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貝寧——凡爾賽文學的頂尖級人物。
編 輯:柔山
說起撒貝寧,他身上的標籤用一隻手可是數不過來,高智商、高情商、保送北大、性格幽默......可以說各方面的氣質都拿捏得死死的。
光是保送北大這一點,就夠一個人「吹噓」一輩子,而在撒貝寧身上,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他被保送北大,並不是一個意外。
「北大還行撒貝寧」,被保送不意外
每當撒貝寧談起自己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保送的經歷,身就讓我想起來小時候,爸媽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而撒貝寧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而我的內心毫無波瀾:好了好了,我知道你厲害,也不用時時刻刻的提醒著我的廢柴本質好嗎?可是每當他談起自己的經歷,我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他迷倒。
好吧我承認自己的意志力不堅定,對他沒有抵抗力,可是撒貝寧依然沒打算「放過」我們,一句「北大還行」,讓多少人無言以對。
「北大還行撒貝寧」的梗其實是在一個綜藝裡面出來的,他在節目上談起被保送的經歷,別的內容並沒有多刺激到我,只聽小撒的一句:「好吧,北大還可以。」
緊接著撒貝寧談到,在別人擠公交、地鐵,住在地下室吃著幾塊錢的方便麵的生活,自己從未經歷,因為本科畢業又接著被保送了研究生。
沒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樣越拉越遠,但我們還在虛度光陰的時候,別人已經光速前進了。
而撒貝寧的保送並不意外,因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他也付出了很多的艱辛,是別人看不到的,事實證明,他的成功對得起他的優秀。
他的優秀遠不止被保送北大一項,接下來調整心態,一起來看看他的簡歷。
撒貝寧的簡歷有多厲害?保送北大不驚豔
撒貝寧曾因社團內的活動多而沒時間去上課,臨近考試他也很怕掛科,於是就把整本書都背了下來,考試結果出來,門門85分以上,還有一門96分。
在北大的時候,除了成績的優異,他還是籃球社的社長、廣播站的站長、當時的女友也是非常優秀。
到了大四接著被保研了,在研一的時候,就已經主持了《今日說法》,而且更讓人佩服的是節目的收拾率一度超過了《新聞聯播》。
至此還沒有結束,他並不是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卻獲得了主持人大賽的第一,這些成績都是在他的學生年代實現的。
不得不說,撒貝寧的確非常的有天賦,可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雲淡風輕、灑脫自在的他,背後付出過很多的努力。
而撒貝寧從小學時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在小學時期,就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
撒貝寧的成功,從小學開始就看出學習的不同
撒貝寧有一個「過目不忘」的本領,他管這個方法叫做「照相機記憶法」,大概就是每本書看一遍,基本就了解了書的大概內容。
他表示自己是按照圖像進行記憶的,這樣記憶起來也非常的清晰,這種利用圖像的方式助力記憶,和傳統的記憶方式比,效率高出了3-10倍不止。
而撒貝寧從念書開始,就能結合自身的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也是為自己往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所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兒時的教育、學習方式往往會決定你未來的方向、道路,小學階段則是教育當中最為關鍵的階段。
為何說小學是教育的關鍵?
有些小學生成績比較靠前,其實和智商的高低並沒有什麼聯繫,只能說明孩子的順應性很好,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很「聽話」,但這種聽話會一直適用嗎?
到了5、6年級就能看出距離了,很多孩子在5年級之前,門門功課都是滿分,可一上到5年級之後,尤其是數學英語落後的不止一點。
6年級,小升初的關鍵階段,更是追不上了,所以「聽話」已經不再適用孩子更高年級的學習了。
這個時候,不僅孩子要調整學習的方式,家長們也要調整教育的方式,孩子才能在在小升初的轉折點順利的過度到初中,上了初中還能跟上。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是我在看過了很多小學教育類書籍後,最為推薦的一本,身邊不少的家長也都有所了解,非常適用於小學階段、小升初的家庭。
書中針對不同的年紀進行了案例分析,深入的講解了不同年級學習上的誤區,以及學習模式的轉變方式,畢竟小學就落在後面,初中攆上就更難了。
這本書現在正值大力優惠期,29.8元的價格就能入手一本,切實的提升了孩子的成績才是根本,小學的6年可能決定孩子未來的幾十年。
今日話題:各位家長們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哪些新的體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