縣啟文小學教師。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酷愛寫作,喜歡在文字中尋找寧靜自我和樂趣,偶有作品在報刊網絡文學平臺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