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人財路,不罵你罵誰?
前些天,在某音樂綜藝節目中,樂評人#丁太升評價高進#,以及二人後續的「網絡對線」引起了廣泛討論。
為什麼這件事的話題熱度如此的高,甚至有很多「音樂人」下場diss高進?
這是因為高進的話,刺痛了一眾「自詡精英階層」的音樂人與消費者。
具體點說,這一眾人指的是,以「聽高級音樂」從而獲得「音樂滿足或自我優越感」(這兩者不太一樣,但很多時候同時出現)的消費者,以及通過服務這批消費者為生的音樂人們。
而高進的話,以及後續的網絡上對高進支持為主的反應,讓這些人「慌了」。
批評者裡有的人說:高進偷換概念、高進挑動地域黑的輿論、高進避重就輕、高進不接受批評。
其實在我看來,高進這些話裡已經解答了丁太升對他的批評,順便還說了很多自己壓抑已久的心裡話。
不過這些話,把那些虛偽者的臉皮撕的太赤裸,才在網絡上引起了這麼大的反彈。
「精英消費者」的慌分兩種,其一是土味音樂不斷侵襲自己的耳朵,讓自己不堪其擾,還擠壓自己喜愛音樂類型的生存空間。
另一種是因為「優越感破滅」,原來聽土味音樂的人根本不羨慕我,從而引發了自我身份認可的危機。
而「精英音樂人」則是指,「或因為能力受限,或因為審美潔癖」,因此只能服務於上述精英消費者的音樂人們。
換句話說,如果我是王力宏,我根本不慌,因為我寫的音樂幾乎所有人都喜歡。不管聽眾是聽「土味」還是聽「高雅」,王力宏都能收穫他們的好感。
你看王力宏尷尬的表情就能理解了。
慌的音樂人,大多是做不到這點的。
李榮浩與綠色、楊坤與驚雷、高進和丁太升
最近一段時間,發生了三件有關「土味音樂」的大範圍討論,分別是李榮浩和綠色,楊坤和驚雷,高進和丁太升。
要是把這三件事分個類,驚雷自己是一回事,李榮浩和這次高進是另外一回事。
但究其根源,這些事都指向一個問題——「主流音樂應該被誰來定義?」
有關消費者與「驚雷」的內容,其實就比較單純,以我為例。
我在討論中國影視行業時的觀點在這裡也適用:
「對於消費者,當下娛樂市場的審美定義,就是一場階級鬥爭。在當前的中國影視行業裡,有著完全不同觀影品味的人,幾乎可以稱之為階級敵人」。你需要為自己喜歡的作品站臺,投票,因為如此你才能讓自己的喜好成為主流,最終通過市場規模化獲得更多優質廉價的同類產品,從而滿足自己的需求。
也就是,「主流音樂,應該被我來定義」。
有關驚雷的爭議也就由此引發,或許驚雷被批判的一方面原因是其「音樂素質低下」,但這其實不是驚雷的原罪。
驚雷事件最重要的問題在於,「驚雷的聽眾妄圖侵佔其他聽眾的私密空間,通過一種硬輸出的方式將自己變為主流」。
在這件事情裡,楊坤的直播間就可以被定義為一個有關音樂的私密空間。
在觀眾和楊坤的眼裡,這個直播間應該是一些有著相同音樂審美的人的私人領域,在這裡大家討論共同喜愛的音樂,不用受到外界「階級敵人」的侵擾。
可是「點歌驚雷」的這位觀眾,顯然沒有遵循這條原則,也就引發了輿論的激烈反彈,這件事可以說是廣大音樂消費者,長期遭受種硬輸出侵擾後的一次集中發洩。
但是李榮浩和高進這兩次事件,所受到的非議往往集中於「某些精英」口中。
在這些「精英音樂人」眼中,社會音樂審美的進步是一件天大的事,仿佛「所有聽眾都聽高雅音樂」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環節一樣。
在這些音樂人的美好想像裡,未來中國經濟繁榮,人民的娛樂消費能力大大提升。
那時候所有的中國人,都會在一個周末的午後陽光下,坐在自家陽臺的扶手搖椅上,打開一本書,手邊一杯或香茗或咖啡或奶茶。
此時他們身前茶几上的手機,播放的一定是高級的、先進的、有品位的、有內涵的音樂。
你要問我為什麼這麼說,那歸根到底還是一個「錢」的問題。
因為這些音樂人或者是不能,或者是不屑,他們做不到賺「土味」聽眾的錢,就只能寄希望於「土味」聽眾有一天也能「高級」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李榮浩在當時,被同行罵的那麼慘。因為李榮浩能寫出來「李白」這種又拿獎又有傳唱的作品,可是這些他們不能。
那李榮浩這番做法,自然可以被理解成「破壞行業共識」,也就犯了眾怒。
說回「精英」們預想中的美好未來,可惜想法很豐滿,但現實卻未能遂了他們的願。
現實的發展是,音樂時代的榮光已經一去不復返,在過去,人類生產力有限,娛樂方式也就匱乏。
文學作品的欣賞對觀眾有門檻,高難度的表演對表演者有門檻,那普通群眾的娛樂方式也就無外乎戲劇和音樂。
「音樂是上帝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這幫子音樂人們估計也是這麼想的,說白了把自己看得太重。
可現如今他們已經忽視了「音樂消費場景的變化」,當下好的娛樂方式太多了,而音樂則成為了他們的附屬品,被賦予更多「工具屬性」。
996的社畜們生活太累,上述的「午後陽光書房」場景,基本都被抖音快手直播給侵佔。
短視頻、影視劇、遊戲,哪一個都少不了音樂,但音樂卻也同樣很脫離開這些媒介了。
「科技給了人類更多的禮物」
誠然,音樂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和娛樂方式,其市場依舊巨大,但是其市場規模的天花板已經顯而易見。
經濟增長帶來的娛樂市場增長,會被其他娛樂方式一同瓜分就算了,更可怕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文化發展趨勢,竟然是「圈地自萌」。
這也就導致了「土味」和「高雅」兩個群體的距離越來越遠,這種情況下想要賺更多的錢,就需要有「打破次元壁」的能力。
但是「野狼disco」這類用高超技巧披上「土味外殼」,並且搭上新世代技術媒介東風的作品往往是少數,如果「高雅」市場在不擴大,對應的音樂人們還是要挨餓。
而「土味」的消費者們,當然要捍衛自己的權利和品味的正當性,
「憑什麼你要說我土?你們這些跟不上技術發展與市場變化的音樂人和我比起來,到底誰土?」
畢竟王力宏自己都不覺得高進的問題是土,你們拿人家當槍使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