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尾鯝是大型水域中常見的小體型魚類,不過掙扎有力度,垂釣棋類非常有樂趣。只有在水中好的水域中才有,味道甚是鮮美。黃尾鯝的釣法比較多,但是手竿垂釣最有樂趣。這是因為黃尾鯝成群進食,釣點用餌得當,經常會有成群的黃尾鯝進窩,可以享受連竿的快樂。越來越多的釣友對手竿釣黃尾鯝有共識,就是調漂要鈍,才會有較高的中魚率。
一、習性
為何釣鈍,跟黃尾鯝的習性有關。首先黃尾鯝是口下位的魚類,就是嘴巴朝下長,會貼近水底進食。此類口下位的魚種其實比較多,比如鯉魚,鯪魚,花骨魚,棒花等,都是這種嘴型的魚類。但是黃尾鯝的進食還非常有特點,就是「啃食」,黃尾鯝的嘴巴周圍有角質,可以啃食水底的青苔,正是這種進食特點,導致了調漂要鈍點才合適。
所謂靈鈍,我們通常是通過子線、餌料在水底的狀態來區分的。子線繃直為靈,子線鬆弛彎曲為鈍。試想一下,水底啃食的進食特點,遇上子線繃直,甚至是上餌懸浮的情況,餌料是很難被魚吃進去的,會有太多的「無用」觸碰,導致浮漂抖動,但是就是不中魚。再加上黃尾鯝的成群進食特點,頻繁空杆怕是很容易就把窩點廢了。也因為這種進食特點,在釣靈的時候錨魚多過正口。但是在臺釣出現之間傳統釣就一直垂釣黃尾鯝,多是正口,傳統釣的調漂特點就是鈍。所以隨著釣法的完善,對黃尾鯝習性的了解,釣鈍才慢慢成為共識。
二、調漂及垂釣要領
釣組的搭配首先要得當,雖然黃尾鯝掙扎力度較大,但是畢竟是小體型魚類。所以釣組不需要太粗,常規釣鯽魚的釣組就比較合適。主線1.2-1.5號,子線0.6-0.8號足以。需要注意的魚鉤的選擇,黃尾鯝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口裂小,通俗點說就是嘴巴張不大,再加上嘴上有角質,所以魚鉤要小而且鋒利。其次就是釣的比較鈍,最好使用短子線,彌補釣組的靈敏度,子線10釐米以內較為適宜。在子線鬆弛彎曲,甚至鉛墜躺底,可以保證餌料好吸入,漂相也會比較明顯。
調漂的話常規的調低釣高几乎都可以使用,釣目大於調目,子線就是鬆弛的狀態。隨著釣目的增加,會從子線鬆弛,到更加彎曲,甚至鉛墜躺底的狀態。這個就涉及到具體找口了,比如垂釣初期調平水釣1、2目,如果中魚率不高,上拉浮漂增加釣目,增加子線是鬆弛彎曲狀態,幫黃尾鯝調整出最為合適的進食狀態。黃尾鯝的啃食特點,吃到餌料會繼續貼地往前遊,這樣就會拉動鉛墜,漂相往往是小幅度頂漂,然後大幅度下頓,在下頓的時候提竿中魚率是最高的。
黃尾鯝比較耐高溫,是夏季相對好釣的魚類。南方釣友可能會發現黃尾鯝跟鯪魚有諸多類似的地方,口型、吃青苔藻類、貼地進食,兩種魚都是體型不大,掙扎力度非常大的魚類。所以釣鯪魚,調漂也可以鈍一些,餌料會更好被鯪魚吸入口。喜歡請關注給個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