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對話常被孩子懟?班主任提醒,家長不妨常說這10句話丨關注

2020-12-14 中國教育報好老師

-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591 篇文章 -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如果此時家長和老師的引導方式不當,就會引起孩子的反抗,他們想要挑戰權威,最初是家長,然後是老師。

家長和老師都是孩子的重要他人,挑戰這樣的角色能給孩子帶來極強的成人感,以此證明他們已經長大、擁有了自己行事的能力。

所以就出現了我們身邊常見的「懟懟」們懟天、懟地、懟世界。這其實是成長的信號,從另一個方面說,也是孩子在經驗生成中的求助信號。

以下這10個句子,建議老師和家長聯合去做,與孩子的想法構成一個完整的話輪,產生有效對話:切入情緒(共情)——回顧事件(歸因)——提供建議(行動)——表達期待(信任)

01

「你有什麼感受?」

讓孩子充分表達情緒並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說,鼓勵孩子說,使用多感官參與,即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接觸到了什麼,低年段學生還可以描述為聞到了什麼、嘗到了什麼……所有的感受應該是能通過感官加以例證的。

語言表達是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還可以通過畫畫、寫關鍵詞(如形容詞、動詞)等方式,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情緒。而父母回應的方式也有很多,擁抱、拍拍肩膀、摸摸頭都是接納孩子情緒的方法。如果您採取怒吼的話,孩子也會怒吼回來。

02

「我想聽聽你的想法」/

「你是怎麼想的?說說看」

很多時候,孩子生氣的原因是家長或老師總用自己的想法來控制談話的節奏,我們的表達更多的是封閉性問題,如「是不是」「對不對」「錯沒錯」。其實這些問題,大人們心裡都預設了答案,即認定孩子有錯,需要通過對話讓他認錯,如果孩子不認錯,家長就會生氣;可如果孩子認錯了,孩子的情緒也就上來了。

這種表達對孩子來說是責怪而不是幫助。怎麼樣才是幫助呢?要讓孩子談想法。表達情緒,是主觀的;表達想法,雖然還是主觀的,但需要進行信息加工。

03

「你覺得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這個句子是歸因,與孩子對話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傾聽和換位思考。為什麼要傾聽?因為孩子在歸因時為了規避責任會明顯向外歸因,所以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找到孩子的認知偏差,進行積極引導。

為什麼要換位?因為換位可以讓孩子跳出自己的思維閾限,看到別人行為的合理性和自己行為的不恰當處。這樣一綜合,情緒層面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了,關注的焦點指向了對問題的分析和處理。

04

「你有什麼解決辦法?」/「你準備怎麼解決?」

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為他想做的事情,家長會否定、會打擊;家長想讓孩子做的事情,孩子自然想拒絕、想對著幹。其實,如果我們把事情處理的選擇權交給孩子,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孩子有什麼好辦法嗎?兩種可能:第一,真的能想出一些不錯的法子,那鼓勵他去做,讓他對自己的行動能力有感知、有評價;第二,也許想不到什麼有效的法子,在嘗試之後,發現問題,需要幫助,從而轉向主動求助。不管能不能解決,結果都會朝好的方面發展。

05

「你需要我/爸爸媽媽給你什麼幫助?」

這句話聽起來就很溫暖,不是嗎?首先,它表達了立場的統一性,即我(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上,共同面對問題,是孩子的支持者;其次,它表達了角色的輔助性,既滿足了孩子獨立的意識,又滿足了父母對孩子成長的參與和指導的心理需求。「我幫你」永遠比「你要聽我的」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06

「我們試一試」

孩子是在不斷的試錯中從主動變得能動的。「試一試」,給出的是信心,是與父母、老師、同伴一起並肩的安全感,是得到支持後放手一試的勝任感。試一試的結果,也無外乎兩種:

第一,問題改進或解決了,孩子會因為自己有能力處理問題而變得自信、積極;第二,沒有成功,但孩子也並不會因為嘗試的失敗而沮喪,因為我們可能還有更多嘗試的可能。

07

「你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

孩子的經驗畢竟少,家長不敢放手的原因也大多是因為擔心孩子沒有能力解決。那麼,引導孩子對問題的解決過程進行預判就是很重要的步驟。嘗試並不意味著盲目做,屢試屢敗,就會產生「習得性無助」(即因為重複的失敗而造成的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的行為、心理狀態)。

嘗試應該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之上,根據已有條件,推測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好問題解決的預設,這樣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思維也會越來越縝密。也正因為做了預判,孩子做好了有困難的準備,真的遇到挫折,也更容易坦然面對結果。

08

「你從中獲得了什麼經驗?」

如果說上一句是預判,那麼這一句就是復盤。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這些都值得總結。家長不要主觀評價孩子,孩子最不喜歡的就是家長以自己的經驗來教育孩子

確實,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現在的孩子遇到很多我們當年並沒有經歷過的誘惑與挑戰,我們的經驗不一定有效,這也是孩子不願意聽的原因。我們應該做的是和孩子在當下生成新的(共同)經驗。讓孩子自己總結經驗,他才會具備經驗遷移的能力,去解決不斷出現的新問題

09

「我很高興,你……」

這句話是真實、具體的評價,而不是寬泛表揚。家長一定要具體說明孩子的什麼行為讓你覺得高興,這樣可以正向強化孩子的行為,並且進一步激發行為動機。讓偶然的行為逐步養成為習慣。這句話,還能不斷地培養起孩子的自信心,因為這句話裡既有孩子的努力,又有家長的支持。

10

「咱們換個方法試試」

客觀地評價孩子的努力,如果沒成功,就鼓勵他轉換方法,和他一起繼續想辦法。在這樣對話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比較容易建立起「成長型思維」,他們會更加堅韌,他們認為遇到的挑戰可以幫助自己學習和成長。

挑戰越大也就意味著成長的空間越大。即使挑戰失敗了也不會輕易否定自己,而是從過程中尋找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改進,轉換方法

不妨試一試這10句話,要堅持試、持續試,或許孩子就真的長大了。

來源 | 沈磊的班主任筆記,作者沈磊

責任編輯 | 李孜

點分享

點點讚

相關焦點

  • 家長常說這10句話,孩子告別膽小,自信滿滿
    最常聽到的說法就是:很簡單就多鼓勵鼓勵,多誇誇唄。 事實上,誇獎孩子的確是提升孩子自信心的好方法。相比較於挫折教育、棍棒教育,能夠從正面鼓勵孩子的家長已經是開明很多。
  • 孩子做事缺乏自信心,家長常說這4句話,孩子變得優秀
    所以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給孩子樹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而家長常對孩子們說以下這4句話,他們的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對未來會越來越出色。對於不自信的孩子,家長要對他們常說這4句話你長大了,你有自己的想法常對孩子說這句話,目的就是為了孩子會覺得家長尊重他,懂得聽取他的想法,這樣他自己也會感到自己的存在感,以被父母關注而感到開心
  • 親子關係裡,常把這兩句話掛嘴邊的家長,最讓孩子煩,看到趕快改
    遇到這種情況,單純的不懂事已經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就需要家長捫心自問是不是常把這幾句話放在嘴邊。「我是為了你好」家長很多時候出於為孩子考慮,經常就自告奮勇把孩子原本該完成的事情代替完成,把這件替代完成的事當成家長愛孩子的最好證明。
  • 想要提高娃的高情商,媽媽可以常對孩子說這5句話,值得父母收藏
    家長常把這5句話「掛嘴邊」,孩子情商高,在外很「吃香」1、用哭「威脅」父母在商場看到想要的玩具,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拒絕孩子的要求。於是,大哭、撒潑打滾時常發生。有的媽媽怕丟人,就對孩子說:「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這時,兩位家長也來到了孩子身邊,看到兒子抓了別的小朋友的臉,於是小李就讓兒子道歉,可是兒子卻說是他先推的我。小李和兒子說,「推你,你也不能抓別人的臉。」在小李的呵斥下,兒子向另外一個小朋友道歉了。孩子還小,犯錯也是很正常的,而家長的態度卻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 孩子不信任父母,與常說不信任孩子的10句話有關,該說信任18句話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欄《家長如何說話,孩子才肯學習》,幫助家長解決左右為難的問題。父母與孩子和平共處是關鍵,10種轉化話術的思維模式,增加親子關係,提升孩子學習主動性。01不信任的10句話,對孩子的傷害?1)「你說,錢是不是被你拿了,你還這麼丟人。」2)「要不怎麼他一去,錢就不翼而飛了呢」。
  • 家長常在班級群裡說的4句話,令人反感卻不自知,希望你可以避開
    剛開始楠楠媽還以為他是因為沒有好友才在群裡說的,但是兩人互相加了好友之後,對方家長還是群裡說個不停。其實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而且並沒對她的孩子造成傷害,最後大家都看不下去了紛紛說話制止,一位男家長更是直接跟對方說:不要在群裡影響別人休息。
  • 孩子總怯場,可能與家長常說這句話有關,越說孩子越緊張
    前不久在小區帶著孩子玩,認識了一位寶媽,她無意間給我說了一件事情。上次幼兒園組織了一場節目表演,她女兒長得水靈,聲音也很好聽,所以老師讓她女兒單獨上臺唱歌。孩子對這件事很重視,在家準備了半個月,但是真到了上臺表演的時候,卻怯場了,上了臺緊張的發不出聲音。說完這件事,這位寶媽還惡狠狠的瞥了一眼自己女兒,嘴上說著:女兒給自己丟老大人了。
  • 孩子不自信?可能是家長的問題,家長常說這3句話,孩子會變自信
    1.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習慣性地和孩子說:你要是不好好學習,我就生氣了;你要是再這樣,我就生氣了。 經常這樣和孩子對話,在孩子看來,父母對他的愛是有前提條件的,只有達到這個條件,父母才會愛自己。
  • 家長常在班級群裡說這些話,老師聽了高興,孩子也跟著受優待
    有一些老師本身高風亮節,對待紅包深惡痛絕,如果家長貿然行事,反而可能戳中對方的雷點,進而牽連孩子。今天我就從說話之道方面來教一下大家,如何在班裡的家長群裡通過發言來獲取老師歡心,不花一分一文,只需要做到四個字即可。到時候不光老師高興,孩子也跟著受優待。
  • 影響丨優秀家長常對孩子說這樣的5句話!你說過嗎?花3分鐘嘗試下
    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你的「一言一行」無形之中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影響!你在家裡每天都是「積極陽光」的,孩子看到學到了,在學校裡面和同學老師相處,也許會無意識的「模仿」到你身上的「積極向上」的態度。你在家裡每天都是「碎碎叨叨」抱怨各種瑣碎的事情,可能孩子也會慢慢學會。這可要不得啊!
  • 清華校長推薦:「這4句話」晚上常對孩子說,孩子長大更有出息
    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關鍵,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著名的發明家愛迪生在小的時候就曾被他的老師看成是最笨的學生,但是他的媽媽卻並不認同,於是她把愛迪生接回家,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並鼓勵愛迪生多進行實驗。愛迪生後來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發明家,這與母親的教育和引導是分不開的。
  • 常說這3句話,孩子會越來越優秀,父母別吝嗇你的讚美
    文丨巧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在很多家庭當中,父母總會在孩子學習或生活上抓住一些小毛病、壞習慣就開始指責孩子,給孩子施加很多不好的、有失偏頗的評價,這不僅沒讓孩子改正,反而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差勁。
  • 積極人生郭宇宸:父母常說這3句話,助力孩子走好未來人生路!
    孩子獨立自主能力是需要培養的,需要我們家長在前期做很多工作的,但是有些家長能夠意識到孩子需要獨立,但卻沒有耐心,就會埋怨孩子不夠獨立。這就是從父母的這個角度,所以關係一定會受到影響。第三、孩子到了父母不得不放手的年齡。
  • 小學生自製姓名牌求生欲滿滿,新東方在線提醒和諧親子關係很重要
    近日,浙江杭州一場家長會引發網友熱議。杭州一小學五年級班主任,在家長會前讓同學們為各自家長自製「姓名牌」並寫上想說的話。有的同學藉此向父母表達愛意「愛你,520」,有的同學提出建議「請認真做筆記」。但也有同學預測到家長會後可能會有「疾風暴雨」,在姓名牌上寫道「回家別打我」「我不好,我檢討,我有罪」。
  • 孩子放學後,這3句話家長一定要說,讓孩子愛上學習
    寶貝讀完這句話的時候,倒是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家長經常也是這樣說的。因為真的不知道該去怎麼說,才能讓孩子願意跟你溝通,今天寶貝就和大家分享3句,孩子放學後家長一定要說的話,讓你和孩子的溝通更近一步。不過在最開始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進行引導孩子比如先說一說自己工作當中遇到有趣的事情或者是今天自己的見聞,來讓孩子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 家長見到老師,多說以下4句話,孩子更容易得到老師的關照
    導語:家長見到老師,多說以下4句話,孩子更容易得到老師的關照孩子是父母的天使,是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寶貝,父母眼睛所到之處都是自己的孩子。其實「送禮」是一種被嚴重杜絕的行為,一名負責任的老師往往不喜歡這樣的家長,那麼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家長呢?家長見到老師多說這4句話,孩子更容易得到關照。1. 老師,平時要照顧這麼多孩子,您辛苦了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對老師說的就比較少了。家長見到老師,有些話還是需要說出來的。
  • 哈佛教育家:家有兒子,常說這3句話,孩子將來會很優秀!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都有的願望,那麼望子成龍的關鍵在哪兒呢?當然就是我們家長對於孩子們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教育不是階段性的,而是一生的,我們應該從小就開始教會他們一些必備的思想,比如勇敢和責任。男女之間的區別變得越來越小,有些男孩甚至比我們的女孩兒還要更加美麗,漂亮。
  • 爸媽常對孩子說這4句話,你的孩子會越來越自信,父母不要嫌煩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希望孩子能夠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自信的孩子,他們到哪兒都會受到人們的關注。所以,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是自信的,這對他們的未來非常有益。同時,我們也很欣賞自信的孩子,因為他們有不同的氣質。
  • 怎樣養出快樂又成功的孩子?父母多說這5句話,孩子一生受益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鼓勵的,父母常對孩子說正面鼓勵的話,可以激勵孩子往好的方向走。每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樂的長大,擁有成功的人生,但是現實往往總是事與願違,更是有很多孩子長著長著就」跑偏「了,為此,不免有很多父母都感到苦惱。說起教養孩子這件事,其實是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教育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