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觸到「小樽」這個詞的時候,潛意識裡把它想像成一個小工藝品。在欣賞到美輪美奐的小樽風光之後,不禁自喜,最初對於小樽「工藝品」的印象是何其貼切!清澈的河水、深邃的天空、明滅的燈火、皚皚的白雪……這些意象組成了的靜好風光,讓小樽宛若一座夢幻水晶球。
小樽是日本北海道一個充滿詩意的小城,許多人它作為旅行目的地,有的甚至多次造訪。那麼小樽究竟有什麼魅力呢?今天小通通就帶大家一起感受一下小樽魔幻水晶球般的魅力~
小樽在北海道西部,面臨石狩灣,原本只是一個小漁村,約在100 年前作為北海道的國際貿易港發展起來,極盡繁榮,不少銀行和企業紛紛來此發展,甚至被人稱為「北方的華爾街」。昔日運河裡曾擁擠著無數裝卸貨物的舢板,沿岸都是磚石結構的倉庫,一派繁忙景象。但繁華過後卻成了一個落漠的小港口,人口外流、國際貨輪不再,小樽卻能善用舊有、廢棄的倉庫等公共設施,將其改造成玻璃工藝品商店、茶館、餐廳和大型商鋪由一個過氣的小商港,發展成觀光重鎮、浪漫之都。
很多人把小樽比喻成一封美好的情書,因為那部影響深遠的電影——《情書》。人們總說北海道是大自然的一塊淨土,然而小樽可算是這淨土中最純淨的一塊,如《情書》中清純的情景一般,雋永如斯。
小樽的每一個觀光景點都充斥著浪漫氣息,倍受女性遊客的青睞。無論是小樽運河的煤氣燈、倉庫群的紅磚、商店內的水晶小熊、美術館內的油畫、博物館內的音樂盒、交通紀念館裡面的蒸氣鐵道等,都讓到小樽旅遊的人回味不已。
小樽是一座非常歐洲的城市,而它的歐洲風,又是非常日本式的。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據說是漫畫將太的壽司取材的壽司通,小樽著名的北一硝子(玻璃)工房,以及展示音樂鐘的海鳴樓,VENEZIANA美術館,還有由倉庫改建而成的經典咖啡館海貓屋。
既然說到小樽水晶球般的浪漫夢幻,就不得不得小樽出名的玻璃工業。日本有句流傳很廣的老話叫「玻璃之街,唯有小樽」小樽玻璃製品當屬日本之最,享有「燈的故鄉」的美譽。小樽作為明治時代對西方開放的口岸,彷效西方不遺餘力,玻璃(硝子)自然必須充足,總不能學人家蓋了一堆銀行、教堂,結果門窗還用紙煳吧?戰後小樽沒落,硝子的製作卻成一大特色。
看精緻的玻璃工藝,是小樽的另一種浪漫。琳琅滿目的玻璃用具、工藝品及家飾羅列滿街,有高級豪華的專賣店,也有賣各種小飾物、玩具的路邊攤。市區有多個玻璃工藝工廠,裡頭的玻璃工藝品琳琅滿目,小到常見的咖啡棒,大到華麗的大花瓶,讓人看得目不暇給。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玻璃製品、燈罩飾品,及眾多的玻璃手工藝品可供自由選擇。
相信不少朋友被轉動著的音樂水晶球散發出來的浪漫氣息打動過吧!將小樽比喻成水晶球另一個無比貼切的理由就是——小樽音樂盒堂。自小樽開港之後,西方的樂器漸漸的傳入日本,許多店鋪也開始販售起音樂盒,在不知不覺間音樂盒竟然就這麼成為了小樽的名產之一。小樽的音樂盒堂共分為兩館,本館與二號館。小樽的音樂盒堂可說是日本數一數二的音樂盒堂展覽館,光是展覽館內的音樂盒就超過三千件,其中還包括了極具收藏價值的洋娃娃音樂盒以及自動演奏的音樂盒等,都是相當有紀念價值與收藏價值的音樂盒。目前在市面上幾乎看不到的傳統型的音樂盒,在小樽的音樂盒堂內都看的到。此外,音樂盒堂內也有一些音樂盒是供遊客選購的,讓喜愛音樂盒的遊客也可以帶回家做紀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小樽港因不再是北日本海運輸中心而逐漸沉寂,許多古老優雅的建築在市民增築改建風潮中遭受到破壞,引起當地與各地有心人士的注意,為了維護這處「北方華爾街」的風貌,興起了史跡文物保存運動。經過仔細規劃整治,小樽運河不僅保留原來的風貌,更增添許多浪漫美麗的設計。從運河兩旁建於明治、大正時期的石造倉庫、屹立於運河畔的63支昏黃的瓦斯燈以及由數十萬個石磚所砌成的石板步道,一直到淺草橋上特別為觀光客服務的傳統人力拉車,使得小樽運河不論是白天與夜晚,均散發著媚惑動人的神採。
經歷歲月榮枯的小樽,以其恬淡、清雅的氣質向人們展示它的不屈與活力,為人們包裹出一個晶瑩剔透的玲瓏世界。至此,筆者對於小樽的憧憬之意又濃烈了幾分,期盼有朝一日可以走進這個夢幻世界,享受那一片靜好~
來源:日本通
(倘若你是小清新,小文藝,喜歡日本旅行。那麼,請關注:仙貝旅行)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仙貝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