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主廚的絕對溫度》米其林三星主廚成長記錄,高手這樣開餐廳

2020-12-23 善書生
《天才主廚的絕對溫度》

今天為你解讀的書,是一本米其林三星主廚的傳記,叫作《天才主廚的絕對溫度》。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名叫米田肇的數學天才,開了一家法餐廳,僅僅一年多就摘得米其林三星的故事。

米其林星級餐廳,是幾乎所有餐廳都想獲得的榮耀。米其林一星,意味著在同流派的菜系中特別優秀,二星,意味著即使有些麻煩,也值得專程找去吃,而米其林三星,意味著為了這餐飯,值得遠渡重洋,到訪這個國家和城市。全世界所有米其林三星加起來也不過100家左右,可見米其林有著一套神秘而嚴苛的評判標準。

而本書的主人公米田肇,並不是像很多傳說中法餐大師一樣,從一星,到二星,到三星一點點進步,而是在開業一年零五個月後,直摘三星。要知道一開始,米田肇並非出身廚師世家,平日裡不怎麼做菜,也沒去過法國。等到決定學習法餐時,25歲的他,早已錯過了入行的最佳年齡。因此,沒有人看好他轉行做廚師的決定。

摘星米其林這麼難的事情,米田肇究竟是怎麼做到呢?答案是,靠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很多人都有,但很少有像本書的主人公米田肇那樣,事事都用數學分析到極致,這便拉開了差距,讓他成了法餐高手,摘得米其林三星。他的極致到什麼程度呢?米田肇做菜,會精確到那一秒的烹飪時間,那零點一度的溫度,這也就是題目中提到的「絕對溫度」。

米田肇為我們示範了一套很有參考意義的行動策略。靠著這套行動策略,你也可以成為行業中有名的高手,在自己的領域中取得成功。然而,米田肇獲得了三星以後,他發現以前的行動策略失效了。數學天賦將他送到高手的位置,但是數學思維能夠成就大師嗎?不能。因此,本書不但給出了從新手到高手的行動策略,還給了從高手到大師的突破方法。這兩個階段面臨的問題截然不同,行動策略也完全不同。

這就是本書第二個有價值的地方:如何在一個領域成為大師?

本文內容我們主要圍繞米田肇遇到的三大問題談談:

第一個問題,出現在米田肇起步的階段。米田肇的數學思維是怎麼幫助他思考和學習的?

第二個問題,出現在米田肇成長為高手的階段。米田肇是如何運用數學思維,剖析米其林的神秘標準,做出極致的法餐,最後獲得米其林三星的?

第三個問題,出現在米田肇在獲得了米其林三星後。數學思維幫助米田肇成為高手,取得米其林三星,但不能幫他成為大師。大師是改革者和創新者,需要提出全新的問題,乃至重新定義這個行業。通過檢視自己的夢想,米田肇如何完成了突破,成長為真正的大師?

接下來,我會從這幾個關鍵問題,為你解讀這本書。為了保證我的解讀準確無誤,我採訪了兩位正在法國米其林餐廳工作的廚師,他們分別是鄧佳和閻泰宇。名廚指路,幫你更好地了解法餐和米其林的秘密。

咱們先來說說,米田肇一個日本人,為什麼要立志做法餐?

米田肇生於1972年,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從農業國家轉型成為工業國家,日本的農產品進口數量增長了六倍,農產品生產力衰退,日本人對於吃的關注反而急速上升,正值如饑似渴學習和模仿歐美生活方式的高峰。電視上播放的料理節目,多半是陌生的西洋美食紀錄片,孩童時期的米田肇感嘆於紀錄片中白衣的法餐主廚的幹練姿態,和法餐成品的美麗。對於米田肇來說,外國的月亮似乎更圓一點。越是模糊遙遠的東西,就越容易將其理想化,也就越願意為其付出。就這樣,小學生米田肇在作文中寫道:我的夢想是將來成為一名一流的法餐料理人。夢想雖然確立了,但也只是存在於童年作文裡的夢想,少年時期的米田肇並沒有為之付出努力,而是繞了很大一圈,一直沉浸在和烹飪不相干的事情裡。可就算是繞了遠路,後來看看,也都成了他當上主廚的必經之路。

米田肇喜歡數學,一度想要成為數學家。聽上去,數學和做菜差了十萬八千裡,其實不然。米田肇的天才之處,在於他把數學思維和數學家的品質運用到了烹飪領域,這也是書名《天才主廚的絕對溫度》中的「天才」的意思。換句話說,米田肇認為自己並非一個烹飪天才,而是一個數學天才。他認為自己烹飪上的才華,是他善於運用數學思維跨界思考問題。

除了數學成績優異,他數學思維跨界的妙處,還體現在他是個空手道高手。

數學對空手道有什麼幫助呢?米田肇認為,空手道就是用身體快速解開數學題:從使用肌肉的方法,到保持平衡的方式,一切都是被嚴格計算好的,他會把兩個對戰中的人體放在XYZ軸中思考。舉個例子,因為人類的膝關節只能彎曲到這個角度,那麼對手踢腿攻擊時,我只能這樣躲開,此時做一個假動作,將對方的注意力往下拉,再馬上來一個回踢,就是必勝。別的同學在一起背誦記憶套路的時候,米田肇卻在一邊獨自琢磨這些。他認為,一切問題都是數學問題,都可以用總結公式來解決。

那麼,米田肇的想法對不對呢?他的空手道水平如何呢?這麼說吧,米田肇有一位師弟叫中藏隆志,中藏隆志說,他常常和米田肇一起練習,但他從來沒有打贏過米田肇。與其說米田肇是他的前輩,不如說是師父。中藏隆志又是誰呢?他是日本的世界格鬥冠軍。

由此可見,米田肇的方法得當,但他後來還是放棄了空手道。為什麼呢?因為米田肇不滿比賽的規矩,不能戳眼睛和用牙齒咬,不能攻擊男性重要部位,他認為現實中的交戰不可能有這樣的規矩,這是沒有必要的束縛。因此他拒絕考級,最後也只是個藍帶。

米田肇這套空手道的學習和研究方法,讓他在學習烹飪的過程中,也嘗到了甜頭。

等米田肇終於攢夠了錢,辭職去學法餐的那一年,他已經25歲了。跟大部分十幾歲就入行的學徒不一樣,留給米田肇的時間不多了。好在,法餐學校的學制只有一年。他每天晚上都會花一兩個小時在電腦上把當天所學的內容重新整理,畫出示意圖,這份珍貴的筆記足足15釐米厚,內容不同於課本,全是米田肇自己的歸納和心得。

這讓人不由得思考,到底怎樣才是更好的學習方法呢?

從米田肇空手道的獨特理論,再到自己製作法餐筆記,我們會發現,對於米田肇來說,學習有著不太一樣的定義。我們熟悉的學習模式,往往是忙於記憶和理解信息和知識,而米田肇是猶疑著自己推演,摸索著前進,而非全盤接受,雖然這樣很花時間,很笨拙,但理解得更加深刻,實際操作時,就能做到又快又好,反而成了成長的最快路徑。和普通人相比,米田肇優化了學習流程:他把更多時間花費在學習前期,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這讓我想起了上學的時候,班裡數學最好的那些同學,即使學到了一個公式,也會自己重新試著推導一遍,而不是像我這樣死記硬背,這樣在解題的時候,他們往往能夠最快洞見最關鍵的題眼,靈活地使用公式,從而解得答案。

不論是解數學題,還是空手道,都是米田肇不斷將自己的數學思維在不同的領域裡付諸實踐,正是大道歸一。晚些入行,不是米田肇的不幸,而是歷練和祝福,讓他得到了成長。

這種習慣總結的思維模式,隨著時間推移,優勢變得越來越明顯。最重要的是,米田肇靠這種思維模式,精準地參透了米其林神秘的標準。

經過在日本國內的幾次實習,米田肇決定前往法國進修,他想要看看真正的法餐是怎麼一回事,米其林餐廳又是怎麼一回事,經過多次試吃米其林餐廳,他得出了一個結論:米其林的評星準則是客觀的多維度的,一星,二星,三星的餐廳之間,有著明確的邊界。換句話說,讓內行外行都摸不著頭腦的米其林餐廳評級體系,被他總結出了規律。而知曉這個規律,正是摘取星星的第一步。

那麼,米其林真正的標準是什麼呢?米其林主廚閻泰宇告訴我,米其林評星標準裡最主要還是看菜品質量,這就必然會帶來對原材料的講究、對新技術的探索、對老技術的精通、對衛生條件的苛刻以及對服務生上菜環節的重視等等。

食客們總是將好不好吃作為一家餐廳的評判指標,但其實,好吃不好吃,喜歡不喜歡,這是因人而異的事情,是感性的,因此不能也不會作為米其林的評星標準。這正是很多食客都不能理解的,也是米其林評星標準和大眾喜好之間的巨大鴻溝。當地人最愛的餐廳往往米其林榜上無名,而米其林三星也會受到食客失望的差評。

可是,擁有數學思維的米田肇能夠理解米其林的規則。

米田肇是怎樣發現這個標準的呢?他採用了數學裡集合的思考方式。其實很簡單,放下個人的喜好,走訪四家三星餐廳,找出它們全部的共有特徵,用集合的圖表來說,就是每個集合的重合部分,重合的部分就是三星餐廳的必要條件,非重合部分就是每家餐廳的個性。

米田肇去過好幾次巴黎一家的叫拉斯湯斯(L'Astrance)的三星餐廳,每次都能明確感受到三星和二星的微妙區別。這家餐廳是不是很美味呢?答案可能要讓人失望了。米田肇說,其實他一點也不喜歡這家餐廳的調味。直白點說,米田肇覺得不好吃,很多顧客對拉斯湯斯的評價也是如此。既然美味不能作為評判標準,那什麼才能作為評判標準呢?

他認為,這家三星餐廳真正的奧妙之處,在於非常洗鍊。

洗鍊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乾淨、簡潔、準確到了極致。在拉斯湯斯,無論是調味汁的細膩的顆粒度,還是慕斯入口即化的感覺都恰到好處,放入口腔的一瞬間就消失了。肉和魚的火候也很完美。能感受到主廚的用心,和烹製一道菜餚方方面面的精確感。米田肇這樣的內行人,一看,一嘗,就知道主廚在做菜的時候,沒有一步失誤,也沒有一步多餘的動作。

因此,米田肇自信地說,「如果能做出拉斯湯斯那樣的料理,我相信一定會取得三星。」

後來,米田肇回日本,在大阪貸款開了一家法餐店。他想要給用餐者打造極致驚豔的用餐體驗,就拿「入口即化」這一項來說,在我們看來,入口即化其實是一種比喻,形容口感的柔和。可米田肇卻認為,這是可以做到的,所謂入口即化,意思就是我們以為有硬度的東西在口中瞬間消失那種驚豔的感覺。這要怎樣才能做到呢?首先,米田肇測量了自己的口腔的溫度,是36.4攝氏度。就拿烤青花魚來說,魚皮烤的酥脆,那麼魚肉也難免會有些發柴。如果魚肉做得柔軟,那麼魚皮又會失去酥脆的口感。隨後,他便不斷尋找恰當的加熱方式和加熱溫度,讓青花魚的皮焦脆,肉熟透了卻依然柔軟多汁,皮肉之間的脂肪融化浸潤了魚肉。怎樣處理魚,怎樣加熱魚,才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呢。

米其林主廚鄧佳告訴我,從烹飪技巧上看,法餐的原則是簡單並且精準。如果要追求入口即化,有一種更流行更簡單的做法,叫作低溫烹飪(sous vide),法語是抽真空的意思。把新鮮的魚肉抽真空,恆定低溫加熱,沒有高溫破壞內部的纖維組織,做出的魚肉色澤鮮豔,鮮嫩多汁,形狀也不會發生改變。再比如,想要製作一塊「入口即化」的鵝肝,那麼鵝肝裡面要插溫度計才能進烤箱,烤箱的溫度設定85度,鵝肝的內部溫度到達58度,這樣出來的鵝肝,吃起來便是真的入口即化。

米田肇上心的,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操作。還有服務,他也會運用他的數學思維來服務顧客,建立起一種精確的同理心。他甚至會在後廚注意到顧客的性別,以及慣用手,以此來預測顧客切割魚和肉的姿勢和角度,在他預測的位置上,慎重地用鑷子放下一粒鹽。然而,就連這一粒鹽,也是他精心切割成普通鹽粒的四分之一的大小的。米田肇以驚人的精確感,來模擬和預測顧客進餐時的動作,從而給無數客人「太美味了,卻完全不知道他如何做到的」的感受。他依然像打空手道那樣,預測著對方下一個動作,只不過這次不是為了打倒對方,而是為了感動對方。

他會把顧客動作中的每一個可感的要素都做到最好。為了減少變量,讓現實和自己預測的儘可能同步,米田肇每天都會親手將每一把顧客用的餐刀打磨到完美的鋒利程度。因為如果刀刃鈍了,那麼就會碾碎肉質結構,那麼花三個小時細心烤制的羔羊肉,封存在細胞中的美味就破壞掉了。

以上所有米田肇執著的要求,其實就是他總結出的米其林三星餐廳的要求,他對自己的要求比三星更嚴格。因此在米田肇的餐廳裡,餐廳的桌上,磨好的餐刀,和叉子和湯勺組合在一起,以完美的等間距擺放在餐桌上。為了讓餐具距離的誤差小於一毫米,米田肇專門定製了量尺,桌上的紅酒杯都按照底部刻有商標的那一面朝向客人排列。走進他的餐廳,會感到空氣間瀰漫著一種愉快的緊張感,無意識開始期待著用餐。

果然,從服務,到餐具和菜品都應用米田肇總結的標準,開店僅一年零五個月,餐廳就摘得了米其林三星。

米田肇能做到的,我們可以做到嗎?如果我們沒有他那樣的數學天賦,怎麼辦?

實際上,數學思維不只是會解數學題,更是一種懷疑著前進的姿態,在自己不斷地前進和嘗試中,在海量的失敗的樣本中,主動思考,推理,總結,來學習和掌握做事的規律。當然,米田肇從來不是懷疑論者,只是他認為,最好的老師永遠是自己。多次的練習和思考,也讓他形成了微觀觸感,從而形成了操作水平的質變。而且,在實際操作中,米田肇一心想要給顧客一個完美的用餐體驗,這是米田肇同理心的需求,而數學思維恰好能完美地解決這個需求,幫助他用最快的時間,摘得了米其林三星。

獲得了米其林三星後,米其林指南的主編對米田肇給予厚望,認為米田肇這麼年輕就獲得了三星,會成為未來的保羅·博古斯或喬爾·盧布松,也就是法餐界的神級人物。不是米其林三星證明了米田肇有多傑出,而是今後米田肇將重新定義米其林三星的標準。

獲得了三星,得到了這樣高的評價,實現了夢想的米田肇,開心嗎?

他不僅不開心,還幾乎想要放棄法餐。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米田肇開店之前,曾經在法餐大師米歇爾·布拉斯的餐廳工作。獲得了三星後,他的師兄亞裡克斯看了米田肇的作品,當面指責米田,「你的料理,就是米歇爾老師的複製品。日本人根本做不出真正的法國菜。」

即使米田肇已經是米其林三星主廚了,還是被觸到了痛點。米田肇想,沒錯,我的確沒有根源。大師米歇爾的內核,是他從母親那裡繼承的,是法國的風土人情和四時風物,這是屬於他的靈感源泉,不是我的。即使我米田肇再怎麼擅長總結,也無法創造出新的菜式,無法自由創造。以前問題只是做得好吃不好吃,而現在需要創造新的菜式,萬一客人不喜歡,自己也不喜歡,那麼米田肇又要如何處置夢想呢?

米田肇窮盡所有,奮鬥而來的事業,就被這樣質疑了。當他認真審視自己獲得三星的成就時,他覺得自己只是想要證明給別人看,自己成功了。但卻又覺得自己在說謊,總有一種努力做著別人的事的感覺。

多年的學習,讓法餐成了米田肇的身份認同,但再怎麼努力,米田肇都無法把自己的祖國變成法國。「對啊,身為日本人,我為什麼要做法餐呢?」米田肇開始為年少時期,那個憧憬著電視中帥氣主廚模樣的孩子的夢想交學費。

答案很簡單,將自己清空,重新開始。三星原來不是終點,而是起點。重點不是過去做了什麼,而是現在開始要做什麼。

法餐的精緻,也讓米田肇困惑和愧疚。當日本2011年的大地震發生以後,他看到災區的慘相,又看看手頭極度精緻的料理,他更加懷疑自己的工作了。他決定作為志願者,前往災區,給災民做飯。有的災民吃了他做的飯,對他說,「能吃到這麼美味的料理,活著真好啊!」這句話給米田肇的震動很大。如果吃的能給人這麼大的能量,他決定繼續從事餐飲,但是必須有所變化。這個變化,就是讓米田肇由高手,走向大師的轉變。

真正的大師,是能夠創新和改革行業的人。前面所說的數學思維,讓他成長為當世高手,卻無法讓他成為大師。從高手到大師,這兩個階段面臨的問題截然不同,行動策略也完全不同。要想成為大師,要想創新,就要提出關鍵問題,甚至是一個「靈魂拷問」,並且真誠地作答。

面對災區的人們,米田肇問了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要離開這個世界了,能夠選擇自己人生最後的一餐飯的話,我想吃什麼?」他的答案是,「我還是想吃自己做的飯。我想做出想讓人作為最後的晚餐那樣的料理。」這也是這也米田肇的新目標。他的目標不再是米其林三星的料理,更不是所謂絕頂的法餐,而是「最後的晚餐」。米田肇是一個以目標為導向的人,目標就是米田肇的救命稻草。米歇爾曾經對他說,「這個世界沒有完美,只有永遠追求完美的姿態。」因此,對於此時的米田肇來說,最好的目標,就是這個永遠追尋不到的目標。

他大幅修改菜單,三星因此被降為二星,客人流失,餐廳出現了赤字。他卻非常平靜,仿佛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他說,「小時候堆小山包,堆到一定高度時,再堆,沙子只會掉下來,山也不會變得更高。只有將山頂推平,把山腳做大,才能堆成更高的山。」為了獲得更大的成長,必須要鏟掉山頂。

果然,他做到了。一年後,米田肇的店重回三星。這次,日本媒體紛紛將他看作繼「壽司之神」之後,日本最了不起的主廚。2018年,米田肇獲得「全球最佳主廚」評選亞洲第一名。

米田肇的經歷告訴我們,成為高手,需要有出色的學習和歸納能力。而成為大師,則需要了解自己,回顧自己的童年,重新審視自己和世界的關係,能提出重要的問題,也能直視自己的恐懼。就像米田肇會為自己做精緻的料理羞愧,又因為明白了,美食可以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最後在世界和料理之間,他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新的目標。高手和大師的區別不是高手實現自我,大師追求行業極致。正相反,是高手追求極致,大師實現自我。

好,到這裡,這本書《天才主廚的絕對溫度》就為你解讀完畢了。我們來回顧一下。

米田肇曲折的摘星之路中,我們學習了一套新手到高手到大師的進階策略。

就像數學思維之於米田肇一樣,我們可以主動覺察自己的行為習慣和思考方式,將它們有意識地優化,並且反覆試驗,形成自己的行為策略。這樣,一旦有機會從事夢想的職業,也可以快速上手,成為高手。這就完成米田肇主廚生涯中的第一個進階,獲得了米其林三星。第二個進階則是從高手成為大師,這一個階段,重點動作在於創新和變革。創新的能力來自之前成為高手的熟練度,變革的能量則來自你個人的痛點。相信這本書對你的職業成長和規劃,會有所啟發。

喜歡美食的朋友,也可以讀一讀這本《天才主廚的絕對溫度》,書中米田肇的烹飪過程,稱得上是一道文字盛宴。

相關焦點

  • 米其林主廚竟然這樣看《米其林指南上海2018》 | 視頻
    針對他們所做的工作以及即將要發布《米其林指南上海2018》,我們有幸和他們聊了聊。📹獵宴-大廚專訪▿有多少人對於米其林主廚的印象停留在這樣的狀態? 奧裡歐·卡斯託Oriol Castro米其林一星餐廳主廚Compartir、Disfrutar餐廳主廚在聽聞我們要採訪他時,不懂中文和英語的他忙喊來助手Cristal
  • 對談名廚|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主廚 Pierre Gagnaire 大師:打動人心的才是好料理
    「我在復活節出生的,是我們天主教徒非常重要的節慶,這一天帶著濃濃的神秘宗教氣息…」擁有同名法國米其林三星餐廳的主廚
  • 德國餐廳主廚稱「不歡迎中國人」 被米其林指南除名
    北京青年報記者5月16日了解到,針對位於德國杜塞道夫的「Im Schiffchen 」(舟上)餐廳主廚Jean-Claude Bourgueil(讓-克洛德·伯吉爾)的歧視性言論,米其林指南5月15日深夜發布聲明表示強烈譴責,並立即從官方網站的推介榜單上移除「Im Schiffchen
  • 「不歡迎中國人」的德國主廚道歉,其餐廳被米其林除名!
    之後,該主廚道歉稱自己的言論缺乏考慮,是完全錯誤的。5月15日晚間,米其林指南官方發布聲明稱,已將這家餐廳從官方網站的推介榜單上移除。錯誤言論惹眾怒火速道歉難獲諒解德國《萊茵郵報》14日報導說,德國西部城市杜塞道夫的米其林星級餐廳「舟上餐廳」 主廚讓-克洛德·伯吉爾,近日因為在臉書上寫復工通知時聲明「不歡迎中國人」就餐,引發種族歧視指控浪潮。
  • Skina西班牙米其林一星餐廳,主廚訂製晚宴只有兩天
    各位資深吃貨有口福了位於PAFC MALL 8層的SKINA餐廳在這個復活節的周末來自西班牙米其林一星的主廚Jaume Puigdengolas Rey將為賓客獨家呈現定製晚宴只在19-20日兩天千萬不要錯過
  • 米其林三星主廚--戈登·拉姆齊(GordonRamsay)
    拉姆齊出身於工人家庭,曾是一名足球運動員,2001年,他成為當時英國3位獲得「米其林三星」稱號的主廚之一,這只是他的第一家餐廳(位於英國切爾西,另兩位是Alain Ducasse和Joel如今,他擁有28間餐廳,著有烹飪書籍數十部。
  • 美國米其林三星主廚認為,廚師不需要迎合任何人
    這個夏天,東亞地區最引人注目的餐飲動向,莫過於美國加州納帕 The Restaurant at Meadowood 的米其林三星主廚 Christopher Kostow 進軍深圳,於福田香格裡拉大酒店頂樓開設餐廳 Ensue。Christopher 在芝加哥長大,年少時曾經夢想當一名職業曲棍球選手,大學則在紐約讀了一個哲學學位,最終卻進入廚房工作。
  • 米田肇的數學思維:只花1年5個月,晉升米其林三星餐廳創紀錄
    以法國的 La Bouitte 餐廳為例,從2003年獲得米其林一顆星,到獲得米其林三顆星整整花了12年時間。就這樣已經算是裡面比較快的了。主廚還謙虛的說:鑽研透了米其林的評星套路,按照評審員的喜好,看碟下菜,做出了符合米其林標準的三星菜餚。然而,日本有一個主廚,僅開業一年零五個月時間,就拿到了米其林的三星標準。相當於別的主廚還在坐汽車,他坐的是火箭。
  • 「不歡迎中國人」主廚所在餐廳,米其林除名!
    米其林指南聲明稱,絕不允許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言論。針對位於德國杜塞道夫的「Im Schiffchen 」餐廳主廚Jean-Claude Bourgueil的歧視性言論,米其林指南5月15日發布聲明表示強烈譴責,並立即從官方網站的推介榜單上移除「Im Schiffchen 」餐廳。聲明稱,絕不允許任何形式的種族歧視言論。
  • 世界上最會做菜的米其林主廚們,他們的最愛美食居然是這些
    如果說米其林三星餐廳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餐廳,那麼三星主廚無疑就是這個星球最會做菜的一群大神。地球上有70億人口,米其林餐廳的主廚卻寥若星辰,他們的工作,就是用美食擊打全球頂級美食行家們的味蕾,他們的「匠心」體現在巧奪天工的技藝上。這並非常人能做到,但作為吃貨的我們,其實最想知道的是:這些主廚們最喜歡吃什麼?
  • 主廚稱「不歡迎中國人」,德國一餐廳被米其林除名
    聯商網消息:據德國《萊茵郵報》14日報導,德國西部城市杜塞道夫的米其林星級餐廳「舟上餐廳」 主廚讓-克洛德·伯吉爾,近日因為在臉書上寫復工通知時聲明「不歡迎中國人」就餐,引發種族歧視指控浪潮。米其林指南5月15日發布聲明表示強烈譴責,並立即從官方網站的推介榜單上移除「Im Schiffchen 」餐廳。報導稱,今年73歲的伯吉爾是德國最有名的廚師之一。他12日在自己的臉書主頁上宣布,「我們將從星期五開始重新營業……不歡迎中國人!!!!」許多網友尤其是華人,很快在這條帖文下留言表達憤怒。許多人指責這是「種族歧視」,並呼籲抵制這家餐廳。
  • 德國一餐廳主廚稱「不歡迎中國人」,米其林對其榜單除名
    新京報訊(記者 王萍)近日德國一家米其林餐廳主廚因在「臉書」上寫復工通知時,聲明「不歡迎中國人」就餐,引發種族歧視指控。5月15日晚間,米其林指南官方發布聲明稱,已將這家餐廳從官方網站的推介榜單上移除。
  • 餐廳被米其林除名!「不歡迎中國人」的德國主廚道歉了,網友並不買帳
    近日,在德國杜塞道夫一家米其林餐廳的主廚在社交平臺這樣寫道,招致人們的不滿和譴責。面對爭議,這位主廚後來改口道歉了,但網友們似乎並不接受。據《紐約郵報》網站16日報導,米其林星級餐廳「舟上餐廳」(Im Schiffchen)的主廚讓-克洛德·伯吉爾日前在臉書上發文稱:「我們將於周五開始營業……但不歡迎中國人!」這一表態迅速引起眾怒,批評人士痛斥其種族主義言論「令人作嘔」:「舟上餐廳應該為此感到羞恥。」
  • 巴黎法布格索菲特酒店及由米其林星級主廚Yannick Alleno 創立的STAY美食餐廳閃亮揭幕
    由法國著名室內設計師迪迪爾·戈梅茲(Didier Gomez)傾心打造的巴黎法布格索菲特酒店於近日舉行了隆重的開業慶典。設計師Didier Gomez從酒店所在的聖奧諾雷區的奢華氛圍中獲得靈感,通過引入一系列反映時尚發展歷史的元素並結合大膽的設計創新,將十八世紀私人莊園大宅的遺風與現代時尚建築特點完美融合,從而設計了巴黎法布格索菲特酒店。酒店的設計風格可謂兼收並蓄,同時呈現顯著的巴黎優雅氣息。
  • 歐洲行|丹麥唯一的米其林三星餐廳 Geranium
    最新一期《米其林指南北歐國家 2020》已於 2 月 17 日在挪威舉行頒獎典禮,名氣響亮的 noma 再度與最高榮耀錯過;而相對低調的 Geranium 則是延續了丹麥哥本哈根唯一一間三星餐廳的美名。
  • 米其林主廚解鎖阿根廷烤肉「新姿勢」《大地私宴》記錄世界美食
    米其林主廚踏上自然尋味之旅 讓傳統美食煥發全新活力 《大地私宴》節目組邀請了數位米其林星級主廚,踏上各自的尋覓自然食材之旅。他們深入阿根廷、浙江、陝西、福建、雲南等地,找尋美食蹤跡,並進行料理。在這個過程中,各位米其林主廚需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風情因地制宜進行菜品創作。用戶在欣賞廚師的烹調過程時,也將跟隨主廚們的視角,逐漸了解各地獨有的美食文化傳承。
  • 2021年加泰隆尼亞米其林三星餐廳
    此次加泰隆尼亞共有55家餐廳成功摘星,其中有3家米其林三星餐廳,9家米其林二星餐廳,43家米其林一星餐廳,成為西班牙擁有米其林餐廳數最多的大區。米其林三星餐廳一向一位難求,常常需要提前大半年預約,今天不妨跟小編一起探秘這三家加泰隆尼亞的米其林三星餐廳,為你的下次美食之旅做準備吧!
  • 法國米其林指南2017 只新增一家三星餐廳,但今年仍是個大年!
    主廚是法國名廚雅尼克·阿雷諾(Yannick Alleno),他2008年開始在Le 1947擔任主廚,目前領導著兩家米其林三星餐廳,另一家是位於巴黎香街的Pavillon Ledoyen。全法27家米其林三星餐廳,有10家在巴黎。和全世界三星餐廳最多的東京(12家)比起來,巴黎仍須努力。
  • 用食物的邊角料開了家剩食餐廳,這位世界第一主廚願為無數貧民造福
    著名的義大利主廚Massimo Bottura在奧運期間來到裡約,和知名大廚聯手開設了一家剩食餐廳,把奧運餐廳剩餘的食材,重新轉化,料理成美味的餐點,提供給無家可歸的遊民享用。剩食餐廳位於裡約窮人聚集的拉帕社區,是一座匆忙搭建起來的半透明盒狀結構。在這裡,很多貧民都能享受到主廚推薦的前菜,主菜和甜品,在這裡坐下來吃一頓飯他們能得到的更多是受到尊重。
  • 米其林廚師眼中的世界百大廚師是誰?哪幾位在中國開餐廳?
    紫外線Ultraviolet是上海唯一的米其林三星餐廳,也是中國內地唯一一家進入世界50佳餐廳榜單的餐廳(2019年排名48)。 2014年他在上海打造了擁有獨具風格的法式餐廳Villa Le Bec,被公認為是上海廚師們最愛去的餐廳。 此外,唯一華人主廚江振誠今年連續6度蟬聯榜上(排名67),也是史上橫跨米其林、世界50大及世界百大名廚榜的華人主廚界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