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廣東獨臂少年張家城打球的視頻火爆全網。
13歲少年精湛的技術和勵志故事獲得多方關注,包括易建聯、庫裡等人都給這位少年點讚。
張家城的夢想就只有一個:成為職業球員,將籃球真正融入生命。
夢想,給予了我們光亮,指引了我們方向。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為它燃燒,為它奔跑。
很多人說,夢想很美好,現實卻冰冷。但放眼全球職業體壇,其實優秀的獨臂運動員並不少,今天晶報體育講述的就是其中一個傑出球員——凱文·勞厄的故事。
或許,在未來,張家城也能成為中國的凱文·勞厄。
1
「我的左手,是被鯊魚咬掉了!」
——凱文·勞厄
其實,凱文·勞厄撒謊了。
命運在他尚未出生時,就已給出那一記重擊。
勞厄還在媽媽肚子裡時,臍帶就將他的脖子和左臂牢牢地纏住。1990年4月出生時,醫生發現他的左臂下半截的胳膊已經因為血液不流通徹底壞死了,不得已,只能從手肘處實施截肢。
就這樣,一出生,勞厄就成為了殘疾人。
「我出生的那一天是13號(西方人認為這是個不吉利的數字),恰巧還是一個星期五(西方人覺得這是一周中最黑色的一天),活該我倒黴的。」面對厄運,勞厄並沒有逃避,甚至逐漸學會了用幽默去與命運和解。媽媽從小就告訴他,「如果沒有左手擋這麼一下,臍帶可能會直接讓你窒息身亡了,所以左手救了你的生命。拿手換條命,這筆買賣還是很划算的,對吧?」
整個家庭的氛圍也是樂觀的,這給與了勞厄積極向上的動力。」按照上帝安排的計劃「,勞厄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特殊的孩子,」按照上帝的計劃「,他一直都是自己穿衣服、繫鞋帶甚至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勞厄拒絕帶上假肢,說自己更願意這樣自然地面對大眾,坦然自信。運動的天賦沒有因為身體的殘缺而埋沒,從足球到棒球,再從棒球到橄欖球,勞厄樣樣在行,但他最愛的還是籃球。
身高的優勢,單手技術的嫻熟,勞厄一直都是校隊的一員——直到七年級那年,」因為少一隻手「的原因,他被校隊除名了。面對挫折,勞厄並沒有放棄,繼續苦練。很快,憑藉超出同齡人的球技,他不僅回到了校隊,還成為了隊長。
2
「有些對手認為對付我很容易,我已經向他們證明了,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 凱文·勞厄
寬鬆的環境,讓勞厄順利長成了一棵大樹。高三那年,勞厄開始代表高中校隊出戰,在場均23分鐘的出場時間裡,勞厄可以拿下8分8籃板6蓋帽的數據,他成了校隊的球星。誰都知道,用一隻手打球,到底有多難?
不僅僅是身體平衡的問題,UCLA(洛杉磯大學)的主教練本-霍蘭德曾說過:「在防守端,你要應付方任何一邊的進攻,他們可能往左,也可能往右,所以只用一隻手去打籃球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更重要的是勞厄的教練都是兩隻手的健全人,他們沒法教他怎麼用一隻手去打好籃球,一切都得靠他自己去摸索。漸漸地,勞厄找到了一些訣竅,比如,他可以用左臂減緩球速,或者用左臂死死頂住進攻球員。「有些對手認為對付我很容易,我已經向他們證明了,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勞厄的勵志故事很快在籃球圈,甚至整個美國傳遍,人們紛紛被這個孩子的陽光氣質所感染。2007年,勞厄被《體育畫報》評為「最令人感動球員」。被讚嘆和聚光燈照耀,勞厄沒有迷失,」成為職業球員「的聲音,一直在內心迴蕩。
3
「他只有一隻手,但那又怎樣?他能做的,很多健全人未必做得到!「
——曼哈頓大學校隊主帥羅霍森
事情沒有想像中那樣順利。即將邁入最重要的大學門檻之前,腿部嚴重骨折讓勞厄的NCAA(美國大學籃球聯盟)夢差點化為泡影,一些本來對他感興趣的常春藤名校望而卻步。
無奈之下,勞厄只好選擇了去福克聯合軍校讀預科。在福克斯軍校,勞厄打出場均7分7籃板的表現。球探網站上,關於勞厄的資料這樣寫道:「他具備不錯的實力,他的到來可以幫助一些一級聯盟的大學,特別是他快速起跳的能力,將在攻防兩端發揮作用。」勞厄優秀的表現,重新吸引了優秀大學校隊的注意。最終,曼哈頓大學校隊主帥羅霍森做出了優先的選擇。
「他只有一隻手,但那又怎樣?他能做的,很多健全人未必做得到!勞厄的成績非常好,謙虛上進。這樣的優秀青年,為什麼不給他機會證明自己?他擁有的一切都是靠比其他人多幾倍努力才得到的。」羅霍森表示,勞厄讓他想起曾在職棒大聯盟打了10年比賽的獨臂投手艾伯特,他做的只是像當年給艾伯特機會的人一樣,給勞厄一個舞臺。
在訓練中,羅霍森沒有區別對待,雖然被勞厄的故事和精神打動,但在他眼裡,「勞厄只是一個正常球員,不同的是,可能他比其他球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2009年11月14日,在曼哈頓大學主場的一場比賽中,勞厄正式上場比賽。全美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聚焦在這一個神奇的時刻。這一天創造了歷史。勞厄是第一個在NCAA一級聯盟打球的獨臂球員。
大三那年,曼哈頓大學殺入了NCAA全國錦標賽,勞厄圓夢成功。在NACC打球期間,勞厄成績並不亮眼,他累計得到了36分、42個籃板、15次蓋帽、1次搶斷和1次助攻。但如果這些數據來源於一個獨臂球員,是他靠自己的努力一場一場拼來的,難道我們還有理由,不為之肅然起敬嗎?
4
「心,永遠是身體最強壯的那一部分。」
——易建聯
2012年10月26日,一部關於勞厄的紀錄片《Long Shot》在紐約上映,這部紀錄勞厄籃球奮鬥史的片子感動了全美。拍攝這部影片的導演是富蘭克林-馬丁,他是一個籃球愛好者,曾經客串過一支AAU球隊的主教練。2008年,他在拉斯維加斯執教的一場AAU比賽中,偶遇了對手球隊中的勞厄,並被他的故事所深深打動,萌生了為勞厄拍攝一部紀錄片的想法。
在過去的25年裡,馬丁接觸過各個層次的籃球聯賽。「我從來沒有發現有人嘗試用一隻手來打籃球,因為這是違背邏輯的,」馬丁感慨道,「在我看來,所有的運動中,籃球和拳擊是最難以用一隻手完成的,而勞厄做到了。」《Long Shot》首映式上,馬丁這樣說:「在人生中遇到挫折的人,真的應該看看這部片子。勞厄實在是個勵志的榜樣,他會讓你改變對人生的看法。」而大學畢業後,勞厄成為了一名演講家——帶著他的籃球故事,去日本,去中國,去歐洲……勞厄望,全世界那些懷揣著夢想卻遭遇到了挫折的孩子,都因為他的故事,埋下種子,茁壯成長。
13歲的廣東少年張家城就是這麼一個被夢想激勵的孩子。在有些沉寂的中國籃球圈,他的出現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縷亮光劃破天空,他殘缺的小小身軀裡面散發出的巨大正能量,給了人們對於運動精神一種久違的美感。我們太缺乏但也太需要這種能量了。在得知了張家城的故事後,易建聯不無感慨地說,「心,永遠是身體最強壯的那一部分。」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長成大樹。
願不滅的夢想都能綻放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