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短新聞媒體平臺Axios12月8日報導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Joe Biden)正在考慮任命印第安納州南本德市(South Bend)前市長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擔任駐外大使,目的地可能是中國。
在美國新舊政府交替的背景之下,美國新任駐華大使本身所具有的傾向與主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新一屆美國政府的對華姿態。而若消息屬實,倡導與中國在部分領域有合作可能的布蒂吉格在考慮人選之列,外界也可就從這項提議中對拜登對華政策管中窺豹。
被認為是可能人選的布蒂吉格是美國政壇中的一顆新星,他不僅擁有出眾的學歷背景,還在2011年成為美國10萬人口以上城市中最年輕市長,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在剛超出美國總統參選年齡標準(35歲)的界線下在民主黨黨內初選中竟也獲得不少的支持。
在布蒂吉格參選美國2020大選民主黨預選期間,新華網曾專門報導了這位年輕政客,文章以讚賞性的語言稱布蒂吉格顯露「黑馬」鋒芒,並特別提到他在美國內政外交上政策主張,例如讓美國重回伊朗核協議問題全面協議和巴黎氣候協定等。
根據其在競選期間的政策主張,他與拜登在多項議題中主張接近,尤其是在對現行醫保方案的維持,解決國內貧富差距的態度,以及政府干預等問題上。不過,相對於拜登在競選期間表露出的對華較為強硬的姿態,布蒂吉格一方面認為中國正在推動「威權資本主義的國際擴張」,另一方面又認為可以在氣候變化、打擊恐怖主義和維持和平等方面與中國有合作的可能。
此前英媒BBC曾基於對華貿易戰觀點差異將美國民主黨初選候選人分為四大流派,其中布蒂吉格被認為是「戰略模糊派」,即反對美國對華關稅戰,肯定中國的戰略性與中國模式所帶來的經濟增長等正面價值外,也強調美國需要公平貿易,要解決貨幣匯率操縱、智慧財產權偷盜以及在香港問題上的關注等。有意思的是,這位候選人與拜登如出一轍熱衷強調做事的「計劃」性。
不過,我們相信拜登的任命不會僅僅是因為「私情」——即對兒子博(Beau Biden)的懷念(有報導稱,拜登在談到布蒂吉格時稱,他讓我想起我的兒子博),而是從某種程度上認可他的對華態度,如果猜想果真如此,那麼中美關係可能將出現一種令雙方更舒服的變化。
自上一任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在2020年9月於中美外交衝突期間批評中國並宣布卸任退休後,這一職位已懸空2月之久。直至當前,中美在各個領域的衝突仍在繼續,在拜登通過各個場合發表了謹慎的對華政策的回應後,新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到任無疑將是一個更為明確的信號。而在衝突互相傷害中美都樂見拜登能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