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睡前故事,媽媽的陪伴學習,讓他登上了哈佛的最高演講臺

2021-02-23 mom看世界

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

能夠把一個人從一個世界帶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一名在湖南農村長大、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的中國小夥兒,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這相當於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何江,是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當天,與他同臺演講的特邀嘉賓將是著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這不是他第一次獲得一所大學畢業生的最高榮譽。何江曾經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並作為獲獎代表發言。


 爸爸說,只有好好讀書才有出路


何江印象最深的,是爸爸每天的睡前故事。無論白天農活兒幹得多累、多苦,何江的父親都會在睡前給兩個兒子講故事。

幾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主題——好好學習。「我爸高中都沒畢業,也不知道哪裡找來那麼多的中國傳統故事。每天講都講不完。」何江上大學後,有一次問起父親,哪裡找來那麼多睡前故事,父親告訴他,很多故事都是自己瞎編的,目的只是想告訴孩子,只有讀書才能有好的出路。



除了給兒子講睡前故事,何江的父親還嚴格要求兩個孩子的學習。放學後,何家的兩個兒子通常是被關在屋裡「自習」,作業做完了,繼續自習;而這個時候,大多數農村男孩都在田間地頭玩耍。

「那時覺得爸爸很『霸蠻』。但現在想想,這是農村環境下的最佳選擇。」何江後來考上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又去哈佛大學碩博連讀,而他的弟弟則成了電子科技大學的碩士畢業生,今年下半年就去上海工作了。


母親的鼓勵讓孩子保持學習興趣

支撐兩個男孩保持學習興趣的,是那個「文化水平不如爸爸」的母親。在何江眼中,母親是個溫和派。父親批評孩子學習不好時,母親總會在一陣狂風暴雨後笑呵呵地跑過來,送上「和風細雨」。

在母親那裡,兩個兒子總能找到自信。何江現在知道,母親當年的做法,就和如今他所見到的美國人的做法一樣——以鼓勵孩子的方式,給予孩子最大的自信。

湖南農村的婦女,在農閒時通常喜歡聚集在一起嘮家常。但何江的母親更喜歡陪著兩個兒子一起學習。




因為不識字,她總是要求兩個兒子把課本裡的故事念給自己聽,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她還會跟兩個兒子討論。

何江記得,自己和弟弟都喜歡給母親「上課」。母親的循循善誘與何江如今正在接觸的美國文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我剛來美國時很不習慣,不管提什麼建議,導師都說可以試試看。」何江說,美國有一種「鼓勵文化」,無論是諾貝爾獎得主,還是那些名字被印在教科書上的「牛人」,都會習慣性地給予學生鼓勵。他們會在跟你一起啃漢堡、喝咖啡、泡酒吧時,時不時地鼓勵你一番,讓你覺得「前途不錯」。


就連這次申請哈佛典禮演講,何江也是在美國教授Diana Eck的鼓勵下進行的。

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每年只有極少數的中國學生敢於申請。何江想要發言,目的是讓美國的大學生聽聽來自中國的聲音。但他此前並不敢報名,「教授告訴我,你只要覺得可以,就去試試,沒什麼好丟臉的」。


「農村英語」變為純正美語沒有捷徑

申請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總共有3輪測試。第一輪,遞交個人學習、科研材料和演講初稿;第二輪,從10名入選者中挑選4人,每個人都要拿著自己的演講稿念稿;第三輪,從4人中選出1人,所有人都被要求脫稿模擬演講。

對一個英語是母語的學生來說,這都有極大的難度。更何況何江從小在湖南農村長大,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操著一口「農村英語」上了縣城的高中。那是他第一次從農村走進城裡。在寧鄉縣城,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英語水平與城裡孩子的巨大差距。「第一學期很受打擊,考試沒問題,就是開口說英語很困難」。

不怕「使苦勁」的何江,買了一本英文版的《亂世佳人》回宿舍「啃」,遇到讀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書本旁邊進行大段大段的標註。

「學英語,跟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一樣,沒有捷徑。」何江自認為自己有些「一根筋」。這一點,或許遺傳自父親——從來不懂得走捷徑,家裡的田地裡,除了水稻,再也沒有種過其他品種的農作物。

到了哈佛大學,何江又像剛上高中那會兒,焦慮不已。中國學生大多喜歡跟中國學生聚集在一起,這樣的話,很難找到機會練習英語。

何江硬著頭皮,申請給哈佛的本科生當輔導員,「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來的勇氣,反正就是想多講講英語」。從入學第二年開始,何江給哈佛的本科生做輔導員,這種方法讓他的英語表達方式很快從「中式」轉到了「美式」。到了讀博士期間,何江就可以給哈佛本科學生上課了。


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


「現在鄉村逐漸流行讀書無用論,認為寒門很難再出貴子。這樣的觀點讓我覺得挺無奈的。」何江再次補充自己的觀點,「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軌跡,能夠把一個人從一個世界帶到另一個不同的世界。我希望我的成長經歷,能給那些還在路上的農村學生一點鼓勵,讓他們看到堅持的希望。」


據悉,哈佛畢業典禮的歷屆演講代表多為文科生,何江是為數不多的一名理科生代表。哈佛博士畢業後,何江將赴麻省理工進行博士後研究。


*部分內容綜合自中青在線,鳳凰網。

優秀的人最大的共同點是

他們的父母絕大部分更用心

mom


長按二維碼關注 mom,聆聽全球育兒精萃

關注mom領取見面福禮

相關焦點

  • 中國學生將首登哈佛畢業演講臺,是個湖南伢子!
    更重要的是:他將是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        一名在湖南農村長大、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的中國小夥兒,5月26日,將要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這相當於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從全校數萬名畢業生中各選出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畢業生發言。
  • 何江——中國大陸第一位站上哈佛畢業典禮演講臺的農村留學生
    在綠樹陽光和3萬多名哈佛人的注視中,來自湖南農家、上大學才頭一回進城的生物系博士生何江,身著紅黑相間學位袍,微笑著登上了哈佛大學2016年畢業典禮的講臺,成為這所世界頂尖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登上該講臺的中國學生。
  • 5本睡前繪本故事,讓爸媽享受睡前時光
    好的睡前繪本故事的共讀,也會持續地給孩子,不管是小男孩還是小女孩,又或是爸爸媽媽,發出「該睡覺啦」,「是時候休息啦」的信號。今天K媽就和大家一起分享5本給孩子帶來滿滿儀式感的睡前繪本故事,到時候爸媽媽們比孩子先睡著那就另當別論了。1.
  • 家長給寶寶講睡前故事的三大好處!快翻出家裡的睡前故事書吧!
    睡前故事是什麼  睡前故事是專門在寶寶睡覺前講的故事,睡前故事比較適合2-6歲的寶寶,另外,睡前故事多以童話為主,故事的情節不會過於激烈,而且結局都是美好的,父母睡前給寶寶講故事,可帶給寶寶一種安全感,寶寶知道自己睡覺後也有父母的陪伴和保護,睡起來就更香了。
  • 睡前一小時,家長多陪孩子做以下事情,學習成績能提高一大截
    但哈佛媽媽卻認為,就是睡前這麼一放鬆,孩子的學習成績也隨之消散了,只因孩子的雙商都與睡前一小時有關。根據哈佛媽媽的解釋,她認為孩子睡前一小時很關鍵,在入睡前,孩子的大腦和思維都很放鬆,想像力和記憶能力都處於巔峰階段。如果家長把握好時機,能夠有效利用這睡前一小時,那孩子將來的學習成績就能提高一大截,反之則影響情商和智商的發展。
  • 爸爸對孩子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爸爸帶娃的好處,媽媽無法替代
    爸爸除了給予孩子物質上的保障,更重要的還要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滿足。孩子需要爸爸,更需要爸爸的陪伴,沒有什麼比爸爸的陪伴更能讓孩子快樂。對孩子來說,能和爸爸一起玩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平時非常忙碌的爸爸能陪他們玩,孩子會充分感覺到爸爸對自己的重視和愛,親子關係自然會在歡快的遊戲中快速升溫。爸爸的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最主要的是讓孩子獲得心靈的滿足,獲得父愛的幸福感。同時爸爸也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享受到天倫之樂。
  • 「爸爸我想變成你的手機」,公益片《陪伴≠陪著》,背後引人深思
    尤其是視頻裡的小女孩對著正在玩手機的爸爸說出:「爸爸我想變成你的手機」時,讓多少家長陷入沉思,也讓多少家長開始反思,自己只是在陪著孩子還是真的在陪伴孩子? 陪著和陪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機會,千萬不要在家長以為的「陪伴」中匆匆錯過了。
  • 最高光的親子關係是:睡前有故事,夢裡有溫暖
    面對孩子睡前的故事渴求,你有沒有那麼一瞬間覺得自己孤立無援,卻又無可奈何?其實,面對孩子對睡前故事的渴求,我們感到無奈的同時,更應該感到欣慰。面對孩子對睡前故事的強烈需求,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是許多寶媽寶爸不得不思考,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要滿足孩子對睡前故事的心理需求,我們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才不會在面對孩子要求講睡前故事時感到無話可說。
  • 成首位登哈佛畢業演講臺中國人
    何江:2005年從湖南省寧鄉縣一中進入中國科大生命學院學習,2009年榮獲新中國第一獎學金、中國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由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資助)。何江隨即到哈佛大學深造。這相當於哈佛大學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從全校數萬名畢業生中各選出一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畢業生發言。圖為演講現場。(來源:中國日報)何江在哈佛致辭全過程。
  • 父愛永不缺席,用恐龍貝克APP聽爸爸聲音講故事
    根據《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報告顯示,中國有超過55%的家庭都是由媽媽在陪伴孩子,爸爸陪孩子時間較多的家庭比例也只有區區12.6%。另外一項調查同樣指出,在中國50%的爸爸每周陪伴孩子的時間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溝通的時間不超過6分鐘。賺錢養家和陪伴孩子似乎不可兩全!
  • 拼音都要重頭學習的媽媽,培養了一個學霸,只因做對了這四點
    家長會上這位學霸媽媽的發言,給了無數普通家長育兒的啟發。在家裡我們從來不給孩子學習壓力,因此他跟父母的關係很好,而且性格也開朗。學霸媽媽說:「以下是我的四點育兒心得。」第一、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高效的陪伴我和孩子爸爸都有自己的事業,白天都不在家,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因此我比較注重高效的陪伴。
  • 睡前故事|哄女朋友睡覺的睡前故事 day62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姚十五的睡前故事,ID:njzpto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哄女朋友睡覺睡前故事 day61伴著美麗的故事而睡前給自己的女朋友講個小故事,很溫暖哦。兔老大說:"今天是咱們媽媽的生日,我們幾個一起給她買個蛋糕吧,讓她高興高興。""好啊,好啊!"兔老二和兔老三齊聲說道。小兔子兄弟三人好不容易湊了一些自己的零花錢。
  • 11年了,中科大畢業後,獲得哈佛全額獎學金的湖南男孩,如今怎樣
    11年前,有這樣一位來自農村的貧困男孩,就是一個不斷地挑戰自己的人,他克服困難,從農村考上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獲得了哈佛的全額獎學金,成為哈佛的一名博士生。2016年5月26日,他站在哈佛博士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優秀畢業生代表,做了《改變科技知識分布不均》主題發言,引來無數的讚美聲,成為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大陸第一人。他就是何江,來自湖南長沙寧鄉縣的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的故事發生在多年之前,但是現在依然感動著很多人。
  • 小學生優秀作文賞析——《愛玩手機的爸爸媽媽》
    愛玩手機的爸爸媽媽我的爸爸媽媽是出了名的「低頭黨」。吃早飯的時間,爸爸和媽媽一人抱著一個手機刷著朋友圈;開車時,爸爸也利用紅燈的時間做「強國」,美其名曰:聽黨話,跟黨走;睡覺前,也一人抱著一個手機刷抖音。唉,真是拿他們沒辦法!
  • 讓爸爸陪伴流行起來
    比如,「孩子跟我不親怎麼辦」「和孩子媽媽的教育理念有衝突怎麼協調」「和孩子在一起應該做什麼」「孩子太膽小怎麼引導」等。在交流中,彼此拉近了距離,解決了問題。無論是講座還是教育沙龍,都為爸爸們提升教育素養搭建了平臺。通過學習、交流,爸爸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在對比中發現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汲取好好的經驗,改善不恰當的觀念和做法,從而更好地處理親子關係。
  • 從腦癱兒到哈佛才子,鄒翃燕:我是媽媽,我不能放棄,我要他活
    在《媽媽咪呀》第六季的一期節目中一位媽媽的一句『我是媽媽,我不能放棄,我要他活』瞬間觸動了所有人的淚點。這裡講述的是就是一位把重度腦癱兒送進北大又送進哈佛的傳奇媽媽鄒翃燕的故事,這一切也離不開母親偉大的愛和良好的教育方式。
  • 睡前故事【灰毛小羊羔】
    「怎麼啦?」上了年紀的媽媽問。  「噢,媽媽,」小羊羔說,「別的羊羔身上都是白毛,只有我是灰色的。我也要白毛。」  上了年紀的羊爸爸看了看正在哭泣的小羊羔,「看看我的毛,」羊爸爸說,「它也是灰色的,我喜歡灰色的毛,你也應該喜歡它才對呀!」  過了一會兒,小羊羔獨自來到草場的一角。他看見木柵欄上有一條藤蔓,上面開著好多漂亮的白花。  「請你給我一些花瓣吧,」小羊羔說:「我要用它做成一件白衣服,別的羊羔都穿白衣服。」藤蔓搖著頭說:「小傢伙,你多傻呀,你根本不需要白衣服。
  • 給「航天娃娃」的特殊禮物——爸爸的故事
    「長樂,你在瀋陽,爸爸在喀什,我們已經八個月沒有見面了,上次見時,你剛剛會走,現在已經可以到處跑了……」臥室裡一個小男孩躺在媽媽懷中,本來哭鬧的他漸漸安靜下來,聚精會神地聽著從手機裡傳出的爸爸講故事的聲音。
  • 內向的他站上開言英語TALK演講臺,用流利英語講述勵志人生
    在開言英語TALK的演講臺上也迎來了一位這樣的演講者Richard徐亦然,他用自己的經歷做了關於內向者的演講,呼籲每一位內向的小夥伴們接納自己,但別做內向受害者。而今天,他登上了開言英語TALK演講臺,他表示:「My introversion was still there, but after my persistent practices, I was no long a victim of it.
  • 給寶寶的睡前繪本《上床嘍》,每晚念一個故事,一個星期不重樣
    每一冊都針對一個「睡前大煩惱」,比如關燈了就睡不著、沒穿著自己常穿的那套睡衣就不肯睡……在《上床嘍》這個睡前故事當中,每本書都解決一個「睡前小煩惱」,讓媽媽更好地了解寶寶心裡,給寶寶更多的細節關心和情緒撫慰。