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深圳大學博物館(籌)聘任儀式暨館藏藝術作品展——本校藝術家首批捐贈藝術作品專場活動在深圳大學校友廣場多功能廳舉行。籌備已久的深圳大學博物館終於拉開帷幕,開啟了深圳高校博物館建設的先河。文化和旅遊部原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鄭欣淼,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楚宏,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瑞琦,深圳市南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廖子彬與深圳大學黨委書記劉洪一、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共同為深圳大學博物館(籌)揭牌。劉洪一、李清泉先後為深圳大學博物館學術委員會成員、管理委員會成員頒發聘書,共同為首批捐贈藝術作品的藝術家頒授捐贈證書。深圳大學博物館(籌)位於深圳大學粵海校區校友廣場,目前設有5個展廳。深圳大學博物館自2019年5月開始啟動籌建工作,2020年11月成立深圳大學博物館(籌)學術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聘任鄭欣淼等業內知名專家擔任學術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成員。深圳大學博物館將秉承特區改革基因,彰顯特區大學優勢和特色,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背景下,發揮大學育人和服務社會功能,運用文化+科技的理念技術,展現「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理念和獨特文化魅力,成為深圳未來新的藝術坐標和文化名片,為全面提升深圳大學文化內涵、打造一所「有靈魂的大學」提供精神滋養和智力支撐。劉洪一在致辭中表示,博物館是人類歷史和文明的保存者和記錄者,已成為世界一流高校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對高校建設和文化發展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博物館建設,博物館在一流大學建設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圳大學作為一所年輕的特區大學,始終伴隨深圳特區發展,在37年的歷史中涵養了獨特的歷史深度、文化厚度和價值高度。作為目前深圳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深圳大學在為國家培養近30萬優秀人才的同時,在引領城市文化建設和特區高等教育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近年來,深圳大學在推動文化建設方面軟硬並舉。學校高度重視傳承深大精神,發布《深圳大學文化創新發展綱要》,大力推進校史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建設。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特殊歷史節點,深圳大學決定加快博物館建設適逢其時,體現了特區大學應有的歷史擔當,體現了深圳大學朝世界一流大學邁進的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他表示,深圳大學博物館要辦出自己的特色,立足深圳特區,立足「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定位,將科技與人文、歷史與現在、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優秀文明、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各方面進行跨界整合,辦出一個現代的、有特色的、立足於粵港澳大灣區的博物館。劉洪一表示,博物館的建設得到各級領導和各方的關注和支持,藝術家們捐贈的藝術作品彌足珍貴,這些都是深大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深圳大學博物館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寶貴的生命已經誕生。」他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在深圳這個奇蹟般的城市,相信深圳大學博物館會對深圳大學建設一流大學、對城市文化建設,對講好深大故事、深圳故事、中國故事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鄭欣淼受聘為深圳大學博物館學術委員會主任後發表致辭。他說,深圳大學建設博物館是學校綜合實力發展到一定水平後自我發展的需要,也是增強學校文化軟實力的需要,對促進學校文化建設、提高學校影響力具有重大作用。這是深圳市文化建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高校博物館建設的一件盛事,意義重大。鄭欣淼對積極捐贈作品的藝術家們表示由衷的敬佩,並對深圳大學博物館的建設充滿信心和希望。他表示,深圳位於中國改革開放最前沿,深圳大學伴隨特區建設應運而生,深圳大學博物館將藉助深圳這一風水寶地,藉助深圳特殊難得的人文環境,繼承深圳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的特區文化,以「深圳速度」快速建設發展。鄭欣淼認為,高校博物館各有特色,深圳大學博物館建設雖然起步晚,但應有其自己的特點。要抓住深圳特區建設的有利機遇,藉助豐富的校友資源,早日把深大博物館建立起來。他希望通過參與深大博物館建設吸收新的理念觀念,更加深入思考研究,進一步豐富博物館工作相關理論。王楚宏表示,深圳大學是一座被冠以深圳城市之名的高校,37年的辦學史與深圳經濟特區發展史高度契合,而今深大博物館的籌建又與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中相關發展規劃同頻共振。深圳大學博物館籌建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開創了深圳建立大學博物館的先河,引領了高校加強自身文化育人環境建設的良好風氣。他堅信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深大這片沃土上建立一座承載歷史、文脈和精神的博物館,必將是一件功在當代、澤被後人的盛事壯舉,深大博物館也必將成為深圳未來新的藝術坐標和文化名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王納 通訊員:黎金山、劉紫瑤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