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賽事因疫情繼續停擺之際,圍棋運動卻藉助網絡開闢出新的生存空間。繼2020年華為手機杯中國圍甲網絡熱身賽在騰訊野狐平臺精彩上演後,中信置業杯中國女子圍甲網絡熱身賽也吸引了許多關注的目光。此外,首屆中歐網絡圍棋擂臺賽在弈客圍棋平臺漸入佳境。在全球共克時艱的關頭,依靠新渠道、新技術、新機制,圍棋將更多人凝聚在一起的同時,也充分展示中國文化的世界意義。
圖說:首屆中歐網絡圍棋擂臺賽漸入佳境 網絡圖
用AI作弊無處可遁
今年的圍甲聯賽網絡熱身賽,是在線下聯賽因疫情延期的情況下創辦的。當時中國圍棋協會提出這個設想,很快得到棋手和各俱樂部的支持,並在兩天裡就確定了比賽的細節。實際上,很多棋手平時也通過網絡來下訓練棋,對於網絡對弈的環境都很熟悉。據操辦圍甲網絡圍棋熱身賽的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華學明透露,「當時夜裡很晚了,給16支圍甲隊伍的負責人打電話,問是否願意在網上給圍甲做個熱身賽,結果大家都覺得好,正好填補棋手比賽的空白,一致贊同。」
如果線下比賽,棋手都要上交手機等電子設備,線上比賽,最擔心的也是如何預防作弊,因為棋手利用圍棋AI訓練已是家常便飯。線上對弈,棋手都天各一方,如何確保對局的公正?
圖說:柯潔在家比賽 中國圍棋隊供圖
對此,中國圍棋協會使用必要的記錄和識別手段來監測是否存在作弊行為。圍甲網絡熱身賽辦得很順利,很成功。這裡面,首先是仰仗科技的發達,如果棋手用了AI的招法,立即會被查出來。發達到什麼程度,比如圍棋AI「絕藝」後臺有報警系統,追根溯源。華學明解釋:「職業棋手不會跟著AI下,只是可能會利用AI判斷一下形勢,但就是參考一下,騰訊野狐平臺也能發現問題。」
而正是由於這種高度發達的監測能力,令參賽棋手沒有不敬畏規則的理由。因為你認為不可能被發現的,都能被發現。而這次網絡熱身賽,中國圍棋協會也制定了詳細的規則,若有人利用AI作弊,將取消全隊資格。有棋手也覺得,這讓所有隊伍、每位棋手都主動適應比賽的規則和環境:「更為簡單,互相配合。」
圖說:每位棋手都主動適應比賽的規則和環境 網絡圖
世界大賽相繼上線
疫情期間沒有其他體育賽事,加上圍甲網絡熱身賽是國內最高水平的職業棋賽,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柯潔、範廷鈺、楊鼎新等世界冠軍的精彩對局,引發廣大圍棋愛好者的熱情,騰訊野狐平臺的伺服器一度差點被網友擠爆。女子圍甲網絡熱身賽期間,聶衛平率領圍棋隊教練組在央視線上直播講棋。
有了男女圍甲網絡熱身賽400多盤棋的成功積累,疫情期間,中國圍棋協會更有信心在線上正式推出小型職業圍棋賽事。4月10日起,LG杯世界棋王賽中國選拔賽將通過網絡進行,這將是首次在網上進行正式職業比賽。6組棋手共18盤棋均將通過線上對弈完成。
圖說:唐韋星在家下圍甲 中國圍棋隊供圖
4月底重啟的第四屆夢百合杯八強賽中,中國棋手謝科八段與日本棋手一力遼八段的1/4決賽也將在騰訊野狐平臺進行。比賽定在4月27日,屆時,中國圍棋協會和日本圍棋院的工作人員將分別監督比賽情況,確保比賽的公平。夢百合杯是由中國圍棋協會和夢百合家居科技共同創辦的世界圍棋大賽。它將是首個通過網絡進行的圍棋世界大賽,對於展示圍棋界抗擊疫情的形象有重要意義。
圖說:第四屆夢百合杯八強賽將重啟 網絡圖
圍棋加速走向世界
這種抗擊疫情、連通世界的形象也因為首屆中歐網絡圍棋擂臺賽變得更加豐滿。隨著歐洲圍棋大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圍棋這項源自中國的智力運動,在世界範圍的普及推廣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非常時期,全世界的圍棋愛好者都缺少高水平的棋賽鍛鍊,經中國圍棋協會和歐洲圍棋聯盟協商,首屆中歐網絡圍棋擂臺賽應時而生。
擂臺賽集結了中國和歐洲各10名最頂尖的業餘棋手,其中一名為女棋手。胡煜清、白寶祥、王琛、馬天放和唐崇哲等都是棋友耳熟能詳的名字。每輪比賽弈客圍棋平臺同時開出兩個直播間,進行中英文雙語解說,世界各地的圍棋愛好者都可以在線觀戰。
圖說:胡煜清(右) 資料圖
4月1日的次輪比賽,歐洲隊第二位出場的棋手、班傑明6段激戰254回合,以1/4子的微弱優勢擊敗中方先鋒、女棋手宋怡雯業餘6段。後者可是去年全國圍棋定段賽女子組第11名,已非常接近職業水準。之後,班傑明又速勝中方的沈奧業餘6段,取得兩連勝。中國隊壓陣的幾名「業餘天王」承認,歐洲棋手的水準已在追趕自己,「歐洲6段很強,接近中國的業餘6段吧。」
事實上,去年舉行的中國圍棋大會上,世界各國圍棋組織就表達了「世界共下一盤棋」的願望。今年3月至4月間,包括中歐擂臺賽在內陸續開展的5項國際網絡圍棋賽事和1項國際網絡圍棋培訓活動,成為目前國際體育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像這次擂臺賽的歐洲參賽棋手、來自俄羅斯的職業3段迪內爾施泰因,不僅自己下棋,還通過線上線下教出了很多學生。「我寫了兩本圍棋的教學書,一本關於定式,一本是兒童圍棋入門,內容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展開。」他介紹,自己開設了10多個圍棋網站,願望即是讓更多俄羅斯和歐洲的孩子愛上圍棋,學好圍棋。
中國圍棋協會也在填補賽事空白的基礎上,探索一套非聚集型網絡圍棋運動的完整模式。藉助這樣便捷高效的渠道,圍棋文化走向世界,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廣闊前景。(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金雷 記者 張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