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美國籃球巨星科比乘坐的直升機墜落,他和二女兒還有飛機上的其他幾個人全都遇難。
1. 追思科比
在科比遇難後的各種悼念活動中,有一個報導引起了我的注意——1月29日,洛杉磯湖人隊內部舉行了一個科比追思會,每個人都分享了一個關於科比的故事。
正式的追悼會據說將在能容納9萬多人的玫瑰碗體育場舉行,在正式的追悼會之前,湖人隊為什麼要先搞一場內部追思會呢?
在得知科比去世的消息之後,包括詹姆斯在內的很多人都非常傷心,比賽也延期了。我想湖人的管理導可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傷痛需要釋放。只有傷痛真正的釋放了,人才能輕裝上陣重新開始。否則傷痛會一直困擾著他,雖然有時候我們意識不到,但它的確會一直在,乃至遇到一些事情依然會勾起這些痛苦,影響生活。
我也注意到湖人隊的追思會的方式,是每個人都說一件關於科比的事情。這意味著在這個人講述的過程中,他會回憶和科比在一起的時光,有機會表達對科比的情感,這樣就有機會釋放包括痛苦、失落、傷心等各種情感。這樣,他們就會更快地從痛苦中走出來,開始新的生活。
2. 哀悼
哀悼是非暴力溝通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每個人都有的一個需要。所謂哀悼,簡單說就是當失去某個人或者某個東西之後表達痛苦和失落。
我曾經做過一個同理心傾聽個案。一位女士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她一直把這個朋友當妹妹看。可是突然有一次這個朋友與她發生了誤會,不理她了。這位女士非常痛苦,用各種方式去解釋、挽回都無濟於事。當這位女士找到我的時候,她告訴我,在過去的半年裡她非常痛苦。於是我開始傾聽她,傾聽了將近一個小時,我們找到了答案,在這件事兒中,這位女士的需要既不是理解,也不是信任,也不是價值感,而是——哀悼。原來,傾聽到最後,她突然想起自己幾歲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妹妹夭折了,當時並沒有進行充分的哀悼,那個痛苦一直在。因為她把那位朋友當成了妹妹,所以當朋友不理她的時候,又把她當年失去親妹妹的痛苦調動出來。當她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就突然輕鬆了,當她完成地對親妹妹的哀悼(有專業的方法),她就徹底好了。過了一段時間,她告訴我,那位朋友又和她言歸於好。
很多人對這樣的場景不陌生——當有人為失去親人會痛哭的時候,有人會勸:「不要哭了,人死不得復生,哭也沒有用。」實際上,這讓他哀悼的需要得不到滿足,進而埋下隱患。
3.疫情與哀悼
在這次新型肺炎疫情中,有些人失去了親人或朋友,他們需要充分哀悼,這樣才能開始全新的生活。不僅是哀悼人,在這次疫情中,有人苦心經營的店鋪、公司、工廠可能會倒閉;有人可能會因為公司裁員而失業;有人辛辛苦苦種的蔬菜、水果可能因為封城賣不出去,只能眼看著它們爛掉……
如果疫情持續,會有很多人失去。失去珍愛的人,失去珍愛的事業,失去一直追尋的夢想,失去對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的信任……這不僅會給某一個人帶來打擊,也會給社會大眾的心理帶來傷痛或者揮之不去的陰影……
所以,這個時候,希望有更多的人有哀悼意識,自己有痛苦要勇於表達,別人有痛苦要允許表達,別憋在心裡。除此之外,如果我們能為別人表達痛苦創造機會並且進行陪伴,那對他來講簡直就是最好的禮物。至於陪伴一個人哀悼,如果大家願意學習專業的方法當然好(其實並不難學),即使不學,也可以用簡單的方法——你只要不阻攔他,不勸他,不告訴他應該堅強和振作,而只是溫柔地看著他,拉著他的手,或者抱著他,給他遞紙巾,就可以了。
當我們逝去親人,或者失去一件心愛的東西,失去一段苦心經營的感情,或者告別一段歲月……我們需要充分哀悼,表達失落和痛苦,這會讓我們自己更輕鬆,有力量投入全新的生活。所以,哀悼既是對他人表達倦戀和愛,也是在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