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冬魚,魚鉤應該怎麼選,才能刺魚精準不脫鉤

2020-12-08 愚者論漁

冬季釣鯽魚,諸事都強調一個小、細、輕,用一句直白的言語,就是一切為了方便鯽魚吞鉤、吸餌;比如我們在製作線組的時候,主線、子線的使用,都要比夏秋季小2~3個號,因為冬魚活性差,即使中鉤,掙扎力度也不會很大,所以不啻擔心切線的問題,但是魚鉤的選用,很多釣友都會不經意間忽略,但是,在冬釣中,魚鉤的鉤號選用,如果和中鉤魚體型不匹配,那麼就會出現讓我們很鬱悶的事情,這就是給口少、輕、弱。

可能有釣友會說,冬魚本來就給口輕、弱麼,那麼鉤號不對,導致的魚口輕弱,和活性不足導致的魚口輕弱,難道還有什麼區別麼?嚴格意義上行來說,還真有,具體表現為,因冬季低溫導致的魚口輕弱,雖然觀漂,很是微弱,不管是沉、頂、頓、移,往往幅度只有其他季節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正是這種漂訊大幅度減弱,所以才被我們認為,魚口輕弱,但是魚鉤鉤號的不合適,導致的魚 口輕弱,直接表現為,具體漂訊,可以直接忽略為無,這種情況應該怎麼理解?

冬季的低溫,在戶外會體現在全方位,氣溫低、水溫低,作為變溫動物的淡水魚,為了適應這種低溫,最省力的做法,就是儘可能減少運動,而開口覓食,也屬於運動的一種,用一個比較形象的形容,就是魚唇張開的幅度,往往只有其他季節的一半,甚至更小,那麼鑑於此,我們在冬釣時,選用魚鉤,只需要遵循這樣的原則即可。

一、鉤條都以細條鉤為主

事實上很多釣友,在選用魚鉤時,都會忽略這個問題,魚鉤因為生產工藝的原因,成品魚鉤的鉤底,要麼是條狀,要麼是柱狀,柱狀鉤價位偏高,條狀鉤底價位適中;而條狀鉤,根據鉤底鋼條的粗細,分為粗條鉤、細條鉤;細條鉤的特點,是夠細、夠尖銳,刺魚效果很顯著,缺點,則是鉤條過細,如果中鉤魚太大,很容易折斷;而粗條鉤,多用於釣大魚使用,而柱狀鉤,多見於海釣三錨鉤,價位相對偏高;

說完鉤條的特點,對我們實戰來說,有什麼影響呢?冬季的魚口比較弱,吸食鉤餌的力度也不大,所以當魚鉤的鉤條越細,對魚來說,用的力氣越小,越省力,當然,如果是兩鯽,那這種影響近乎於無,如果是五兩以上的大鯽,則這種影響非常明顯;那麼我們怎麼判斷魚鉤是細條還是粗條,條狀鉤還是柱狀鉤呢?其實只需要觀察鉤底的立體形制,是四方體的,就是條狀鉤,是圓柱體的,就是柱狀鉤,而鉤尖靠下和鉤底條狀直徑相仿,就是細條鉤,如果鉤尖靠下位置比鉤底明顯偏小,那就是粗條鉤了;

二、鉤號比夏秋季小2~3個號

這一點是很好理解的,如果夏季釣鯽魚,我們使用的是5~6號的袖鉤,或者3~4號的伊勢尼,亦或是是0.8~1的新關東,那麼我們在冬釣時,按這個標準,往下2~3個號,也就是袖鉤2~3號,伊勢尼2~3號,新關東0.3~0.5號,那麼這樣選用的依據是什麼呢?其實說白了,就是根據冬魚的活性差,張開魚唇的幅度,從而做出的選擇。

這種選擇,如果精準點說,其實並不嚴謹,但是按照我們實戰經驗來看,冬魚在進九之後,魚唇張開的幅度,也就是比夏秋季小一半左右,那麼減少2~3個號,鉤尖到到底的距離,正好差值,也就是差不多一半左右,當然了,之前說了,這種做法並不精準,但是在實戰中,漁獲統計來看,這種選擇標準,會讓實口中魚的比例增高,如果只是減少1~2個號,那麼錨魚的現象,就會更容易出現,這就是因為鉤號過大,包裹的了餌料之後,冬魚無法吞食鉤餌,所以鉤尖只能錨中魚身,或者打的偏口。

對於以上的這兩點,可以通過實戰來驗證,關於冬釣時鉤號的選用不恰當,在實戰時,經常出現的跡象有,錨魚頻率高,偏口比率高,漂訊極為輕弱等,只是因為冬魚的活躍性不足,而釣魚人經驗豐富,可以通過輕微的漂訊,及時提竿,因為冬魚無法有效將魚鉤吸入魚唇,那麼自然偏口、錨魚頻率比較高了。

相關焦點

  • 魚鉤不知道怎麼選?看完下面的魚鉤詳解,再也不跑魚
    其實,這些魚鉤在廠家設計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針對各種魚種進行分析之後設計出來的,設計者充分考慮了對象魚的體格大小、吃餌習慣、魚嘴形狀以及生活習性等因素,以最為合理的形狀順利地進入魚口並保證能夠快速刺穿魚唇且不易脫鉤。那麼到底怎麼選擇合適的魚鉤呢?要想選擇合適的魚鉤,首先我們要知道一些主要魚鉤的類型。
  • 「創作開運禮」脫鉤跑魚了,這些魚鉤上的細節,就必須了解
    釣魚用的魚鉤,在目前來說,是日式接近一統江湖,歐美制式在小部分領域頑強掙扎,本國制式的魚鉤,除了一個朝天鉤還在苟延殘喘之外,傳統的龜背鉤、鶴頸鉤等,幾乎已經快進入傳說的領域,估計最多再過七八年,可能已經沒有釣友知道原來我們自己也有制式魚鉤了;當然,本文並不研究魚鉤的歷史、形制,而是通過分析脫鉤原因,再回推魚鉤因鉤型、鉤號導致的脫鉤跑魚,到底是怎麼回事。
  • 選鉤策略丨別以為魚鉤隨便選,只要選擇不正確,空護成常態化!
    以魚種選鉤,什麼樣的魚對應什麼鉤?釣魚時怎樣選擇魚鉤的大小?只有真正了解並認清了魚鉤才能真正選擇合適自己的魚鉤,不然盲目選鉤造成的浪費,相信大部分釣友都有過的經歷。伊勢尼鉤目前又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帶有倒刺,倒刺主要用來防止中魚後脫鉤,能更好的保障釣魚時的上魚率,另一種是沒有倒刺,刺魚非常方便,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也不易造成中魚脫鉤。這兩種魚鉤是最實用的,購買者眾。2、伊豆魚鉤伊豆鉤型是鉤底窄,鉤底、鉤門寬度相等。
  • 野釣鯽魚,鯉魚,草魚如何選魚鉤
    初春正是鯽魚活躍的時候,也正是垂釣鯽魚的好時節,鯽魚個體不大,大多在半斤以下,那么半斤左右的鯽魚用多大魚鉤,幾號子線合適,半斤的鯽魚也不小了,在鯽魚中算中等個體,對於釣鯽魚用多大的鉤,這得看什麼品牌,什麼鉤型,鯽魚個體不大,力量小,用釣選小型鉤,袖鉤,伊豆,海夕之類的,我們一起分析
  • 釣魚怎麼能不了解魚鉤?淺談各型淡水魚鉤
    今天我在一個釣魚群內聊天,一位新入坑釣友問到魚鉤問題,為什麼同樣號數魚鉤大小不一樣呀?魚鉤不是越大越好嗎?對於我們玩過幾年釣魚的人來說,好像這些問題都很小白,但仔細回想,我初學釣魚時,不也一樣有這些困惑嗎?今天我就把我對於魚鉤選擇的一些心得整理一下,分享給大家。
  • 釣鯽魚脫鉤的4個常見原因(強烈推薦)
    在鯽魚密度很高的水域垂釣時,鉤尖由於反覆的刺魚會造成鉤尖彎曲或變禿,質量差的鉤子甚至會出現鉤門外張的現象,這樣的鉤子在刺魚時會造成刺不深鉤不牢而跑魚。部分釣友從節約的角度考慮會將就著繼續使用,甚至對鉤門外張的鉤子也採取用力將其復原的方法而不捨得更換,這種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 跑魚誰也不想怎樣才能預防,注意魚鉤細節就能很好地避免跑魚
    魚鉤只有鋒利在刺魚的時候才刺的牢靠,只有具備一定的硬度和韌性,才能保證在中魚後不斷、不變形,也保證了魚鉤的使用壽命。這是不跑魚的前提條件,是不跑魚的基礎,沒有基礎其它免談。魚鉤現在是琳琅滿目,種類和樣式眼花繚亂,我們該如何選擇?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了解一下。首先就是有刺(有倒刺)和無刺這兩類。
  • 闢謠:跑魚都怨魚鉤質量差?錯!這3種原因,魚不想跑都難
    但不適合釣小體型魚。雖然是大魚鉤型,根據魚鉤大小使用數據來看,以7號的伊勢尼魚鉤為例,從理論可以釣3-5斤的魚,實際上5-8斤也可以釣,運氣好的甚至10斤以上都行,但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不跑魚是運氣,跑魚也是理所應當,實際上與魚鉤質量並無關係。
  • 魚鉤不同,作釣的魚情也不同,我們應該根據魚情去選鉤
    魚鉤是我們釣魚人必須所使用的一種釣魚裝備,沒有浮漂,我們可以釣上魚,但沒有魚鉤,那麼是肯定釣不上魚的。魚鉤被分為多種類型,它的大小、重量、鉤門寬度、鉤柄的粗細等方面均有細微的變化,魚鉤要輕硬,鉤尖要鋒利,這是頂級魚鉤必須所具備的條件。
  • 野釣,如何選擇合適的魚鉤
    不好說,野釣永遠不知道會上什麼魚!不知道上魚的大小,為了能上魚,先從小鉤開用,如果經常脫鉤可以再換鉤。1、野釣主要以釣鯽魚為主,鯽魚個體不大,二兩至半斤的為主,半斤的鯽魚嘴也不大,所以垂釣鯽的魚鉤不宜過大,魚釣過大在魚吃餌料時候容易擋口,吃鉤時不容易入口,即使可以吃餌,脫鉤的也比較多,所以垂釣鯽魚以袖鉤為主,袖鉤4 5號,伊豆4號,海夕3 4號,足夠應付了。
  • 為什麼你釣魚總脫鉤?把魚鉤放大一號試試,大板鯽一釣一個準
    一方面在於裝備選擇錯誤,另一方面是冬季一般都是挨著水草邊下鉤或者直接釣草洞,當中魚後它要是往障礙物裡鑽,脫鉤率也會增加。冬天上大板鯽的機率很高,好不容易逮住一條半斤、一斤的,跑了就太可惜了,所以咱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脫鉤跑魚的問題。文章內容其實是比較簡單,主要就是魚鉤的選擇,另外在抓口上我也會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脫鉤跑魚到底是鉤子大了還是鉤子小了?
  • 有刺魚鉤跟無刺魚鉤有什麼區別?無刺魚鉤容易跑魚嘛?
    今天在河邊垂釣遇到幾個釣友,然後因為一個魚鉤的事情發生了討論,臺釣的朋友呢,喜歡無刺魚鉤,因為方便取魚,老同志傳統釣,喜歡有刺魚鉤,因為中魚就不會跑魚,然後就因為,臺釣朋友中了一條大鯉魚,傳統釣友幫忙抄魚結果魚跑了,就說到了無刺魚鉤跟有刺魚鉤,跑魚的問題。
  • 海竿釣魚,怎樣選擇魚鉤?掌握以下要點保證不跑魚
    現代魚鉤的結構,大體上可分6個部位。1、鉤尖:是刺透魚嘴的關鍵部位。應該具備銳利的鋒芒、合理的長度、合適的傾斜度,才易刺入魚體。海竿垂釣用鉤,宜用鉤尖內傾的歪嘴鉤。2、倒刺:即鉤尖下部的切削叉口。倒刺的作用,是防止魚吞鉤後脫鉤逃逸,並起掛住餌料後防止脫落的作用。倒刺應銳利,長度和張角度應適中。
  • 冬釣頻繁跑魚脫鉤,不妨試試小鉤細線配大漂,以鈍釣鈍抓送漂
    對有經驗的釣魚人來說,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對新手來說,則會經常出現跑魚脫鉤的情況,可是冬季魚的魚,本來就因為低溫,活性差、魚口差,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種現象呢?要說魚鉤、餌團出了問題,已經用了小鉤、軟餌了,換大鉤、大餌團,估計魚都不給口了,所以,只有一個地方出現問題,是可能性最大的,就是浮漂出了問題,而主要的問題有兩個,的一個是浮漂的吃鉛,太小了,二是釣組的調釣,太靈了。之所以這樣說,是要結合冬季垂釣的實際情況的。
  • 【釣魚技巧】不想脫鉤跑魚?快來看看怎么正確用魚鉤吧
    造成脫鉤跑魚的原因有很多,不會正確地用魚鉤就是其中一個,魚鉤用的不對從根本上就不能釣到魚,那麼我們用鉤該注意什麼事項呢? 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因鉤太小、鉤尖根本沒有刺穿魚嘴外,多是因為鉤門雖寬,但鉤底太淺及倒刺不深和閉合太緊,所以只要魚兒稍微一掙扎,其魚嘴就能擺脫鉤門的鉤彎,造成它倖免脫逃。 (3)釣大魚之鉤型、鉤體一切都合理正常而仍然會脫鉤跑魚的另一種原因,則是鉤(絲)條太細容易拉伸鉤彎所致。
  • 用伊勢尼魚鉤,還時常出現脫鉤跑魚,很大可能是下面2個原因導致
    提起伊勢尼魚鉤,我想很多釣友都是不陌生的。因其自身特點很突出,深受廣大釣友的喜歡。其中伊勢尼魚鉤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鉤尖內彎。這種設計就是為了預防脫鉤跑魚的。所以,在使用伊勢尼魚鉤的時候,如果還出現脫鉤跑魚的現象時,就要從魚鉤外的其它方面找原因了。
  • 袖鉤釣魚總脫鉤?不了解袖鉤用途,魚口再好也難入簍
    扁頭魚鉤的設計理念,是和有刺是一樣的,也是為了便於在掛餌時,魚餌不易脫落或掉落,魚兒上鉤後也起到不脫鉤跑魚的作用,但防脫餌效果要次於有刺鉤型。袖鉤的特點是魚鉤鉤柄長而細,它的鉤門非常窄,而且鉤尖的刺魚的位置也較短,這樣就便於魚在魚兒在吸食餌料時,誤將魚鉤吞食進去,從而不易被魚兒察覺到。另外,袖鉤在使用粉餌垂釣時,上餌比較便利,包括中魚後的摘鉤都是比較方便,是屬於典型的釣小魚類的魚鉤。
  • 5分鐘教你選對魚鉤鉤型,跑魚問題迎刃而解
    因此目標魚是小魚為主,那就要選鉤門窄一點的(最極端的就是秋田狐),反之亦然。野釣情況下也可以選擇歪嘴鉤型,在加大鉤門的前提下不影響入口性,不過黑坑就不必要了,因為歪嘴容易造成雙鉤纏繞,效率降低了。
  • 魚鉤種類介紹之——溪流鉤
    溪流鉤特點:有刺,鉤條偏細,長鉤柄易於綁線,鉤尖略微內彎,刺魚可靠,鉤尖特別銳利,脫鉤少。鉤尖鋒利能達到刺入速度快,刺入長度深的效果,鉤柄凹槽結構符合力學原理,子線不易滑動。無阻力倒刺,不影響刺魚速度適中長度,吸入性能好,中魚率相比其它類型魚鉤要高一些。
  • 這3種魚鉤野釣才實用,大小兼顧不跑魚
    之前說到釣魚選鉤問題,我說冬天釣鯽魚如果用商品餌就可以配袖鉤,不需要太大,三號四號就夠了;如果是紅蟲蚯蚓這樣的活餌,最好用帶倒刺的鉤,比如伊豆,四號五號都可以。有釣友看了以後吐槽:哪有那麼麻煩,我一年四季都用伊勢尼,大魚來了跑不了,小魚照樣也能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