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政府宣布向WTO控告中國以反傾銷、反補貼為名對澳產大麥徵收高額關稅,在兩國激烈摩擦的當下澳方採取這一行動不足為怪,想必北京早有思想準備,對贏得這場訴訟亦有信心。
中澳政治關係不斷惡化,澳方給中國對澳產品施加反傾銷、反補貼關稅貼上「政治報復」的標籤,中方堅持表示就貿易說貿易,並且指責澳方才是將經貿問題政治化大量勾當的始作俑者。
從事實上看,證據更加支持北京的說法,因為澳方在全球所有國家中率先以安全為由禁止華為設備參加該國5G網絡建設,2018年以來拒絕了十多個中方赴澳投資項目,而且澳方目前對中國產品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多達106起,而中國反過來對澳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只有4起。
中澳總體上加劇衝突肯定會不利於兩國貿易的平穩推進,它會讓雙方更有動機拿起法律武器打擊對方商品的進口。貿易協定不可能細緻到涵蓋所有商品互通,每一樁進出口的合規性也不可能一般齊,友好氛圍實為支持貿易平穩進行的重要條件,當它缺失時,法律和規則框架內的貿易摩擦就會層出不窮。
澳大利亞的問題是,它是中澳政治關係有目共睹的破壞者,並且似乎把這種高調破壞當成了加強美澳同盟關係的投名狀。同時它又對中澳正常經貿往來率先下手,將兩國合作置於毫不相干的國家安全和意識形態監督鏡之下,非常粗暴地推翻了兩國形成已久的貿易原則。
中國是非常克制的,北京至今沒有一次使用「國家安全」的名義阻止對澳方有利的兩國合作項目,中國也沒有做過一次「制裁」澳大利亞的宣告或暗示,而美國和西方國家公開因政治原因對外實施制裁的情況可謂比比皆是。
無論對澳大利亞大麥還是葡萄酒的反傾銷、反補貼徵稅,都是嚴格按照規則實施的。中方沒有對它們進行任何政治引申。澳方大喊大叫的樣子不是一般的借用法律武器「自我保護」,這是典型的政治表演,完全是中國人所說的「惡人先告狀」。
我們奉勸坎培拉,要去世貿組織打官司,就請好好打,把它切實作為貿易糾紛出牌。不要澳總理、議員、媒體一起上陣,還討論是否應該拿鐵礦石貿易對中國實施「反擊」。不就是打個官司嗎,中方會按照規則應訴,在規則之內與澳方了斷。
澳方的愚蠢之處就是主動把自己搞成了「西方與中國衝突的前沿」,它以為這一大衝突非常真實、長久,中國先會對它的氣勢敬懼三分,西方世界還會整體上向它提供支持。而實際上中西摩擦與中美摩擦無論在性質和烈度上都有不同,澳對中國與西方反應的預期都是一廂情願的。
澳大利亞上演了中國人眼裡的很多「小人之舉」,包括勢利、敢做不敢當、裝蒜、兩面派等等。澳大利亞一些人可能覺得有美國就行了,跟中國關係好點壞點無所謂。其實反過來,中國人更有資本對與澳大利亞的關係「無所謂」。不就是出幾個WTO的官司嗎,打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