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句俗語廣為流傳說「英雄難過美人關」,說的是英雄人物大多會栽在美人手裡。美人關說到底是一道情關,人食五穀雜糧,必有七情六慾,只要食人間煙火,或多或少都要經過情關的考驗。
無論是至高無上的帝王,還是富甲一方的巨賈,亦或是血氣方剛的草莽,似乎那些令人欽羨不已的權利和財富,一旦遇上嫵媚多姿的美女,總是難逃被融化的結局。
先說何謂英雄
思前想後,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背後的原理,無非是老子《道德經》裡那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此話正是「以柔克剛」的來源,天底下那些至溫至柔之物,總是能夠駕馭同化那些至堅至硬之物,因為至柔有著無孔不入、無物不化的能力。
既然找到道理作為依據,「英雄難過美人關」也就變得容易理解許多。英雄者,乃人中之剛勁。
所謂英雄通常具有一些相同的品質,比如手腕強硬、意志堅定、理想遠大、堅如磐石等等,這些都可以看作是至純至陽的品性。比如楚霸王項羽擁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魄力,更為司馬遷評價為「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越王勾踐具備「臥薪嘗膽」的堅韌性格,為實現內心的復國夢想不惜一切代價;陳勝吳廣發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喊,表達出「英雄起於市井」的決心。他們這些人都可以稱之為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
再說什麼是美人
說起美人,很多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古代四大美人「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她們雖然都是時局左右下的產物,但都有著一項共同的特質,那邊是絕世的美貌。能夠讓魚兒忘記遊泳的西施,讓大雁忘記飛翔的昭君,讓月亮自慚形穢的貂蟬,讓花兒自愧不如的楊貴妃,試問此番容貌古往今來能有幾何。
一個女人若是僅有姿色,最多稱得上外在「好看」,真正的美女是由內而外都要美。所謂女人的內在美,無外乎是性格溫柔。溫柔也不是性格柔弱、百依百順那麼簡單,誠如杜甫《麗人行》說的那樣「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杜甫用「態濃意遠淑且真」將女人該有的溫柔總結得很到位,態濃是指女人的面部要憨厚敦實,而不是稜角分明咄咄逼人之勢;意遠是指要知曉一些男女有別的禮節,與人保持一定距離,像周敦頤《愛蓮說》「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淑是指要有一副大家閨秀的淑女氣質,能夠知書達理;真當然是指為人處事要真誠待人,不要有過多的心計。
說完「英雄與美女」,繼續說「英雄難過美人關」。這句話最早見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有著「馬中赤兔,人中呂布」之稱的三國頭號英雄呂奉先最終栽在貂蟬手裡,一個美女將董卓與呂布玩弄得團團轉。所以歷史上留下一句歇後語「呂布戲貂蟬,英雄難過美人關」。
關於《三國演義》中,這樣的事例還很多,曹操攻打宛城,只因垂涎張繡嬸娘鄒氏,導致自己痛失愛將典韋、愛子曹昂、愛侄曹安民,自己也差點交代在宛城。包括後來的劉備也是如此,孫權搞出一招「東吳招親」,想用自己的妹妹孫尚香來軟化劉備的鬥志,幸虧趙雲採用諸葛亮的錦囊妙計及時喚醒劉備,樂不思蜀差點提前五十年。
美人最怕什麼關
說完英雄難過美人關,該說說下句「女人難過賣酸攤」。從字面意思來看,或許會覺得女人都愛吃酸性食品,比如話梅、山楂一類。所以,平時趕集逛商場遇上這樣的甜酸食品,總是流連忘返。
實際上,此話不能從表面理解。此處的「酸」實乃「吃醋」的意思,說的是女人最怕吃醋。因為女人吃起醋來是件很令人頭疼的事兒,醋意總是無端而來,揮之難去。古往今來總結髮現,女人愛吃醋無外乎三種原因:
一是缺乏自信。很多女人雖然長相貌美、氣質絕佳,但限於女人的本質特性,大部分女人或多或少缺乏一些自信,最大的表現便是女人總喜歡買衣服,追求美麗的表象下,是一種對美的不自信而已。
二是佔有欲。婚戀中,男女雙方的內心會有著微妙的變動,男人由於審美疲勞的原因,久而久之會覺得女人越來越普通,女人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覺得丈夫越看越好看。這種日積月累的好看,慢慢會轉化成一種佔有欲,一旦有別的女人靠近自己的丈夫,內心的醋意會自動激發。
三是沒有安全感。安全感是任何女人都缺少的東西,這是人類進化的結果,絕非後天所能培養。女人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數次相親,層層海選後,才確定自己託付終身的人,無外乎是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為了不斷地維繫內心的安全感,女人只有源源不斷地生發醋意,來證明安全感的存在。
說到這,俗語「英雄難過美人關,女人難過賣酸攤」的道理基本浮出水面。讀史君有一問,一個男人若是連美人關都過不去,又怎麼能夠稱得上「英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