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奪冠》從故事情節到畫面,高質量地完成了對女排精神的呈現。有多少觀眾,明知女排的賽事歷程,還去欣賞了這部影片?這說明了,我們看的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想看到的是女排精神,代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拼搏的精神。
該影片主要拍攝了運動員比賽背後的苦練,和三場比賽賽場上隊員們的颯爽英姿,從經歷到結果,女排團隊在不斷突破自我的故事。影片中選拍的三場比賽,一場1981年女排世界盃,決賽是中國與日本比賽,最終中國獲得第一次女排世界冠軍。一場2008年奧運會中美比賽,美國女排贏得了這場比賽。這場比賽,中國主場,郎平擔任了美國女排主教練,所以這場比賽被選拍在影片中,也是有著上下貫穿的作用。一場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時間距今最近的一次世界冠軍,中國與巴西女排對戰。當然,中國女排的精神,團隊的合作和拼搏的鬥志,都是貫穿於整個女排發展歷程的。
在人物安排上,教練及隊員從八幾年開始的艱苦訓練,到現代的戰略戰術的研究,終究離不開苦練二字,而恰恰是苦練的苦字,在彭昱暢出場的時候,給這一些苦字帶來了一些風趣,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對比,這也是給這部影片帶來歡笑的主要人物安排。也正是這個給大家帶來歡樂人,突顯了影片中的一個主題:中國女排不是某一個人的女排,而是團隊的女排,是中國女排。
在這部電影裡,看似整部片子,郎平是主線,但實則是郎平恰好站在了這兩代排球人的歷程之上,恰好郎平的精神可以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女排精神,恰好這個時代賦予了她很多責任。她,恰好叫郎平。她,從年輕時還是候補隊員的時候,就不服輸,有著遠大的目標,一步一步地向著目標前進,在國家隊中努力練球鑽研能力,成為了主力隊員之一;退役後,在美國隊當上了年輕時候就有著的夢想——主教練;後來,又回到中國女排擔任主教練,帶領了一屆又一屆的女排參加了比賽,在賽場上證明了中國女排精神依舊存在。
在立場上,導演拍出了夢想和現實的碰撞;價值觀與自我實現的碰撞;時代進步與變革的碰撞。片中,有個場景是郎平接受外國記者採訪時說: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在乎輸贏?是因為我們內心還不夠強大……。之後,在臨近奧運決賽的時候,讓大家找到的是為自己去打排球、放下心裡的壓力打出最好的狀態的心理,與前面呼應。從多維度去詮釋了,現代的中國女排精神,也有著思想上的與時俱進。
從鏡頭展現上,賽場上的鏡頭幾乎還原了賽事的整個過程,從隊員的精神飽滿度,到比賽過程中每個回合的動作與得分點,真切的能感受到好像是在看直播。影片能拍得這麼細緻,可以說下了很大的功夫。在看到影片中演員們得到了世界冠軍的時候,激動的心情猶如昨日在賽場看到了女排隊員們奪冠的場景。這與2016年奧運會女排比賽中的隊員,本色出演影片中的角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中國女排精神,不僅僅是苦練和與時俱進,還有的是傳承!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