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簡稱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賽前新聞發布會在廣州召開。本屆大賽以「新時代新技能新夢想」為主題,以「技行天下能創未來」為口號,旨在促進技能人才培養、推動職業技能培訓,弘揚工匠精神,打造全新的、綜合性的國家職業技能競賽品牌。
據大賽組委會秘書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介紹,經國務院批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從2020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承辦,12月10日-13日舉行,共設86個比賽項目,其中單人賽項目76個、雙人賽項目9個、三人賽項1個。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賽事規格最高、競賽項目最多、參賽規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大賽。來自全國各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有關行業的36個代表團,將有2557名選手、2376名裁判人員參賽。全部參賽選手平均年齡21.8歲,最大58歲,最小的16歲,30歲以下的佔90%。
從項目構成看,大賽規模大。競賽項目分世賽選拔項目和國賽精選項目,世賽選拔項目與世界技能大賽保持一致,共六大類63個項目;國賽精選項目23個,主要是通用性、廣泛性、引領性強,從業人員較多且辦賽條件成熟的職業(工種)。
從項目參賽率看,參賽積極性高。覆蓋所有省份代表團的競賽項目有3個,分別是世賽選拔項目中的汽車技術項目和國賽精選項目中的電工、烘焙兩個項目。覆蓋26個以上代表團的競賽項目有58個,只有4個競賽項目的代表團不足20個。
從項目類別看,技能水準高。大賽共涉及製造業、信息技術、交通運輸、建築業、服務業等14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覆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的70%。所有比賽項目均服務於實體經濟,有超過半數的項目屬於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項目,近半數的項目屬於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近四成的項目屬於戰略新興產業項目,超過三成的項目屬於先進位造業項目。
從選手身份看,學生身份的選手比較多。參賽選手中技工院校學生1208名,佔比47%;大中專院校學生1088名,佔比43%;企業職工261名,佔比10%。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展示貴州技能人才風採,此次貴州派出97名選手代表參加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其中選手年齡最小16歲,最大48歲,平均年齡24歲,建檔立卡貧困選手12人。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高效有序推進中,參賽選手們正緊張訓練,等待大賽當日大顯身手。
據了解,本屆大賽設金銀銅牌和優勝獎,對各項目獲得前3名的選手相應頒發金牌、銀牌和銅牌,對前3名以外但排名在參賽人數1/2以上的選手頒發優勝獎。同時,為了鼓勵各地參賽特別是支持西部地區參賽,設置了參賽隊最佳獎和西部技能之星獎。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覃淋楊濤
編輯羅亮亮
編審李坤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